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14篇

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14篇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探索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14篇,供大家参考。

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14篇

篇一: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探索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中,很多优良的道德传统是极为丰富的思想宝库,其精华能够绵延数千年而不衰,是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所在,今天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因此在平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强化传统美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如何让这些民族传统美德在新时期发扬光大,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传统美德教育,是时代赋予历史教师的重任。那么如何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呢?一、传统美德教育的意义中华传统美德,蕴涵着丰富的人类道德精华,体现了中华民族历代先辈们对理想人格和真善美的追求,是培养民族精神的宝贵财富。但是,根据观察与调查,现代中学生对中华传统美德知之甚少。不少学生不知其源,不知其根,不知其美,行为中常常也不知其需。弥补传统美德缺失,不断增强广大青少年对民族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是势在必争,势在必行。二、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在历史教材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素材相当丰富,教师应充分发掘这些因素,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一)爱国主义教育历史学科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历史教学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渠道。因此,历史教师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责无旁贷的。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向学生进行以爱

  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教育。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许多需要我们了解和弘扬的民族精神。如在维护祖国统一方面,隋朝统一全国,结束了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郑成功收得台湾;清代保卫祖国边疆的康熙大帝。在增进民族团结方面,唐朝的文成公主入藏;北魏孝文帝改革;清初土尔扈特部从伏尔加河流域重返祖国。在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方面,万里长城、都江堰的修建以及“四大发明”等。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我们都要向学生讲授这些能够反映我们民族精神的史实,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这些民族精神,并继承和弘扬这些民族精神。

  (二)气节教育在历史教材中,气节教育的素材相当丰富,这种事例也不乏其人。如南宋名臣文天祥,被元军被俘,拒绝投降,慷慨赴死,赋诗句“人生自古谁物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明志,真可谓大义凛然、气壮山河。这些都充分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屈的精神。(三)勤学好问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以不屈不挠、拼搏进取的形象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学是分不开的。勤学、好问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苏秦为吸取广博知识,夜以继日发奋苦读,当困乏时,以锥子刺腿,用来振奋精神,坚持学习;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苏轼的“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都说明勤学的道理。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前提。孔子主张“疑思问”,“不耻下

  问”。他们都把学和问联在一起。古人这些勤学好问的实例在历史教材中比比皆是。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循循善诱,使学生从中受到启迪,逐步形成勤学好问的良好品德。

  (四)艰苦奋斗精神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富于创造力而著称于世。例如教材中隋文帝身体力行,崇尚节俭,形成隋初良好的社会风气;马钧发明翻车,李春营建赵州桥,黄道婆改进、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都是这一美德的杰出代表。(五)仁爱教育我国是礼仪之帮,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又一个鲜明特征。例如李冰父子为民修建都江堰,变水害为水利的事迹;名医扁鹊周游列国,为民治病救命的善行等等,都充满了对人民的关心、热爱之情,表现了民族的传统美德。(六)廉耻教育在历史教学中可以结合历朝历代对贪官污吏的惩治措施及一些思想家对“知耻”的论述进行廉耻教育。三、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一)改进教法综合渗透历史课堂教学要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应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等生动活泼的形式,借助于电教、音像、计算机等多媒体手段,运用诗词、对联、歌曲等创设情境,教育和感染学生并与其他相关学科相配合,综合渗透。历史教师应高度重视和发挥情感教学的作

  用,要精心加工教学内容,艺术地锤炼组织教学语言、以真挚饱满的激情和抑扬顿挫富有节奏变化的语调,生情并茂地描述和讲解历史长河中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动人故事,慷慨悲壮、感人肺腑的人物命运,刀光剑影、气势磅礴的壮观场面等。要把历史本身的魅力,借助于教师的情感淋漓尽致地施展出来,引发学生对道德形象在强烈的情感体验中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

  (二)榜样示范中国古代教育家历来重视榜样教育,孔子常举尧、舜、周公等人作为榜样,教育弟子们“见贤思齐”。近代的英雄模范,当代的先进典型,都具有高尚的思想品格,都是人们学习的榜样。针对中学生善于模仿的特点,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历史人物的成长道路、创造发明、英雄事迹、豪言壮语进行讲述,在学生的心灵中树立可供学习的榜样。(三)联系实际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和弘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经过筛选、淘汰、更新和丰富,以创造出符合时代需求的新模式。在讲课时要站在今天的高度讲传统道德,赋予传统道德以新含义。如讲林则徐虎门销烟的伟大壮举,又要讲今天改革开放、欢迎外商来华做生意;讲岳飞精忠报国,又结合讲黄继光、董存瑞为国捐躯;讲大禹治水,公而忘私,同时结合焦裕禄治沙鞠躬尽瘁;既讲古人的优良美德,更要讲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风亮节。(四)总结概括

  历史教材中有许多人物具有多面性格,优点与缺点共同存在。例如大教育家孔子,一方面他治学严谨,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另一方面他又有鄙视生产劳动看不起劳动人民的缺点。对于这类人物要让学生把握主流,分清是非,以达到养性育德,净化心灵的目的。评价人物,必须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事实,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通过对人物道德行为,功过是非的分析、比较、概括,不仅可以使学生提高认识水平,而且能使他们提高道德修养。

  总之,我们应充分重视历史学科的功能,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发扬、光大,从而为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篇二: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为有力地推动全局各项重大决策的贯彻执行为解决基层关心的热难点问题为方便各县市局各专业单位办事根据局领导要求健全和完善了督查工作制度按照立项办事催办办结归档的程序按照严格工作程序强化办事时限认真做好协调的要求开展督查使全局各项决策和工作达到交必办办必果果必报的要求做到督查事项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真正做到了督在点子上查在关键处提高了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和时效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谐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因为中华文化既是传统的也是时代的,中华传统美德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所以在物质文明发达的今天,古老的东西并不意味着过时。德才兼备德为先,品学兼优品在前,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尽的神圣使命。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根,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坚实基础。中华传统文化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嘉惠世界的科技工艺、精彩纷呈的文学艺术、雄伟辉煌的建筑、充满智慧的哲学宗教、完备深刻的道德伦理等等,都是中华民族引以为豪的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每一个华夏子孙都在这一片肥沃的土壤中吸取营养,生根发芽,茁壮成长。浙江省磐安中学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近年来,学校品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教学质量稳定在较高的水平上,学校德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面临新的挑战。多年的德育实践表明,现在的高中生生长在一个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增强。在价值观的选择上已经不受过去传统的、封闭的一元价值观的约束,他们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以自己的行为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同时,由于从小学到初中,学校对传统美德教育重视不够,学生的主体性加强,导致了学生在价值观和道德观上出现了不少问题,由于高科技的生产方式使人看不到艰苦的生产过程,因而难以培养出认真做事的品质,产生没有远大志向、急于求成、浮躁、过度消费、享乐拜金等诸多问题。还因独生子女、传统文化的育儿观念造成的高期望与高溺爱的畸态,导致青少年自私、狭隘,缺乏合作意识,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吃苦耐劳精神。中华传统美德最贴近人类的天性,作为传统文化的积淀,在人类的漫长演进中,渗透到人类的生命体中,成为人类获得性遗传的文化特质,构成了华夏子孙独特的心理基础。人类独特的心理基础与传统美德是最吻合的。因此,传统美德既古老又具有时代感,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我们学校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能够促使学生从心底里认同中华文化,认同中华历史,认同中华传统美德,在心灵深处牢牢地打上中华民族的烙印,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把学生培养成为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培养成为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有助于探索符合国情特色的学校德育新定位,构建学校德育内容新体系,建设有效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机制。中华传统美德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伦理道德基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还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和有秩序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加快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五千年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并得到不断创新发展,有益于下一代的优秀道德遗产。概括起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以及良好

  的民族习惯的总和,它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形”与“魂”。它也是我国人民两千多年来处理人际关系、人与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的结晶。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表现(一)崇尚威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和立志报国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自古崇尚“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杀身以成仁”的民族气节,爱国主义作为民族精神,更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核心。历史上,中国屡遭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使人们的爱国之情强烈地表现出来,并升华成为国献身的情操和精神,因此出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师夷长技以制夷”的魏源、“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孙中山等等英雄,爱国主义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不断前进的巨大力量。(二)建立和谐协调的社会人伦关系。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强调建立一种和谐协调的人伦关系。主张“义以为上”,“以义统利”,“先义后利”,要求“见利思义”,“见得思义”。“义”是指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利”是指个人利益。强调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个体对整体的道德义务。这是一种植根于社会文化的群体精神,进而扩展到整个民族和国家的集体主义精神。(三)倡导“仁爱”的人道主义精神。孔子提倡“仁者爱人”,孟子提出“君轻民重”的思想。这种要求一切人都要用“仁爱”之心去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的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最具有人民性的道德遗产。(四)提倡身体力行的基本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倡导“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实现人生理想的步骤和模式。这种为人处世的基本道德观念,是人类进行物质生产活动和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人们共同生活的起码的行为准则。它正确反映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它是人类社会道德关系中具有科学性的优秀遗产。传统道德一般都是在社会稳定时发挥作用,而社会剧烈变动时则缺少用武之地,正所谓“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古人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历史证明,儒家伦理往往在太平盛世发挥它稳定社会、缓和矛盾、调节人际关系的社会功效。当代中国已进入相对稳定的和平发展

