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区域创新体系中最具有创新动力、创新能力和成长优势的部分。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在不断增强的同时,还存在着企业内的资金、人才、信息和政策等资源不足的问题,企业现有资源不能与企业的可持续创新要求匹配。大部分中小企业还处于封闭式创新,没有充分利用企业外部创新资源,实施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基于开放式创新理论和辽宁省的实际,提出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与金融机构、用户、供应商、行业相关企业、以及科技中介机构和技术标准机构等创新源合作,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创新提供资源支持。

[关键词]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创新;创新源

中图分类号?演 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461(2033)08-0033-07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中小企业群体中最富有创新活力和创新能力的部分,是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不仅具有一般中小企业所不具备的科技优势,而且具有大企业所不具备的机制优势。中小企业由于面临的竞争压力大,因此创新求存的动力也大,同时其组织结构安排灵活富有弹性,在创新效率和周期上明显优于大企业。截止到2011年辽宁省认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共有3,328家,企业类型主要集中在机械、冶金、软件开发、制药等领域。

“十一五”期间,辽宁中小企业共开发35,800项新产品,新增产值500亿元人民币。2010年,辽宁企业申请的专利中,有70%来自中小企业。“十一五”以来,辽宁省60%的技术创新、75%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目前,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发展到3,328户,其中,高新技术企业293家,在全省认定的1,000项重点 “专精特新”产品技术中,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占75%以上。有许多产品和技术已经成为冶金、石化、电力、信息和航空航天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技术和配套产品。

辽宁不乏一些创新能力较强的中小企业,如中科博微、沈阳东方钛业等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中型企业,这些企业具有研发中心,高水平的技术人才,但是辽宁省其他一些中型或者绝大多数小型企业,研发基础薄弱,研发资源缺乏。根据最近的对于全省的成长型和百强中小企业的调查显示,31.6%的企业没有建立研发中心,36.4%的企业没有与科研院所或大专院校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34.3%的企业没有自己的专利产品[1]。正是由于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创新资源缺乏,从而导致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严重制约了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在这样的情况下,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实施开放式创新,积极吸纳外部创新资源,优化资源配置,并实现外部资源与企业内部研发有机结合,以在最短时间内弥补内部资源不足、减低创新成本并提升企业内部能力。因此,针对目前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所面临创新资源缺乏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对政府制定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提供参考。

一、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1. 资金资源

资金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必备的技术创新资源、没有资金的投入,再好的创新也会因为不能市场化而被搁置。技术创新成果最终转化为产品要经过研发、中试、生产、市场化四个阶段,其中每一阶段都需要有大量的资金支持,且每个阶段都存在着不确定性,具有高投入和高风险性。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近三年来,辽宁省的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一直在1 %左右徘徊■■[2]。对于自身销售收入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研发投入更低,特别是一些有发展前景的科技型中小企业面临着严重的资金问题,缺乏有效的融资渠道。此外,现有的金融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主要包括缺乏规范的私募资本市场体制,阻碍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原始资本的筹集;缺乏有效的债权融资机制,技术创新成果产品无法得到足够的银行贷款支持;缺乏有效的再融资资本市场,阻碍了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扩张发展,大量技术创新成果转化的项目企业的规模较小,不属于上市公司,无法借助证券市场巨大的融资功能,达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规模化发展。根据相关调查,在辽宁全省14个市中,有12个市反映中小企业贷款难,资金缺口大,融资成本上升,中小企业发展所需资金严重不足。仅大连一市就有70%的中小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缺口大约为500亿元。

2.?摇人才资源

由于技术创新的研发活动具有较高的技术复杂性,科技含量高,因此,需要一支实力雄厚的科研队伍,企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是人才,人才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能够运用知识进行技术创新,从而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形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任何外部因素只有作用于创新人员并与其内在创新动机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影响技术创新行为的现实力量;离开技术创新主体这一能动者,任何外部环境因素无法起作用,任何技术创新活动都不可能进行。企业研发队伍的规模和水平是企业自主创新的基础,拥有一个强大的研发队伍,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研发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而且还是可以使企业的技术创新步入良性循环,有效地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由于我国科技创新体制的缺陷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处于科技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由于受到企业自身环境的限制,中小企业人才流失严重,刚毕业的学生,积累几年经验后就会跳到大型企业去,培养的人才基本留不住。其次,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环境和献丑待遇有限,因此,人才引进基本无法实现。再者,企业现有的技术人员专业知识更新速度慢,以及高层次研发人员缺乏和来源不足一直都是辽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瓶颈问题。由于以上三方面的原因,导致企业专业人才缺乏,通常是一个人身兼数职,既做技术,也搞管理,还跑销售。这会给企业管理上带来弊端,使得企业各个创新职能层面都没有专业人才。

