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9篇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9篇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詹丽清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11期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教学方法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9篇,供大家参考。

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19篇

篇一: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作者:詹丽清来源:《校园英语》2019年第11期

  【摘要】学科德育教育是一种综合实践教学方法,它具有关联性、多样性、适应性等特征。基于此,本文着重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两部分进行探究,以达到弥补学科德育渗透实践中的缺失,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

  【关键词】学科德育渗透;教学实践;对策要点

  【作者简介】詹丽清(1970.03-),女,广东肇庆广宁人,汉族,广东省肇庆市广宁县教育局教研室,本科,英语一级;研究方向:小学英语教育教学。

  引言

  学科德育渗透,是指在学科知识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德、智、美等内容融合其中,从而实现增强学生学科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目标。随着学科德育渗透实践范围逐步拓展,传统的实践方法中逐步暴露出方法、理念等方面的不足,由此,关于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分析,就成为深入推进该种教学实践的前提条件。

  一、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

  当前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所表现出来的问题可归纳为:

  1.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部分教师认为,学科德育渗透过程,仅仅是德育教育内容融合于学科教学中的表现,因而,实际开展教学时并不会重视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方法,致使学科德育渗透效果不佳。同时,也有一部分教师不能从学生发展的整体角度上看待问题,导致学科德育渗透内容局部化转变,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效果甚微。

  2.学科德育渗透形式单一。学科德育渗透也是学生学科文化素养积累的过程。但从学科德育素养渗透实践的具体情况来说,教师往往采取问题引导分析法、直接说教法两种策略进行引导。但过于单一的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会造成学科教学课堂模式化,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能力成长。

  3.学科德育渗透主动性较差。国内学科德育渗透的实践过程,多是依靠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顺向引导。虽然该种学科德育渗透方式也能够起到诱导的效果,但由于学生始终缺乏主动探索能力,学科渗透启发的效果自然较差。

  二、解决学科德育渗透问题的对策

  1.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

  (1)深化方法。解决当前学科德育渗透浅层化的方法是实行强化引导,辅助教师形成正确的教学实践认知观。其一,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相关理论,深化教师对学科德育渗透价值的分析。其二,辅助教师突破学科研究限制,结合《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明确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期间,教师一方面结合学科知识框架图,将德育渗透内容巧妙的融合到学科知识延伸层次中。另一方面,教师也结合《新课标教学改革纲

  要》、《教育心理学》等相关资料,对学科德育渗透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制定以学生成长为基础的教学方案。此外,该教师还在每一次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后进行自我反思,对自身教学实践效果进行探索。

  以上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以不断增强自身职业素养,深入解读新课改教学目标等方法,弥补自身实践认知短浅、学科德育渗透探究不够的问题。同时,以教学后反思、教学视角拓展延伸的方法,纠正实践教学视角错误,实践教学思路偏差的问题。教师该种认知视角的变革将为新一轮学科德育渗透深入开展提供良好的引导。

  2.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

  (1)学科拓展。学科德育渗透过程的良性开展,与教师实践教学方法多元化变革有着密切联系。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尽量多元的变革学科德育渗透的开展形式,避免学生审美疲劳。同时,多样的学科德育渗透形式,也可以启发学生以多样视角分析问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路。

  (2)实践探究。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让学生观看与本节课相关的德育小视频,并以新知识的导入问题讨论方式对视频进行初步探究。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期间,多次运用“……蕴含着怎样的情感/品德?”的疑问语句与学生共同思考问题。最后,教师对本节课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为学生提供了一些关于本节课知识的引申内容,又再次对其中包含的德育内容进行总结。

  以上教师的授课过程中,分别在课程导入部分、新课讲授部分、课堂拓展延伸三部分进行了德育融合,且这三次分别运用了视频展示法、启发诱导法、德育知识思考引导法开展教学。教师在学科授课期间,巧妙的的运用三种方法串联学科知识与德育内容,使课堂教学过程一气呵成,教学实践思路清晰、明了,本节课的授课效果自然也就一目了然了。

  3.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是学生德育认知从基础感知向着辩证分析趋向转变的体现,教师实践教学期间,应做到诱导过程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开展。

  如,某教师开展学科德育渗透期间,首先结合学科内容为学生渗透诚实、善良、创新、保护等品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取向;其次,教师以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结合刚刚学习到的内容讨论问题,并说一说自己在未来要如何去做?学生回答问题时分别提到了从思想、行为两大方面进行德育提升。

  该教师的学科德育渗透过程,首先实行正确德育趋向的方向引导,其次指导学生自主感悟和理解德育内容。学生能够在课堂学习期间,逐步从被动性德育思想引导,到拥有自己的价值观过渡。

  三、结论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是新课标教学改革方法创新的理论归纳。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加强学科德育渗透深化引导、拓展学科德育渗透实践形式、创建学生主动参与的学科德育渗透环境,解决学科德育渗透存在的问题。因此,文章的探究结果将为国内教育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钟春华.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8.

篇二: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新的课程标准把学校德育教育放在了首位,总体要求也是要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爱国,集体精神,热爱社会,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中小学德育大纲》也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教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渠道,在学校教学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教育工作是最有效的,最经常的形式。在任何学科的教学内容中,无论是社会科学还是自然科学还是其他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各学科教师的艺术挖掘,融会贯通渗透,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的效果。然而,我校却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远不能适应课程改革和教育的发展。如何建立起一套完整、科学且适合我校实情的德育渗透相关理论与方法已成为一个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研究课题。为此,学校提出了《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这一课题,该课题2021年由仪陇县教科室批准立项,学校课题组随即启动了课题的研究工作。

  二、研究问题为增强课题研究针对性、实效性,课题组通过对师生的问卷调查,归结出我校学科德育渗透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一:重“智”轻“德”。问题二:课程的育人功效几乎被忽视。问题三:“学科德育渗透”只留于表面。问题四:德育渗透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问题五:德育渗透缺乏考核标准,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实施中随意性大。三、研究内容1、提高教育工作者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渗透重要性的认识。2、明确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3、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4、探索在学科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5、寻找并完善各学科每章节德育教学的渗透点及内容。6、制订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

  四、研究成果(一)认识成果1、充分认识到德育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的重要性。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最经常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它教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一是有面广量大的特点:二是有切实的时间保证:三是有丰富的知识载体:四是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新时期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重要内涵。教书与育人是是辩证统一整体,是教师工作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2、明确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原则。A、学科性原则。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必须从学科和教材本身的特点出发。B、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德育教育的前提,在教学中不管是学科知识本身,还是学科中蕴含的思想教育因素,都必须是正确和科学的。C、目标性原则。要精心设计教学目标,找准知识点和德育教育的结合点,使两个目标方向统一起来,为学生综合协调的发展服务。D、层次性原则。学科德育与学科教学一样,应该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适时、适度、适量的进行,贯穿在整个教学之中螺旋上升。E、浸润性原则。在学科进行德育教育,要防止贴标签的现象发生,要如春雨润物一样进行德育教育。F、实践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寻找教学与德育的结合点,精心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有计划、有目标、有步骤的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进行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发现规律。G、示范性原则。教师要力求成为学生的表率,用自身的言行直接影响与感染学生,努力做到以情感人,情中有理,情景交融,持之以恒。H、自主性原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注意结合教学为内容设计德育教育点。可以采取开放性的设计,给学生提供一个较大思考、选择的空间,使不同的学生能有不同的收获和发展。(二)操作成果1、研究出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基本途径。A、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学科教材自然成为首要选择。找准教材中育人的“渗透点”,把握好育人渗透“时机”,掌握好育人渗透之“度”是通过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关键。B、通过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教师的

  人格魅力对学生人格的引导作用极为重要。教师的教学基本技能对德育渗透有重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作为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要十分重视为人师表,体现语言美、体态美和板书美,在课堂教学中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C、在教学情境中进行德育渗透。良好的教学情境,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醒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的求学信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D、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E、在教学评介中进行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适当的对学生进行评价,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树立自信心,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建立起到至关重要乃至决定性的作用。F、通过多种学科活动进行渗透。

  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向生活,学生才会变的丰富多彩,德育才能显现效果。2、探索出一套在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方法。A、语言熏陶,迁移默化法。B、情理分析^p、提高认识法。C、解疑答难,思想升华法。D、激发兴趣,培养情感法。E、榜样启迪,崇尚科学法。F、推荐读物,感染熏陶法。G、开展活动,亲身体验法。H、加强审美,去粗取精法。I、参观访问,实地感知法。3、明确了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总要求,整理出部分年级部分学科的德育渗透具体目标及实施建议。4、制订出了学科德育渗透课堂教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主要从以下十要素着手:(1)理念: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体现学生差异,面向全体学生;能围绕“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目标:坚持以学科渗透德育的思想为指导进行备课,有明确的德育目标。(3)内容:合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德育渗透点,从教材实际出发,充分体现学科特点。(4)过程:学科渗透德育体现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5)方法:有机、有序、有度地寓德育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科学性与思想性相融合。

篇三: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几点做法邓秉旺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很多,但最基本的途径是各科教学。我校的具体做法是:一、加强检查、指导和总结,把工作落到实处。在学校制订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改进意见”后,我们采取了检查、指导和总结等措施,抓了落实。1、检查。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我们坚持对教师的教学计划和教案进行检查,对教师做得好的地方,提出肯定的意见。对于思想教育内容确定得准确,措施具体可行的计划,安排在教师大会上交流;对于符合要求的教案,我们打印成册,发给教师,供教师学习和参考。2、指导。指导主要是结合课堂教学来进行的。我们采取了个别指导与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法。个别指导即在听完某位教师的课后,按照学校提出的“改进意见”,与其单独评课,加以指导。集体指导则以学校集中搞课为主。我们曾以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为专题,组织过青年教师的汇报课,语文和地理研究课及语文观摩课。学校每学期都要搞教学评优活动,我们把渗透思想教育作为评优标准之一。在举行完各类课后,学校都要讲出意见。教师通过参加这些活动,受到了启发,学到了经验,从而提高了自己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1

  的水平。3、总结。如92/93学年度,我们共组织90人次的教师就学科

  教学渗透思想教育的.专题汇报总结。在教师汇报总结的基础上,我们及时发现典型,组织经验交流会。这一学年中就有15人次的教师在经验交流会上作了发言。阶段性总结安排在学期末进行。进行这种总结时,我们便邀请县教育学会和县教科所的同志到会,请他们指导。同时,我们还要评出优秀专题总结。几年来,我们共评出此类优秀专题总结36篇。教师们撰写的学科渗透的论文、征文和经验有50余篇在县、市和全国性刊物上发表或获奖。

  二、在语文、地理和历史学科搞专题研究,把学科渗透工作引向深入。

  在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我们又决定在语文、地理和历史学科搞专题研究,从而把学科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91年9月,在县教育局小教科和县小学德育研究室同志的指导下,我们拟订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研究方案”,并列入了县“八五”教科研课题。在制订方案前,我们首先学习了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小学语文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大纲》和《关于在中小学生语文、历史、地理等学科教学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和国情教育的意见》等文件。同时,我们还通读了1-12册语文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把适合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课文篇目确定下来后,我们把这一专题放于低、中、高年级三个语文教研组去研究。教研组活动时,教师重点对这些课文和爱国主义教育内容、教育点和渗透措施三个问题进

  2

  行探讨和实践。通过两个学年的研究,我们综合了各教研组的研究资料,自编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因素汇编》。地理、历史教师开展研究的基础上,也自编了《寓爱国主义教育于地理历史教学之中因素汇编》。

  3

篇四: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德育渗透的意义《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实践》课题研究总结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课题研究总结临城四小邓国权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渗透德育是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其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知识与道德有着特殊关系。先有正确的世界观,然后才有正确的人生观,有了正确的人生观,才有真正的道德,而知识又是建立正确世界观的重要材料。没有德育因素的知识,就不是真知识,道德以一定的认识为基础,没有知识,就不可能有深刻的认识,道德水平也受到限制。所以,道德绝对不能建立在愚昧无知的基础上。虽然知识不等于道德,但有道德一定要有知识,知识中又蕴含着深厚丰富的德育因素,在传授知识、全面提高的教学过程中有可能做到智力和道德的同步发展。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进行道德渗透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任何把德育和教学质量对立起来的做法,都是行不通的。二者统一于新的质量观。一方面,教育质量问题首先是德育,离开德育的教学质量不是真正的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教学进行到知识和德育水乳交融的境界,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因为德育渗透并非从外面把德育因素强加到知识中去,而是知识本身就蕴含着德育的养料,而且它是知识的精髓,有待技艺高超的技师把它炮制出来,让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过

  程中得到德育的营养。因此,我校开展了《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的课题研究,我有幸参加了这个课题研究,在参与研究的过程中,我学到了不少知识,较好地懂得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现将研究的成果总结如下:

  一、语言熏陶法语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主要手段之一。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有声及无声语言的作用,透过教材内容的外壳,进行情的迁移,情的默化,让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熏陶。现行教材中具有丰富的德育因素,广阔的德育天地,如语文、科学教材中展示的西湖的明艳、泰岱的雄浑、天山的绮丽,三峡的雄壮,以及简练、齐整、和谐、对称的科学与形式美,所有这些,如果我们运用绘声绘色、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在知识传授的同时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可以使学生从中受到熏陶,从而激发学生爱科学、建设祖国的豪情壮志。二、讲授分析法讲授,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手段,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手法。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德育目标的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人情人理的分析,来渗透思想品行教育。如对《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教师可通过对邱少云烈火烧身时的行为和内心活动的分析,对学生进行严守纪律,勇于献身方面的教育。三、解疑答难法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的欲望,他们愿意思考,脑子里有不少问号。课堂教学中,教师如果摸准他们的“疑点、难点、热点”,用数字,用事实,给他们答疑解难,就能帮他们解开思想疙瘩,提高思想认识。使他们的

  思想认识得到升华。四、兴趣教学法根据学生爱好,在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渗透思想教育。如《草原》一课,运用扫热情,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大草原雄浑,绮丽的自然景色。教学时,如果运用语言自先介绍一下大草原的旖旎景色,或运用幻灯、录像、图画,直观地展示大草原的绮丽风光,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渗透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五、榜样启迪法依据教材内容的特点,选择革命领袖英雄模范的事迹以及现实生活中好人好事为榜样,分析他们高尚的具体表现,引导学生向英雄模范学习。如数理化教学中,每讲到一个公式定理的概念时,可以简单介绍这些公式,定理的发明人的事迹,启迪学生热爱科学,为科学而献身。六、推荐读物法根据教育目标的需要,依据教材内容推荐一定的优秀政治思想读物,让学生阅读,从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如学习历史课,可以推荐《上下五千年》《昨天、今天、明天》等国情教育读本,让学生在阅读中接受教育。七、开展活动法配合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一些必要的活动,如大、中、小队活动和各种周会、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使学生在热烈的活动气氛中受到教育。八、审美教育法现行中小学教材很注意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不论是自然、地理展示的自然美,音乐、美术、语文展示的自然美,还有数学展示的理性美,都是我们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九、参观教育法根据教育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组织学生到烈士陵园,工矿企业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去参观,通过

  回忆革命历程、缅怀革命烈士的事迹,到田野饱览大自然的美景,参观工矿企业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学生从思想认识到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培养他们珍惜,热爱新生活的思想感情。总之,教学中传授知识、发展智能,是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基础,而学科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又为完成学科知识、智能教育提供了内在的动力和思想合格证。学生的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形成,同他们学识、智能、意志、情感、品质的培养,必须得到同步发展,我们应再下一番苦功夫,探索出学科渗透德育的新路,开创出德育工作的新局面。经过几个月来的研究,以及围绕课题研究开展的一系列活动,我们沿着“整体、科学、现代、主体、优化、深层、实效”的目标,推进学科的德育渗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还有许多同题需要探讨,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争取有一个新的进步。