  时期,社会稳定、政治稳定是中国的大局。为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需要社会方方面面的团结合作、共同努力。其中,道德建设无疑是重要的精神基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抓手。一个社会能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道德建设必须承接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道德从来就是现实性与历史性的统一。社会主义道德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是传统美德的延续和升华。承接中华传统美德,就是要以中华传统道德的背景为基础,把传统道德中的这些符合时代要求,有助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内容承接下来,推广到全体人民中去。中国传统美德规范引导着人们的行为和精神追求,同时又在新时代人们的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我们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就必须使之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二、在现代思想道德教育中实施中华传统美德的途径(一)传统美德要与现代社会实践相结合。传统美德具有普适性特点,比如诚信、重义、勤劳、勇敢、守礼节等,这些是任何一个时代和社会都需要和倡导的。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在不同时代对这些美德的要求不同,传统美德必须与时代特点相结合,使之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我国传统美德也必须与我国现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相结合,才能体现出它应有的价值。(二)传统美德要与学生个体生活相结合。美德只有与个体生活相结合,也就是只有在个体生活中体现出来,它才具有真正的意义,它才是现实的。现代社会的迅速发展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但在给人们带来物质丰裕的同时,人们的“精神家园”却遭到了破坏,使个体呈现出碎片化、世俗化、虚拟化、物欲化等“异化”特点。因此,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自觉进行道德学习的能力,尤其是学习一些传统美德。同时,我们应指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品德习惯。现代青少年生活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不太注重个体日常生活小节的道德品质的养成,忽视基本礼节,在我国传统教育中,早就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必须十分注重日常生活细节道德的培养和教育。(三)传统美德与现代道德教育相结合。传统美德的继承与超越不可能离开现代道德教育,加强现代道德教育是弘扬传统美德的重要途径。第一,在学校道德教育中,要加强传统美德内容的教育,让学生知道和了解什么是美德。要改变重视知识教育、忽视德性教育的现象,背诵我国古代的诗词,还要背诵道德规范,如《三字经》《弟子规》等,这都有益于学生心灵的熏陶。第二,要利用现代各种各样的新式载体加强传统道德教育。我们要利用

  现代手段,把传统美德教育故事编成各种各样的可视可听的电影、影碟、光盘等,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在娱乐中学习传统美德。第三,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其中也要把一些传统美德融入学校日常生活管理模式中,建立学生诚信档案、学生文明礼貌档案等,让学生在文化氛围中学习传统文化。三、我校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据全面认知,承扬精髓;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的原则,将古代传统美德、近代革命传统美德、本地区的山区特色美德融为一体,经提炼加工筛选,确定我校美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为:一个基本核心:仁爱六大基本内涵:(一)感恩父母(二)感恩师长(三)感恩同学(四)感恩社会(五)感恩祖国(六)感恩自然八大基本德目:(一)孝敬父母,亲爱家人孝父母,敬长辈。亲友邻,礼待客。勤家务,学不辍。趣高雅,习健康。(二)尊敬师长,友善同学:尊老师,恭聆听。和睦处,师生亲。友同学,健康谊。互谦让,互助学。(三)勇担责任,乐善好施

  懂礼仪,讲诚信。守秩序,讲公德。护环境,拒黄毒。担责任,乐奉献。(四)起居有常,勤劳节俭衣简朴,讲整洁。不染烫,无首饰。食不拣,讲节俭爱劳动,讲卫生。(五)学习勤奋,持之以恒:有计划,重课堂。多思考,勤作业。善总结,常温习。学主动,贵有恒(六)遵规守纪,遵守法律遵校规,守纪律。防微渐,知错改学知法,依法行。违法事,绝不为。(七)珍惜生命,注意安全惜生命,重安全。知深浅,懂防范。文明行,守规则。

  谨水火,避风险。(八)严以律己,每日三省严律己,宽待人。思己过,鉴人错。谨于言,敏于行。日三省,促修养。四、我校美德教育的组织实施(一)加强领导,提高认识,增强使命感,要组织教职员工全员培训,认真学习实施方案,展开讨论,充分认识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增强迫切感、使命感,校长亲自挂帅,把此项工作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时时关注,加强领导,真正体现德育首位意识。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取得领导和群众的理解与支持。(二)构建学校、家庭合作互动的教育方式1.学校要发挥传统美德教育主阵地作用。(1)开设传统美德教育校本课程,纳入教学计划。(2)利用学科教学渗透。针对本学科特点,挖掘传统美德因素进行美德教育。(3)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和重大节庆、纪念日等开展主题活动,进行美德教育。2.家庭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既是基础环节,也是巩固、延伸环节。家长要以身作则,表率示范,注意方法,要求一致。主要任务:⑴培养孩子具有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基本道德;⑵培养孩子勤劳节俭、自强自立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⑶培养孩子礼貌待人、诚实守信、和睦邻里、友爱兄弟的道德品质。3.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联系。在美德教育实践过程中,要以召开家长会、致家长信等多种方式与学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把美德教育计划、活动方式、活动内容、活动目标、家长应做的配合等细节,事先通知家长,征求家长的意见,取得家长的认同与配合。请家长共同参与美德教育活动,促进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与学生共同感悟、实践传统美德。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美德教育机制。

  (三)发挥教师的表率作用1.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每一位教师要通过参加培训和业余自学等方式,弄清楚我校美德教育包括哪些主要德目,弄清楚每条德目的具体含义。从理性上认知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一个合格的美德传播者。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每个教师都要认真落实《磐安中学课堂教学常规》,带头做好课堂礼仪。在学生的眼里,老师就是榜样,就是偶像,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他们产生影响。要坚决纠正少数教师冷淡学困生、偏爱学优生的现象,教师不但要“正身修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追求人格品质崇高、追求“至善”。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准备的非应急性的批评性教育时,要让学生坐下来,师生面对面,先肯定成绩,再指出缺点。教师在与家长交流时,应先让家长坐下来,先肯定学生的某些长处,再进行交流探讨,以有利于与家长的交流沟通。特别强调在学生在见面问候老师时,老师一定要有礼貌的回礼。3.教书育人。教师不单为了教书,学业上为学生传道解惑,更要注重育人,关心每个学生的道德成长。一方面应结合所教学科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另一方面应关注学生道德行为表现,在如何做人、如何处事上给予指点。(四)发挥班级管理的作用。1.班级是陶冶学生道德的熔炉。班级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朝夕相处,一起学习生活、直接交往互动的集体。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因在一个班而彼此感情颇为亲密,道德观念行为相互影响极其深刻。经验证明,师德高尚的班主任,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积极健康的班级舆论、道德纯正的班级风范,一定会熔炼出一批品学兼优的学生。2.班级是学校美德教育的主阵地。传统美德教育离不开班级,学校开展的各种活动要由班级筹划设计、组织落实,用传统美德规范学生言行与和谐班级的建设是相辅相成的。3.班级是学校与家庭互动的联络部。家庭与学校联手合作是顺利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关键,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家长学校”是最好方式。班主任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学校”对家长进行培训,统一教育目标、内容和方法,对家庭教育进行引导,还可以通过书信、电话、家访等方式联络,交流学生情况,进行活动反馈,使家庭教育与学校传统美德教育密切配合。(五)通过教学进行传统美德教育1.采取集中讲座、专题研究性学习等方式穿插进行。政治、历史教材有许多

  篇目本身蕴含着传统美德内容,教学时应着意突出其教育价值。2.其他各学科要注意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文科的许多内容本身就是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好教材,可以直接渗透。理科可通过科学知识产生背景介绍等方式间接渗透。在备课时要吃透教材,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传统美德因素,设计教学环节;上课时突出传统美德内容,联系实际加深理解、注重应用;课后扩展阅读,向学生推荐传统美德诗文、故事和书籍。(六)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美德教育活动1.开展传统美德读书活动。保证学生的读书时间,每周不少于一课时。加强读书指导,注重认知积累。2.举办传统美德演讲会。至少组织一次美德演讲活动。让学生谈感想谈体会,互相交流,互相启迪。3.组织传统美德主题活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德目为主题,展开系列活动,如阅读认知、生活实践、社会调查、搜集名言警句、总结梳理、汇报交流等,将美德教育落到实处。4.举行传统美德征文活动。征集学美德行美德的作文,印发宣传资料,扩大影响。5.把传统美德列入国旗下讲话和班团会的宣讲内容。6.利用艺术节和平时文艺活动,表演传统美德节目。7.坚持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从传统经典文化中感受中华美德神韵。8.家校合作开展传统美德实践活动。家庭是学生实践传统美德的重要时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应该保持一致,经常相互合作组织一些具体的美德实践活动。(七)结合节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1.结合传统节庆了解、适应民族传统风俗习惯。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是中华民族独有的民俗习惯,都寓有积极的传统美德意义,都是对学生进行美德教育的好时机。2.结合革命传统节庆进行革命传统教育。例如,充分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节日,在一次一次的活动中增强学生热爱祖国、热

  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3.我校必须进行美德教育的规定节日为:春节,清明节,五四青年节,教师节,国庆节,重阳节,分别开展有特色的节庆教育活动。(八)建设充满浓郁传统美德气氛的校园环境。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着意建设适宜的校园环境。1.构建积极和谐的校园精神环境。拟制体现传统美德格调的校训、治学理念、人际关系准则、管理制度、校风、教风、学风等。2.营造健康、充满传统美德气息的校园物质环境。在行政楼门厅、教学楼显著位置、校园主要通道及教室布置美德条目,广播、校报多播发反映美德教育内容的稿件。使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全是传统美德,耳濡目染,传统美德就会在学生心灵潜滋暗长,形成信念。3.建立必要的校园传统美德礼仪。(九)加强评价与考核开展“树一个目标,增一个优点”考核活动,每学期考核一次,一学年汇总一次,列入学年思想品德考核。

篇三: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摘要:历史这门学科与其他学科有着不同之处,历史这门学科学习的主要内容是通过文字和图片的形式,重点学习我国几千年来发生的重大事件,而这些历史事件中,也不断表现出革命前辈的伟大革命精神,而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也逐渐成为我国传统美德。因此,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是我国历史这门学科重要特点。而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的传统美德教育,本质上就是通过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身上的精神品质对学生进行道德上的影响。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在初中七年级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展开探讨。

  关键词:初中历史;传统美德;渗透

  引言:我国自古以来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等称号闻名世界,在几千年来的发展历史当中,你也不断传承和积淀着伟大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而这些传统美德的发源时间就是我国历史发展史上革命前辈所表现出来的精神品质。因此,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可以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这些品质的表现和传承。