3.?摇信息资源

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所需的信息资源主要有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在技术信息方面,科技中介机构应该发挥重要作用。国外的大型技术中介机构一般都把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中小企业上,以帮助中小企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能力。但辽宁省科技中介机构,在服务方向上既没有明确定位,在深入企业、了解企业需求方面做得也很不够,因而很难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另外一方面科技中介机构欠缺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科技中介机构中广泛缺少既懂技术又懂市场、营销、管理等综合性的人才,尤其对某一行业的技术和市场都非常熟悉,能够准确判断和评估一项技术的发展前景,以及充分掌握某个行业的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需求的人才缺乏,使得不能为企业和科研院所对接提供很好的服务。人才的缺乏,造成多数中介机构还处于提供的服务层次比较低,服务内容比较单一的局面。

技术创新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把产品推向市场,只有为市场所接受的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才是有生命力的。企业技术创新的主要动力来源于市场,据研究,技术创新的构思有约50%源于用户的要求和建议。即企业必须面同向市场进行研究开发,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由消费者领导技术创新,成功的技术创新往往突出体现在对顾客需求的敏锐洞察力。当前,辽宁省大部分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缺乏足够的市场导向,市场竞争力差。因此,应该建立有效的用户参与机制,使用户需求和企业创新活动实现协同。

4.?摇政策资源

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的开展会受到相关政策的影响,包括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人才政策及各项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扶持政策等,政府作为政策资源的提供者在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辽宁省的实际情况是,政府还没有在科技投入、政策法规的制定、产学研合作等方面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在很多方面虽然出台了政策,但是运用到现实当中,缺乏足够的执行力,实施效果欠佳。

此外,辽宁还存在着技术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的问题。辽宁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在高等学校、科技人员、科研机构、科技成果和专利申请数量方面都位居全国前列。但是根据2009年《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的统计数据,辽宁省在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的排名中位居第9位,而在创新绩效指标的排名较低,位于第26位,效用值仅有31.21,位于第一位的广东的效用值为72.61■■[3]。这说明辽宁具有优势的科技资源并没有很好的转化为创新优势。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辽宁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效率不高。对于人力、财力、物力和知识等创新资源在企业、政府、高校与科研机构、以及中介机构等不同行为主体间没有有效和合理的分配、组合与使用。

二、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研究

开放式创新的概念是由哈佛商学院的亨利·切萨布鲁夫教授提出来的,区别与以往的封闭式创新的思维,主要强调企业通过协调内部与外部的资源来产生创新思想,利用企业内部和外部两条市场通道将企业内、外部所有新创意集成起来创造价值,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内部分享机制,即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创新过程的重要性[4][5]。

顾名思义,开放式创新就是指企业在创新的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企业内部创新资源的挖掘,而是充分利用企业外部的创新资源来实现创新战略,开放式创新体现在从产品概念形成到研究开发、直到产品市场化的整个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利用外部的创新资源。开放式创新加快了企业的创新速度,降低了创新风险,提高了创新的成功率。

在知识经济时代,越来越强调外部知识资源对于企业创新过程的重要性。有学者指出,新经济时代的特征之一是科技与科技间的不断融合,善于整合内外部资源的企业将拥有更多的创新机会,也更具有优势■■[6]。任何一项创新都包括要素的重新配置,有些是新的要素,有些是己有的要素。对于企业来说,用户和供应商就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那么对于企业来说,企业外部的金融机构、政府、用户、供应商、高校和科研院所、科技中介机构以及竞争对手就是非常重要的外部资源。