篇五: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总结5篇

  学校学科德育渗透总结1德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和学生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等教育中。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障作用。近年来,我校积极贯彻中共中央和教育部《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文件精神,始终把德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为确保顺利实施,一年来,我校德育工作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基本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操作,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领导,完善管理制度,构建管理体系。1、学校进行德育管理,需要有一个健全的组织机构。我们建立了校、处、班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德育管理职责,由校长、德育主任、大队辅导员和班主任组成德育领导小组。从校长到基层的班,形成一种垂直的联系,这就要学校的德育工作从组织到操作做到全方位联通,以达到指挥灵活,步调一致,信息畅通,充分发挥德育管理的效能。2、学校经常组织全体教职员工学习有关教育法律法规、课改理论,召开教师民主生活会,派人外出取经等,尤其是通过每周的例会,间周一次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活动,更

  进一步提高了德育教育队伍的综合素质。二、以人为本,狠抓队伍建设,强化育人意识。以严校长为首的校领导一班人,高瞻远瞩,把德育工作

  置于重中之重。他们认为教师是德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是进行德育的群体力量,而班主任又是学校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的主力军,因此,优化教师队伍,强化班主任培训又成为诸工作中的重头戏。

  1、树立一种观念:树立了德育是为全体学生提供服务的观念,为学生的生活、学习、生理、心理成长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帮助学生自主认识、实现自我成长。

  2、强化一种责任:我校每位教职员工做到“积极主动、耐心细致地关心每一个学生”,充分体现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抓好一条主线(班主任队伍):学校通过对班主任的培训、考核、评优等途径,提高全校班主任的整体素质,形成了一支素质优良、精干实效、开拓进取的班主任队伍,涌现出了舒官芝、李红英等模范班主任。在她们的带动下,我校掀起“学先进,争创优秀班级”的活动高潮,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4、形成一种合力:树立了德育教育无小事,人人参与,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使学校的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体现德育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美化环境,陶冶师生情操,营造德育氛围。校园环境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窗口,同时又是学校日常德育的载体。因此我校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引导校园文化气氛向健康、高雅方向发展。1、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各班教室后面的黑板和墙面都充分利用起来,如设立学习园地、图书角、光荣栏等,让它们也成为对学生进行各种教育的文化阵地。2、布置校园环境的美化。努力创设一个“时时受教育,处处受感染”的德育环境,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拓展知识,开阔眼界,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如为迎接阳光锻炼计划,我校在运动场专门新刷的标语“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就能让学生在锻炼的同时,浸润文化的熏陶。3、重视校园环境的净化。时时保持整洁并有良好的秩序环境:地面无纸屑杂物和烟蒂痰迹,无球印脚印,无乱涂乱刻乱贴;近期恰逢我校修建综合楼工程,建筑材料等对校园环境的保洁有点冲突,但在领导的精心安排下,各种建材堆放、车辆停放规范整齐,井然有序,真看不出有多大影响。优美的校园环境正潜移默化地熏陶每一个师生的心灵。4、加强校园人文资源的挖掘。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我们力求让每位学生在高格调的浸润下,激发他们爱校、爱国

  情感,增强学生的光荣感和责任感。为此,学校专门把历届从子小毕业的优秀学生的资料整理归档,经常拿出来当典型宣讲,有时本着经济、实用的原则,就近找曾经毕业于子小,目前在事业上小有收获的成功人士来我校现身说法,用鲜活的事例感染学生。

  5、开展多种形式文化宣传。“每期一小报”即在上面写些名言警句、生活常识等,“每月一大报”每个教研组和年级组织的活动,如板报、作业展、书画展、多种主题的画报等。此外,学校还要求老师们写些教学体会、随笔、论文等,挑选好的拿出来展览,择机向上推荐,并制定相应的考评方案,对写的好的发表的给予一定的奖励。

  四、注重创新,丰富活动形式,培养文明学生。1、抓好常规管理。本学期制定了《子陵中心小学基础道德教育培养方案》。学期初,利用一周时间开展“文明礼仪”常规训练活动,深入落实《子陵中心小学学生行为规范实施要点》,结合《小学生守则》《小学生一日行为规范》要求学生实现“三管住”。即:管住自己的口,不随地吐痰;管住自己的手,不乱扔垃圾;管住自己的脚,不践踏花草,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2、注重主题活动。在道德教育培养过程中以“读有益书,做文明人”为主线,开展各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①开展升旗仪式教育活动,讲话内容突出对学生进行做人习

  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的养成教育。②开展一日行规评比活动。③捕捉时机,开展纪念日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五月举行以“感恩”为话题的讲孝道活动,六月庆祝“儿童节”文艺汇演,九月尊师重教活动,十月革命传统教育等。④观看“与平安同行,与自护相伴”消防演练。⑤开展“抗震救灾,献出一分爱”捐款、捐物活动。⑥参加子陵关工委组织的“童心迎奥运”演讲比赛。⑦开展“三热爱”普通话竞赛。⑧开展《我爱祖国语言美,走近中华经典》诵读活动。通过丰富多彩的系列教育活动使学生的情感、意志、品德、性格在实践与体验中得到了升华,使学生们的知行得到了统一,好习惯在他们心中生根开花。

  3、整合各项活动。学校德育工作与创建行为规范示范校、素质教育、经典诵读、先进班级建设、文明教室评比、雏鹰争章活动、快乐中队创建等有机整合。如我校把素质教育活动中各中队队员遵守道德好习惯的表现、队员一日行规评比等纳入先进班集体考核项目之一,还与争章活动结合起来,如:自理章——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好朋友章——及时感谢别人帮助;家务章——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礼仪章——主动打招呼;规则章——按规则办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篇六: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的推广为契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充分发挥学科教学的德育功能,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二、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原则,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概括了德育的实践经验,反映了德育过程的规律性。1、方向性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灌输正确的思想观点和道德规范,培养健康的感情和积极的行为;要注意将思想品德教育与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与学生日常生活、学习、劳动结合起来,由小见大、由近及远、就事论理,使他们真正领悟和掌握正确的观点、原理和方法;要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生理心理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还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必须坚持科学性。知识技能及其所渗透的观点与方法,都应当正确反映客观现实,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事例和数据要真实可靠,规律和原理要提示事物的本质,说理要实事求是、合

  .

  .

  乎逻辑、贴切自然,不牵强附会、不生搬硬套、不“穿靴戴帽”随意发挥。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只有坚持方向性和科学性和统一,才具有说服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体现学科特点的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有其共同的地方:都是以知识为载体,寓德育于知识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之中。由于中学各门学科所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不同,学科的性质也不一样,课程的内容构成以及教学的方式方法自然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各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在内容、形式和方法上也就有自身的特点。这就是要求我们应根据各门学科的“个性”,发挥优势,把握重点,分清主次,准确地发掘教材内蕴的教育因素,选择合适的途径和方法,讲究渗透的艺术,使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相得益彰、互相促进。3、联系实际、有的放矢原则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理论联系实际。要在深入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现实生活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那些意义重大、说服力和感染力强、具有时代气息和新鲜感,学生普遍关心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渗透的切入点;要正面引导、透彻说理、有的放矢、因势利导,避免盲目性;要把明理、激情、导行结合起来,创造条件,使他们把领悟的观点和方法变为实际行动,并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和发展。4、“五有”原则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是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

  .

  .

  渗透德育,要将德育“寓于”、“融入”教学活动,做到“有意”、“有

  机”、“有序”、“有情”、“有效”。

  “有意”就是要增强寓德育于课堂教学中的自觉性,确立“每节

  课都是德育阵地”的意识,把德育的渗透落实到从教学设计、课堂操

  作到效果测评和全过程。“有机”就是要使德育融注于知识载体之中,

  贯穿在整个教学活动里,德育、智育水乳交融,有机联系。“有序”

  就是各门学科都要围绕德育大纲的要求,注意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

  性。

  “有情”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自己的感情,

  以情动人,以情育人,激发师生间的共鸣共振,产生扣人心弦的力量。

  “有效”就是要力戒虚饰浮华,讲求实效。

  5、因材施教的原则

  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要注意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的差异。要

  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确定渗透内容的重点、深度、广

  度,灵活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对于具有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要因

  人而异,区别对待,加强教育的针对性,注意把集体教育同个别教育

  结合起来。

  三、在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

  品德教育,是教学的任务之一;思想品德教育应当成为整个教学活动

  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不应是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的独立环节。实践表

  明,“拼盘”式的、“穿靴戴帽”式的、牵强附会的思想教育,会使知

  识技能的获得与思想品德的形成都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1、课堂讲授中渗透。各科教学在课前必须深入备课,既要弄清

  .

  .

  教材的知识内容,又要对教材的教育因素深入体味,授课时应力求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智力开发、思想教育于一体。这样,伴随着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使教学闪现出教材固有的思想火花,发挥育人的整体效益。

  2、课堂训练、作业和试题中渗透。各科教师在编选作业、练习和命题时,要注意增强思想性,发挥其教育功能。如语文课在选取阅读练习的文章,给作文的材料,试题素质时,必须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选取有教育意义的文章或片断,使学生在训练中受到思想教育。

  3、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渗透。如有计划地开展“政治热点评说”、“热爱祖国”的演讲比赛,办板报等多种多样的学科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感,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良好的思想品质、健康的生活情趣,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4、在教学的日常性活动中渗透。新任教师在课堂管和与学生的日常接触中,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随机教育,以自己的仪表态度,言谈举止和处事待人,发挥表率作用,要求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良好的学风、意志品质和文明作为习惯,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5、随机引导教育中渗透。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思想教育的某些契机,如果教师能即时抓住,也能产生极好的教育效果。除了有心之外,还要有极大的热情、广博的知识、高超的艺术。

  6、形成习惯中渗透。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是随时可

  .

  .

  能做到的,不必增加或挖掘教育内容,而许多良好的习惯正是形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基础,这也是学科教育渗透的重要一环。总之,在学校教育中实施德育,是现代教育的需要,也符合各学科教学本身的特点和规律。教学的教育性决定了各科教师在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和培养基本能力的同时,要担负起培养学生的优良品德和良好行为规范的任务,充分发挥出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作用。

  四、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学科教师进行德育要注意方法与效应相对应,注意改善与学生的关系。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让德育在教育自然而然地进行,增强德育的渗透性和效果。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的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都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3、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学科教学在渗透德育的同时,还应注意客观公正,尊重事实。对对事物的分析要一分为二,增加学生对教育的可信性,提高教育效果。

  .

  .

  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

  五、各学科德育渗透的要求教师要研究德育在各学科教学内容中的特征,必须同学科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学生的身心特点渗透,通过形象感染、感情陶冶和潜移默化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从我国的实际和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紧密结合当代国际和国内政治生活的一些重要问题,有的放矢地阐明政治观点,并注意回答学生关心的问题,使学生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对各种社会政治现象的分析,要坚持历史的、实事求各学科渗透德育要求。语文:在教学过程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教育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思想感情。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培育学生的创造力.培育爱美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德意志品格。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严谨的治学精神,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

  数学:通过排列、组合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复杂事物往往可以分解为一系列简单情况的交叉或重复,克服认识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通过概率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偶然与必然的辩证关系,并以此约束自己的行为规范,发展良好的个性品质;用辩证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变化发展的观点指导数学复习。有目的地进行理想前途教育。

  英语:针对学生实际,通过引导学生大量的课内、课外阅读和开展适当的课外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他们自立、自强的能力,使他们走出校门后,能适应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需要;结合复习和考试方法指导,进一步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一分为二的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鼓励他们立志成才,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体育:通过“学校体育与人的现代化”等体育基础知识的教学,帮助学生发展良好的个性,努力成为身心全面发展的、具有创造精神的现代人才;通过课外的各种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献身精神、拼搏精神与合作精神,以适应社会的需要;通过体育传统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立志为国争光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物理:进一步学习经典电磁场理论、光的本性、原子核物理的初步知识,讲述人们认识物质微观结构过程中各个阶段上重大的实验,或自然现象的发展史以及科学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造性思考的理论观;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获得一定的科学思维方法。学习科学家坚持尊重客观事实、不迷信权威、修正错误认识的

  .

  .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结合基础知识教学,介绍我国在微电子技术、核能利用和核能物理研究中的新成就,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化学: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深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运用具体的化学实验的现象、数据的分析和处理,了解现象和本质、原因和结果等辩证关系,懂得在客观世界中掌握事物变化的原因和规律;初步了解实践与认识的关系,了解只有经过艰苦的实践与探索才能更深刻认识客观事物,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检验和发展真理等基本认识规律;在化学课外活动中,可以通俗地向学生介绍一点化学的研究方法。

  生物:在绪论和生命起源的教学中,通过对我国现代生物技术取得的重大成就和发展动向的介绍,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热爱生物科学的思想感情;在实验课的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理解“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是人类认识发展的普遍规律,培养学生重视实践、严谨求实的作风。

  地理:通过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教学,指导学生辩证地、历史地分析地理问题,初步树立物质运动、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实事求是等科学观点,形成自然界物质循环、能量转换的观念,教育学生同社会上存在的封建、迷信、僵化、唯心的愚昧落后现象作斗争。

  历史:帮助学生树立人类社会的发展既有曲折又有不断进步的观点。要通过世界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的信念;帮助学生树立事物相互联系的观点。要通过

  .

  .

  具体史实向学生说明,世界各国的文明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只有不断改革,善于吸收世界各民族的先进文化,才能推动社会主义进步,促进国家的繁荣,引导学生面向世界,虚心学习,善于学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贡献。

  音乐:通过歌曲、歌剧、戏曲与曲艺音乐的欣赏,培养学生多方面的音乐兴趣和爱好,陶冶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审美情操。

  美术:加强对中外优秀造型作品的艺术欣赏,认识世界不同文化中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珍爱人类艺术遗产的感情;通过版画和插图等的简单的设计制作练习,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通过人物画的学习,使学生感受人体姿态的艺术美,从而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

  六、学科德育渗透的工作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制定配套措施,使德育渗透规范化、系列化。为保证学科德育渗透的开展,我校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制及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措施,逐步使学科德育渗透工作规范化、系列化。

  (1)由主管教学副校长主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成立学科渗透领导小组,专门组织研究这项工作。

  (2)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岗位责任制,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

  (3)编写分年级实施细则,明确规定中学阶段各年级的教育要求和任务,做到中学教育的层次化、系列化,使教师明确任务,掌握尺度,做到适度。

  (4)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课题,组织全校

  .

  .

  教师把教材中每章节的结合点列举出来,作为教学中德育渗透的依据,进行一次专题研究,使德育渗透具有规范性和经常性。

  (5)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究课”,开展听课、评课活动,进行优秀课评比,研究渗透的方法、手段,逐步提高德育渗透水平。

  (6)总结学科德育渗透经验,撰写论文。2、根据学科教材,构建教育框架,把握住结合点,进行德育渗透。挖掘学科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发挥学科教学的教育功能,是各教研组的一项重要任务。各学科要依据各科教学大纲和“两纲”精神进行探讨和实践,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钻研教材,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设计出恰当的思想教育内容与教育形式,真正做到“传道、授业、解惑”,即教书育人,从而逐步形成华亭学校学科德育渗透的教育框架。

  .

  .

  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少年儿童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加强我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特制定马场镇波那小学德育渗透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小学德育纲要》,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要求,进一步推进“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程,做好组织、引导、服务少年儿童开展体验实践活动和道德实践活动,促进少年儿童“勤奋学习、快乐生活、全面发展”,推动我校德育工作取得新进步、新突破,为创造和谐校园做出积极的贡献。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社会要求与学生发展需要为契机,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地开展教育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生理、心理素质。加强学校德育的科学研究,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小学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而努力。二、德育队伍建设与领导德育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

  .

  .

  起着导向、推动和保证作用。因而,全校教职员工、学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德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德育工作的领导,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德育队伍,保证德育工作的全面落实。

  1、调整、充实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少先队、关工委、班主任、德育课程教师等组成,并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对德育工作的领导,每学年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定期组织开展学习和研讨活动,健全落实德育工作责任制,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和国家教委颁布的《中小学德育大纲》和《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认真探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提高德育的实效性。2、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实行每周一上午的班会,每周一次班主任必上的班会课制度及班会备课制,做到认真备好、上好每一堂班会课,逐步实现班会、队会活动规范化、系列化。班主任要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和进步。三、德育内容、形式与实施途径小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成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遵纪守法的公民。在这个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并为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将来能够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

  .

