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洪绶水浒人物绘画以及对日本水浒绘画的影响


打开文本图片集

《水浒传》为明施耐庵所作,它是根据南宋民间流传的故事与元杂剧以及《大宋宣和遗事》等加工整理而成,讲述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从发生,发展到招安的全过程,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英雄最早的美术形式表现的是南宋时期被画家李嵩,龚开[1]等绘成图赞。尽管宋江三十六赞这些画像已经失散,但却为明清人的水浒插图与题赞开了先河。以后围绕水浒题材的绘画诸如:小说插图、画卷、曲本、酒牌、陶瓷器、年画、香烟牌等多种多样的水浒艺术表现形式。清朝末年为止,水浒的美术形式多为小说故事插图和卷前绣像人物图,其中崇祯十四年(1641)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这部旷世名作的问世,成为后世绝大部分水浒人物绣像的母本,画师和刻书家不断的模仿、翻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陈洪绶水浒人物绣像系统。

陈洪绶(1599-1652)字章侯,号老莲,浙江诸暨人。是明末最杰出的人物画家,一生从事版画艺术,以书籍插图的形式广泛流传于世。他的作品数量很多,其中《水浒叶子》遍传天下,以致后世绘写水浒英雄的画工很难脱出他的范畴。明清之际,摹仿陈洪绶的画家多达数千人,其作品和技法远播朝鲜和日本等地[2],日本浮世绘师在积极借鉴陈洪绶水浒人物绘画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独特的创作要素和艺术风格,超越了以往所有武士绘的作品,逐渐摆脱插图模式,单幅欣赏的水浒人物系列作品迅速点爆了江户的水浒热潮。

一、《陈洪绶水浒百八人画像临本》画卷

1625年陈洪绶原本将《水浒传》的人物画在一部手卷上,而这些图像很可能是作为水浒小说的插图之用。此画卷国内已不存,现存日本早稻田大学所藏的《陈洪绶水浒百八人画像临本》画卷,卷轴为26.6×901.5cm(外寸26.6×975.6cm)。曲亭马琴收藏,为文化二年(1805)曲亭马琴编译《新编水浒画传》时让北斋派某弟子所摹写本。后有明代道人胡演识对陈洪绶的水浒画卷的感言[3],高度评价了陈洪绶的画技,从此画卷中可以看到他早年的水浒人物绘画的风貌。

画卷共绘水浒英雄108人,画中人物形象生动传神、人物之间的动作、表情相互呼应,并根据人物身份地位,个性特征的不同配以不同的服饰和道具。生动地再现了原著中的人物风貌和故事情节,如鲁智深和林冲为一组,画的是俩人相识的场景,俩人双手作揖,如实再现文中描述,林冲穿着官服,鲁智深裸露半身,描写俩人地位的不同,又刻画了英雄惺惺相惜的场面。既有萧让、金大坚、裴宣,文人交谈“静”的场景,也有李逵率领的步兵部队李衮、项充、鲍旭、等挥动武器奋勇前进的“动”的场面,亦静亦动,亦张亦驰,栩栩如生。

此画卷在被日本浮世绘师相继传阅临摹中,一些独具匠心的道具刻画被原封不动的保留下来,如(图1)鲁智深的禅杖造型,成“丫”字形黑色长棍模样,这一特征也被之后的日本江户水浒画师们所沿用,葛饰北斋、歌川国芳(图2)绘画中的鲁智深使用的禅杖造型就是完全仿照了画卷中的这一特点,此后许多浮世绘师也都相继效仿。

二、陈洪绶《水浒叶子》和日本江户水浒小说绣像

流传至今的陈洪绶水浒人物形象则为崇祯末年(1641)《水浒叶子》影响力最广,早期的水浒叶子为水浒牌在1628年左右已经出现[4],陈洪绶创作的《水浒叶子》不同于前世风气,而是以歌颂的态度描绘了宋江等人物的英雄气概。他善于运用夸张的手法来突出人物的形貌特征和独具本领,展现梁山好汉的英雄本色。图中赞语则有画龙点睛之妙。陈洪绶满怀着对梁山英雄的敬仰之情,加上高超的画技,使每个人物都显得栩栩如生。《水浒叶子》的问世拉开了水浒插图人物绣像的序幕,此后被诸多水浒小说版本绣像所摹刻选用,开始了水浒回前人物绣像的时代。因此,不论在中国水浒插图的发展史上,还是海外的影响力上,陈洪绶《水浒叶子》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此后的清代金圣叹的70回本水浒小说诸多版本都采用了《水浒叶子》作为卷前人物绣像,受清代小说影响,日本江户时期的日译版水浒小说同样采用了《水浒叶子》的人物绣像。如日本江户宝历七年(1757)《通俗忠义水浒传》,文化二年(1805)到天保九年(1838)葛饰北斋的《新编水浒画传》,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柏悦堂翻刻《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日本明治二十五年(1892)一二三堂《新编水浒传》等版本人物绣像都为其翻刻本,人物神态、衣着、造型等都可以看出模仿《水浒叶子》的痕迹。