  一、传统美德教育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是我国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对历史学科的具体要求,更是我国贯彻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德育,体育,劳育等方面的重要措施。学生学习初中历史可以更好地学习中国几千年来发展历史上所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顽强奋斗的精神,而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课堂中,可以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到革命前辈所呈现的革命精神,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好的培养我国当今时代所需要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初中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其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初中生处在人生的发展阶段,因此,对于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也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我国当今时代正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时代,但由于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方式,所以我国当今社会道德存在的方面也有着复杂的特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思想境界,而学生时期正是学生构建良好的价值观念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对于学生进行良好的思想熏陶,是让学生养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关键时刻。而初中历史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更加直观的了解到我国发展的艰辛,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有了强大的动力。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三、初中传统关德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当今时代的发展,国际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当今青少年所处的时代,正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繁荣时期,学生生活中所接触到的人和事也越来越多,在这一过程中,不仅有着一些思想道德高尚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更有一些不利的发展因素影响着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在时代背景的影响之下,我国教育事业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之下,学生的成绩和分数占据着学生学习的重大比重,以学生的成绩来衡量,学生的品质是传统教育事业下的弊端。而在时代不断的发展之下,我国不仅开始认识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观念,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使我国当今新课标改革下历史学科的要求。

  初中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的学生可塑性极强,同时模仿能力也极强。在这个阶段中,如果对学生不加以引导,则容易被社会中的一些不良现象所荼毒,进而养成一种消极的生活习惯。同时,在我国当今的时代发展中。一些家庭对于孩子的溺爱情况较为严重,各种不科学的教育方式也是我国当今青少年传统美德丧失的主要原因。

  四、初中历史教学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初中阶段的学生拥有较强的向师性,在一些学习习惯的养成以及行为习惯的培养方面,会根据教师的行为来进行模仿。而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会不自觉地将一些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及思维方式向学生传授出来。而大部分教师在传统教育的影响之下,思想较为老旧,这并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及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传统美德。

  我国新课标课程不断改革,对于不同科目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而历史这门学科不仅关系到学生了解历史,了解民族,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在初中历史教学课堂中,将初中历史教学内容与培养学生传统美德相结合是我国当前历史新课标的重要内容。而在初中阶段,正是由于学生身心特点规律的影响,在教师自身整体素质方面,也要进行严格的把控。教师要加强自身的素养,以言传身教的方式向学生具体的传授传统美德。

  2、深度挖掘历史教材

  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身心发展规律,在具体的学习中,也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在实际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遇到一些个性鲜明的学生。这类个性鲜明的学生通常让老师感到非常的头疼,这时候就要求教师拥有强大的耐心,通过对学生自身特点的充分了解,以及教学内容相结合,为学生选择具有特殊性的教学方法。而初中历史知识中也蕴含着极强的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要深度挖掘历史教材,通过对一些历史上的真实事件进行具体的阐述,同时对一些历史上的人物的特点和精神进行详细的说明。这样就是通过教材中的知识和实例可以更好的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熏陶。例如,在洋务运动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洋务运动先进人物的讲解,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先进文化的重要性,为祖国做贡献。

  3、采取合适的手段与方法

  ①史论结合,触动学生的心弦

  教师是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启发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重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某一个难点问题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的时候,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点拨,而学生在受到教师的启发之后,则会茅塞顿开。

  由于每个学生都是独立思考的个体,所以,教师在进行某一个历史事件的讲解过程中,不同的学生可能有不同的看法,一些思想较为活跃的同学会提出一些问题和质疑,而教师要尊重学生提出的问题,具有针对性的进行解决。

  ②品评历史人物

  在进行完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讲解之后,教师要趁热打铁,在学生可以深度理解、感悟这一人物事件时,品评此历史人物,让学生判断分析历史人物所具有精神品质,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进而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道德修养。例如,在学习抗美援朝时,教师可以列举出黄继光等多位英勇就义的英雄,让学生感受舍己为人的民族情结与爱国精神。

  结束语:综上所述,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不仅是我国新课标改革对历史科目的具体要求,同时也是我国当今时代对青少年的要求。青少年要不断学习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担起作为当今时代下青少年的责任,为传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作出相应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张艳秀.巧用历史题材传承中华美德[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No.1108,54+75.

  [2]孙晓晨.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的培养研究[C].山东师范大学,2018.

  [3]余文好.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化关系的历史论争及启示——以20世纪80年代“文化热”为例[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v.34;No.142,64-68.

  [4]秦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传统美德教育的探究[C].云南师范大学,2016.

  [5]陈小莲.浅谈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民族传统美德教育[N].钦州日报,201107-20.006.

篇四: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语文课堂中王萱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的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作为第一线上的教师,我们在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教育中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作为语文教师,我们更应该清楚地意识到我们的责任可能比其他学科的教师的责任更为重大,在教学工作中,要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不仅需要教师在晨会班会上进行系统教育,同样,把传统美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很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激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下面,我就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谈谈我的做法。一、在导入语中渗透。每一次教学新课,由教师精心设计的生动有趣又巧妙的导语,能使学生马上集中起注意,并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学好一篇新课文的教学开个好头。同时,也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把传统美德渗透其中,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二、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三、用语文课自己的方式教育学生。语文课不单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更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这二者工作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而这兴趣的来源,就是找学生关心的话题来谈论。

  用孩子们关心的事情,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情绪高昂的演讲,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让他们因我们的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振兴祖国。四、在学文中渗透。在学习课文时,我们不仅要使学生学到知识,理解课文,又要充分挖掘文章内在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教育,在教学中,我通过对重点词句的朗读,难点处的讲解,重点处的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周恩来勤奋学习的精神,从而教育学生要珍惜现在良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学生在具体、深刻的感染和教育下,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思想熏陶。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五、在小结时渗透。在小结时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最常用最普通的一种方法。每学完一篇课文,总是要把这篇文章的思想内容整理出来,这时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时机。除此以外,我还抓住语文教学的其他活动进行渗透。在指导造句练习中,我选择思想性较强的句子作为例句,深化思想教育,让学生的心灵受到触动。另外在作文指导中,我也恰当地提炼出思想内容,对学生教育,让学生把中华传统美德铭刻在心。在我们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统美德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着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他们,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那么传统美德教育就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就能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篇五: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每一个训练点上都要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

  官池镇拜家小学学科实施德育渗透透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

  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因此,在各学科教育活动中都要特别关注学生的文化知识、态度技能、价值观念和道德人格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加强道德教育在新课程各学科中的渗透,有利于“整体育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培养中潜移默化、点滴浸润实现的。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课程资源中的德育因素,积极实施德育渗透。二、学科德育渗透的途径

  1、德育是一种文化教育,学科中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和内容。这就意味着在教学中可以进行道德意识的渗透培养。

  2、结合学科学习渗透学科中有些内容在德育意义上很有代表性,有些内容本身就是很好的德育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内容向学生传输道德文化知识。学科教学渗透德育是教学工作客观规律的反映,是由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特点决定的:

  (1)教学过程具有教育性;(2)教师形象具有教育性;(3)教材内容具有教育性;(4)明确掌握知识与加强德育的关系;(5)注意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指导;(6)深入挖掘教材中思想教育因素。因此,学科教材本身就是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一句话,具有教育性。3、结合课堂练习应用渗透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学生仅有道德文化知识是不够的,教师还必须在组织课堂活动时,要多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自己的道德情操。4、结合课外活动渗透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德育得到有效延伸,更灵活贴切地实施德育。让学生自主地我学我育、学用结合,从而提高育人质量。三、学科德育渗透的内容1、渗透文明礼仪教育;2、渗透良好学习、生活和劳动的行为习惯教育;3、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4、渗透爱国主义教育;5、渗透集体主义教育;四、学科德育渗透要求1、学校、德育工作者、学科教师要端正德育思想,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育人观,正确评价学生。

  2、制订德育计划。学校对全体任课教师要经常性地、有目的地进行有关德育工作的思想教育和工作指导,使每位教师真正认识到自己应承担的“教书育人”的德育责任;要求教师在教学计划中必须列入结合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具体计划;学校教务(教导)处、德育处在审核教师的教学计划、教案时,必须检查其中的德育渗透内容。

  3、探讨、交流学科渗透德育经验。学校领导、教研组在平时听课、教学检查、课堂教学观摩等活动中,必须检查、观摩任课教师结合教学有机地渗透德育工作情况,给予单独评价,积极组织交流和推广各学科德育渗透的好经验、好方法;并表彰、奖励在此项工作中做得好的任课教师,进行正确引导。

  4、加强师德建设。加强对教师的师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道德水平,使每位教师在教学工作以至日常非教学工作中的言行都能成为学生的表率,能为人师表。五、学科渗透德育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注意因势利导,淡化德育痕迹。有效的教育是在不知不觉中完成的。2、不牵强附会,避免生搬硬套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一定要按学科自身的教学特点,结合每一节课的具体内容,自然地在课堂教学渗透德育,切不可牵强附会,生搬硬套地硬性渗透,不要因为强调把德育放在首位,就非得在每一节课、每一个训练点上都要戴一顶德育“帽子”,或栽一条德育“尾巴”。3、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习动机、学习态度的培养,这也是德育渗透。4、注意“四点”,增强效果。学科渗透德育应注意创造良好气氛,态度要真诚、热情、尊重学生,注意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状态,从实际出发,充分准备,寻找彼此沟通的接触点。切忌主观武断,信口开河、海阔天空,缺乏重点和针对性。总之,要民主一点,幽默一点,热情一点,客观一点,才能增强德育效果。因此,学科德育目标是新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德育纲要的综合要求。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加强学习动机、学习态度、良好学风及政治思想品德、意志教育,寓德育于各科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之中,把加强德育具体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实处。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德育是一个需长期坚持的复杂工程。教师必须先要自己有德,成为“以德育人”、“以美传美”的楷模。教师更要善用慧眼,巧耍“花招”,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中的德育素材,对学生“润物细无声”地实施德育渗透。