  奠定基础。必须坚持德育首位的思想,把德育当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首要任务来抓,坚持常规教育、专题教育、系列教育相结合,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心理健康教育为保证,社会实践教育为辅助,开辟多种德育途径,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㈠常规教育1、认真贯彻和落实《国旗法》,坚持每周星期一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结合形势教育、传统节日、纪念日及学校大事等,安排好国旗下爱国主义教育系列讲话内容。2、加强文明礼仪养成教育,认真贯彻落实《守则》、《规范》。3、继续推行校园文明礼仪监督岗制度,让班级干部参与校园管理,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锻炼的能力。4、通过学校内外发生的好人好事,利用宣传画廊进行宣传,弘扬正气,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5、继续实行每学期期末评定学生品德行为和评选文明班级、先进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制度,利用学校大会的形式,表彰先进典型,促进良好校风、班风和学风建设。㈡专题教育1、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如“清明节”祭奠,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情感。“七一”举办““颂歌献给伟大的党”演唱会,激发学生对党的感情。国庆节开展“祖国巨变”、“家乡变化‘等主题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改革的信心和责任感。”一二.九“举行专题报告会、革命历史歌曲演唱会,让学生了解

  .

  .

  历史,树立勤奋学习、振兴中华的志向。2、结合集体主义教育,每年3月5日学雷锋,9月10日“教师

  节前后,学校围绕“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这个中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富有成效的活动,为社会、为学校、为教师做好事、办实事,让学生在活动中接受自我教育,学会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精神。

  3、开展法制教育,对各年级学生进行校纪校规、交通安全、法制常识教育,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努力使学生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公民。

  ㈢系列教育通过举办报告会、演讲会、主题班会、组织社会实践等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理想向往水平、基本道德水平和意志行动水平,塑造其健全的人格。㈣主渠道教育1、坚持德育为首,坚持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是我校一贯做法,全体教师要进一步增强德育意识,坚持教书育人,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学科内容、特点,挖掘教育素材,各教研组在制订教研计划、教学计划时,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一是突出教材中显性教育因素,二是挖掘教材中的隐性教育因素,三是补充教材外的相关教育内容,四是结合社会热点进行渗透。各科教师要努力提高教学艺术,不断探讨渗透艺术,提高渗透教育效果,使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与教学内容之间产生有机的、必然的、和谐的联系,努力在潜移

  .

  .

  默化中给学生以春风化雨式的教育。2、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小学的许

  多课程都包含着丰富多彩的德育内容,我们应积极深入地挖掘,对小学生实施自觉地、有意识地影响,达到润物细无声之效。比如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语言优美,故事生动有趣,蕴涵着做人的道理,其内容本身就有很强的育人功能,我们要善于发现,找准切入点,进行思想教育。在作文中也可引导学生写“谈心日记”,引导学生在日记中宣泄内心的喜怒哀乐,迁移情绪和升华情感,有助于他们克服消极心理状态,完善自我人格。音乐课,教师在教唱歌曲时,可在介绍歌曲产生的时代背景、歌词的含义,旋律的欣赏等方面进行德育渗透,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心灵;科学教学可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认识、改造世界;技术教学可注意培养学生的勤俭朴素,爱惜劳动成果的优良品质;体育教学法可注重培养学生团结、守纪、互助、机智果断的品质和爱国主义精神等。思想品德学科教师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优势,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自觉地突出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及时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结合教材、时事政治和富有教育意义的录相、影片等,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教育.

  3、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

  .

  .

  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润物细无声”,并持之以恒。

  ㈤心理健康教育1、举办专题讲座。结合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心理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帮助学生了解小学生心理特点及有关心理卫生知识,使其学会想事做人的方法,提高心理素质,增强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2、成立家长学校家庭教育是学校德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我校将成立家长学校,定期举办专题讲座、教育经验交流会等,较为系统地向家长传授心理教育的知识和方法,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分学段、分年级,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对有关学科德育渗透提出具体要求,并采取相应措施加强管理。①把学科德育渗透的教学纳入教师考核,作为考核教师履行岗位职责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凡是教师,都是德育工作者。②组织教师围绕“在学科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进行研讨,根据各学科的特点,找出结合点,使德育渗透具有一定的规范性和保持经常性。③组织“学科教学的德育渗透公开课、研讨课”,通过听课、评课活动,研究渗透的方法,提高德育效果。三、注意教学内容的挖掘,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1.各科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自觉地、不断地增强“双纲”(学科教学大纲和

  .

  .

  《中学德育大纲》)观念。在制订教学计划及备课和组织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时,均应以《中学德育大纲》的具体要求为依据,结合本学科特点,认真落实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要求、内容及实施措施。

  2.各学科从学科特点出发,认真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德育因素。

  在课堂讲授中将知识性和思想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要善于在教材中寻找结合点,指导学生开展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内容和条件,把各科教学的知识与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内教育得到延伸和升华。

  各科教师要结合学科教学经常对学生进行以下七方面的教育:①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浓厚感情,形成祖国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和民族繁荣而发奋学习的热情;②马克思主义常识教育,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帮助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不断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和抵制不良倾向的能力;③集体主义和关心他人的教育,培养学生为集体为人民服务的精神;④勤奋劳动和艰苦奋斗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⑤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规范”内容,认真执行“规范”的各项要求;⑥社会主义民主和遵纪守法教育,帮助学生正确理解民主和法制、自由和纪律的关系,自觉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和国家有关法规;⑦爱美、审美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

  .

  .

  3.各学科教研组均要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作为学科教学研究的课题之一,制定切实可行的教研计划,认真进行教学实践,及时总结交流经验,为努力提高德育实效。

  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注意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训练。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情绪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受到学习方式方法的影响。在一定的学习方法指导下培养、形成的,而好奇心、求知动机、进取性格、丰富的情感、创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重要因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训练,并持之以恒。

  五、全校教师均要为人师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认真贯彻执行《中小学教师日常行为规范》,以自己职业道德和文明行为影响学生、教育学生,做到言传身教。

  .

  .

  学科德育渗透方案

  为贯彻育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校法制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根据国家和省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国家《中小学法制教育指导纲要》有关要求,根据省教育厅“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普通中小学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通知”文件(黔教法发〔2011〕152号)和市教科局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的相关要求,进一步加强我校法制教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方式,认真开展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提高教师认识、更新观念,增强学生法制意识,提高学生法律素质,使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公平正义理念;树立爱国意识、守法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荣辱观;帮助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能力。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

  .

  一、成立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宋立柱副组长:周树军杜洪亮成员:王秀华王艳华李艳于国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政教处,由范立涛同志负责日常事务及具体办公。二、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自学与上网学习。2013年3月下旬,教师通过网上下载学习资料、网上互动和《法制教育与学科教学》及配套的《教师法制常识》进行学习,掌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知识与具体操作方法。第二阶段:课堂教学渗透。2013年4月1日以后,教师通过课堂教学方式,开始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工作,教研组通过开展教研活动、集体活动等方法把法制教育知识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第三阶段:检查评比与总结。每学期末,学校将对政教处、教研组、各教师落实这项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并对此项工作进行总结。三、实施办法

  .

  .

  1、教研组、科任教师在每一学期的学科教学工作计划中要有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的相关安排和具体要求。

  2、各学科教师的教案中要有渗透法制知识的内容,特别是规定的渗透点必须有法制知识的渗透内容。

  3、教研组要通过教研活动将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抓,有效扎实推进。各教研组要有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实施方案,各教研组至少要有一次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专题研究,期末有总结。每一位教师至少要有两篇德育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期末有总结。并在6月20日之前由各教研组统一收交到政教处备查存档。

  4、学校根据相应的考核办法对教师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情况进行检查评比。

  四、相关要求1、教案要求:教师从今年4月1日起要在有法制教育渗透点的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并体现在教案中。2、考核要求:学校将实施学科教学渗透法制教育纳入对教师的年度奖励考核。按时完成教学任务的加2分,学期末未完成一项任务的扣考核分1分,对做到好的教研组考核分加2分,未完成工作的教研组考核分扣2分。

  .

  ..

篇七: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渗透德育工作总结

  大兴学校小教部《纲要》工作总结

  《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

  ofacuntbily,redsph.Sg-wk

  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

  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

  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

  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

  ofacuntbily,redsph.Sg-wk

  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

  ofacuntbily,redsph.Sg-wk

  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

  ofacuntbily,redsph.Sg-wk

  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篇八: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难点和对策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把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知识教育和启迪学生智慧三者统一起来,看作是教师的天职。课堂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学校德育目标主要靠课堂教学来实现。因此,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就必须做好德育在学科教学中的渗透,本文就当前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一些难点及其应对的策略谈谈自己的认识。

  难点一:德育观念的狭隘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最常见最有效的途径,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具有其他德育方式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新课程理念下,学校德育不应作为单一的德育形式而存在,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重要途径。但在教育实践中,一些狭隘的德育观念却制约着学科教学渗透的德育目标的实现。其表现有:1.德育“窄化”观。德育“窄化”观即“德育政治化”观念,这种观念把德育内容理解为仅仅是思想政治教育,把德育课程理解为就是思想政治课。它局限了德育视野,忽视甚至漠视德育内容丰富的内涵,影响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结果把德育推向由思想政治课“单打独斗”的局面,化“育人”为“育政治化人”。2.德育“点缀”观。各学科课程标准虽然对学科德育目标即学科教学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都有明确的要求,但我们在教

  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为数不少的学科教师在教学方案的设计和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中往往缺乏对这一目标的思考和落实。尤其是自然科学类学科,大多数老师认为本学科教学渗透德育难度大,或认为德育就是学科教学的“装饰”,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就是教育的“唯意识形态化”。有的老师甚至在学科教学中肆意贬低德育在学生成才成长过程中的作用。究其本质,是“学会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传统思想在现时的翻版。

  3.德智“分离”观。在“应试教育”阴影的笼罩下,不少学科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智育轻德育、重知识技能轻道德实践的现象,导致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意识不强、方法简单。甚至有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固守“课堂内教书,课堂外育人”、“科任教师教书,政治教师和班主任育人”等模糊认识,这种德智“分离”观阻碍和影响了学科教学中德育目标的落实,自然影响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针对狭隘的德育观念对学校德育工作的不利影响,我们应当做到以下两点。

  1.树立全面德育观。思想政治教育在德育中起着核心作用,但它不是德育的全部内容和唯一途径。我们不仅要教育学生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健康的生活情趣、完善的审美能力、端庄的仪表态度、文明的言谈举止、和善的处事待人、规范的日常行为、正确的学习动机、顽强的意志品质、严谨的法制观念、高尚的道德观念等都是德育应有的题中之意。把德育视为单纯的“政

  治化教育”的观念必须摒弃。2.树立全体德育观。要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意识。

  德育是课堂教学活动的重要目标,是各科教师教书育人的首要任务。所有的学校工作者都应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政治教师和班主任的任务。虽然政治课是德育内容中最系统、最具条理化的部分,它本身就是德育学科,但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应是各科教师的重要任务。育人是整个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只教书不育人,就没有完全履行教师的基本职责。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加里宁所说:“我没有看到一门不能教育青年热爱祖国,并培养他们具有最好的公民情感的科目。”

  难点二:德育体系的缺损学校的德育工作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大德育”思想上看,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社会、家庭和学校,德育社会化和社会德育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封闭型的学校道德教育本已不符合现代德育发展的趋势。但仅就以学校德育为中心的“小德育”模式而言,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元素所必需的德育体系本身也是缺损的,它制约德育教育的有效开展。其具体表现为:1.组织领导体系涣散。在日常学校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学生违反课堂纪律,科任老师往往把问题直接推给班主任;学生校园生活中的失范行为,不少老师视而不见,等等。这些现象反映的问题就是学校的德育体系涣散,从而缺乏对德育工作的协调管理、引导监督。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缺乏组织统筹

  管理而各行其是的现状成为制约德育工作效能的“瓶颈”。2.德育内容体系残损。思想政治课是向学生较系统地进行社

  会主义思想品德和政治教育的一门课程,在诸途径中居于特殊重要的地位。它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理论观点和社会科学基础知识武装学生,逐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和认识能力,培养他们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而其他各门课程的德育因素却缺乏这样的系统性,德育元素散见于课程内容中,这样给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带来的不利影响就是学科到底渗透什么样的德育内容不明确。目标不清、内容不明甚至不同学科用同一德育内容来教育学生,也给学生带来抵触情绪。

  应对上述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切实加强组织管理,努力把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为确保学科渗透德育工作规范化、常态化,要建立健全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体系,学校领导、政教处、政治教师、班主任要形成合力,通过组织统筹来规划、规范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工作。2.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针对学科教师中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一些模糊认识,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有序、有效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德育渗透评价机制,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当作教学常规检查、教学业务检查、教学能力和绩效评价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教师业务水平和能力的评价中,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渗透的方法

  和实效要设置为一个重要的子项目,从而实现从“强行入轨”到“自觉行为”的变化。

  3.建立完整的德育目标任务体系。要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特点,提出具体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内容体系。各年级、各学科、各教研组、备课组要以课程标准为指导,通过集体认真的学习、讨论和研究,充分发掘学科教学内容中渗透德育的元素,确立德育渗透的主体目标,在以学科学习内容为主要载体进行德育渗透的同时,融入新的时代元素来拟定学科的个性方案。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组织领导系统根据各个体的方案拟定学校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总体方案来组织实施。这样,才能保证整体工作有计划、有目的、有方向地健康进行。

  难点三:德育方法的单一从一定意义上说,道德教育是一种“艺术”,它应注重方法和手段的细致、生动。著名教育家窦桂梅说过:“德育渗透,是让德育浸泡在学科中,即德育教育必须通过学科教学的方式实现。”但目前学科教学中“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依然在某些学校、某些教师、某些学科中“顽强”地生存,这必然导致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的方式、手段也是简单的。其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1.德育灌输法。这是与“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相对应而滋生的德育方法。德育过程是学生的认知过程,更是接受进而内化的过程。这要求在德育过程中任何人、任何理论、任何行为规则都不

  应自封“真理”,而应平等地与学生的心灵“对话”,从而通过合适的引导使之认同、内化。而“灌输法”则把一些具体的相对固定的道德原则和美德灌输给学生,这固然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道德水平有一定的作用,但方法简单、生硬,缺乏与学生心灵的联系,易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而影响德育效果。

  2.“穿靴戴帽”法。由于有些学科教师“坚定认为”德育就是学校领导、政治老师、班主任的事情,因而把学科教学渗透德育当作是一件“差事”来完成,在教学过程中不注意教学内容与德育渗透点的探究,认为“生拉硬扯”、“牵强附会”地在教学中说几句“高大全”的假德育口号就完成了德育渗透的任务,这样,不仅使德育渗透失去了“面子”,也损害了学校德育的“肌理”和“质本”。

  针对这些现象,我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应对。1.打破单纯的课堂灌输模式。在坚持课堂教学是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的前提下,有计划地采用各种现代教学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科德育活动。如思想政治课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文学科的情感体验活动以及自然学科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按“有意原则”来渗透德育内容,使学生接受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2.营造德育氛围。虽然政治教师在德育工作中要勇于担当,但更应把德育渗透到学校教学、常规管理、各种服务性工作等各个领域,通过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全方位、多渠道开展道德教育,构建起“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德育管理

  模式,并通过规章来对每个教师和其他学校工作人员进行德育工作考核,使之真正树立并实践“德育就是我的事情”的理念。

篇九: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研究

  一、课题立项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背景

  1、社会背景

  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如何培养在新时期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人才,是为国家培养栋梁的大事。尤其是在当前新课改实施的情况下,应积极培养学生的道德水准,行为规范及习惯,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校德育研究工作的当务之急。《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学科教学是德育的主载体,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渠道。在学校中,通过各科课堂教学进行德育工作是最有效、最经常的形式,这是由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也是由学校工作的特点决定的。学校的大量时间是多科课堂教学,任何学科的内容,无论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还是其它诸学科教材中都蕴含着德育因素,只是有显性的和隐性的,这要靠任课教师的挖掘和融会贯通,并把它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中,取得教学和教育的效果。