1. 通过各种渠道获取创新资金

(1)从政府获取资金支持。针对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近几年来,辽宁省有关部门先后采取了很多措施,如推出“中小企业百亿融资计划”,建立“辽宁省中小企业产业基金”,由财政出资扶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等等,此外,省、市各级政府还积极组织银企对接会,推动中小企业从银行等金融机构获得贷款支持。同时,辽宁省还大力推动企业直接上市融资或通过风险投资、私募基金等获得直接投资,辽宁省级财政对上市企业的奖励资金目前由100万元提高到150万元,同时对上市企业再融资也进行奖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充分利用政府的扶持资金,为企业新产品研发提供支持。

(2)引入多渠道的创业资本。目前,辽宁省创业投资主体比较单一,主要由政府和企业承担,这非常不利于创业投资业的发展。要积极引进民营资本进入创业投资领域,壮大创业资本的规模与实力。此外,要加快引入国外创业投资机构,在引入创业资本的同时,引入先进的运作与管理制度。欧洲最大上市保荐机构EFI(Europe Financeet Industrie)投资银行于2009年4月7日在巴黎召开新闻发布会表示,今后中国中小企业将成为其保荐上市的最主要客户。EFI总裁路易·唐贝十分看好中国市场,特别是中国中小企业的成长前景。因此,要积极争取像EFI这样的海外投资银行的资本进入辽宁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引入创新资金的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经营理念和运作模式。

(3)政府部门建立完善的信贷和融资体系。辽宁省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逐步设立不以盈利为目的、专门的科技担保公司和再担保机构。要整合科技资源,推动政府科技部门、各高新园区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制定具体的补贴或风险补偿和奖励政策;定期推荐科技贷款项目,推荐科技贷款项目并提供科技专业咨询意见;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档案;探索创新科技保险产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多层次融资渠道的建立和拓展,必须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构建融银行、保险、担保、证券公司、创业投资公司、法律会计等中介结构于一体的金融生态圈,优化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

2. 与用户合作获取创新信息

用户作为市场需求信息的载体是企业外部非常重要的创新源,一项研究表明,5,000个重要的工业创新中,75%归因于用户的建议甚至用户的发明,只有25%源于先进技术。另外一项研究则表明科学仪器创新中有81%、工艺机械创新中有60%源于用户的建议■■[7]。企业整合用户资源的有效方式就是企业引导用户参与产品创新,这样可以实现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双向互动,从而充分地消除了用户需求信息和企业产品创新能力之间的间隙,使之得到更紧密地结合。

企业与用户合作创新分为两种形式:①一种形式是企业整合用户的需求信息,以满足用户需求为出发点展开产品开发过程,产品生产过程全部由企业完成,所提供的产品反映了用户的个性化意愿企业内部的研发人员与用户就感兴趣的研发方向和产品研制等问题进行充分讨论,通过与用户的交流与沟通了解用户的想法,从而获得产品研制原型的初步概念,可以使企业在产品的概念形成阶段更有效率地捕捉到市场信息。用户作为概念源可以快速提供和评价创新的想法从而可以确保最终新产品得以满足用户的需求,从而,可以提高企业新产品成功的概率,也可以为企业的新产品发展提供方向。②另一种形式是企业整合用户的使用信息,通过企业邀请用户参与已有产品原型的测试,从而获取用户的反馈意见,对产品原型进行改进。在原型测试阶段,企业向用户提供真实的产品,检验产品符合用户需求的程度。企业比较重视原型测试阶段的用户参与,也是企业实践中用户参与最多的阶段,许多企业根据其目标市场选择合适的用户参与产品的测试。无论是工业品与消费品都可以让用户参与产品测试,用户作为新产品的直接接受者,对新产品的性能有切身体验。在测试过程中,可以根据用户的反馈信息进行修改完善,使得企业在产品产业化之前就能测试到产品的缺陷,从而减少重新设计的成本和重复性劳动,提高新产品的市场满意度。

此外,企业还应建立具有学习导向的组织文化。所谓学习导向是指当企业成员在遭遇共同问题时,以“共同学习”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模式。只有在组织中建立了学习的氛围,才能随时关注由于企业与用户合作而引起的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方式的变化,并依据自己的职责范围做出适当的回应。学习型组织的一项很重要的特征就是拥有鼓励组织改变和适应的组织文化,尤其是当企业的新产品开发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的时候,更需要有强势的适应性企业文化来鼓励组织成员相互合作以应对变化■■[8]。

3. 与供应商合作实现知识共享

企业技术创新的每个阶段,都需要大量信息,以便对各个产品开发阶段进行正确评价。供应商作为企业生产、研究提供原材料、设备和零部件等资源的提供者,供应商所掌握的信息和产品技术知识常常是重要的创新源。

