口腔黏液腺囊肿的治疗体会

关键词 黏液腺囊肿 治疗 体会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23.138

黏液腺囊肿为口腔小唾液腺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口腔黏液腺囊肿多见于下唇内侧黏膜,因损伤如咬下唇等习惯而导致外漏形成,也可因涎腺导管口阻塞所致[1]。该病有多种治疗方法。临床上主要有手术摘除、平阳霉素注射、碘酊注射等。本文研究自2000~2009年256例患者治疗的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本组256例患者,其中男87例,女167例;10~25岁的210例(82.03%)。发生于下唇黏膜的220例(85.94%);发生于其他黏膜的36例(14.06%)。全组分为3组,其中手术摘除组148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60例,碘酊注射治疗48例。

方法:148例采用手术摘除治疗组采用经典梭形切口,11#尖刀切开至黏膜下,囊肿周围做锐、钝性分离,彻底分离后完整摘除囊肿。创口内暴露的黏液腺一并摘除。60例平阳霉素注射治疗组根据囊肿部位、大小及患者年龄等用4号皮试针自囊肿周边刺入后回抽,将囊液抽尽,留置针头并更换为平阳霉素的注射针筒,向囊腔注药直至囊肿稍变苍白和肿胀为止。48例碘酊注射治疗组用合适注射针将囊液抽尽后,根据囊肿大小注入适量的碘酊,以囊肿轻度充盈为宜。

疗效判定标准[2]:①治愈:囊肿消退,局部无隆起;②复发:局部再度隆起,呈淡蓝色小肿块。

结 果

本组疗效结果,见表1。

表1 黏液腺囊肿疗效结果(例)

n治愈复发治愈率(%)

手术摘除组1481480100.0

平阳霉素注射组6056493.3

碘酊注射组4845393.7

讨 论

黏液腺囊肿是由于咬唇等不良习惯致排泄管受阻,腺体内的分泌物潴留,腺泡逐渐膨胀而形成,是一种潴留性囊肿。其可发生于含有小涎腺的任何部位,常发生于下唇,其次为颊、舌黏膜[3]。本组资料中发生于下唇者(85.94%),显著高于下唇黏膜以外部位。下唇黏液腺囊肿一般为外渗性黏液囊肿,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4]。黏液腺囊肿的治疗方法有外科手术切除,囊腔内药物注射等。手术摘除治疗,切开时应准确、到位,使囊壁暴露,这样手术简便,术后对位好,下唇外形正常,缝合时不要太紧,以防再度使黏液腺管阻塞,引起新的黏液囊肿。具体要点主要有局麻下操作,简单易行;时间短,创口小,安全;术后复发率低等。药物注射治疗操作简单,但是术后复发问题较严重,且局部反应重。

总之,口腔黏液腺囊肿治疗方法多种多样,笔者认为手术治疗简单、安全、彻底,优点较多,且患者可随诊随走。在临床如能配合使用漱口液等,效果会更佳[5]。

参考文献

1 邱蔚六,张震康.口腔颌面外科.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00.

2 邱蔚六.口腔颌面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91-292.

3 张国志,赵怡芳.口腔疾病鉴别诊断学.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2:82.

4 樊明文.临床口腔医学.武汉:湖北科技出版社,1999:360.

5 胡征.唇部黏液腺囊肿手术体会.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12(4):353.

推荐访问:黏液 囊肿 口腔 体会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