  2、学校背景

  是在传统的学科教育德育渗透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探索和改革,过去,有些老师已经在自己的教学中对这一工作进行摸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有的教师认为,语文学科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自然学科不便于进行德育渗透,还有教师认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应该是班主任及德育课教师的工作,学科教师只要完成学科教学任务即可。这些都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如何

  纠正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实现教师教学与学生现状的充分结合,教师教学与学校培养目标的充分结合,是我们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德育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综合工程,需要我们将学生及教师德育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进行研究。学科教育的德育渗透不是一个新鲜的课题:希望通过研究积极开发课堂教学所含德育的丰富资源和巨大潜力,强化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的渗透力,开展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探索,实现对传统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的扬弃,探索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提高教师的认识,将德育教育自觉的贯穿在学科教育中。充分运用教学中的德育艺术技巧,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传道”于“授业”之中,达到春雨润物,情景交融,文道一体,潜移默化之功效,让学科教学成为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将教书与育人充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校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开创学校德育工作新局面。具体希望达到的目标有:1、通过课题研究促进教师认识教育艺术,提高教育水平,打造学校教师队伍,锻炼教师科研能力,促进学校教师队伍的快速成长。树立素质教育的教学价值观,从而提高学校的德育质量;2、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和谐、均衡发展的人才;3、将以往零散的,不成体系的的研究系统化,探索符合小学教育特点的新的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模式。

  二、实施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即从2022年9月至2022年10月,历时两年时间。共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准备和开题阶段:

  2022年9月至2022年12月。

  1、组建课题组,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制定课题研究计划。2、课题研究成员制定研究方案和实施计划。4、开题。(二)研究实施阶段:2022年1月至2022年5月1、结合学校的班主任持证上岗,开展课题组成员系列培训活动。2、利用学校网络平台组织课题组论坛、开展“问题研究”的主题沙龙活动、组织师德演讲活动、开展养成教育方略经验交流活动等等。3、开展系列文明习惯为主题的教育活动。通过活动教育学生具有尊老爱幼、尊敬师长、文明礼貌、诚实守信、乐于助人、爱护环境等良好的家庭伦理和社会公德,使他们懂得良好品德是做人、交往的基础。4、组织教师结合具体个案,进行案例研究,总结经验。5、鼓励教师撰写论文,开展论文征集评选活动。(三)总结提高阶段:2022年5月至2022年12月阶段总结、经验交流和研讨等活动。(四)总结推广阶段:2022年12月至2022年10月1、进行课题的结题工作。2、对研究内容分专题进行总结,并撰写结题报告。3、撰写结题报告,请总课题组进行鉴定。

  4、编写论文集和案例集。

  三、课题预期成果

  本课题研究促进了德育工作的提升,使教研成果转化为了实实在在的教学效果,学生养成了文明习惯,提升了综合素质。

  1、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规范了学生的行为,有效制止了由社会、家庭等部分因素影响而产生的不良行为习惯。尤其是试点班级的卫生习惯相比其他班级较优秀。在每次的卫生纪律评比中,试点班级的成绩是最好,这为其他班级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校园环境有的空前的改善。

  2、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文明习惯、生活习惯等更趋于健康,试点班级已带动全校基本形成了文明、和谐的校风,进入校园没有一张纸片,没有一个包装,整齐干净,每天如此,为学生更好的学习创造了极佳的条件。

  3、通过日常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校内说脏话,打架事件已明显减少,学生校外违法犯罪事件已经杜绝,我校两年来无一例违法犯罪事件和校外人员打架斗殴事件发生,得到了社会和家长的充分肯定。

  四、问题对策

  在课题研究中,发现学生德育方面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学生追求高消费和享受的现象日益严峻,把艰苦朴素和勤俭节约的美德置于脑后。

  二是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一些日常习惯坚持不住,有人前人后两样的现象,不能尊重父母和他人的劳动成果。

  三是不良家庭因素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溺爱,过分放纵迁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央,我行我素。还有单亲家庭,离异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的家庭等,都轻易使学生缺少管理和心理交流,形成不良的品质。针对新时期小学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小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因素,实验教师提出相应对策:

  1、加强对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现状调查、心理分析,找准原因,增强针对性。

  2、注意年龄段的心理特点分析,多交流沟通,增强互动性。

  3、引导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激励自我完善。总坚固验并制定一系列细致、有效的德育管理制度,增强实效性。

篇十: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大兴学校小教部《纲要》工作总结《纲要》实施后,我校认真贯彻会议精神,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学校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确立了以“育人为本”的办学宗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学生先成人、后成才,促进他们健康全面的发展.围绕我校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狠抓课堂教学、构建全新理念、力求办出特色。广大教师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全校学生主动合作、勇于创新;课题实验硕果累累、成绩斐然。.—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首先是对整体培养目标来讲的;其次是要求每一个教师成为德育工作者;最后是要还应每一个学科都应当从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出发,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一、我校德育渗透的途径的情况(一)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介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认识能力,逐步形成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认识能力的同时,必将影响学生思想、品质、意志、性格的发展.在学校教育中,学科教学所占时间最多、最长,对学生影响也就最大,教师在引导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着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和世界观的形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以智育人,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德育人,才能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人才提出的要求。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学生学什么,怎样学都有赖于教师的指导.而这种指导成功与否又与教师自身形象即教师本身的职业道德形象和智能结构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教师自身形象的直接体现就是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教师教学中的“讲台形象”本身就具有教育性,是教师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教师学识、才干、教学技巧和品德修养等多方面素质的集中表现。因此,在教学中,如果教师在学识、思想、仪表、操行等方面都能显示出较为完美的讲台形象,不仅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非语言行为的作用,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且能在本科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外,以教师的整体形象对学生产生整体的实际影响。

  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根据我国的教育方针和中、小学教育的目的、任务所编写的学科教材内容是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尝观点和方法选择、组织的,注意了教材的思想、政治倾向,使教学大纲和教科书里的有关知识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现实和长远目标联系起来。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

  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个能动的认识过程。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目的,对学习的积极性起着决定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引导他们把个人的学习与祖国的前途联系起来,培养他们爱祖国的品德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情,就能给学生以巨大的学习动力,充分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亦是说学科知识是提高学生思想素质的基础,而学生思想素质的提高反过来会对学生学习积极性产生积极的影响。

  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是以学科知识为基础的,是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其中“知"是指对思想、道德的认识,是一个学习掌握基本道德概念、原理的认识过程。因为课堂教学是完成智能的主要途径,当然也是向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途径。因此,学科教学加强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还是通过课堂教学这一环去完成.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强烈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影响学习效果的直接原因。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是自发产生的,而是教师教育的结果。教学中思想教育因素的发掘,学生正确思想观点的形成,思想觉悟的提高无一不是教师教育指导的结果。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意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引导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加强德育指导,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学科教学内容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要把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之中,就要根据学科实际,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把知识教学与思想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注重学科的平衡发展,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1、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学科之间的平衡发展,将学校的骨干教师分布在各学科中,以点带面,起到辐射作用,积极带领其他教师作好教育教学的研究工作。特别注重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学科的配备,如:刘银珠老师任品德组教研组长,以带动提高该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2、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身边的德育资源,改进和完善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方法,使其更能适应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紧密联系学生思想和社会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政治常识的教育,重视社会公德教育、社会常识教育,加强诚信教育等,从而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学科教学中,我们以《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为重点,加强学生的德育情感与德育体验。在心灵对话中享受品德教育的真与诚。3、加大校本培训力度。校本培训是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的根本。我们主要采用集体培训和骨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学校还利用一切机会,派骨干教师外出学习.有派德育骨干参加

  市、县、学区班主任工作培训,如总辅导员骆良水老师参加市辅导员培训和县班主任培训、孙少如老师(现调螺阳中心小学)参加县班主任培训。

  4、建立“学习型组织”,创“书香校园”。学校坚持每学期向全体教师推荐书籍,如《反思性教学策略》、《中小学生创造力开发实验与研究》、《你的形象价值百万》、《爱的教育》、《把信送给加西亚》等,让教师养成读书、思考、研究的习惯。

  四、挖掘学科德育因素,寓德育于教学全过程1、桃李无言,下自成蹊-—以身教立德(1)我校积极打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规范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广大教师以身作则,自觉将育人职责贯穿于教育教学各环节、全过程。(2)全校教师将饱满的热情投入教书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做到以蓬勃旺盛的工作热情感染学生,以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影响学生。(3)教师们从认真备课开始,规范教学的每个环节,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规范板书、严格作业批改要求。(4)坚持以关爱和鼓励影响、教育孩子,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受到熏陶,学会关爱。2、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以教学养德教育为本,德育为先.重视各门学科中德育目标的达成,使德育不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的教育过程。学校大力建设“书香校园”,从“诵读古诗文、学做儒雅人”入手,通过开展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活动,使学生在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以最便捷的方式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修养,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传承中华文明,提高文化底蕴,培养爱国主义精神.3、敏而好学,乐以忘忧—-以参与修德。目前,学校开设的校本课程包括:作文、奥数、美术、舞蹈、信息技术、书法等。全校学生参与率达100%。校园文化艺术节已成为少先队的特色活动,结合学校校本课程,学校的艺术内容和形式上推陈出新,让有才艺的学生都能找到展现自我和体验成功的舞台。学校的艺术节有合唱、舞蹈、体操、乐器、书法、绘画等不同门类的表演,许多节目都有较高的艺术水平和观赏价值,极大程度的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发展了学生的特长。而且在六·一儿童节我校积极承办、参加学区汇演,学校荣获一等奖的好成绩。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被赏识,被信任的快乐,让学生在广阔的大舞台上更加自强、自信.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创造性地发展,兴趣、爱好、特长普遍得到培养,自主学习、自主活动、自主教育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五、广泛参与实践体验活动,增强德育载体效能。社会生活是个大舞台,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活教材”,它为学生提供了比教科书更详尽、更感性、更生动、更富有人情味的环境。学校少先队在认真贯彻《关于加强少年儿童的道德教育,深入开展体验教育的实施意见》的基础上,大力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切入点,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突破口,积极组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关注社会,引导学生从社会中选定感兴趣的主题,

  体验社会角色,如模拟法庭、小交警上岗等在亲历体验中享受教育的情与理.同时注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强化实践活动中的体验环节,从而把德育内化为学生自身品质的活动过程。培养出健康活泼,博趣自信,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小学生。

  1、感恩行动在队员身边教师节之际,学校少先队倡导队员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给老师递上一杯茶、送上一本干净整齐的作业、亲手制作一张贺卡、献上一首小诗等等,使孩子们从点滴小事中懂得知恩,学会感恩。在母亲节、父亲节,“三八”妇女节来临之际,学校开展以“妈妈,辛苦了”,“感谢您——爸爸、妈妈"等为主题的活动,让队员们当一日“小管家”,当一天“爸爸、妈妈”,做打扫房间、洗衣、做饭、买菜等家务活,为自己的亲人洗脚,体验父母的辛苦,明白孝敬父母的道理,养成爱劳动的品质,学会为父母分忧,学习生活自理的本领.六年级的同学在临近毕业之时,都会在各班的组织下,召开以感谢母校、感念师恩为主题的中队会,借此机会,让孩子回顾这六年的学习生涯,回忆这校园里曾发生过的一幕幕,从而激发他们对母校的热爱与感激之情。2、安全教育活动“3。29”全国教育安全日,学校组织队员们学习到消防知识,大家都在中队内展开学习交流,写出心得体会,并积极参加“消防安全”征文活动。学校在“11。9”消防安全日组织队员们开展消防演习活动,使队员亲自体验消防安全的重要性,尝试合理使用灭火器,知道煤气罐着火扑灭方式,从而掌握更多的消防知识和提高了自防自救的能力。3、环保教育体验活动环境意识是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对每个人基本素质的普遍要求.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教育是现代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之一,学校是传播人类精神财富、培养青少年环境意识和参与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体验环保活动,呼吁大家保护我们的环境,保护水源地迫在眉睫,带动及影响身边每个人,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爱护和保护我们的母亲河,让人类更加亲近大自然,更好地促进人文环境发展。我校的原六(3)环保特色中队,在中队辅导员骆红老师的指导下,队员们定期开展绿色环保行动,通过多种活动对学生进行了爱绿护绿的环保教育.环保中队聘请农大的学生为校外辅导员,他们曾参观农大生态校园,和校外辅导员进行交流学习,在中队干部的积极带动下,队员们走上街头主动擦栏杆;走进社区打扫卫生;在环保日和环保月向全校学生发出倡议,倡导绿色环保从我做起,队员们树立起环保责任意识,并时刻警示自己要规范环保行为。六、坚持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学校认真贯彻“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精神,结合本校实际情况,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推进“五五”普法进程,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加大依法治校力度,在优化育人环境中取得明显成效。校领导对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工作、校园创安工作及普法教育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依法治校工作领导小组”、“普法工作领导小组”等组织,把普法教育与贯彻执行《公民道

  德建设实施纲要》、《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结合起来,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使学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人人争当文明学生.学校还坚持定期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等教育政策、法规;采取集中学习、专家讲座、观看录像片、座谈讨论、开展主题班队会、听报告、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活动,提高了学习成效,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保障师生的人身安全和学校的财产安全,保证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学校强化安全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制.坚持以提高广大师生法律素质为目标,以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出发点,全方位加强依法治校工作,从而有力地保证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推动了学校的改革和发展。

  (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从活动中完善自我。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努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执法守法的好公民,并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寓法制教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教育活动。

  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活动,使他们在实践中体验法律作用,树立法律观念。2、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也是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根据学生的年龄结构、心理特点和对法律知识需求的差异,学校“因材施教”,着眼于提高法律意识和依法维护合法权益的能力.3、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影视作品,进行爱国主义教育.4、开展“廉政文化进校园"、“青少年廉洁教育”活动。主要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精神,将诚信守法、廉洁奉公的有关内容纳入学校德育体系,认真宣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内容,通过“崇廉憎腐"教育,净化学生心灵,使其从小树立“崇尚廉洁、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夯实依法治校工作的基础1、坚持法制教育与课堂教育相结合。注重学科渗透,抓品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汇。把法制教育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的作用.2、坚持法制宣传教育与思想道德建设相结合,实现“双赢”效果。我校坚持依法治校与以德治校相结合,深入贯彻落实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例如通过对《考试法》的了解,指导学生讲诚信,考试不作弊.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实现个人自律与法律他律的有机统一。我们充分利用广播、宣传栏、板报等宣传媒介,结合年度普法重点和师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开展经常性宣传,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吸引力和覆盖面。认真开展好一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大力支持学生自主开展健康向上、参与性强、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使法制教育宣传深入到广大学生全体中。

  3、法制教育与师德建设并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特别是法律素质,是做好学生普法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我校根据教职工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有针对性地组织他们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与学习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使之掌握基本的法律原则和法律规范,做到依法办事、依法执教,为学生学法、知法、守法起到表率作用,并且能动地指导学生学习法律知识,培养学生法制观念及运用法律法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长期的教育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要搞好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德育工作是核心,依法治校是保障,组织管理是关键,制度完备是保证。一直以来,我校各项工作始终坚持以“以人为本、依法治校,构建和谐校园”为平台,不断强化科学法制管理,规范人文管理,深化各项改革,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取得了丰硕成果。雄关漫道,而今迈步,新的征程将充满压力,充满挑战,也充满机遇,充满希望,我们将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振奋精神,积极进取,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开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德育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专家。

篇十一: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学科德育浸透结题报告

  一、子课题立项研究的根本情况我校承担,这一课题的提出就是改变过去过于侧重知识传授的倾

  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根底知识和根本技能的过程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有意将德育寓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

  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劳,德育为先。在和平开展的今天,如何更有效地对学生进展德育教育,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使学生可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呢?针对教育的这种现状,?朝阳市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浸透研究?的科研课题施行,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的契机。我校把2021年定为“德育科研年〞,加强学科德育浸透研究,在研究的针对性、时效性上下功夫,实在加强研究课题的过程管理,并且扎实做好对日常工作的管理。