企业与供应商之间通过加强成本和技术信息的共享,供应商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加符合工艺要求和使用要求的材料和零件,避免了不必要的返工和重复工作的浪费,在很大程度上缩短了产品开发时间和减少了开发成本,为企业赢得了更多的市场机会和降低了市场风险。但是在技术信息交流和共享过程中双方应该使用诸如信任协议、保密协议或排外条款等合同机制来保护双方的利益,以免由知识产权归属问题提高企业研发成本■■[9]。

对于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适合与供应商合作的创新阶段是在新产品生产阶段。在新产品生产阶段,通常的情况下是制造企业的此部件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但企业缺乏足够的产能生产此部件,或者公司生产在成本和质量方面不如供应商具有竞争优势,需要供应商的参与。基本的流程是制造企业开发的新产品基本定型,由制造企业完成部件规格的规划与设计,供应商承担的责任是提供相关意见,制造企业只要将设计完成的蓝图交给供应商,供应商依照蓝图设计程序及制造部件即可。供应商在此阶段的主要任务是降低成本,提升质量以及提高生产的效率,因此供应商并不承担较大的责任,也不需要特别频繁的信息沟通。

在生产阶段参与的供应商在产品开发中的作用最小,供应商对产品设计的影响也很小,只是扩展了企业制造的能力。由于此阶段产品开发的风险和对供应商的技术要求都很低,所以企业不需要与其发展中长期合作关系,购买零部件时,采取竟标方式即可。制造企业的那些技术层次低的零部件、标准件、简单零部件都适合在生产阶段参与。

4. 与大型制造企业合作创新

辽宁是工业大省,一些大型企业都分布在机械制造和汽车等制造领域,辽宁省的一些中小企业普遍存在着资源有限,创新能力不强的情况。因此,政府可以通过整合现有社会资源,为中小企业获取外包大企业的创新成果,构建合作创新网络,在与大企业合作的过程中逐步提高创新能力。尤其是在制造领域,应该鼓励具有较强研发能力的大企业,把涉及非核心技术的创新成果,外包给中小企业生产或者继续开发。通过政府采购再转让,以及采取税收优惠政策支持等方式鼓励中小企业通过为大企业制造零部件的过程中积累技术知识,成为中小企业提高创新能力的源泉。

辽宁省可以通过推进中心—卫星型产业集群的发展,来构建大企业为中小零件供应商企业提供创新成果的合作研发模式,以实现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中心—卫星型产业集群是指集群内部围绕某产业构成的企业成员中,只存在一个中心成员,其他成员都为该成员提供配套或服务,类似于卫星围绕行星运转。处于中心成员角色的大型企业,通过转让配套部件的创新成果给其中小供应商企业,或者通过向供应商企业提出对于零部件的创新需求,实现整个产业集群的创新。在机械制造和汽车产业,政府应该应用创新政策工具,如在科技投入、税收方面制定一些激励措施,鼓励大型制造企业通过技术转让和技术转移,以及提供对于配套部件的创新需求,从而推动中小供应商企业通过满足制造商企业的需求,而不断提高自身创新能力。大力推广这种模式的发展,能够提高全省整体产业的创新能力,推动全省经济快速发展。

5. 与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合作,建立创新战略联盟

由于中小企业受到企业资源的限制,在组织功能上无法细化和面面俱到。通过对辽宁的一些科技型小型企业调查了解到,一些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管理部门,而是统一在一个部门,如生产管理综合部,但具有单独的市场部门,但是有一些企业有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但是管理部门和市场部门却没有分开。可以分析出辽宁省不同中小企业企业间的资源和能力存在差异,基于这样的现状,中小企业可以和同行业或者相近行业的企业建立创新战略联盟,围绕某项技术或产品而开展合作攻关。建立了战略联盟的中小科技企业,只需在一个或几个功能上专长化即可,避免了传统模式下中小企业组织功能的“小而全”。由于构建创新联盟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可以互补,可以减少创新成本,加快创新速度。联盟的内容主要有排他性的购买契约、排他性的生产合作、合作研发、技术成果的互换和共同营销等。此外,中小企业建立战略联盟的最高目标是建立技术标准联盟,通过对技术标准化可以使创新成果获得最大的认同,更会增强制定技术标准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通过“协作研发—成果专利化和产业化—技术标准联盟—技术标准确立与推广”的过程能够有效地提升中小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虽然同行业内的中小企业在一定层面上存在着竞争,但是竞争并非排斥合作,竞争对手之间的合作反而更有利于竞争能力与效率的提高,最终实现双赢■■[10]。