篇六: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

  摘要:优秀传统文化更是经历了历史的提炼和考验,是几千年的文明发展中保留下来的文化精华,蕴含着带有中华民族特色的道德规范、行为规范以及思想风貌,对初中生健全人格的形成以及正确世界观的培养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初中德育中的价值及渗透。

  关键词:传统文化;初中德育;教学渗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史上灿烂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动力之一,具有深刻的教育价值,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近年来,我国对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一直都保持积极的态度,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学校还是社会都在向人们的生活和教育方面渗透和弘扬传统文化。初中阶段是个体行为养成和思想的启蒙阶段,初中生身心发展还处于较低的水平,思想和行为更是会受到周围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而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突碰撞,极易导致学生受不良行为和思想的影响,形成错误的价值观。如果能够加强对初中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不仅能够丰富学生的传统文化知识,还能够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

  初中教育最重要、最基础的形式是课堂教学,因此优秀传统文化想要在德育中进行渗透就要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和重点。优秀传统文化与学科教学的结合多数都是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体现。但是仅仅通过语文学科来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初中语文学科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知识以及传统美德都是属于比较大的方面,比如爱国情怀、民族精神、诚实守信等。那么,其他学科就可以发掘当地传统文化与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山西地区的音乐课为例,山西的初中音乐课几乎都是学习葫芦丝,但是,山西作为中国戏曲的发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种类的传统音乐,都值得学生们去了解和鉴赏。因此我觉得对于山西地区的初中来说,开设多种多样可供学生选择的极具地方特色的音乐课不仅能够让初中生们

  领略当地的传统文化,还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加入弘扬和传承当地特色音乐的队伍中。再以陕西地区为例,陕西的民间剪纸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之一,它的体裁和格式是依据各地的民俗而定的,代表着陕西不同地区在民俗上的差异,是作为汉族民俗节日中用于馈赠、装饰的信物,是一种由积淀已久的风俗习惯形成的极具代表性的地方特色文化。在美术课的内容选择上,如果能够选择这些有地方特色的工艺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当地的传统民俗和匠心精神。以初中体育课中的踢足球和啦啦操为例,这两项运动最是需要参与者有很强的集体主义精神,因为这两种运动本来就是集体活动,体育老师其实可以借助而中华传统文化中包含着的集体主义精神,比如儒家的“尚公”思想,无私的爱国主义精神等从思想上来规范学生,而不是仅仅通过惩罚或者警告学生等方式让他们互相合作。

  二、对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相关培训

  教师的工作具有主体性,即教师通过自身直接向学生传授知识。初中德育中教师是主要负责人,要想使优秀传统文化顺利的渗透到初中德育中,教师就要掌握丰富的传统文化知识,这不光有利于德育工作的进行,还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素养。一个教师拥有了良好的传统文化素养,那么他就可以成为传统文化知识的载体。因此,初中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时加入优秀传统文化课程。通过德育讲座、定期的文化学习活动等丰富教师的传统文化知识,尤其是语文和思想品德课的老师,鼓励他们钻研将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到初中德育中的方法。设立奖惩及考评制度,定期举行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鼓励教师将传统文化渗透到各科教学中,举行优秀教师观摩课,提高他们的德育实践能力。另外,学校还应当对教师加强管理,因为教师就是学生们眼中的榜样,所以教师要发挥对学生的表率作用,规范自身的言行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及德育的榜样。

  三、增加学生德育实践锻炼

  实践出真知,仅仅依靠口头和书面的方式来进行初中德育是不够的。只有让初中生们参加实践活动才能让学生对优良传统美德印象深刻。高年级低年级的活动可以分开进行。高年级的孩子识字较多利于管理,可以增加社会实践活动,比

  如定期带领高年级的学生去敬老院看望老人,培养他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还可以依托传统节日举办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劳动节时,教师带领学生去参加志愿活动,参与社区打扫等,体会劳动的艰辛,更加努力学习。在每次社会实践活动开始前要开班内动员大会,让学生们做好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心理准备,普及有关本次实践活动的知识。要向学生布置一定的任务,明确实践活动的目标,而不是让他们以为这只是去玩。在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要求他们写出参与本次活动的体会。还有,安宁初中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基本上都只允许高年级学生参加,主要是担心低年级学生年纪较小,安全难以保障,那么就可以开展朗读比赛、课外阅读活动、将有教育性的典故及英雄故事变成表演等校内活动,让低年级学生亲身体悟传统文化中蕴含的道德规范以及思想风貌。还可以请当地的手工艺人还有一些优秀的模范代表进学校参加德育教学,向低年级的学生展示传统工艺以及传统美德。而不是直接取消了能够使其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课外活动。

  四、完善校园传统文化环境建设

  首先,要加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让其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能直接地使学生接受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整体的校园文化布局上,要结合地区特点来合理规划,融入优秀传统文化,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在美术课中添加剪纸和面塑的内容,那么就可以在班级文化角、走廊里展示学生们的实践成果。在校园宣传栏点缀名人事迹、名言警句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提升学生的道德情操。还有,在校园文化设施建设方面,要充分利用校园的设施优势,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条件。为学生定期组织阅览课,在图书设置方面做出科学的调整,可以在阅览室中专门开辟出一个传统文化书籍区域。尤其是能够体现传统美德的书籍,尽量以故事类书籍为主,比较符合儿童的认知水平,可以吸引儿童阅读,书籍内容可以有绘本、拼音读本等。其次,丰富学校的精神文化建设,比如通过标语、口号、校歌、校风、校训或者与学生共同设计班训等来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进行影响。而这些精神文化的设计和内容可以取材于“四书五经,《论语》”等经典书籍。还有班级文化的建设,班级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组织,师生共同合作构建了班集体。因此,要利用好教室文化润物无声的作用。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装点教室,自己动手写一写名人名言,展示自己的书法作品或一起欣赏有关传统文化的影片等。最后,加强校园制度文化建设。对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实施要进行详细的规划和

  分配,明确工作的重点和目标,即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对初中生进行德育。对于教师在传统文化的实施方面要有明确的培训和考评方案,比如定期对学校的教师进行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定期对教师以及其班级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方面进行考评,优秀者给予奖励。

  综上所述,初中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的精神风貌和道德水平代表着祖国的未来,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灿烂的文明成果,是我们在开展初中德育工作极好的资源,其在初中德育中的渗透虽然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社会和学校始终都在探索,相信不久就会取得显著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石婧枫.传统文化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策略[J].学周刊,2019(17):37.

  [2]余海生.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开拓德育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1(09):1.

  [3]翟晓文.传统文化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0(10):69-70.

篇七: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教育

  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现在越来越注重提升自己的修养。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统美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精华所在,而教育部也早有批示,对学生的教育要德育与智育并重。小学是学生进入校园的基础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德育,无疑是最佳时期,也可以保证取得很大成功。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渗透;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引言

  教师担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教孩子如何做人。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大多优秀的传统美德需要炎黄子孙继承和发扬。如何从小教育孩子弘扬传统文化,发扬传统美德需要教师多做功课,让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中,落实到每节课中。

  1融入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时代意义

  信息时代高速发展的今天,如何让学生静下心来学习和阅读品味我国传统诗歌和文章,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动画的形式激发学生们的爱国热情。以此吸取我国浓郁的文化精神养分,最终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和宣扬人。另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提高学生们的基础素质,有效提高学生们分辨是非的能力,在这些祖国未来花朵心中播下传统文化的种子,为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打下基础,为未来社会主义新文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教学过程中,在掌握语言文字的同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式,背诵经典诗文,有利于学生们培养情操、增加学习传统文化的趣味性,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建立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经过阅读和背诵学生们积累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

  在新的课程标准理论指导下,作为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思路,更新知识结构,增加自身文化底蕴针对课本进行独立创新,同时积极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2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2.1充分利用语文教材,有效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教育专家和相关学者从诸多文章中层层筛选出来的,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当深入挖掘教材中关于传统美德的内容,以此为载体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时,教师可以深入挖掘这篇文章中所包含的传统美德教育资源。邱少云战士为了战争能够取得胜利,为了战友的安全,纵使自己烈火焚身,也依然一动不动,在战壕中坚挺,顾全了大局。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此基础上接受良好的传统美德教育,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目的。

  2.2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提升传统美德教育效果

  从某种程度上说,课堂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在课堂上采取的教学方式。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要使用合适的教学方式,以此为载体进行德育教育的渗透。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符合当前教育的要求,也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就笔者教学经验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采取角色扮演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情境创设教学方式等教学模式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相对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而言,这些教学方式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举个简单的例子,在教学“将相和”相关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围绕这个故事内容进行话剧的编写和表演,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理解也因此加深,受到的感染和熏陶也更强一些。这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传统美德有“心胸宽广”和“谦让”,情境再现的方式让学生也有了更深的体会和感悟。

  2.3发挥教师个人魅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小学生的品德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对此加以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个人魅力,给学生起到一个良好的榜样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升传统美德教育的有效性。譬如,教师在工作中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认真负责,同时还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该宽容学生的时候要表现出宽容,用积极的行为引导学生,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不定期开展一些拓展活动,比如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这些活动的内容尽量围绕传统美德而展开。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从古典名著如《孟子》、《论语》、《老子》等课外读物中选择相应的内容进行辩论或者朗诵,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受到中华传统美德的熏陶,最终形成正确的道德判断和价值信念。

  2.4积极构建口语交际活动平台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经典诗文朗诵比赛。在赛前的准备过程中,学生就能初步学习要朗诵的诗文。而在比赛中,学生可以从不同层面更深入地学习。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构建口语交际活动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经典诗文朗诵比赛,无论是在豪放旷达的苏轼,还是飘逸豪放的李白,都能使小学生的语文认知视野得到进一步开阔,有效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学生也能在比赛过程中更加深刻体会诗文中呈现出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潜移默化中进一步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构建完善的口语交际活动平台。

  结语

  小学语文与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相依相伴,是重要的德育阵地。通过小学语文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父母之爱的无私无畏;感受到勤劳淳朴的美好;感受到勤奋学习、持之以恒的精神;更感受到祖国前沿科技的发展,祖国的强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让传统美德扎根于学生心中,并落实到行动中。

  参考文献

  [1]孙红岩.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发挥传统文化教育的功能[J].中国校外教育,2021,(35).