  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政教处主任为副组长,以文科组组长、理科组组长、班主任等为组员的学科德育浸透实验小组。实验小组成员有,中学高级教师一人,中学中级教师五人。学校成立了课题实验指导小组,以及课题实验小组,,从2021年5月起开始进展实验研究,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根据根据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科学开展观这一全新的理念,要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正确处理以教学为中心和以德育为核心的工作关系,表达在各门课程中,就是将德育与知识的传授有机融为一体。?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各科教师进展德育教育是教学的教育性决定的。课堂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是学校德育的主渠道,因此优化学科浸透德育,进步学科浸透德育的质量,也是施行新课程方案、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三、课题研究的内容、原那么和方法〔一〕课题研究的内容我校根据实际选用了语文学科、数学学科、物理学科、生物学科、历史学科、美术学科为试点学科进展德育浸透研究,讨论德育与育人的最正确切入点和结合点,实在研究了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浸透内容、方法与途径,真正把德育落到实处。〔二〕课题研究遵循的原那么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意性原那么,也就是认识到位,时时刻刻的进展德育研究、浸透,积极主动地在教学过程中努力浸透德育。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机性原那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

  教学内容及其要求,与德育的内容和要求自然地、恰当好处地“结合〞,把德育内容“随风潜入夜〞,让德育对象“润物细无声〞。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序性原那么,各学科教师充分挖掘、利用教材的德育因素,系统地安排浸透德育的内容,防止出现穿插、重复、零乱。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度性原那么,各学科教师并没有牵强附会,把“文化课〞上成“德育课〞,而是灵敏多样。

  在研究过程中实验教师遵循有效性原那么,各学科教师根据本学科特点,和学生实际、学校实际不失时机地进展德育教育,努力把德育教育落到实处。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途径〔一〕挖掘文本内涵,引导学生感悟、体验,从而让学生在精神上受到陶冶于洗礼,到达德育教育的目的。

  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次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浸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我们实验教师都深化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浸透,创设适宜学生承受的情境,再辅之合理的点拨,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以到达德育教育的成效。

  董志杰教师可以挖掘课文中的德育因素创设德育浸透的情境,并根据课文中包含的德育因素的不同性质、特点和本校拥有的各项教学设备,截取有关电影、电视剧片段补充课文内容,并且在每篇课文中的标题中点拨浸透、在作者简介中点拨浸透、在时代背影中点拨浸透、在课前预习前,作为预习作业布置给学生,在课文讲解中一一浸透显现,从而到达德育教育目的。

  白金侠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浸透德育,通过感悟语言、积累词语、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进展德育教育。在写作中进展德育教育,在课外延伸中进展德育教育,把德育教育浸透与各种活动中,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孙瑞清教师在蒙古语文教学中,通过蒙古族的故事和英雄人物的理解,如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民族英雄嘎达梅林、特别是我们朝阳著名蒙古族作家尹湛纳西事例的理解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王忠平教师在教学中抓住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对作品中感人肺腑的形象、惊心动魄的情景和各具特色的语言,教育学生有正确的评价。

  〔二〕结合学科特点,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浸透德育教育。试验教师课前团队a备课,共同研究,互相讨论教材内在的教

  育因素。生物教师王英婷、柴亚娟在教学前,教材的每一章、每一单元、每一节课,都共同研究、挖掘德育因素。她们根据生物课本自始

  至终都贯穿着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生物的构造与机能相适应的生物学特点,教育学生主动适应自然的变化和社会的变革,学会多种本领,增强耐挫折的才能,培养安康的心里。

  物理教师李占云、王玉华德育浸透灵敏生动。例如,古人创造的火药却添进了帝国主义的炮膛,,成了轰开我国大门的帮凶;古人创造的造纸术、活字印刷却被用来与侵略者鉴定不平等条约,从新角度浸透四大创造,可以消除学生的逆反心里,受到较好的效果。

  〔三〕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中浸透为了更好地配合学科德育浸透的研究,学校开展各种德育教育活动。1、每学期初,对全校学生进展德育教育,集中组织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标准?、?中小学生守那么?、以及?八荣八耻?和学校?养成教育工作细那么?,让学生明白做文明学生的准那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我们在各班抽查学生测试,测试结果作为对班主任考核的一项内容。2、利用每周一升旗仪式的国旗下演讲,有方案地进展“学习文明,鞭鞑丑恶〞的教育,陶冶学生的情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3、举办庆贺“五四〞学生爱国远动九十周年,学校团委举办“弘扬五四精神、唱响青春活力〞校园歌手大奖赛。“庆五四闪亮青春〞校园书画展。“珍惜青春、与时俱进〞五四校园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爱国、爱家乡的情感。4、改进校园文化环境,在走廊内设立文明、礼仪标语牌:如“良好习惯、美妙人生〞、“漫步轻声、右行礼让〞、“愉快学习、安康成长〞等让环境感化人。进步学生分清是非、美丑、善恶和区分真假的才能。

篇十二: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渐

  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点

  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就方

  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很多规

  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

  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一、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化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2.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的教育。

  3.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3B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3A分册第十一模块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这时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德育渗透的途径1.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其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他们按

  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例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育德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

  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

  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

  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

  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

  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手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

  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

  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

  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

  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

  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善于发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xxx的密码是……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他人的隐私,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

  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然后才能“行”,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篇十三: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

  中学阶段正是学生品德、行为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所以应该重视德育教育工作,但现实中,德育教育不容乐观,在目前初中教育教学管理中普遍存在着:课堂教学中只注重知识的掌握,只注重中考的要求,只注重成绩的提高,把学科德育离弃于课堂教学之外,极不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由此可见,研究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是非常必要的。鉴于此,提出本课题的研究,着力转变德育教育方式,整合、提高实践活动资源的利用效率,把它渗透到各学科的教学中来,形成德育教育的课内课外教学长效机制,从而提高德育教育的有效性。

  2、课题研究的意义

  对于此课题的研究可以加强时代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机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中培养的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是教师有意识的加强对教学过程的优化,使知识、技能、思想教育三者有机的融为一体,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德育的实效性。

  二、课题研究目标、内容与创新构想:

  1、研究的目标

  通过对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问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德育渗透

  之道,从而达到以下目标:

  ①循序渐进,形成学科德育渗透序列,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物、音乐、体育、美术等学科德育序列。

  ②理论研究,寻找德育与育人的切合点,探究其重要性、必然性、可行性。

  ③切实研究各学科德育渗透的方法与形式,真正使德育落到实处。

  ④达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为培育德才兼备的新型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研究的内容: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①开展德育理论创新研究,探究其必要性和重要性。①研究各学科德育因素并形成序列。①研究学科之间的德育渗透的新途径与新方法,以符合现

  代教育。④摸索、实验与研究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德育渗透的教育法。

  3、课题的创新构想: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与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生活与实践,回归教育本质。同时为环节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三、研究的方法和思路:

  一一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充分查阅古今中外的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尤其

  是新课程改革的资料,借助各种相关的理论和经验,指导课题研究。

  问卷调查法:对被调查对象(学生)采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对一些具体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整理,写出调查报告。

  案例分析法:通过组织讲课、听课的方式,进行案例分析,总结出可行的方案。

  行动研究法:在保证学校正常教育教学秩序状态下,采取以点促面的方式边研究,边反馈,边纠正,不断发展,逐步完善。

  经验总结法:重视资料的积累,对资料进行比较和分类,进行归纳和总结,依据归纳和总结按照研究内容写出研究报告和经验总结。

  (二)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时间为三年,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7月—2012年2月)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课题实施阶段(2012年3月—2012年12月)课题研究,完善方案,做好记录,认真进行阶段总结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1月—20013年7月)整理材料,成果总结。撰写各学科的课题报告和总的课题报告。

  四、课题研究的基础:

  本课题的成员都是教学的精英,都有一定从教经验,我们采用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的方式,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与学习、总结反思,利用课上时间实践探索。

  研究需要的经费、设备、资料等自筹或由学校提供。五、预期成果课题实施方案、阶段性计划与总结、教师论文,课题结题报告等。

  总之,我们的将围绕课题,立足课堂教学,各学科教学寓教育活动之中,培养良好道德思想素质。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实践的基础上进行总结,使课题研究不断地深入。

  各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第一阶段总结

  《各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实践与研究》是我主持的一个省级立项课题,是一跨学科的德育课题。在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加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因为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各学科教材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如果不充分发挥各学科的德育教育功能,学校的德育教育就不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其德育教育的效益就会受到影响。因此,善于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寓德育于各学科教学之中,既是学科教学的必要,也是学校德育教育的根本要求。将德育渗透于学科教学体现了时代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结合学科的特点,寓德育于智育之中,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激发其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锤炼意志和品格,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想品德。本课题自开题到研究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了,在这期间,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课题

  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以课题研究为中心,积极参与专题课改活动,做了大量务实的工作,使课题研究能够顺利地推进。

篇十四: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

  《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扩展阅读:《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课题总结在周校长、唐校长等领导的科学决策和大力支持下,在课题组成员的全面参与和积极探究中,学校课题研究在本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和深化,真正开创了课题工作求真务实的良好局面。一、采取了多种有效办法1、规范了研究过程工作组规定参研教师一般采取“发现问题申报方案行动研究反思总结”的究模式开展小专题研究。把教师的眼光引向自身,引向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关注自己,审视自己,研究“真”问题,从中提炼出一个值得研究的小专题。好词好句每个研究小组将专题研究与学生现阶段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问题结合起来,与自己急需解决的教学问题结合起来,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期初有研究计划(或方案),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学习理论学习、问题讨论,提交研究小结或研究过程资料,参研教师每期至少上一节高质量的专题研讨课,并组织相关参研教师集中听课、评议、反思。谚语这些措施,规范了老师们的研究过程,归纳出“小专题研究”的“五化”特点切口问题化、内容个性化、方法通俗化、周期短小化、承担者个别化。鼓励教师多写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育叙事等,避免他们在研究中走弯路。2、发挥科研骨干的作用根据老师们申报的小专题,精心挑选,重点扶植,细心指导一批业务精、能力强、富有创新意识的骨干教师开展小专题研究,并让这些教师发挥辐射作用,提高小专题研究的整体水平。例如刘老师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案例研究》,张洪英老师的《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李红琼老师的《语文学科渗透德育之我见》,杨琼老师的《课堂教学中环保教育的德育渗透》、谢慧兰老师的《课堂语文活动在育人中的作用》等,在促进参研教师养成反思教学的习惯,获得解决困惑的策略,转变教师的德育思维方式方面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3、坚持以小专题研究为主,同时开展多种类型的研究扩展阅读:扩展阅读:每月仍然提前把《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发放下去,对于进行小专题研究的教师,直接填表;对于参加其它类型研究的教师,在《个人小专题月研究记载表》的背面写上本月结合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几点体会或一、两个例子。研究活动紧密结合教研室对我校上个学年度科研课题阶段性成果考核时所提出的建议,根据自身所教学科及年级特点,找到一些德育渗透的策略和有效途径。课题研究形式的这种改进,增强了所有课题研究人员的信心,多种途径地提升了课题研究人员的能力,从根本上消除了畏难情绪,从而收到更实际的效果。4、随着课题研究的进展,教师的科研意识已经得到明显强化因此这期的课题研讨活动,改变过去面小量大的状况,每个参研人员都是发言的主体,活动结束离开会场时把材料交到唐校长或李主任处进行汇总,打印成《杨柳小学课题组活动月度研究简报》,并上传教育网中的课题研究栏目。简报现已累积四期,促使课题研究更扎实地深入下去。并由唐艳老师做好记录,负责填写《课题活动记载表》。每个教师的科研个人档案袋继续使用,保持档案的完整性与连续性,体现出每个参研人员在课题研究中的作用及其专业成长的进程5、注意培养学校科研的后备力量。虽然学校还没有迁移到园区中的新址,还有半年的过渡期,但今后到了新的环境之后,学校的科研活动肯定将频繁得多,罗主任就说今后一定要带领教研室常来指导和开展工作,要充分发挥出杨柳新校十分优越的软硬件设施的作用。那时家庭、社会自然会对我们提出更高的期望值,和周边学校的竞争也必然促使我们必须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勇气、决心和切实的勤恪不怠。在这种促使学校跨越式发展的背景下,在这种城市化的各种新要求的促进下,教师的科研能力、科研表现必将被更加重视,与各种绩效的挂钩更多。本期的课题研究中,着重培养了唐艳、李红琼、段小花、徐英、张玉华、张洪英等,引领他们给研究活动带来更大、更新、更深刻的突破。每次活动中,都能听到他们更多的发言,更多的“见地”。6、课题研究的考核奖励

  扩展阅读:扩展阅读:以每个参研人员的每月课题活动汇报材料和期末所交的案例、论文、小专题阶段性成果、小专题结题报告或所上的课题研究观摩课等为基本测评依据,相关研究获得各级奖项或发表的文章从绩效工资30%的奖励性这部分中给与适当考虑,切实落实科研兴校的政策。为了强化教师的研究意识,提高研究质量,课题组还对相关研究教师实行外出学习和年终评优优先制,把教师参与专题研究的态度、研究成果作为期末评优和申报各级骨干教师的依据。二、需要克服的现象1、注意突显研究的特色从现在的研究情况来看,跟风现象较明显。别人提一个明晃的、炫目的标题,一些人马上就迎合上去了,导致自己原有的研究进程的搁置和荒芜。每个人擅长的地方,观察、处理问题的角度,不可避免的是存在着差异性的,这种差异性需要我们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我想,只要切实把各自的教学研究特点、各自面对的学生特点、各自班级的管理特点与课题研究有机结合起来了,就会出好成果,就会有亮丽的东西。2、注意克服茫然的现象有时候听到“说还能说几句,写下来就难,行成教系统的文章就更难”。这不由让我想到李白“行路难,拔剑四顾心茫然”的喟叹。其实只要我们多花一点精力去做,去思考,把课题组已发下来的,可以说已能堆叠成摞的资料多读一读,那么多的研究方法、那么多的行文架构,那么多的范式范例,都是颇有作用的“拐杖”,是能够帮助我们走出不知所往的茫然的。三、下期的改进措施1、适当缩小课题研究所涉及的范围。《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在选题上就太过宽泛,教师不容易抓住需要研究的核心问题。这次得省政府教学成果奖的一等奖、二等奖,研究的目标都不大,很有针对性,教师容易入手。能否改为以课例研究、案例研究、小专题研究等其中的任一种来重点突破,多一点有自身特色的东西。扩展阅读:扩展阅读:2、加强工作组和教务处的沟通

  教务处订阅了大量的资料,包括报刊、书籍等,这些资料如果就让它们落满灰尘,未免太过可惜。一些教师抱怨文章怎么写,理论学习怎么解决,怎样才能接触到更多的新信息,跟踪教育教学的动态,如果仅仅依靠课题组所编选的内容,显然是难以提高课题研究的质和量的。因此教务处是否能把那些书刊杂志列出一个表,张帖上墙,方便借阅的参研教师,且做好记载。

  本期课题组的工作虽有点瑕疵,但成绩是明显的。该课题荣获成都市市级年度优秀课题,歇后语刘老师荣获市年度教育科研先进个人,县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收集到的论文或小专题研究报告13篇,另有相关文章获省一、二等奖,市一、二等奖,县级奖就更多。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是靠大家、集体的衣衫所焐裹的温暖。大家、集体衣衫的长袖舞弄出的这片科研的雪花,正飘飞向腊味越来越浓的年关,飘飞进我们心中彼此温馨的、丛茸翳荟的新年祝福。

  扩展阅读:扩展阅读: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开题报告报告人:王芳本课题是吉林省教育科学院普通教育研究所“十一五”规划课题,“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子课题,于201某年7月1日经吉林省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批准,今天正式开题。我代表本课题负责人向课题组成员及在座教师做开题报告。一、关于本课题的提出及重要意义:课题研究的意义:理论意义:(1)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的任务,应当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在日常教学工作之中(2)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是时代的要求,也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和教学目的的要求,更是学生身心发展的要求。实践意义:(1)我们必须要把德育教育从小就渗透到学科的教育中,尤其是人文为主

  的语文学科,让学生从知识中感悟德育,让教师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

  (2)作为新一代的教育者应该传承前人的理论,把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在实践中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从而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3)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本课题研究针对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的现状,具体探讨教师应该掌握和运用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有效教学策略,探索有效课堂教学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模式,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指导。