构建中小企业间的创新联盟要求各方对研发与销售目标有相近的理解和要求,在技术标准和质量规格方面有能被各方接受的,有能为共同目标服务的相应设备及技术条件,有能适应各方产品销售的市场营销模式。由于建立联盟,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知识产权问题。因为,辽宁省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法规,切实保护中小企业的合作权益。

6. 建立产学研合作全面长效机制

根据近几年的统计数据,辽宁省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有28%,也就是说有72%的科研成果没有得到应用和转化。而占全省企业总数99.9%的中小企业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占8.5%。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完成的项目只占全省的9.6%,由企业牵头完成的省科技奖励项目只占15%。这些数字表明,辽宁省产学研合作的效率还很低。

创新资源不足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更要充分利用产学研合作模式,来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科技型中小企业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不能采用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短期的合作模式,只是解决一个技术难题而已。这样的合作,既便是面向企业需求的研发项目,也因企业没有稳定的研发队伍不能真正掌握所获取的技术并不断做精做细、做大做强、推动一代一代产品完善与更新,这样掌握的技术也就断掉了、甚至死掉了。从企业可持续创新角度来看,科技型中小企业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从技术转让开始到产品生产的一站式合作模式,即技术协作模式,使企业建立自主创新的队伍与机制。

在企业与科研机构开展技术协作模式的同时,企业可以通过与高校开展联合培养,获取不同层面的技术人才。对于本科学生主要以见习技术员身份参加工程实践,培养工程技术能力;对于研究生则是通过参与企业与高校的合作研究课题,增强科研工作能力。这些学生毕业后根据委培方向,个人意愿以及学校推荐,选择到实习的部门工作。这样,可以为企业输送面向生产和技术开发的应用型和创新型高素质人才。此外,企业在与研究机构共同解决技术瓶颈的过程中,企业技术人员通过与有经验的专家和老师一起解决实际技术问题,快速地获取了技术知识和实践经验,这为企业培养了自主创新的研发队伍。此外,企业可以企业实际的技术需要,选派具有一定工作经验和理论水平的技术人员,以带薪的方式到高校进行学习培训,有针对性地学习企业所需技术知识,回到企业后可以解决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这也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再者,政府要为企业人才流动和人才引进提供资助,鼓励个人和科研机构进入企业,开展委托研究、兼职、技术咨询与技术顾问合作研究,鼓励和支持中小企业以项目为依托,围绕辽宁省重点发展领域,采取团队引进、核心人才带动引进等方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创新人才。

此外,中小企业还要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研发机构,建立企业研发机构的形式有共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建技术开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等形式。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建立在企业,主要是企业针对市场需求,与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解决在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工程化与系统集成化应用研究和二次开发中所遇到的问题,研究与开发企业关键核心技术。企业技术分中心,主要是通过企业研发团队和大学的科研队伍合作对行业前沿技术进行开发研究,形成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此外,辽宁省有丰富的院士资源,拥有两院院士47名。引入院士到企业,可以获得丰富的技术资源,并且,辽宁省为企业建立院士工作站提供了一系列经费配套和贷款等优惠政策,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借助政府的扶持政策,在企业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因为院士通常是由一名院士领衔,以及多名专家教授组成的院士团队,这样优秀的研发队伍可以为企业带来行业内最先进的技术和帮助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在与院士专家团队合作的过程中,企业的研发队伍也得到了锻炼,院士工作站可以成为企业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和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地。

再者,政府应在产学研合作中应充分发挥组织协调和保障作用。政府要制定鼓励和促进中中小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的财税、投资、贷款等政策,如对产学研攻关项目产生的经济效益采取减税等形式。由于产学研合作政策的实施涉及多个部门的参与,需要科技、教育、财政、税务和知识产权等相关部门密切配合,这就要求建立政府部门间的协调机制,减少因政策规定及操作上的抵触或脱节而给产学研合作造成的体制障碍,因此设立一个产学研合作协调委员会是必要的。