清顺治十四年(1657)醉耕堂本《五才子水浒传》为现在所能看到最早将《水浒叶子》人物像引作卷首绣像的版本。此后的清雍正间光霁堂刊本[5],此本有一处明显翻刻错误,把神行太保戴宗与武松的形象对调,这一点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版本。如日本江户宝历七年(1757)《通俗忠义水浒传》[6]中的绣像应该就是参照此类版本的模刻,也出现了戴宗和武松形象的对调错误,此本采用《水浒叶子》绣像7人。为宋江、吴用、史进、鲁智深、武松、公孙胜、李逵。人物细节上稍有改动,如李逵的钉耙上的钉齿被去掉,吴用左手添加书卷等。而在葛饰北斋绘制的《新编水浒画传》前的人物绣像则进行了大幅度革新改动,刻画更加细腻。《新编水浒画传》中的林冲和史进都采用背身姿态,其姿态,服饰纹样同《水浒叶子》中颇为相似。史进小说文中出场描述为“头戴一字巾,身披朱红甲”。显然《水浒叶子》史进的牛角盔为陈洪绶所创作,而《新编水浒画传》史进裸露半身,显露九纹龙纹身,头戴牛角盔,可以看出葛饰北斋借鉴了陈洪绶《水浒叶子》的史进的造型。此后在歌川国芳的《稗史水浒传》中也借鉴了史进头饰的这一特征。日本明治十六年(1883)柏悦堂翻刻《金圣叹评第五才子书水浒传》画家市川甘斋绘制卷前绣像24人,正面像背面赞。刻画细腻,但人物以渐渐变成浮世绘风格,鲁智深变成了日本江户僧侣,扈三娘双目上斜,鄂突细小,狐脸猫背,俨然成了浮世绘美女形象。

水浒人物被各版本选入绣像的均为三十六天罡星、七十二地煞中的人物,而且以陈洪绶《水浒叶子》中选入的为标准,都是读者心目中的英雄人物。此后单张绣像人物数量上发生变化,《水浒叶子》与其后的木刻基本上均为单人像,但逐渐转为双人、三人甚至四人多人的组合像。如日本明治二十五年(1892)一二三堂《新编水浒传》卷前引用的《水浒叶子人》物绣像,27人,三人为一组放置于一页中,随着水浒的读者范围越来越广,一些出版商将书中一些反面人物如西门庆、潘金莲、潘巧云、阎惜娇等加入图中。在极力绘出了男性的英雄气概外,点缀几处女色风情,的确可以吸引许多读者的目光。清光绪三十一(1905)上海书局石印《绘图第五才子奇书》此印本三人像十一幅,四人像一幅,共绘三十七人。新增晁盖、杨雄、西门庆、武大郎、潘巧云、潘金莲、阎惜娇七个人物。同样日本江户水浒绘本,早期描绘108好汉中的英雄到逐渐添加了水浒故事中的次要角色。如1848年歌川国久的《绘本水浒略传》也别有特色,跟以往的水浒英雄画册不同,不仅将水浒英雄人物绘制其中,还增添了王伦,王进,高衙内等水浒英雄除外的角色。主要是出版商为了迎合市民阶层重于娱乐的审美情趣,使市民在观赏插图中获得更多的刺激和娱乐。

三、歌川国芳对《水浒叶子》的模仿

文政1818~1830末天保1830~1844期间,歌川国芳[7]的《水浒传豪杰百八人地煞星七十二员 八枚内》(下简《地煞星七十二员 八枚内》),《水浒传豪杰百八人天罡星三十六员 四枚内》(下简《天罡星三十六员 四枚内》)锦绘系列中大量的模仿了陈洪绶《水浒叶子》的水浒人物形象,并将人物形象进行替换。如云里金刚宋万的造型,其箭搭在手中做出射箭姿态,头戴毡帽,身体扭动的形态都和《水浒叶子》中小李广花荣的形象出奇吻合,《水浒叶子》中顾大嫂的铠甲则该穿在了笑面虎朱富身上,金枪手徐宁的造型被挪用到铁扇子宋清身上。《水浒叶子》(图3)中武松的形象为背后一把戒刀,失去胳膊的出家人形象,这明显描绘的是擒方腊之后的断臂武松,出家后的武松虽然没有显示出那么高大威武,胖墩墩的身体但眼神依然充满坚毅,对比《天罡星三十六员 四枚内》(图4)中的坐在中央下面的武松形象基本一致,敦厚如钟的坐在地上,散乱的头发,背后也是背着一把戒刀,胸前念珠的配饰都刻画的一模一样。歌川国芳没有描写打虎英雄时的武松形象而选择了最后断臂出家的武松,明显在这个造型上参考了陈洪绶《水浒叶子》的武松形象,而不是模仿从和译本水浒插图中错误对调的戴宗形象。再如玉麒麟卢俊义团座在画面上方,服饰和手中持有的长斧武器都效仿了《水浒叶子》,水浒传文中关于卢俊义的使用的武器并没有长斧的描述,据文本描述‘马步军中推第一……丈二钢枪无敌手’,武器为丈二钢枪,而只有在《水浒叶子》中陈洪绶描绘的卢俊义所持长斧,证明了出歌川国芳直接过目了陈洪绶的《水浒叶子》,按自己的人物造型设定进行了重新的编排。

