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三洋嫁入惠而浦外资再战国内白电市场


打开文本图片集

停牌酝酿三个月后,美国白电巨头惠而浦和合肥三洋的牵手传闻得以证实。

8月14日,合肥三洋(600983.SH)发布收购预案,惠而浦接受三洋电机的股权转让和定向增发两种方式,最终以约34亿元人民币的代价获得了合肥三洋51%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本刊记者了解到,作为合肥三洋控股股东,惠而浦(中国)与合肥三洋就“惠而浦”系列商标的授权使用合同将10年一签,在合同有效期内,合肥三洋每年将象征性地向惠而浦收取100万美元的商标使用费。目前,该交易的完成还有待合肥三洋股东大会、中国证监会、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的批准,预计将于2014年年底前完成,而惠而浦则期望该交易在合并后的头12个月便会为其带来收益。

对于此项投资,惠而浦(中国)在给《IT时代周刊》的邮件回复中表示,此次合作对双方都是一个实现互补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机会,也体现了惠而浦对中国市场潜力以及合肥三洋的信心。据悉,惠而浦将结合合肥三洋的技术能力,并通过投资以进一步提升其研发及产品创新的能力,希望联合后的品牌组合能得到进一步提升。

资料显示,惠而浦公司自1994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但市场表现一直不温不火,这与其美国白电老大的身份有所不符。过去一年,惠而浦在中国的营业收入共计12.05亿元,净利润亏损4653.89万元。

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陆刃波指出,惠而浦在中国的中、高端市场已具备一定竞争力,此次并购,有助于它进一步巩固地位。

大手笔的投资并购,显示出惠而浦再战中国市场的决心。不过,中国白电市场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行业结构逐渐趋于稳定,本土品牌发展势头迅猛。其中格力、海尔、美的三大本土白电巨头几乎占据国内白电市场的半壁江山,海尔主导着冰箱、洗衣机市场,格力和美的则主导着空调市场。对于外资品牌的惠而浦而言,如何在本土品牌的强势崛起中寻求突破,更是有着不小的挑战。

再押注中国市场

今年上半年,当市场传出惠而浦或将接盘合肥三洋消息时,有业内分析人士表示,这或将意味着惠而浦的全球技术中心和业务重心均在向中国转移。

对此,惠而浦方面表示,中国一直是惠而浦公司全球战略发展的重心之一。惠而浦全球董事长杰夫·费蒂格曾明确表示,中国市场将是惠而浦全球市场拓展的中心,并预计在 2015年左右成长为仅次于美国市场的全球第二大市场。而此次对合肥三洋51%股权的收购对于惠而浦而言更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将有助于提升其在中国市场的影响力。

资料显示,以洗衣机起家的惠而浦成立于1911年,总部位于美国密歇根州,是全球领先的大型白色家电制造和销售企业,主要产品涉及洗衣机、微波炉、冰箱等9大系列。它在1994 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时,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家电企业之一。

不过,入华近20年,惠而浦的表现一直不温不火,其过去在华的一系列投资项目也都进展不理想。据了解,惠而浦先后在冰箱、洗衣机、微波炉和空调等领域尝试切入,但均以失败告终。1995年,惠而浦与北京雪花成立合资公司,到1996年累计亏损8986万,两年后更以折价200万美元转卖,宣告合资失败;与上海水仙合资,总投资7500万美元,但1996年亏损2446万,1997年亏损超过5000万,1998、1999年亏损26389万元。

奥维咨询白电中心研究总监韩昱认为,从全球看,惠而浦、伊莱克斯、海尔、三星等巨头的实力较为接近。但在中国市场,惠而浦一直表现平平,其空调业务交给苏宁经营,洗衣机业务与海信有合作,多年来排在第五、第六位。

对此,惠而浦在致本刊记者的邮件中表示,“与中国市场几经磨合,在各种尝试中不断学习,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对于中国这个市场来说,我们并不是看一个季度、一年,或未来三年五年,而是立足于长期运营发展。”由此看来,惠而浦依旧对中国市场存有较大期待。

而与合肥三洋的牵手,有望使惠而浦本地化战略更好地落地。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指出,合肥三洋的渠道优势,强大的营销体系以及尖端的变频技术或可补足惠而浦的“短板”。

国内白电“百家争鸣”

对于惠而浦的收购动作,家电资深观察人士刘荷清表示不排除惠而浦重新进军中国和东亚市场的可能性。但他也认为,国内白电市场竞争基本定形的大背景下,惠而浦等外资可发掘空间并不大。

依据刘荷清介绍,与日资公司在华以工厂布局为主不同的是,欧美家电企业往往会选择资本合作的形式。“无论是伊莱克斯、美泰克、通用电器(GE)还是惠而浦,它们更希望通过资本操作让其国外的财报更亮丽。”

但事实是,近十年来,中国白电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涌现出海尔、格力、美的等一批超亿元收入白电集团,而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外资家电品牌没有把握住机会。

而在全球家电格局中,欧美、日韩、中国为主要的三大白电生产板块。其中,中国内地经过30多年的加速发展,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国内的白电市场则在2009年大规模的行业调整后,形成了以美的、海尔、格力、海信、长虹为主的五大白电集团。此外,近年来更多的国内黑电企业也纷纷补上白电业务,TCL、创维等企业近年来也都在扩张白电业务,使中国白电的市场格局呈现出“百家争鸣”的态势。

中怡康的调研数据显示,2012年进入到中国家电市场的前十位品牌中,中国品牌的数量比较多。其中,洗衣机有三个,冰箱有六个,燃气热水器有六个。空调、电饭煲、净水器中前十个品牌中都有七个是中国品牌。

与之形成对比的是,2012年,金融危机的全球性蔓延彻底改变了实体经济的发展节奏。以欧美、日韩企业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白电产业板块,相当一部分企业陷入了市场衰退的尴尬中。其中,日本白电品牌的衰退尤为明显。根据日本电机工业协会2013年1月24日发布的年度报告,日本国内白色家电产品2012年出货额同比去年减少0.4%,约2万1943亿日元(约合247.9亿美元),连续2年下滑。

帕勒咨询资深董事罗清启认为,日本等外资白电企业衰退的根本原因是发展模式落后导致消费需求失控。在产业发展历程上,这些白电企业大都是在产品短缺时代发展起来的,它们构建了一种能够在产品短缺时代实现快速发展的产业结构。但当全球白电市场进入产品过剩时代后,这些企业没能及时转变发展模式。

面对国内白电市场的激烈竞争,外资品牌并未放弃对中国白电市场的争夺。惠而浦就表示自己对中国市场依旧充满信心,希望能够通过更具竞争力的品牌组合、生产规模、渠道平台以及成本优势,重新发掘市场。

业内人士则指出,经过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搏杀洗牌后,白电行业已经跨入一个高门槛时代。特别是随着增速放缓,白电企业向高端市场要利润显得更为迫切。这对于技术领先的外资品牌而言,或有一定优势。

对于国内白电未来的发展趋势,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我国家电消费升级的过程中,家电消费逐渐由功能单一、差异化小向功能丰富、个性化强转变,这也将使得企业品牌的重要性日趋加强,有品牌影响力的企业将在消费升级的过程中享受超越行业平均的增长水平,进一步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推荐访问:合肥 再战 外资 国内 惠而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