  [2]刘杰.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进行传统文化教育[J].课程教育研究,2021,(14).

  [3]杜娟.浅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20,(9).

  [4]石晓思.小学语文教学中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渗透探讨[J].课程教育研究,2020,(45).

篇八: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传统美德教育

  1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灿烂文化,丰富、博大的文化遗产值得每一位炎黄子孙为其自豪。传统的文化与中华儿女的美德相融合,是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氖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也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精髓。让传统美德在21世纪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位人民教师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初中语文课本中,近两百篇文章,大多蕴含着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丰富材料,如:爱国、尊师、敬老、勤俭、公而忘私等等。课本中写人,写事的文章最易记起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善于将传统美德教育渗透在课本之中,减少正面的“大道理”说教,而将传统美德教育实施于潜移默化之中。

  一.精心选择适当的“激情点”文学作品源于生活,生活的支点是感情,针对语文课文来说,每一篇都有它蕴含的感情,只是由于学生生活的感悟能力有欠缺,不易发现而已,于是做教师的就应该在课堂教学中抓住每篇课文的“激情点”,对学生进行情感引导。例如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篇歌颂中国志愿军的文章,善于抓契机的教师不但要让孩子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更要用这种感情来净化孩子们的思想境界。在这篇文章中,志愿军杀敌场面的惨壮,救人时的舍已,及其思想境界之高,我们将如何学习呢?当面对国耻家恨时,你是否也会

  2

  为祖国挺身而出呢?台湾依旧与祖国分离,身为华夏子孙的你,将怎样尽自己的力量呢?

  《苏州园林》,也可以作为对学生进行传美教育的素材。众所周知,中国文化灿烂,中国地位曾一度辉煌,可目前确是贫瘠落后,许多学生对此悲观失望,将希望寄托于出国留学、去沿海城市上,这种崇洋媚外的思想,当然不利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更不利于中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学习了《苏州园林》,让学生自己积累全国各地名胜古迹的照片,在展览的时候,让学生在旁侧注批,写下感受,也是很好的方法,学生在参观各地风光之后,自会对中国的大好河山生出一种热爱之情,既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教育。

  另外还有许多课文篇目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如朱自清的《背影》、舒乙的《父子情》、魏巍的《我的老师》等,都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只要我们善于抓机会,就会对学生有良好的帮助。

  二.用语文课自己的方式(演讲、辩论)教育学生。语文课不单是几篇课文的讲授,它更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语言的逻辑性,这二者工作的进行,必须建立在学生兴趣的基础之上,而这兴趣的来源,就是找学生关心的话题来谈论。2001年7月13日中国深奥成功,2001年10月7日,中国足球走向了世界,世界恐怖分子活动猖獗,这些都是孩

  3

  子们关心的事情,我们在培养学生语言的逻辑性,敏锐性,及语言的表达能力的同时,让学生以激烈的辩论情绪高昂的演讲,去感染在座的其他同学,让他们因我们的祖国而骄傲,因骄傲而去振兴祖国。

  三.在诵读训练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中学课本中的文言文、研讨词占有一定的比重,它们大多短而精,韵律上平仄起伏、抑扬顿挫;结构上讲究起承转合,琅琅上口。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意图,在文章之中均有所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合理诵读、有感情朗读,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如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文章之中五柳先生的形象可谓陶渊明的自画像,全文不到二百字语言朴素洗炼,平淡之中却寓意深刻,为了加深理解,我用《渔舟唱晚》这首曲子配学生的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了陶渊明身上的“淡泊名利,安贫乐道”的精神境界。采用录音配乐与范读相结合的方法还可以应用在诗、词、曲的朗读上,目的是教师根据每首诗不同的感情基调选择曲子,使学生在朗读上有更深的体会。在我们大力进行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一定要明确传统美德教育在这次改革中的地位,重视传统美德教育在各学科的渗透,发动学生、组织学生,让他们广泛、自觉、热情地参与传美教育并将其当作工作的重心,使肩负着实现四化、

  4

  振兴中华的历史重任的他们,成为把传统美德继承与发扬并内化为思想道德素质的主体,那么传美教育就不可能有旺盛的生命力,就不可能真正蓬蓬勃勃地发展起来。

  5

篇九: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在文化的整体发展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美术课程而且这一美术课程的综合性还不仅仅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内部同时还十分强调对其他学科渗透和融合

  传统美德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的渗透

  一、艺术表达传统美德是弘扬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有效模式艺术表达模式就是运用各类艺术的相关功能,唱、画、写、演综合运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模式。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模式中重要的一种,在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美术作为人类文化最早和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美术学科的课程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美术创作或者技法训练,而是在文化的整体发展统摄下的一种综合性极强的美术课程,而且,这一美术课程的综合性还不仅仅体现在美术学科的内部,同时还十分强调对其他学科渗透和融合。将传统美德的精髓融入到中小学美术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美术独特的艺术语言呈现在美术作品中,是一种有效的尝试。美术以直观、生动、形象的视觉语言,直接传达到人的大脑,作用于心灵。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对真、善、美事物的向往和对假、丑、恶现象的憎恶。从而获得丰富的艺术感受,提高做人的美德素质和审美能力。二、传统美德在美术课堂活动中的表达种种参与研究《艺术表达传统美德的研究与实践》课题以来,作为美术教师一直将其与美术教育紧密联系在一起,研究传统美德教育如何能融入美术课堂,能渗透到美育育人当中?怀着这样的一系列思考,我结合学校实际和学生的兴趣,对美术课堂教学作了大胆改革与调整,本着学、讲、画、做的教学程序,设置了从美术基本语言着手的美育教育,带领学生开展了一系列具体的美术活动。如书写美德,为名人画像,蝴蝶传美,美德漫画,感恩母亲等。通过让学生接触并运用可视可感的美术语言的学习,来诠释美德育人的精髓和意义,收到了理想的艺德双丰收的教学效果。(一)书写美德18德目书法教育是学习、实践、体验传统美德十分有效的途径之一。书写美德的学习包括两个内容:一是美术字体的设计与硬笔书法的练习,二是对传统美德德目内涵的理解与感悟。1.美术字体的设计与应用美术字是当下生活中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字体,通过学习,学生不但掌握了美术字体的书写方法,也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提供了一种可以参阅的样本。具体做法:以“中华美德”为例,通过黑体、空心、立体、个性等技法讲授,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图形联想,创意加工。2.书写传统美德18德目

  孝敬父母、诚实守信、勤劳节俭、见义勇为、爱国爱民等十八德目是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研究会历经20多年提炼概括的文化精髓,引导学生通过书写感受,明白什么是美德,美德包括什么,美德能给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等一系列的启蒙与潜移默化的教育。一次硬笔书写美德的练习,一次美术字体设计的体验,学生在掌握美术字体设计,硬笔书写要领的同时用心地将这张纸作为一块画布,不但大胆对“中华美德”四个字进行了联想创意,在领悟18德目字里含义的基础上,用心书写18德目的全部内容。还在纸张的四周进行图形的装饰美化。使画面包围着文字,彰显着文字,与文字形成统一和谐的整体。(二)画名人肖像画名人像,中国历史上有很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美术课上我安排了“张良拜师”的画学与感悟。原因是古人的肖像没有留存写实的影像资料,仅有的线描肖像,也不足以代表张良的真实形貌。以“画张良”为主题,引导学生在体会张良的为人,阅历,性格特点的基础上,对不同时期的张良进行大胆的想象。学生结合自己的领悟和经历、绘画方式大胆画出自己心中的尊师楷模,各种风格、生动传神的张良肖像跃然纸上。为名人画像,使绘画教育与传统美德教育进行结合,使绘画有了意义的对象。也使学生通过绘画美德人物,深刻地领悟到美德人物身上凝聚的尊师重道的美德精神与魅力,较好地促进学生的绘画创作精神。(三)绘制尊师小报尊师小报,就是引导学生在掌握版面设置技法基础之上,创办尊师手抄报。这个阶段正好处于教师节前后。在书写美德、画张良像练习之后,在学生对传统美德初步认识和有所领悟的基础上创设以“我心中的好老师”为主题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书写、画师,进而尊师、爱师、护师。例如:七年级二班的吴玉婷同学写到:为学莫重于尊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张悦同学写到:尊师爱师,亦师亦友。我们要学会尊重信任教师,理解体谅教师,关心帮助老师。吴丽娜同学发问:在教师节,你是否献上祝福?是否按时交作业?是否让老师操心?是否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是否体谅尊敬老师?七年级四班的傅伟倩同学写到:老师如同园丁,辛勤地灌溉我们,愿我们有一天能成为雄鹰,展翅高飞,让老师们倍感骄傲。五班的陈伟添写到:我懂得尊师重教,认真做好老师的小助手,热爱学习等等。不少学生在小报中发自内心地书写了自己对尊师的理解。中学阶段手绘小报的活动比较多,美术课堂的普及学习,使全体学生在学习小报绘制方法与美感表达技能的同时,对尊师重教有了深入的理解和感悟。通过后期校园展示宣传,也搭建了师生之间互动、友爱、和谐共处的平台。达到了尊师爱生的。教育目的。