四、陈洪绶水浒绘画对日本浮世绘水浒的影响

陈洪绶的《水浒叶子》人物,人物表情平和中流露坚毅,犹如刻画了英雄们战争结束后的故事情景,描绘了平和理想化的场景。譬如武松形象虽然不是人们传统意义上所想象的打虎武松形象,画的是武松而实则在描绘陈洪绶本身。这跟陈洪绶的个人经历有关,《水浒叶子》中的人物形象是明末社会动荡时期,退隐山林的陈洪绶对自己本身最好的刻画,与其明末遗民独特身份相吻合,将内心的苦闷和关怀世道赋予赞语和画中,赋予水浒英雄40人身上,体现了强烈的民族感和艺术性情。这种创作意识也影响了日本浮世绘师们,使其创作不局限于原著的形象,脱离文本的束缚,而是通过浮世绘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江户幕府后期政府腐败无能,财政困难社会不安定的背景下,葛饰北斋,歌川国芳,歌川芳晴,歌川国久,月冈芳年等浮世绘师通过创作不同题材的水浒人物绘本,水浒锦绘,水浒小说插图,舞台艺人画等,将自身的热血感慨寄托在浮世绘偶像形象中,所刻画的水浒英雄群雄激昂,振幅人心。歌川国芳画的武松表情愤怒,肌肉夸张,高高举起的拳头犹如砸向这个黑暗的政府一般,给江户人民带来一种雄壮之感。

陈洪绶对日本浮世绘水浒人物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直接提供了水浒人物原型,其反传统美学的思想,给日本浮世绘师摆脱传统的审美情趣及叛逆于正统美学视角,使日本浮世绘师在吸纳、实践中得到了启示,从而吻合并进一步适应了日本民众的审美选择。

注释

[1] 龚开(1222-1304)“宋江事见于街谈巷语,不足采着。虽有高人如李嵩辈传写,士大夫亦不见黜”《宋江三六人画赞》。

[2] 毛奇龄《陈老莲别传》写到“家素封,豪放好饮酒。作画,染翰立就,奕奕有声……朝鲜、兀良哈、日本、撒马儿、鸟罕思藏购莲画,重其直,海内传模为生者数千家。”

[3] 胡演识题“此陈章侯得意作也,章侯天资高迈,画必师古,奇形异状,匪夷所思,当奇吴道玄、阎立本相竟爽,即早亦不失为李伯时(即李公麟),赐行海内好事家珍爱之……。”

[4] 水浒牌根据宋末元初画家龚开《宋江三十六赞》而作,每幅一人,共四十叶。每张纸牌尺寸为18×9.3cm,是酒宴中用来行酒之用,所有参加酒宴的人都要抽牌,并根据酒牌上所印的指示罚酒。由于叶子本系游戏之用,因此每幅上书人物的题名及赞语,并标有钱数。

[5] 此本的原本为清雍正十二年(1743)怀德堂刊本,原刻本已佚,现存光霁堂刊本。卷首句曲外史序:次绣像四十叶,四十幅,正面像背面赞。

[6] 宝历七年1757日本唐学者冈岛冠山(1675—1728)翻译的《通俗忠义水浒传》刊行,通俗易懂的水浒小说走向大众,使水浒文学真正流行起来,并渗透到了江户小说、戏剧、绘画等多个领域。

[7] 日本武士绘翘楚歌川国芳(1798年-1861)年画号一勇斎、朝桜楼,日本江户时代人,是浮世绘歌川派晚期的大师之一。 他擅长各种类型的绘画,美人画,戏画,役者画,武士画,妖怪画等都有涉猎。文政十年(1827)歌川国芳凭借加贺屋吉右卫门版《通俗水浒传豪杰百八人之一个》这一系列作品产生轰动效应,跻身一流绘师的席位。

参考文献

[1] 马蹄疾.水浒书录[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30

[2] 周心慧.中国古代版刻版画史论集[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8:22

[3] 裘沙,陈洪绶研究:时代、思想和插图创作[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20-40

[4] 郑公盾.水浒传论文集[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70

[5] 薄松年.丰富多彩的明代水浒插图[J].美术,1981(8):45

[6] 高岛俊男.水滸伝と日本人[M].东京:ちくま文庫,2006:15-40

[7] 悳 俊彦.もっと知りたい歌川国芳―生涯と作品 [M].东京:东京美术出版社,2008:5

推荐访问:水浒 绘画 日本 人物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