  二、指导思想: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有关教育理论和党的教育方针为指导,坚持方向性、客观性、科学性、实际、实用、实效性原则,探索新形式下讲数学与生活融合起来,培养学生数学素养,开发学生潜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三、对课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论证从省内外的研究状况来看,目前许多学校进行了多方面的语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实践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比如山西省忻州市

  目标三:通过课题研究,总结出学科德育的途径和方法,准确提炼和寻找到学科德育的切入口,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德育,力争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增强学生道德意识,道德行为,道德情感及心理素质方面有所突破,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法纪素质的全面提高。

  五、研究内容:1、实施学科德育途径与方法的深化研究(1)德育方法的研究(2)德育途径的研究2、各学科德育实践的深化研究(1)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音乐、美术、体育、计算机等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初中13年级)(2)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德育的深化研究(初中13年级)六、研究的方法:本课题研究主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教学观察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评价法等研究方法。七、研究的步骤和保障性条件:课题保障措施:1、本校有一支素质精良的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课题组,思想重视,领导支持,加强组织,有足够的经费保证。2、制定计划,分步实施。3、具备科学的实践态度和精神,刻苦钻研、改革实践,勇于创新,不断总结经验,接受专家指导逐步修改与完善改革方案。4、加强实验过程的整理,强化实验过程的监控。坚持定期召开实验总结会,理论研究会。5、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阶段安排:

  析,在此基础上,结合实证性考察,撰写调查报告。本阶段还将邀请各科教师召开座谈会,了解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不同的学科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影响的程度。组织进行学科德育案例研究。

篇十五: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

  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1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引领策略,使得“德育在学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体会。一、挖掘内容,优化教学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1.认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每学期初我们分别召开各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和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探讨各学科的德育教育点。语文、社会、思想品德、英语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劳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明确了各科的德育教育点,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统一检查。2.注重教学细节,落实每个环节。

  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细化德育工作,我们要求教师要写好每本学生作业本的批语,使作业批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注意规范用语,尽量多使用鼓励语言。我们还专门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检查,有的老师确实批语写得很好,学生的作业本不但有等级标志,还有“你做得好极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师也没有想到”等批语。这样的批语确实暖人心。对于作业批改不认真,作业量过多的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长反映给教师,希望及时改正。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七、八年级“绿色作业班”评比。我们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比如09年12月举行了以“教研活动课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号召全校教师说课、上课、听课,使学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细化,落到实处。

  二、学习交流,真情奉献。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它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生命,这也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向深度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今年3月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张人利校长来我校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学科德育教育,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讨,使老师们获得较大的收获。三、专题研究,深化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考虑到语文

  学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故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方面搞专题研究,从而把学科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

  1.学生在交流随笔中默默成长。我们语文组老师每周布置学生一至两篇随笔。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老师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学生对随笔交流非常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些随笔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随笔的交流成了他们思想的一种交流,甚至成了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交流。有的同学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没有赢得同学的喜欢,相反是令人讨厌,决定改正;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应该;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开始意识到自己逃避困难是不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师多说,在学生自己的交流中,学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响。2.课前演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又一方法。我们语文组老师善于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记得江英老师班有一次课前演讲,一女学生建议讲讲同学上网吧、看电视的问题,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学进了网吧。但学生有顾虑,怕讲了真话后,她点到名的上网吧学生会被老师批评。江老师同意学生只要讲的是真话就不批评,结果那次演讲,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为她了解了同学们真实的想法。不过老师也发现上网吧和看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肯定是不

  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江老师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网吧、电视对中学生利弊谈》,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为改变人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人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行为。

  3.上好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结合综合活动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我爱我家”的综合活动。我们语文组老师觉得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机会。老师们让学生回家找老照片;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来。采访结束后,全班同学在课堂上交流。记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讲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讲自己家庭的快乐事等。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要爱自己的家,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爱曾为自己付出的所有亲人,使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得以实现。4.把德育教育融入试题。比如针对学生中喜欢用手机、穿名牌,无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有次中段检测时,九年级备课组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

  许多时候我们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总是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请以“其实我很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不少于600字。

  教师以评价作文为由,趁热打铁地进行了班级演讲比赛“其实我很幸福”,让学生感知幸福,珍惜拥有的幸福。

  学科德育工作在我们学校还只是属于起步阶段,所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列,还有在学科德育的评价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启动,如何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制度体系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我校课程引领策略的实施,促进学校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各种特殊色工作的发展,真正使我校成为精品学校。学科德育渗透工作总结2

  为了贯彻落实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我们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德育教育方面做了些努力,下面就如何实施切实可行的课程引领策略,使得“德育在学科中”得到很好的体现,谈谈我们的思考与实践体会。

  一、挖掘内容,优化教学课堂是实施德育教育的主阵地,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全员性策略,教师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诸方面渗透德育教育来优化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1.认真研究教材,期初制定工作方案。每学期初我们分别召开各年级任课教师会议和学科教研组长会议,探讨各学科的德育教育点。语文、社会、思想品德、英语等学科要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优势,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数学、自然等学科,要通过中国和世界科技发明与发展的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教育,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音、体、美、劳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心理素质,激发爱国主义情感,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和坚忍不拔的精神。明确了各科的德育教育点,各教师制定学期工作计划,由教务处统一检查。2.注重教学细节,落实每个环节。有人说“细节决定成败”,德育渗透也同样如此。德育渗透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从课前准备到课上有规矩地回答问题,到作业本的使用等方方面面,我们要求教师要在细上下功夫,要高处着眼渗透德育教育。比如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质量,细化德育工作,我们要求教师要写好每本学生作业本的批语,使作业批语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教师要注意规范用语,尽量多使用鼓励语言。我们还专门对教师的作业布置与批改作检查,有的老师确实批语写得很好,学生的作业本不但有等级标志,还有“你做得好极了!”、“你的答案真精彩,老师也没有想到”等批语。这样的批语确实暖人心。对于作业批改不认真,作业量过多的教师我们通过教研组长反映给教师,

  希望及时改正。为了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我们还组织了七、八年级“绿色作业班”评比。我们还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比如09年12月举行了以“教研活动课题化”为主题的教研活动,号召全校教师说课、上课、听课,使学科的德育教育真正细化,落到实处。

  二、学习交流,真情奉献。在新课程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越来越需要教师拥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它将直接关系到教育事业的生命,这也是学科教学德育渗透向深度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在今年3月还邀请了上海市特级教师张人利校长来我校就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搞好学科德育教育,培养同学们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等方面作了探讨,使老师们获得较大的收获。三、专题研究,深化渗透。在各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取得初步进展的情况下,考虑到语文学科德育教育有一定的基础,故我们决定在语文学科方面搞专题研究,从而把学科渗透思想教育工作引向深入。我们全体语文组老师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1.学生在交流随笔中默默成长。我们语文组老师每周布置学生一至两篇随笔。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造成相互学习的氛围,老师们在课堂上让学生交流,自挑文章相互批改。学生对随笔交流非常感兴趣,主要原因是这些随笔都是学生的真实生活写照,随笔的交流成了他们思想的一种交流,甚至成了一种独特的班级文化交流。有的同学在交流中看到了自己的坏习惯没有赢得同学的喜欢,相反是令人讨厌,决定改正;有的学生因为看

  到同学在家中的良好表现,开始意识到自己平时对父母的不敬是多么不应该;也有的学生因为看到同学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做好一件事,开始意识到自己逃避困难是不正确的;还有许多学生写到的美文美德,不用老师多说,在学生自己的交流中,学生早已是暗中受了影响。

  2.课前演讲是我们教育学生的又一方法。我们语文组老师善于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活动。比如开展课前的一分钟演讲。记得江英老师班有一次课前演讲,一女学生建议讲讲同学上网吧、看电视的问题,原因是班中有一些同学进了网吧。但学生有顾虑,怕讲了真话后,她点到名的上网吧学生会被老师批评。江老师同意学生只要讲的是真话就不批评,结果那次演讲,那位女生出奇地成功。因为她了解了同学们真实的想法。不过老师也发现上网吧和看电视对学生有很大的诱惑力,如果不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肯定是不行的。于是,在以后的语文课上,江老师就组织学生开展辩论赛《网吧、电视对中学生利弊谈》,逐渐形成一致的看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以为改变人的行为必须首先改变人的思想,有了正确的思想才会有良好的行为。3.上好每一堂综合实践活动课。新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生动活泼,学生参与面广,结合综合活动可以很好的融入德育教育。比如七年级上册有一个“我爱我家”的综合活动。我们语文组老师觉得这是一次孝敬父母教育的好机会。老师们让学生回家找老照片;让学生以采访的形式访问自己的父母,了解自己的成长经历,把家里的故事整理出来。采访结束后,全班同

  学在课堂上交流。记得那次交流很成功,有的讲自己家庭的辛酸事,有的讲自己家庭的快乐事等。有了这样的情感积淀,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写作,在活动中让他们体会到要爱自己的家,要爱自己的父母,要爱曾为自己付出的所有亲人,使德育教育在无形中得以实现。

  4.把德育教育融入试题。比如针对学生中喜欢用手机、穿名牌,无法感知幸福,相互攀比的不良现象,有次中段检测时,九年级备课组出了这样一个作文题目:有两只老虎,一只在笼子里,一只在野地里。笼子里的老虎三餐无忧,野地里的老虎自由自在。他们互相羡慕对方的自由或安逸,最后互换位置,但不久两只老虎都死了。一只因饥饿而死,一只因忧郁而死。从笼子里走出的老虎获得了自由却没有获得捕食的本领,走进笼子的老虎获得了安逸却没有获得在狭小空间生活的心境。许多时候我们学生往往对自己的幸福看不到,看到别人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看到别人穿名牌衣服自己也想如此,总是感觉别人的幸福很耀眼。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对自己不合适,更想不到别人的幸福也许正是自己的坟墓。请以“其实我很幸福”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体验、见闻、认识。不少于600字。教师以评价作文为由,趁热打铁地进行了班级演讲比赛“其实我很幸福”,让学生感知幸福,珍惜拥有的幸福。学科德育工作在我们学校还只是属于起步阶段,所做的工作还没有形成系列,还有在学科德育的评价方面我们还没有真正启动,如何在学科德育教育方面形成了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精细化的制度

  体系是我们要积极探索的,也是我们今后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努力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保证我校课程引领策略的实施,促进学校校风建设,促进学校各种特殊色工作的发展,真正使我校成为精品学校。

篇十六: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坪山实验学校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开题报告

  一、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一)研究背景和目的1.美国、法国等一些西方国家在学校德育内容方面,从整体上看是围绕公民教育

  进行的。以约翰•杜威为代表的“实用主义”被尊为美国的“官方哲学”,因而学科教学中的德育也是“个人主义”为第一的;英国和德国一样,学校德育或者说是宗教德育相当稳固,但没有专门的道德课,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只是在其他学科或活动中有些德育渗透;日本学校的德育渗透及培养方式和方法异常丰富,大量地引进中国的儒家思想和西方的民主主义思想,并融会于各学科中,形成崭新的个性教育。

  2.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进,北京、等已经走在时代的前沿,上海市正在大力推进《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和《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纲要》,要求中小学要将《两纲》内容与"二期课改"紧密结合,使之作为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实施、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使广大教师在深刻了解教育本质的基础上,明确知识与品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关系,在观念层面形成正确的课程价值取向,内化德育渗透的意义,提高渗透意识。

  3.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道出了教师的职责——传道是置于首位的,必须突出德育的地位。发展和探索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教学理念和手段,能促进教师的德育水平和学生的终生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科学地处理学科教学和德育的关系是关键,武装教师更多的德育知识和方式。但是,为顺应科技的发展,学生要掌握很多科学文化知识,势必占据学生更多时间,而解决这个问题,进一步发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工作势在必行。

  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正逐渐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和认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由于长期以来教育评价方面的偏颇,学校和教师屈从于升学压力,教师在观念方面和理论与实践、评价等方面都还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特别是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没有得到真正具体的落实。

  1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立足于课堂教学,探索用于指导教师在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活动和行为的理论,提供解决具体问题的思路和可操作的方法,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拓宽教师的德育观。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素养,健全法制意识,在明辨是非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准。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开放式的德育渗透教学模式,丰富课内外德育形式和内涵,使课内外教学充满德育氛围,并构建充满“人格魅力的课堂”。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探索一种适合本地区、本学校发展的德育渗透的教学方式,积累成功经验和案例,使之更广泛地普及提供借鉴。二、课题界定及理论支撑(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本研究中的核心概念是学科、德育和德育渗透,因此,首先我们对这三个概念给予界定。

  1.什么是学科由商务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对学科的解释有三层含义。一是按照学问的性质而划分的门类,如自然学科中的物理学、化学。二是学校教学的科目。如语文、数学。三是军事训练或体育训练中的各种知识性的科目。显然第二种解释适用于我们的研究,我们所指的学科就是学校教学中的所有科目。2.什么是德育《中小学德育规程》规定,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保证作用。德育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涵义。它的内容是由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决定的,并为一定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服务。我们之所以总称之为“德育”,原因有四:①与智育、体育、美育配套;②与《小学德育纲要》中使用的概念相一致,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主导的决定性作用。③能够包容各学科不同提法并为各学科所接受;④避免学校教育

  2

  成人化。至于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德育范畴的不同提法,反映的是本学科的侧重点,与“德育”概念并不相悖。

  3.什么是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我们认为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是在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科教学中实现德育与智育的统一。具体地讲,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依据《新课程标准》和《德育大纲》的要求,根据学科教学自身的特点,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因素,以知识为载体,主要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和课内外教学实践,采用适当的策略与方法,在学科教学中落实德育目标---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以达到知识与道德、教学与教育、教书与育人的统一。我们通过分析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历史和现状,用发展的眼光和新课程的理念,深入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三维目标,使德育回归到应有的核心和统摄地位。(二)理论支撑、我国《中小学德育大纲》中明确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2000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必须坚持把学校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树立育人为本的思想,将“思想政治素质是最重要的素质”的要求落实到教育工作中的各个环节。在《意见》中还指出:德育要寓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小学语文、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自然等学科要根据各自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中国近现代史、基本国情、民族团结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教育,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教育。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要结合学科特点,陶冶学生情操,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协作和坚韧不拔的精神。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学要结合行业特点和专业技术发展需求,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职业理想与创业精神教育。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各项工作都要充分体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特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提出相关学科有机渗透德育内容的指导意见。200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纲要》中确立了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课程功能的转变。即: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

  3

  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即从单纯的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打破传统的基于精英主义思想和升学取向的过于狭窄的课程定位,而关注学生“全人”的发展。

  两办颁发的《纲要》和《意见》,为我们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指明了方向,明确了任务,我们必须思考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如何实施德育,因此说当前开展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是实施素质教育,推进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特别强调要加强思想品德教育,确立的课程目标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养成为德育目标。强调德育在各学科教育环节的渗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实践环节,增强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与《德育大纲》中提出的德育目标是一致的。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创新构想(一)研究目标1、学习国内外德育的先进理论,界定所研究课题的内涵结构,明确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模式与传统的学科教育教学模式的区别,实现教师观念的转变,使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成为唤醒学生良知的有效手段,并充实教师的德育情怀。2、以人本意识、创新意识、环保意识、法制意识、以学生为主体意识为着手点,丰富学生的道德视野,健全学生的人格魅力,实现管是为了不管的最终目的,为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打下基础。3、对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分类和改良,探索总结出一整套切合实际的德育渗透理论与实践的实施细则和系列课例,并具有一定延续性和进一步发展的空间。(二)研究内容与重点:内容:1.做好现状调查研究,撰写调查报告,为进一步研究理论和实践的提供依据。2.制订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3.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各科形成一系列课例集。4.开展德育互动实践活动。5.编好德育论文集和校本教材。