  (四)应用蝴蝶传美点、线、面、色是美术的基本语言,是形成图形的根本。常规的对美术基本语言的学习是通过欣赏大师作品,感受不同形式的画面中美术语言的应用。使学生在理解点、线、面、色多种形态的基础上,再结合实践画出感受等。这种教学思路在课堂上学生能理解,也能简单画出一些不同的形态,但是不能灵活运用美术的基本语言进行创作,进行心情的表达。所以本段学习时,我找寻到蝴蝶这种美丽的小精灵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在欣赏蝴蝶种类,形态,各种美丽的花纹和色彩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点、线条、面积,色彩的装饰蝴蝶,美化蝴蝶。学生在追求美的感召下,一点点描绘,一层层深入,一次次修缮、制作,很快一片片十厘米见方、精美的小蝴蝶作品诞生了。这还不算完,如何使这些小精品升华?如何使出自不同学生之手,甚至来自不同班级的作品汇集在一起升腾,才是这段教学的最终目的。美术的强大也在于她的表现形式多样、自由、灵活,就这样利用综合拼贴的方式,让这一批蝴蝶具有了鲜活的生命,组成了“真、善、美”三幅全开的作品。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髓,这不单单是图形的汇集与展现,更是孩子们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集体智慧的表达。这次练习不但共同提高了师生审美能力,锻炼了学生创作组合的实践能力。通过蝴蝶制作传美,使学生学会了对美术语言的应用,认识到坚持、耐心对一件作品成型的重要,体会到合作的力量,领悟到真、善、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底色。对学生无疑是一种潜在的、视觉的、正面的影响和教育。(五)创作美德漫画美德漫画属于主题性比较强的漫画。这个创意源自研究会在全国征集美德书画作品的启示。传统的项目注重技法,没有美术基础的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出比较理想的作品,但是漫画不同,可以借用各种形式表达心中的创意。而且中学生课余喜欢看漫画书,漫画作品,耳濡目染地有一些视觉上的熏陶。当时在课堂上随口一句,下周开始咱们画四格漫画怎样?没想到学生反应激烈,异口同声地应到,太棒了!就这样,“我身边的XXX”为主题的美德漫画创作之旅开始了。一周一节的进度,持续了四周,四个课时的引导加工、深化,学生坚持下来,七八年级的全体同学画出了他们眼中,心中,脑中林林种种的题材。三分之二的学生画出了身边的诚信、孝道、友谊、亲情等美德。三分之一的学生画出了日常的小趣事,同学之间的小嬉戏,小恶作剧等。50人的一个班级,作品达标率达到80%以上,看着孩子们一张张精美的作品,我感动的不可言喻,甚是欣慰。同一个主题,不同的分步深入,层层诱导,教师引导启发到位,学生的潜力自然被挖掘而出。漫画是中学生喜欢的画种,四格漫画相较单幅漫画会更容易绘制,更显厚重,学生也易于上手。本阶段创设“我身边的XXX”为主题的美德漫画。激发了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社会的兴趣,他们通过观察、通过感受将身边的故事,筛选出开心的,有趣的,能体现出正能量的闪光点进行创意绘制。整个过程不仅使学生渐渐养成观察生活,发现美好的习惯。也通过此次漫画的学习,引领学生掌握了故事构思,画面经营,主次协调等美术技法的学习和美术素养的养成,帮他们圆了一次当小漫画家的梦想。

  (六)借助节日,感恩母亲每年的五月,社会、团体会举行各种感恩母亲的活动,作为学生,更应从小建立知道感恩的情怀。在美术课堂,我大胆鼓励同学们利用绘画的方式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图画中呈现的是第二课堂的学生结合母亲的坐像进行联想创意作品。这次创意的灵感来自于苛勒惠支的著名画作《母亲》。通过引导学生欣赏画作、画作背后的故事,启发学生回想自己的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与教养,利用画笔为图中的母亲创设一个自己满意的环境。这次活动由于时间较紧,学生只有两个课时的时间完成,但是提到画自己的妈妈,孩子们少了平日的嬉闹与浮躁,非常陶醉地沉浸在创意的过程,整个过程相当安静,孩子们小脸上时儿凝重、时而欣喜,那是他们在静心搜集自己脑海中的妈妈,并用小小的画笔表达出自己对母亲别样的感恩之情了。不管画面最终呈现出一种怎样的面貌,仅这个绘画的过程就给了学生一个回忆过往点滴,由心而发感谢妈妈的体验,这也就够了。三、传统美德渗透美术课堂的感悟尽管美术的主要功能在于培养画者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联想、创新能力。但是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课堂不应仅仅是美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更应该包含美好习性、品质、审美修养的培养。在两年多美德渗透美术课堂的教学摸索尝试中,可喜地发现学生的绘画技能在扎实前行,在飞越发展,学生用美术语言表达心中美好的可视形象和良好习惯行为养成也越来越清晰显现。美术作为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特殊语言,一种传递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文化行为,美术教育,无疑是陶冶学生美好品德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因为它是让学生知道什么是真善美、假恶丑的思想教育平台,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视觉殿堂。我们要从教育的角度来认识美术课程,而不是从美术的角度来看待美术教育。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多地从促进学生发展的角度来组织课程内容,才会淡化学科中心,才会关注课程的综合性、多样性和教育性,才会努力将美术活动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才会想方设法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实践证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与学科教学进行完美融合,美德教育渗透到美术课堂,美术作品有了服务表达对象内容,画面得到不断创新,而美德教育也有了有效传播,两相结合达到了艺德双丰收的目标。

篇十: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学德育如何有效渗透优秀传统文化

  【摘要】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有效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让传统文化走进校园是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重要基础。我们的学校教学应通过学科渗透、课堂引导、活动拓展等形式全面展开传统文化,进一步渲染校园文化的育人氛围,有效渗透道德教育,增强中学德育教学的育人功能,教师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传统优秀文化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质。

  【关键词】中学德育优秀传统文化有效渗透

  我国传统文化蕴含着优秀的育人美德,如果我们继承其中的积极因素,在中学教育中把思想道德教育和传统美德教育结合起来,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吸收传统美德中的价值观念,充实和丰富我们的德育教学内容,通过通俗易懂的方式把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价值观念教给学生,在德育教学中采取“讲传统,树典范”的方法,重视经典国学的诵读,把传统文化内容形象化、生动化、故事化,使德育活动课更加充实、生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我们的课堂教学要有效的传递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把教学内容情景化,形象化,生活化,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学内容要结合具体案例,分析其中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和德育观念,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文化往往带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教师要积极寻找传统文化和德育教学的切入点,用传统优秀文化塑造学生的道德观念,在他们心中埋下传统文化的种子,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财富,成为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四有新人。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情感教育。

  爱国主义情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最为浓郁,最为强烈的部分。在学科教学中,学生会接触到很多名篇佳句,教学时教师要仔细讲解这些古诗佳句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理解时代背景的基础上深入体会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学习古人热爱家乡,报效祖国的豪情壮志,为祖国的和平统一而奋斗。陆游的“王师北定

  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诗人自始至终念念不忘祖国的和平统一,其爱国之心,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文天祥《过零丁洋》中“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出作者高尚的民族气节和舍身取义的生死观,老师要让学科教学成为个性化、创造性的活动;善于引领学生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合到学生的血液里,真正成为学生永恒的精神财富。学校可举办“爱我中华”,“名著朗诵”等读书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领略中国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价值。

  语文教学渗透国主义情感教育案例:

  1.在讲解中渗透

  教学《示儿》时,教师可采取小组齐读、深情朗读的形式仔细体会让学生通过反复诵读“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句诗句的内涵所在,从而理解诗人至死念念不忘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激情,在朗读中体会诗人强烈的透国主义情感,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使学生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明白要怎样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深刻道理。

  2.在歌声中渗透

  在《示儿》这一节课快要结束时,我播放音乐视频《我的中国心》,让学生全体起立齐唱。让学生记住过去的耻辱,记住历史,展望未来,让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来自于先辈们的艰苦奋斗,作为中学生应该发奋学习,献身祖国的现代化建设,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让。

  二、运用传统文化进行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友情教育。

  亲情教育、感恩教育、友情教育是传统优秀文化道德教育的精髓所在。《弟子规》、《朱子家训》、唐诗宋词等经典作品中的许多内容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德,比如尊敬师长,勤俭持家,修身养性,孝敬父母等观点,在今天的德育教学中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中,如“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教育孩子养成不浪费粮食,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道

  出了对天地万物的感恩,教师要启发学生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培养他们养成尊老爱幼的高尚品质,与亲人、朋友、同学建立一个和谐的亲情网。学生通过诵读讲述这些词、句、故事,交流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课程为依托,以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学生的情操,体验传统经典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进而对他们进行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

  古诗词中的亲情教育、友情教育案例分析:

  1.古诗词中的亲情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十分重视亲情教育。孟郊的《游子吟》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之情,淳朴素淡的语言中蕴含着浓郁的诗味,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唐代诗人王维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中写道“每逢佳节倍思亲”,手足之情溢于言表,使人感动至极。教学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感恩亲人对自己的关怀,感受亲人对自己的关爱,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尊老爱幼的道德品质,感恩父母,感恩亲人,感恩老师,感恩身边的每一个人,是自己身边的亲情更加和谐。

  1.古诗词中的友情教育。

  中学生渴望广泛的人际交往,在交往中希望得同学、朋友的认可。古人一向重视朋友之间的友情,李白《赠汪伦》中的“桃花水潭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现了诗人和汪伦之间真诚、纯朴的友情。王维七律诗中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都是为朋友而作,表达了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我们在古诗词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仔细体会诗句中浓厚的诗情画意,深挚的惜别之情,进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深深的感染学生。

  三、成立传统文化兴趣学习小组,用传统节日活动激励人生。

  教师要结合儒家教育思想的“仁”和“礼”以及“恭、宽、信、敏、惠”等作为德育教学的主要内容,在传统节日文化中渗透德育教学,我们可利用春节、

  端午节、中秋节等节日开展综合实践体验活动,凸显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让道德教育渗透到传统节日,加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知,体验活动不仅可以让学生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教育底蕴,而且对于他们良好品行的培养,情感态度的认知具有重要的的促进作用,所以传统节日中的德育教学十分重要。学校可成立多个兴趣学习小组,开展独具特色的社团活动,教师精心组织,学生课外积极参与,在技能竞赛中展现自我文明风采,让学生能够学有所长,德识共进。

  鲁山一中中秋节主题活动案例设计:

  1.中秋节与家人一起赏月。节日期间,学生与父母一起赏月、吃月饼,包水饺、外出旅游、参观红色景点等,活动目的:使学生明白爱是人与人心与心的关怀,爱是一代与下一代之间的传递。

  2.开展“迎中秋”班会课。在10月25日的班会课上,各班组织了形式多样的庆中秋活动。办中秋板报,唱中秋歌谣、举办中秋联欢会等丰富的活动,寄予传统中秋节更多的内涵。

  3.组织开展节日民俗文化活动。教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查找有关中秋节的诗歌、民谣、风俗习惯等,学生自我介绍中秋节的节日民俗,挖掘其独特的节日文化内涵,在赏明月、思团圆的氛围中,时刻体会传统文化节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赵松林.强调个人品德完善道德建设[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1.