  4

  重点:1.编制各学科的德育渗透实施细则。2.按照新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立足于平日的课堂教学,形成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课例系例,并形成文集。3.侧重于一些学科,开展德育实践活动,并形成文集。4.整理好成果,并形成校本教材。(三)创新构想1.德育研究的任务之一是为现实德育及有关部门制定方针政策提供思想依据,而不是为现实德育及已经提出的方针政策寻找依据。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建立一套理论及实践研究文集,供专家评议和参考。2.德育学是一门科学,有自身的思想体系,立足于新课程标准中的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编制一套校本教材包括系列课例,为学校德育提供素材。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让互动式合作教学在德育渗透中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让德育教学更贴近新课程标准、贴近生活与实践,旨归教育的本质,同时为缓解升学压力和德育工作的矛盾提供理论和实践的依据。四、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一)总体思路结合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理论和现状,以发展和创新的意识,立足解决新课程理念下改革与传统的认知冲突,努力寻找传统学科教学与德育教学的最佳切入点,通过理论更新,教材研究、课堂教学、开展集体活动、社会实践等方法,特别是课堂教学和社会实践中德育渗透,实现教学相长,努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过程设计1.设计申报、开题论证阶段(2014.2—2014.10)组建课题组,设计、拟定课题实施方案,有关文献及调查研究,完成开题论证。2.实施研究第一阶段(2014.10—2016.9)(1)对本课题组成员进行理论与实践培训,明确分工,一起学习讨论开题报告。(2)进一步做好调查研究,完成调查研究报告;

  5

  (3)实施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有效策略、方法研究,邀请专家进行过程指导,联合学校有关处室,就如何实现新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开展学科与德育渗透的课例评比活动。

  (4)抓好课题过程管理,适时召开中期推动会、阶段成果展示会,引领、推动课题研究。

  (5)撰写中期研究报告,反思、调整方案。3.实施研究第二阶段(2016.9——2018.7)(1)根据中期研究报告形成的反思和调整方案,进一步深入研究,通过实践检查研究成果的有效性。(2)进一步发挥教师主体作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题中,发挥其能动作用。(3)总结,编撰校本德育教材。4.结题阶段(2018.7——2018.12)整理收集相关论文、案例、音像资料等,整理课题研究成果,撰写结题报告,展示课题成果,形成坪山实验学校最终完善的课程体系。(三)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资料检索、网络搜索进行本课题支持性论证研究2、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调查师生在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认知冲突,分析其成因及对策,3、互动研究法:以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师生互动为研究主体,针对存在的问题,在专家的指导下,分析寻找问题产生的原因,不断完善教与学的行为。4、个案研究法:以典型的课题研究模式为依托,以创新的理念,探索灵活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和社会实践活动,通过不同学科案例的收集、展示、分析、研究和概括,验证课题研究假设,总结提炼规律性的东西。5.教育叙事研究法

  5、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它是研究者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德育渗透的技巧与行动研究。

  五、预期成果

  成果名称

  成果形式完成时间负责人

  6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开题报告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阶

  阶段性计划集》

  段《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成

  阶段性总结集》

  果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

  研究课例集》

  《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

  研究论文集》

  研究报告

  2015.10

  研究报告

  2016.02

  研究报告

  2016.10

  文集

  2018.09

  文集

  2018.10

  最

  研究成果集

  文集

  2018.11

  终

  校本教材

  成《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

  果结题报告

  文集

  2018.11

  研究报告

  2018.12

  六、课题组成员

  1、课题组顾问:陈光浩2、小学校本德育课程实施操作模式的研究成员组长:王朝君

  成员:赖婉茹、陈蓉、刘岸、施春梅、孙美静、张金花、熊李丽、杨雅琴

  杨瑜、万梅、胡美华、陈首红

  七、参考资料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3、《走进新课程》;4、《中小学德育大纲》;5、《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的研究与实验“课题实施指南》6、其他。

  7

篇十七: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

  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

  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

  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

  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

  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一、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化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2.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的教育。

  3.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3B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3A分册第十一模块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这时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德育渗透的途径1.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其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

  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

  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例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育德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

  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

  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

  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

  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手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

  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

  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

  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善于发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

  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xxx的密码是……

  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

  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

  他人的隐私,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然后才能“行”,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篇十八: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理化初级中学陈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客看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各学科教学实施德育渗透。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教师必须了解:一、学科德育渗透的主要内容: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3、渗透社会美德教育4、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三、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途径:1、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信息和内容。教师针对教材进行挖掘利用。列入备课必须环节之中。2、教师自身学识和教学风范对学生的影响。大到教师治学的严谨性,规范性,远大志向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小到仪表形象都对学生产生巨大的影响。3、针对学科特点进行德育渗透。如文科类重点是传承中华美德、时事政治、法律知识等方面,对于理科类重点是从科学探究等方面培养学生的求知欲。

  1/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4、开展学科活动。我校针对学生实际进行广泛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艺术节活动、辩论会、演讲、“唱响红歌”合唱比赛等。

  5、德育渗透工作与德育科研紧密结合。在十一五德育科研工作中,将十一五课题:传承中华美德培养学生文明行为的研究与各学科的德育渗透进行研究探索,涌现出许多好经验和多篇优秀论文。进一步促进了德育渗透的有效实施。

  6、注重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即,将只教书不育人的错误观念转变为既教书更要育人!特别是在授课过程中的教师行为要求,包括组织教学环节、教会学生生存的技能、为人处世的方法、文明礼仪的示范等。

  7、加强对广大教师师德规范的要求。制定了《佳春中学教师仪表规范要求》,组织教师学习《师德规范》,开展师德演讲会,评选师德先进等活动,8、要求教师总结在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经验。目前,我校已有多篇文章在各科教育学会上获奖。

  综上所述,学科德育目标是教学大纲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道德情感、价值观、人生观、理想信念的培养。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在教学之中来实现的。

  扩展阅读:德育渗透与学科教学工作汇报

  2/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德育育人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工作汇报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作为农村中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这是学校生存、立足的基础,然而学校教育终极目标绝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此,我们教育的终极目标应该是人的教育,帮助学生塑造健全人格成为一个风格高尚的现代人,这正是我校德育工程的宗旨。怎样才能做好这一点,找到两育并举之路,我们认为其最佳结合点就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在学科教育中渗透人格教育”,而且要把它作为学校德育工作主渠道。学科教学任务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也应肩负起塑造学生健全人格,进行德育教育的使命。学科教学如何去贯彻落实德育渗透这一目标?通过探索,现就构建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教育,谈谈学校的具体做法。一、重视提高全员学科教学德育渗透意识与现代德育意识首先要纠正教学观念上的偏差,许多教师觉得德育仅仅是德育领导、班主任的事情,这是教师观念上的偏差。《德育大纲》强调指出:“各科教学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最经常、最基础的途径,它对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各科教师均要教书育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教学内容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把《德育大纲》的实施看作是各科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应该让所有工作者都认识到德育工作不仅仅是学校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的任务。所有学校工作人员都应该成为德育工作者,所谓“教学教育化”,“教书并育人”。作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关键在于行政领导,基础在教师。教学领导与教学第一线教师应切实改变观念。学校不仅仅对学生将来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将来幸福负责。要从更深层次去认识德育渗透工作与学科教学工作并不矛盾,两者可以有机结合,学科教学可以渗透德育内涵,德育渗透塑造健全人格更会促成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从而

  3/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提升学习效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通过不断的学习与讨论,使全体教师真正认识德育工作的重要意义,认识在学科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是德育工作最有效最经常的途径,认识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作用,使教师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简单的“授业解惑者”,更应该是一个“传道者”,教学与教育必须结合,而且能够结合,从而能够自觉地有计划地在教学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更好地教书育人。

  二、明确教师培养方向,加强教师师德教育,以“德”促“德”教师是学科教学的主导,是德育渗透工作的实践者,而且学生在校接触的都是教师,因而教师的形象,教师的人格对学生无疑会产生巨大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榜样的作用对学生产生影响往往超过其所学科知识本身。不难推断,一个道德水平低下,缺乏高尚人格的教师,虽然不一定会使教出来的学生道德败坏,人格扭曲,但决不可能完成学科德育渗透任务,不可能促进学生健全高尚人格的养成!即使教材中有很好的德育因素,也会视而不见。我们想,我们的教师不仅具有极高的学科素质、文化底蕴,也应具有自然诚实、乐观自信、充满热情,有着高度责任感的品格,也应该追求教师大气与豪气,具有极高的亲和力。只有这样,虽然教师是平凡的,但肯定充满着教师的人格魅力,只有充满人格魅力教师,才会教出富有人格魅力,具有高尚人格的学生。因此,切实加强师德修养培训,将东宝区教师师德师风教育月活动落到实处,将师德修养作为评价教师首要依据,无疑是一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三、确定学科德育渗透目标,挖掘学科德育渗透素材,创建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充分发挥教材的德育功能小学所有学科都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作为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改革与各科新课程标准更是强调了德育目标。应该说,我们的各科

  4/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教材也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内容。如何有效地、科学地挖掘教材中德育内涵,将德育内容与学科知识有机地结合,是落实德育渗透的核心工作。为此,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是指导各科教研组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认真学习,讨论研究,明确本学科德育渗透主体目标。各学科德育渗透有着共性,如都强调爱国主义教育,但又有着各学科德育的不同个性。如品德与社会学科,强调培养学生热爱和继承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主族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强对历史上的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解尊重各国各民族文化传统,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等。第二是要求各年级备课组根据这些具有学科特点的主体德育渗透目标,结合本学科、本年级教材,组织全组教师讨论,将它作为备课组集体备课主要任务,发挥备课组集体力量,从教材中找到德育渗透与学科知识的结合点,作为课程教学德育渗透的载体。

  第三是组织学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研讨课,要求各备课组集体讨论,集体备课。我们认为,各学科德育渗透目标内容是有多样性,各有特色,但德育渗透教学模式有其共性。通过听课、评课,各学科相互交流,相互借鉴,共同探讨比如主体性教学策略,反思性教学策略,问题教学策略等。研究如何创设宽松、民主的,让学生感到心理安全的,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教学氛围。

  四、挖掘教师潜力,加强艺术与技能课程,开发校本课程,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真正的“人”的健全必须同时在三个维度上发展:即知识、身体

  5/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和人文。现代教育必须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因而教学重要任务应该是创建“生命生活质量”,关注人的“灵魂建设”。

  而生活质量的提升,灵魂建设的加强,都离不开艺术与体育。不断加强音乐与美术课程,并开设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初步形成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并在艺术课程教学中,强调学生对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的鉴赏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对艺术的感悟能力,将这一目标作为艺术课程德育渗透的重点工作。

  在体育学科教学中,不仅仅是要让学生具有健康的体魄,还应该通过体育锻炼活动,以身体上坚强达成精神上顽强的意志;也更需要根据学生个性特长、兴趣,培养一种伴随他们一生的体育活动爱好。促成其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学生的未来生活质量,培养竞争意识与团队合作意识,促成健全人格的形成。经过实践、探索与改进,完成学生基本体育技能的初步训练,并了解学生的兴趣方向。使体育教学逐渐步入正轨,在加强艺术、技能学科,发挥其德育渗透功能的同时,还应利用本校教师资源,挖掘教师潜力,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如心理辅导课程,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正视心理问题,引导解决,促成学生形成健康心理,也同样重要。

  五、加强组织管理,健全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保证德育渗透工作正常进行

  为保证学科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全面、正常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管理机制。我校把“德育渗透”学科教学作为学校教学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对教师教案检查中,由德育工作分管领导负责检查教师教案中德育渗透的内容以及如何渗透的方法。在学生评“教”栏目中,将教师的亲和力、修养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依据。应该说,我们在德育渗透管理机制方面做了一些

  6/7

  本文来源:网络收集与整理|word可编辑

  努力,但我们深切的感受到,学科德育渗透评价机制仍然滞后,缺乏系统性的评价手段,这严重制约了学科德育渗透的健康发展。我校准备制定《学科教学渗透实施细则》,进一步将其制度化,规范化,进一步发挥学科德育渗透的功能。

  总之,在学科德育渗透的探索与实践,我校走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有很多问题还需探讨,还有许多工作有待我们完善;我们希望经过研讨集思广益,引进各校的先进经验,促进我校德育工作更上一层楼,

  友情提示:本文中关于《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给出的范例仅供您参考拓展思维使用,学科渗透德育教育工作总结:该篇文章建议您自主创作。

  7/7

篇十九: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P>  .

  语文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历来是学校教育的永恒主题,对培养青少年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法纪观念和文明习惯,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起着主导作用。在各个学科中都蕴含着德育材料,尤其是语文学科,德育材料更是丰富而生动,在语文教材中,很多篇章,或真实生动地展现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或热情沤歌我们民族的精神,或精彩地描绘美丽多娇的祖国山河,或深刻阐述生命意义……,因此,在具体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语文教材优势,进行德育渗透,让德育与智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促使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一、在语文教学中,坚持文道结合的原则,让学生获得思想品德教育能更具体、形象。

  各个学科的知识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点,思想形成了学科知识的内在属性,它们互相融合,互相渗透,脱离了教材,谈品德,德育是空洞的说教;反之,没有德育的教学,智育也是苍白的。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为了更好地实施教学,落实教学目标,德育结合,文道结合是要的,对于具有丰富而生动德育教材学科的语文学科而言,这一点更是关键,语文教师可以通过介绍写作背景,指导朗读,引导学生欣赏,归纳总结等方式,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的同时,能更具体形象地获得思想教育教学效果。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学习技能,而且在潜移默化中,逐

  .

  .

  渐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二、在语文教学中,注意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之成为积

  极向上的动力,也确保教学中德德育渗透取得更大效果。在德育过程中,动之以情,既是晓之以理的继续,更是持之以恒

  导之以行的基础,因而使受教育者获得真挚情感,仍是教育成功的关键,是提高德育渗透效果的保证。在于文学科那些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即使一块块的情感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富有情感的教学,巧妙的教学手段,激发培养学生真挚情感,使学生能更深刻地感受文章蕴含的真、善、美,从而充分利用教材的情感因素,积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激发培养学生爱祖国、爱自然、爱生活的真挚情感,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单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技能,而且得到思想品德熏陶,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总之,激发学生心底的真挚情感,才会使学生逐渐脱离低级趣味,而产生高尚的情感,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自觉追求真、善、美,树立远大的目标,并为之而奋斗。

  三、深挖教材中德德育因素,加强对学生品德熏陶。教材中德育的内容,不可能像学科知识那样处处明显,它往往是内在的、深层的,个别隐蔽的,思想教育是渗透在学科知识的方方面面,与学科知识融二为一,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不能仅停留在那些表面的内容上,而应当是深入挖掘教材内在的德育因素,语文学科的德育,材料虽然丰富,同样需要我们多方面深入挖掘,以提高德育渗透的成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欣赏文中字、词、句;理解句中句式的作用及其变换、文中修辞、标

  .

  .

  点符号的运用,使学生能意识到祖国语言无可比拟的表现力,体会到祖国语言质美意深,简练如金的妙处,能感受到祖国语言的丰富多姿,包罗万象。

  四、把德育渗透到各种形式的语文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活动,使对于文课堂教学的补充,是学生增强素质的另一途径。监视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诗歌朗诵比赛,成语股市比赛,收集简报,做手抄报,开讨论会、讲演等。这些活动丰富学生德语文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的素质,这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思想熏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感。例如语文活动的比赛,既能激发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也能让学生感受到集体协作的重要性。古典诗歌朗诵、讲成语故事,让学生们能掌握朗读、讲演的技巧,又让学生能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精炼形象,祖国灿烂文化的源远流长,从而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

  五、利用课外辅导进行德育渗透课外辅导如开展培优补差,批改作业,指导练笔等,这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深化、巩固,当然也是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另一途径。大家知道,课堂教学实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对知识分析、理解及德育渗透难免要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影响教育教学效果的提高,而课外辅导,相对限制少,使教师更容易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知识现状进行少数或个别的辅导,这样教育教学更有针对性、更具体、形象。不仅提高教育教学的效率,连效果也得到增强,例如培优抚差,因为对象使学生群体的两极,人数较少,这

  .

  .

  就方便了教师有针对行的辅导,自然德育渗透也能更具体、实在、形象、直接。作业批改,如日记、作文,教师可以通过评语,知道学生,鼓励学生树立信心,确定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自身的道德情操。并将它化作学习进步的动力。

  总而言之,德育渗透的形式、途径多种多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当立足于与文学课教学,积极探索,积极参与教改,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挖掘语文教材的德育因素,在教学中认真、积极地进行德育渗透,使之成为青少年学生学习、涉过的动力,将更多的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的,具有健康人格的社会小公民。

  .