  [2]杨伯峻译:《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出版社.2006,第108页.

  [3]张东甍.浅析儒家思想对当前中学德育的启示[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02.作者简介:康宏伟男,汉族,河南平顶山人,中小学高级教师,平顶山市石龙区教体局。

  【基金项目】:平顶山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小学德育中的有效渗透研究—以平顶山市鲁山县、石龙区中小学为例》+JYKT2020063。

篇十一: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P>  初中物理教育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

  马金海

  摘要:中华传统美德是祖先遗留下来的灿烂遗产,需要广大学生加以继承和发扬,促使学生能够在学科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感知,为渗透中华传统美德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物理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其间依然包含着众多的中华美德,因此初中物理教师需要积极发掘教学中的德育素材,进而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本文将对传统美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路径进行探究。

  关键词:初中;物理;传统美德

  引言

  从学科属性上进行分析,初中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其间需要以生活作为基本来源,以此更好地推动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推理能力,进而为培养良好的核心素养奠定良好基础。期间掺杂着众多物理学家对生活创造的贡献,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将中华美德融入到物理学科教育中,进而使得物理学科的整体效果得到优化提升。以下将对物理学科中渗透中华美德的路径进行探究:

  一、转变物理学科教学观念

  在物理教学中,教师教学观念的正确先进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的高低,也决定着德育在物理教学中的渗透和融入。为了保证教师对德育与物理教学结合的正确认识,教师的教学观念应从根本上加以改进,注重德育与物理教学的有效结合。初中物理教师要在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上,强化对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培训,促使教师能够基于新时代的教育理念充分认知到将中华美德渗透于物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进而将道德理念充分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与此同时,教师自身也要树立正确的观念。积极认识道德教育的内涵,积极学习,根据学科特点,探索适合的

  道德教育渗透方式,使得初中生能够在物理文化学习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感知中华美德,促使其能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将类比推理法、理想模型法、转换法、控制变量法等融入到物理学科教学中,将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以及知识迁移的能力,促使学生能够继承传统科学探究的中华美德。

  二、深挖教材的德育素材

  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美德是优化学生道德素养的重要基础,因此为了更好地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就需要在物理教学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过程中,应以物理教材为基础,对其中存在的德育素材进行发掘,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内容符合物理课程教学大纲、道德教育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教师在深入理解物理教材、道德教育等内容的同时,需要充分理解基于对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了解,促使学生能够构建良好的知识技能与道德资源体系,进而实现知识技能与德育之间的相互及补充,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物理教师需要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精准解读,并将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素材充分展现于课堂中,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我国在天文学、物理学以及建筑学等方面具有的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物理学家不断探索、不断钻研精神的支撑,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基于这些发明创造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进而为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供保障。

  三、创新和拓展教学方式

  初中生的知识储备具有有限性,同时在缺乏社会经验的基础上,学习行为将极易受到思维的限制,因此为了更好地强化其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物理教师积极创新和拓展教学方式,改变传统单一的口头表达方式,进而使得学生能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下深化对道德品质的感知。为保证物理教学与道德教育深度结合,教师必须从教学方法入手,积极创新和拓展各种更加丰富多彩、趣味多样、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有效地吸引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例如物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成立若干德育研究小组,对校外展开“噪音污染大调查””厨房中的物理变化”节能行动”等调研,进而促使学生能够将调研结果进行整合,同时为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美德奠定良好基础。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因此在培养学生良好传统美德的过程中需

  要积极创新和拓展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基于生活实践经验,将良好的物理学科素养展现于日常生活中,进而为弘扬良好的传统美德奠定良好基础。

  四、促进理实结合的有效实现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促进中华美德渗透于初中物理的重要基础,期间需要以物理理论知识为指导,促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物理知识技能的感知,进而使其能够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以及行为习惯进行规范。例如在小组实验探究中首先需要做好不同能力层次学生的分组,并通过组间竞争的方式开展实验活动,其次要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大胆猜测,设计实验验证,经历动手动脑的学习过程,最后奖励机制也很重要,可以评选每节课最佳实验小组、先进个人,给与奖励。例如在电学中可分组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电压特点;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可以通过对比不同小组设计的电路图,找出缺陷,评选最佳设计,并在探究中逐步分析短路、短路故障,切实提高学生的动口、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通过探究实验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正确的知识框架,并得到明确的结论,进而为培养学生合作探究以及独立思考的美德奠定良好基础。

  结束语

  总而言之,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继承和发展中华传统美德,就需要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并且在物理学科中发掘德育素材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期间物理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以及思维上的碰撞,进而使得初中物理课堂迸发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魏正源.浅谈传统美德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渗透[J].女报:家庭素质教育,2020(9):0112-0112.

  [2]周荣隆.试论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渗透传统美德[J].中国校外教育,2020(5):101-101.

篇十二: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P>  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

  作者:王志乾来源:《成才之路》2014年第19期

  甘肃通渭王志乾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学中,深入挖掘历史课程中蕴含的丰富的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并积极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同时,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措施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不仅能开拓学生知识视野,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道德素质。

  关键词: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渗透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产生了一系列负面影响,使部分青少年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缺失问题。因此,在重视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要积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创建新的道德体系,而传统美德是建立新道德体系的思想基础。历史课本中有着大量开展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元素,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相当必要的。历史教师应该根据教育形势发展需要,主动研究历史教学实践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基本措施,不断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思想性和时效性,最大限度提升学生的美德修养,使之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合格人才。

  一、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必要性

  (1)部分学生传统美德的缺失。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价值观发生了一些变化,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道德问题。而传统美德的缺失原因,既有外部因素也有内部因素。但从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效果来看,历史学科中承载的进行传统美德教育的功能没能得到真正发挥。

  (2)传统历史教学存在偏失。长期以来,传统历史教学有时存在着四个弊端。一是重视历史知识教学,忽视学生品质、道德教育;二是只重视历史教学过程和课堂环节,忽略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三是重视考试成绩、升学率,忽略了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四是注重满堂灌输,忽视了与学生现实生活、当前时事的联系。

  现阶段,国家正在大力实施新课程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但有的地方、学校依然坚持应试教育,唯分数至上,素质教育、课程改革还是落不到实处,历史学科的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当然也不能幸免,致使部分学生出现了道德缺失问题。

  二、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方法、措施

  (1)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是历史课堂的教育者、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要根据所讲知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渗透传统美德教育。①制定可行的德育目标。在学校的历史教学过程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要通过一节一节具体的课时来进行。而在上好每一节课之前,历史教师在设计课堂环节、知识容量和美德教育的内容时,就必须结合三维目标、重难点和教学用具等,制定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实现的途径和方法。②深入挖掘历史教材中的中华传统道德素材。中国古代史、近代史、现代史都包含着大量传统美德教育的原料。作为历史教师,在备课时要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知识结构,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挖掘课本中已有的传统美德教育素材,结合主干知识、学生接受能力作统筹安排,制订翔实的教学计划,把中华传统美德文化的精神基因、精神追求有序地体现到历史教学实践当中,筑牢广大青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的思想文化根基,不断提高学生的美德修

  养,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③探索适合渗透美德教育的教育教学方法。1)情感态度教育。历史学科贯通古今,时间跨度大,知识点多,讲起来比较枯燥乏味。因此,培养高水平的学生,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增强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历史教师就要付出大量时间、精力及全部心血,带着丰富的情感开展历史教学工作。要通过历史史实阐述,渗透传统美德教育,使学生在美与丑、好与坏等基本的情感认知的基础上形成相应的道德观念,最终形成良好的个人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2)创设历史情境。在历史教学中以多媒体教室和交互式电子白板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载体,运用大量真实的历史图片资料、记录影片和电影等创设历史情境,再现特定时期的历史面貌,从而进行德育渗透。

  (2)利用乡土资源进行现场教育。在我国,不同的地方都有丰富的德育资源,教师要充分盘活、利用好这些乡土资源,走出课堂,开展传统美德教育。如参观历史遗迹、人民英雄纪念碑、烈士陵园、博物馆、革命历史纪念馆,走访老红军、老干部以及各类名人英雄。

  (3)积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还应积极转变学生学习历史的方式。历史教师要结合传统美德素材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有效实施以探究式学习为主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学习、发展奠定良好的道德基础。如举办有关历史题材的影评、书评、故事会、知识竞赛、辩论会、编演历史剧,收集有关德育方面的图书资料、影像光碟以及实物,建立一个流动的小型博物馆,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探究和相互合作的机制,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中切实感受到中国历史、中国传统美德的精神实质,进而在这样的学习实践中接受情感体验,在愉快的活动中得到熏陶。

  (4)历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历史教师也要注重对自我人格的完善和培养,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养,这样才能实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目标。教师的一言一行,学识水平、道德品质都将对学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历史教师要把言传和身教完美地给合起来,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完善专业知识体系,认真研究历史教育教学理论,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培塑良好的师德风貌,注重对自身人格的培养和完善,不断提高自身整体素养,为学生在历史教学过程中知识水平的提高、传统美德教育的渗透、健全人格的培养、道德修养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历史教师,在开展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以历史教材和历史大纲为依据,以学生的现有水平为基础,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认识历史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的重大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并积极探索有效方法和策略,不断提高传统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为他们成为合格人才打下良好的思想道德基础。

  参考文献:

  [1]丰兵欢,杨铭杰,吴培林.深化历史德育的重要环节[J].历史教学问题,2001(1).