  .

  数学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把教育放在首位,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亦是我国教育方针的要求。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怎样渗透德育呢?我从以下几方面作了些尝试。

  一、充分挖掘数学教材中的德育因素,渗透德育教育。《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小学数学教材的例题、习题、注释中,有不少入行德育教育的、形象生动的图画和有说服力的数学材料。因此我们将小学数学教材,作为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为一体的综合性载体,深渗透挖掘其中的精神品质素养教育的因素,促入学生的全面发展。教材中有许多的数学史料或插图,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数学研究的突出贡献,如:“小学数学第一册的课本上就绘有反映科学技术和四化建设成就的运载火箭、电视塔、长城等图画,而这些图画又一般是数学计算题目结合在一起的,既详细又形象,很有说服力。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生动讲解,就能使学生感到祖国的强大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入行爱祖国受社会主义教育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使学生熟悉到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以激励学生学好数学的积极性。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在数学中,有

  .

  .

  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断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拿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看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入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

  三、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入行德育教育。德育渗透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复习简单的数据整理统计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天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计算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也要注重它的策略性,一定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就一定能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

  .

  .

  英语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的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的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均衡的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外英语等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子,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下面就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谈几点体会。

  一、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化礼仪教育小学英语教材选编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突出“语用教育”。在英语文化意识熏陶学习和交流能力培养中,对学生实施中西文明礼仪教育是一大重点,包括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称谓、问候、告别、重大节日问候的得体运用,能对一般的赞扬、请求作出适当反应等。2.渗透良好的学习、生活和劳动习惯教育教师要结合不同的话题教学内容,灵活地联系学生实际,对其进行良好的学习、生活、劳动锻炼的教育。

  .

  .

  3.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英语教育属跨文化教育。跨文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形成对待外来文化和本国文化的合理的跨文化心态,既不可形成妄自尊大、闭关锁国的心态,也不可形成崇洋媚外、妄自菲薄的心理。教师在介绍英语国家文化的时候,要注重介绍中华文化,以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与热爱,养成合理的跨文化心态,并形成运用英语向外国人介绍中华文化的初步能力。因此,在英语教学中要特别加强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例如:3B分册第四模块谈论节日,在学生了解了西方的圣诞节后,更要让他们知道咱们中国的春节是十三亿华夏子孙最浓重的节日,庆祝方式更是多姿多彩,并让学生谈谈自己过春节的情况,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操;3A分册第十一模块谈论动物,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整齐有序地参观动物园,这时可教育学生在参加小组、班集体、学校的各种活动中都要个人服从集体,努力为集体增光添彩;在课堂组织的小组竞赛活动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增强集体荣誉感。二、德育渗透的途径1.结合课堂操练应用渗透在语言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使学生能更得体地使用目标语进行应用交流,促进学生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目标语、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训练其运用目标语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按目标语的社会道德规范行为进行交流的能力。因此,教师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交流情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要求

  .

  .

  他们按特定的环境和人物角色使用相应得体的语言和行为规范。2.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英语兴趣,使德育得

  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例如:举行生日聚会、圣诞晚会、课本剧表演等,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提高育人质量。总之,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英语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细水长流”地实施育德渗透,成为共建德育网络的高手。

  .

  .

  音乐学科德育渗透总结

  德育教育一直是学校教育的工作重点,音乐教学与德育教育是紧密联系的。黑格尔曾经说过:“审美感官需要文化修养,借助修养才能了解美,发现美。”音乐教师在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上,应该把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让学生从歌词和旋律里,品出乐曲中的歌唱美、曲调美、配器美、立意美、情景美的同时也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达到中学音乐教育目标。

  学校音乐课它不仅有审美功能、认识功能、娱乐功能,更重要还有教育功能,“对学生的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学生都会产生一定影响。从而激起一种迁移默化的力量。寓教寓乐是实现音乐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音乐教学是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相结合,是构成良好学习音乐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音乐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小学生学习和活动所处的主要是在学校和班级中,其道德认识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学校和班级的环境中形成的。音乐课一周只有二节,因此,校风和班风是否在一个学生身上形成,音乐课上最能体现。所以,对于一个音乐教师来说,能否经过努力引导学生共同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学习音乐气氛,关系到能否为学生品德的培养创造一个健康的道德环境。优秀的作品能充分地发挥情景教育的功效,对学生产生巨

  .

  .

  大而无形的“渗透性”影响,使学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熏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鸣,不由自主地接受它,从而达到“修身养性,壮情炼志”的目的,在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具有明确的是非标准,对来自各方面的影响,能明辨是非美丑和善恶荣辱;同时,这种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体舆论,而对不良现象具有某种威慑作用。在这种健康舆论的陶冶下,可以使学生的道德行为不断扩展与发扬光大,使错误的道德行为受到谴责、抑制甚至消除,这样环境中才能上好音乐课。

  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音乐课中形成,在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由于小学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音乐课外活动中可以采用各种不同形式锻炼学生,如我校举办的艺术节,百人合唱队等活动,既锻炼他们实践能力,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美育中的情感教育,是智育和德育所替代不了的。由于美育能激发人对现实美、自然美和艺术美更深层的能动感受,使人产生感情,在得到精神上的享受的同时,人性品格也得到进一步陶冶。这种对具有审美价值的对象能动地产生感受和情感的能力又何以对人追求美好的人生和道德理想产生持久的作用。因此,美育不仅是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力手段,也是激发和培养健康的道德情感的重要手段。我们平时常说思想品德教育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

  .

  “持之以恒”就是这个道理。作为一名音乐老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才能培养出人格健全的新时代的学生。

  .

  .

  体育德育教育工作总结

  德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它在学校教育中起着人才定向的作用,是其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大纲明确指出:“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三项基本任务之一”。为此,体育教学同样肩负着德育的重任,它对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现代化建设合格人材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是,由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影响,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往往会被忽视。其表现为:在认识上,重视增强体质和对基本技术、技能的学习,而轻视思想品德的教育;在实施教育上,缺乏启发诱导、耐心说服,有的因操之过急而使用简单粗暴手段,或是姑息迁就,放任自流,这就容易导致教学任务的片面完成,影响儿童身心的全面发展。若想更好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小学体育教学中,就要研究小学体育中思想品德教育的特点,探寻教育的方法与途径。那么,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渗透呢?下面是本人的几点粗浅见解,望与同行们共同探讨。

  一、紧抓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马卡连柯认为“制度越明确,就越能形成内部的动力定型,这是形成技巧与行为习惯的基础。”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思想表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一系列严格的要求与措施,并有步骤、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与讲文明、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的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作为学生的行为准绳。如:按指定地点准时集合上课,不得随意缺席或擅自离队;分组做练习时,必须按规定排好队等。这样就使学生明确了行为是非的界限,逐步形成

  .

  .

  遵守纪律、团结同学、热爱集体等良好思想。二、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坚持正面教育为主,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小学教学中对学生应以进行正面教育为主,这是由儿童爱听表

  扬的心理特点决定的,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表现好的学生并及时表扬,使大家在身边找到具体的学习榜样。对于学生中出现的不良现象,教师应以帮助、爱护为出发点,针对不同性格的学生及不同性质的问题而采用灵活的批评方式,帮助学生找出原因,提出改进的方法,使学生乐于接受,心服口服。在实际工作中应注意做到下面几点:

  1.对优生不要偏爱,有缺点便要指出;2.对表现不好的学生要指出其缺点,但也不应忽略对其优点的表扬;3.对学生的批评要适当,不侮辱人格、讽刺挖苦,不体罚或变相体罚;4.教育中要“允许”学生反复犯错误,教育要有耐心。三、紧抓教材特点,有目的地进行德育渗透在小学体育中,较多的教材具有鲜明的教育意义,如:通过耐力、力量等身体素质的训练,可以锻炼刻苦耐劳、不畏艰辛的意志;各种跳跃练习可以培养学生奋勇高攀、超越自我的拼搏精神;各种集体配合的比赛可以提高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其集体主义精神。所以,只要教师能有意识地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题材,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例

  .

  .

  如:在讲授跨越式跳高这一教材时,可将其赋上军事色彩:把跳高模拟成战场上跨越铁丝网;将复习内容中的掷垒球模拟成“手榴弹”投准,并创设了草地匍匐等军事训练的组合动作及设计接力游戏——《爆破敢死队》等,使整节课贯穿鲜明的爱军、爱国教育意义,这既可培养学生如解放军叔叔般英勇顽强、艰苦拼搏的精神,又可避免大纲内容的单调乏味,使学生身心得到协调发展。

  四、利用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实施德育渗透教师在实施课的组织和教法措施时,如果能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就能既利于提高课的教学质量,又能增强思想教育的效果,如:进行课前的动员和课后的总结能提高学生学习目的性的认识,使其及时评定课内各方面情况;进行队列队形调动能训练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的组织纪律性,整齐划一的操练动作更能陶冶学生美感;一些教材在教法上可采用游戏或竞赛形式进行,进而培养学生团结友爱、协作进取的精神;对某些教材在准备、放松活动或练习时要求学生相互保护、帮助,能促进学生之间热心帮助、互相关心的互助精神,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五、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列体育课的全过程体育课是多因素、多层次、多变化的复杂教学过程,要想在有限的40分钟课堂内收到好的德育效果,就必须把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中,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协调发展。1.队列操练和热身操:通过让学生在严格执行口令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体会到纪律的严明,培养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的严密组织纪律性。2.主教材如:

  .

  .

  山羊--分腿腾越的教学:可以通过表扬大胆完成动作的同学,来帮助胆怯的学生克服心理障碍,使其更勇敢、更果断,增强学习的进取心和自信心;同时可以通过表扬练习中互相保护、帮助的同学,培养学生的互相关心、团结友爱精神;此外,还可从中渗透安全知识教育。3.分组练习:通过以小组长或值日生轮流负责组织练习,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和形成自我锻炼的好习惯。4.教学比赛:通过如“比比哪组完成动作好的人数多”或小组接力比赛等竞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耀感和团结拼搏的竞争意识,并可由此来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绩。5.小结:通过教师肯定学生成绩、表扬好人好事、提出本节课的不足和努力方向等,培养学生学习先进和自我评价的习惯。6.收放器材:通过启发学生主动收放器材和讲述器材的保养方法等来对学生进行爱劳动和爱护公物的教育。

  六、配合学校德育工作计划,长期进行有阶段性和针对性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

  首先,要制订全面的德育工作计划,每月确定一个教育重点。如:三月份——爱护公物、助人为乐;四月份——勇敢顽强;五月份——关心热爱集体;六月份——团结友爱;九月份——课堂纪律常规;十月份——爱党爱国;十一月份——艰苦奋斗;十二月份——克服困难、刻苦锻炼。其次,要针对各班学生的不同思想状况,确定该班的教育重点。如:针对组织纪律性好,但体育活动积极性低、怕辛苦的班应在培养体育锻炼兴趣、吃苦耐劳精神等专题教育方面有所侧重。

  七.发挥教师的榜样表率作用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

  .

  教师的言传身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方面。由于师生间有频密的交往,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教师,所以教师的思想行为随时都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课堂上要求学生穿运动服,而教师自己却穿便装;教育学生要讲文明,而教师却满口粗话等,这样的言传身教能给予学生好的教育作用吗?因此,要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教师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让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留下好印象,使学生们从中领悟和产生道德意识,自然而然地乐于接受和效法,这样,教师才能有效地从各方面起到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渗透教育就是这样潜移默化地,以其理论说教难以达到的感召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效。因此,只要教师能把握时机,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将思想品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就能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

  美术德育渗透总结

  .

  .

  对于思想品德正处于形成和发展初期的小学学生,不论教师在教学工作中是否注重德育渗透,这方面的渗透总是或多或少地作用于学生。特别是美术学科,由于它与丰富的直观形象直接关联,因而涵养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方方面面的道德关系、情感关系、认知关系、行为关系而使该学科的德育渗透更为广泛、具体。美术教师本人也必然会有意、无意地从思想品德、情感、行为上对学生产生影响。问题在于,这种教育和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对儿童的思想品德及身心发展、对社会是有益的或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即使是一个思想品德修养良好的教师,如果没有把握好德育的度,不能正确的运用教育原则和方法,这种教育的结果,往往不仅是无益的,更有可能是有害的。从教学的具体实践出发,我们试图就小学美术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具体途径和方法进行讨论。

  1、美术教学不是从属于德育的,它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在教学中决不可喧宾夺主。只能是在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渗透这种教育,使美术教学与德育有机结合,不能生搬硬套。教师应握准德育切入的位置、内容和时间的长短。

  2、教师应以身作则,言行表率。学生在美术教学中受到的各种品质、言行、意志的培养,都是通过老师来进行的。儿童对事物的认识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引导,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儿童而言是学习的一个窗口,必然引发他们十分的关注。教师要特别注重自我教育与提高自己的修养,建树良好的榜样形象。

  3、德育渗透要联系儿童实际。根据儿童的心理状况、生活实践

  .

  .

  及其对真、善、美的朴素的认识基础,联系身边发生的各种现象,将德育渗透巧妙地融合在统一的教学过程中。他们是一个整体,不能将它们割裂对立,并要遵照循序渐进和刺激学习兴趣的原则,以生动、形象的正面引导为主,注重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品质、健康的情趣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坚持发展健康的人格精神为目标。

  信息技术德育渗透总结

  .

  .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信息技术教育的灵魂,而信息道德素养则是信息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进行信息道德教育应该在潜移默化上做文章,强调在日常教学中的渗透。我们在平时教学时不仅要注意信息技能的形成结果,更要进一步重视在具体的信息行为体验过程中学生良好信息道德素质的形成。这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老师有一双慧眼,善于发现教材中蕴含的丰富的信息道德教育素材,善于发现小“故事”中的大道理,不要让信息道德教育的契机被我们轻而易举地放走。下面来看我们课堂中常见的几个教学情节。

  情节一:在教学《申请免费的电子信箱》一课时,设置密码是注册电子信箱的重要步骤,学生的练习不可避免地要在教室这个公众场合进行。于是有的学生看着同桌设置密码,有的学生则在一边窃窃私语xxx的密码是……

  情节二:在教学《收发电子邮件》一课后,彼此间互相发送电子邮件是学生最感兴趣的环节,不断地有学生欣喜地汇报:我收到了×××发给我的邮件。学生你来我往,乐此不疲,但其中间或夹杂着不和谐音:哼,×××发信骂我,我也来……只见有的学生捂嘴偷乐,有的学生露出生气的表情。

  这是两节信息技术课上的情景。在课上,该掌握的操作技能学生都掌握了,但从学生的某些行为上我意识到这些课忽略了一些重要的环节。在下一个班的课上,我在引导学生观察密码的显示方式为“***”时,我多加一问:你知道为什么把密码都用“***”号显示吗?顺理成章地提出“个人隐私”这个概念,强调一下我们学生应当尊重他人

  .

  .

  的隐私,不窥视他人的密码输入;而在学生学会发送电子邮件时加一问:什么样的信息是服务条款中提到的虚假和无聊信息?从而对学生提出不发送虚假和无聊信息的要求,告诉他们个人应对自己发出的信息承担责任,这无疑对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网络的开放性使很多学生将其当成完全自由的世界,对其中庞大的资源向来就是想用就用。执教教师的这一问“这些文字是我们自己写的吗”,无疑抓住了对学生进行尊重网络知识产权教育的有利契机,在该课的教学中渗透了,信息道德素养教育,比起脱离具体信息行为的泛泛说教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鼠标轻轻一击“我接受”,多么简单的操作!但这一击意味着承诺遵守网络活动的规则。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执教教师巧妙地一问“你知道你接受了什么吗”,促使学生认真阅读服务条款,了解信息活动的原则和规范。“知”然后才能“行”,学生只有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才能选择符合信息道德要求的行为方式,这对倡导学生道德自律,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有很大的作用。

  常言道,冷水泡茶慢慢浓。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意识、态度和行为的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长期的教育过程中,面对信息道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我们每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经常反思自己,抓住每一次教育机会。

  .

推荐访问:德育在各学科中的渗透研究结论与改进措施 德育 渗透 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