篇十三: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P>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王艳玲

  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民族,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智慧。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代流传下来的,它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和智慧,具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其精华能够绵延千年而不衰,成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之所在,至今仍然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和积极的现实作用。语文教学是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加强儿童传统美德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当今,少年儿童的传统美德修养不容乐观,一些不良现象极其严重: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目标不明确,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正确的荣辱观,没有感恩心,缺少孝心;大多数学生说脏话、谎话、厌学,不完成作业等不良习气极为严重。

  因此,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一个重要问题。

  一、传统美德教育特别强调情感教育,用感人的故事陶冶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不同的情境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从而不断净化学生的心灵、陶冶学生的情操。

  在教学《秋天的怀念》一课时,以母爱为线索,抓住母亲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母亲临死前还不忘记关心自己的一双女儿。让学生在读母亲的语言中体会、感受到母亲的伟大,受到感染和教育。在学习课文的同时,给他们讲《弟子规》中孝亲的故事,用故事开启了他们的心智,触碰他们的灵魂,呼唤他们的爱心。在课后安排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向亲人、邻居了解小时候父母是怎样疼爱自己的;观察父母是怎样为自己操劳的;谈谈怎样对待父母。用各种方式汇报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实践中深受感恩教育。

  很多学校只抓成绩,不顾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思想品德修养,增加学生课业负担,导致孩子厌学,甚至产生了抵触情绪。因此,提高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传统美德教育是当务之急。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蕴含着伟大的民族精神,深深扎根于神州大地,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敬老爱幼、孝亲尊师、勤俭节约等具有跨时代永恒意义的传统美德精华,都是我们应该继承并发扬光大的。

  二、在作文教学上,让学生写《跟老师说心里话》这样的题目,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让学生有一个健康美好的心灵,比拥有优异的成绩更重要。

  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们能够敞开心扉:“老师,我上课总想着上网、打游戏,没法控制。我也想改,您能帮我吗?”“老师,自从我爸爸妈妈离婚后,我再也没见过爸爸,跟爸爸失去了联系,跟年迈的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母亲经常生病,以后考上了大学也没有人供。我很痛苦,怎么办啊?”教育是家庭、学校、社会共同来参与的,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学校组织的家长会上,我们给每一位家长赠送了传统文化的光盘,摆放了学生写给父母的作文《未曾说出的感动》,聆听了孩子们演唱《感恩父母》的歌曲,让每一位家长更进一步地了解了他们孩子的心灵。

  三、通过实践探索,有针对性的传统美德教学渗透,会使学生思想健康向上,成绩显著提高。

  如通过播放《跪羊图》这首歌曲,让孩子们泪洒课堂、泣不成声。这些都是对学生道德健康教育的进一步升华,是点亮学生心灯的课程,学生们在日记中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感动、感悟、感恩。

  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美好高尚的情操和素养,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教师要转变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打造高效课堂,加强素质教育,开展传统美德教育要与时代相结合,弘扬传统美德的实质是教育学生做圣人贤人,学做有道德的人,学做按自然法则办事的人,教育学生为中华之繁荣富强而读书、为世界之大同而奋斗。因此,语文课堂传统美德教育不容忽视,教师要以对学生身心

  发展高度负责的心态来重视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有一颗美好向上的心灵,有理想,有抱负,爱祖国,知感恩,明荣辱,走向明天,迎接未来。

  作者简介

  王艳玲,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大洼镇中心校教师,专科职务,一级教师。

篇十四: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P>  《传统美德故事,渗透美德教育》教研活动材料

  3—6岁对于人一生来说,是个性倾向和道德情感形成的萌芽时期,是培养良好

  品德行为的最佳阶段。我班幼儿是新入园的幼儿,美德意识比较差,因此在孩子们幼

  小而纯洁的心田里播种一颗“爱”的种子,让它伴随着孩子们一起成长,是我们作为

  一名幼教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一、加强幼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文化历史和优良的传统美德,5千年的厚重积淀为炎黄子孙

  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中华传统美德为培育出一代代高素质的人才起着不可磨灭的

  作用。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精心培育他们是每位幼教工作者的首要职责,

  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仅体现在幼儿拥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还要求幼儿吸收有益的文化

  知识,继承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让幼儿从小就懂得怎样做人,长大了做对社会

  有用的人,这样幼儿才能得到身心合谐的发展,健康的成长。针对当今社会存在的

  独生子女娇惯行为,家长比较重视幼儿的智力发展和身体健康情况,有时往往忽略对

  幼儿进行德育教育。

  总之,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使幼儿从小就养成良好的品德行为习惯,

  加强培养幼儿道德品质的行为意识,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到了强而有力的

  促进作用。

  二、对幼儿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途径

  幼儿期是儿童接受知识的启蒙阶段,针对幼儿期幼儿的年龄特点,对幼儿实施中

  华传统美德教育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历史中的小故事情节简单生动,有人有事,道

  理清楚明白,教师在选择教育题材时应注意内容要浅显、生动、有趣,不追求历史的

  系统性和完整性,以便幼儿理解和接受,尽可能地简化时代、背景及地名、人名等等,

  力求有较强的故事性。古今中外有关的道德教育,如立志成才、机智勇敢、忠烈爱国、

  处世交友等方面的故事,不仅使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有益的知识,而且还培养了

  幼儿高尚的情操。

  (一)、通过各领域教学活动加强幼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1在语言领域教学活动中,主要通过讲述历史小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通过中

  华传统美德故事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听听、看看、讲讲的活动中养成良好的生活

  习惯和道德行为,使幼儿在各类传统精神中得启示。智勇双全的杨子荣多次率领侦察

  排打入匪巢,完成侦察和战斗任务,为歼灭敌匪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烈女标芳牡丹江,

  八位女英烈为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献出了宝贵而又年轻的生命。以上的故事是教

  育幼儿忠贞爱国的具体事件举例,而尊敬师长、孝敬父母、勤俭节约、团结互助、诚

  实勇敢、勤奋好学、爱护公物,每个内容都是中华传统美德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孔子

  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一方面体现了孔子的谦虚态度,同时也很容易看出这里对

  尊师重教的态度体现,

  “黄香扇枕”“缇萦救

  父”

  是孝敬父母的典范,同现代孩子跟爸爸妈妈耍娇,和父母对幼儿的溺爱形成了鲜明的

  对比。“鸡毛信的故事”“司马光砸缸”体现了少年儿童机智勇敢的精神,

  “闻鸡起舞”体现了勤奋好学的刻苦精神。结合传统美德小故事,以简单生动

  的语言向幼儿讲述一个故事,讲明一个道理,教育深刻,吸引幼儿。所以幼儿能在快

  乐、愉悦的氛围下理解精神,向之学习。

  2、在音乐和健康教学活动中,可根据传统美德教育的情节内容,改编成游戏。

  如学习《岳飞精忠报国》的同时,可引导幼儿加强身体素质的训练,让幼儿进行《中

  国功夫》的表演,这样幼儿感受到了自己与岳飞精神的相互对照,心里即会产生强大

  的责任感和对祖国热爱的情感,而在体育活动中可以让幼儿向那些英勇善战的英雄

  人物学习,为幼儿设置模仿游戏,使幼儿置身于故事之中,更进一步加强了幼儿对英

  雄人物民族气节的理解。

  3、在社会领域活动中,可以通过节日庆祝,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教育。“三.

  八”妇女节,小朋友们通过给妈妈画像来赠送节日礼物,或帮助妈妈做家务等,从而

  理解到了妈妈的辛苦,学会感恩。老年节时,幼儿园通过组织幼儿到老年公寓表演节

  目,向爷爷奶奶祝贺节日,使其在心理上产生了对老人敬爱之情,从而加强了幼儿

  在尊老爱幼方面品质的修养。

  “清明节祭扫”活动中,可以先向幼儿

  讲述清明节的由来,是为了纪念那些保卫祖国的革命先烈,让小朋友们亲自动手制

  作小白花,然后领他们到北山脚下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前瞻仰,这样幼儿对革命烈士的

  敬爱之情即会油然而生。

  (二)、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传统美德是古代人士的优良品德,它距当今的社会有相当遥远的距离,怎样

  让幼儿对故事不感到陌生,比较容易理解是教育者的责任所在,如果将现代化教学

  手段应用到其中,让幼儿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到其中,让幼儿

  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等形象逼真的情节,幼儿就能动用多种感官较快地吸收故事中的

  内容。

  (三)、通过家园共育对幼儿传统美德教育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对幼儿品质性格的培

  养,更是影响至深,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幼儿模仿信服的参照,具有很大

  的实效作用,家长不能忽视或否定幼儿一句简单的礼貌用语,一个帮助他人的动作,

  要以表扬鼓励的方法,调动幼儿积极性,给幼儿创建一种展现美德的环境。如果在生

  活中做为家长,每次说话都是口带脏话,即使他再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但幼儿受他

  的影响还是会很深刻。幼儿通过各种优良品德教育后,家长们都发现了孩子们进步

  的表现。

  (四)、注重幼儿的礼貌教育

  我们每周利用德育晨谈时间,有计划地向幼儿宣传德育知识,进行礼貌教育,运

  用诗歌、故事、表演等方式,使幼儿从中受到启发,激励幼儿学会礼貌用语,从而提

  高幼儿的思想品德,切实际地开展,充分发挥教育活动的教育作用。现在,我们班的

  幼儿已经能主动和老师、同伴打招呼,形成了良好的文明礼貌的班风。

  (五)、注重日常生活中渗透团结友爱教育

  幼儿园的日常生活是平常而琐碎的,但却日复一日的反复出现,潜移默化中对

  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因此将幼儿团结友爱教育渗透到幼儿的日

  常生活中,是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中华传统美德教育的实施促进了幼儿综合素质的提高

  幼儿通过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在关心别人、互相帮助,加强集体观念、学习

推荐访问:学科中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 中华 渗透 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