7. 与科技中介机构合作,获取技术创新成果

由于辽宁省科技创新体制的缺陷以及科技型中小企业自身因素的制约,辽宁省科技型中小企业一直处于科技人才资源严重匮乏的困境。特别是具有较高技术开发和技术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几乎全被大型企业所垄断。这种状况在今后一段较长时间内还难以发生实质性改变。因此,仅凭自身的科技力量,多数科技型中小企业都难以进行持续有效的技术创新。但是,科技型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科技中介机构,以技术贸易方式获得各类科技人员开发研究的技术创新成果,从而缓解自身科技人员不足所带来的困难,加快技术创新的进程。

通过多年的发展,辽宁的科技中介机构发展具有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大部分中介机构专业化程度低,从事技术评价、代理、融资及市场调查等的机构缺乏。借鉴国外一些发展成功的中介机构的案例,应该发展多元化的中介机构,在从研发到商业化的复杂的技术创新过程中,通过不同类型的中介机构紧密的分工合作,从而构成不断完善的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特别是要加强科技中介机构自身建设,提高发挥作用的能力。要加大科技转移中介服务的深度,使科技中介服务更为专业化,定位更为明确,那就是要为广大中小企业服务。机构专业化,就是要成为该科技领域的行家里手,使所从事的中介服务领域中的专业人士,能掌握本科技领域的最新技术信息和发展动向。专业化应该成为技术转移中介服务机构的核心能力。同时,中介机构也要明确中小企业是最为迫切需要技术支持的对象,要把为中小企业服务定位机构工作的中心任务■[11]。

8. 有效利用技术标准资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的知识基础

对于竞争激烈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来说,技术标准的制定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成为企业获得竞争优势的手段。从社会层面看,技术标准是一种社会知识资本,这种资本共享性好,而且具有某种由于市场作用带来的强制性,因为企业不追随市场上实行的标准就会被挤出市场。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抓住国家实施技术标准战略的有利时机,使企业的研发活动和技术标准化工作统一起来,在进行新产品研发的同时也要开展技术标准化的应用和研究,在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制定领域开展与政府、研究机构和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积极参与国家、行业技术标准的制定。政府对于中小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调整产品结构、为采取技术标准而进行的研发活动应该给予一定的则政补贴和税收减免政策,促进中小企业重视和采用技术标准。

已有的大量的国际、地区、国家和行业技术标准,是宝贵的技术成果。因此,企业要与技术标准制定的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及时获取国内外最新行业技术标准,并对这些技术标准相关文件进行分析,应用反求工程等方式,将技术标准文件中的模糊知识转化为明晰知识■■[12]。企业将这些技术标准的明晰知识存入企业知识库,从而成为企业技术资源、产品设计知识积累的重要基础,为新产品研发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有利于企业研发部门正确选定研发对象、确定研发策略、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发周期,保证研发目标的实现,进而尽快收回投资获得较大利润。

三、结 论

科技型中小企业具有创新机制灵活,创新效率较高的特点,已成为辽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促进产业升级、吸纳就业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具有大企业不具备的优势。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有其突出的劣势,就是创新资源基础薄弱,在资金、人才、信息和政策资源都存在不足,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从外部寻找创新资源是十分必要的。企业技术创新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包括企业内的和企业外的因素,所以仅仅依赖单要素,只关注内部资源的企业很难实现持续的创新。只有善于获取知识,善于整合企业内外部的要素,才能拥有更强的创新能力。因此,辽宁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建立开放式技术创新模式。

科技中小企业可以与政府和金融机构合作,获取所需要的创新资金。与用户合作,可以了解市场需求和获取新产品概念。与供应商合作,加速新产品开发过程和降低开发成本。与行业内中小企业合作,通过建立技术创新战略联盟,通过在研发、生产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实现资源和能力互补。与大学和科研机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全面长效机制,获取技术、人才资源和建立研发机构。与技术中介机构合作,降低科技交易的费用和获得有效信息成本。与技术标准机构合作,将技术标准转化为企业的知识资源,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中小企业要加强与政府部门的联系,扩充企业信息资源,如与辽宁省中小企业局等部门经常沟通,参与其下属的行业协会,充分掌握政府发布的各项优惠政策,积极参与各种企业评比活动,扩大企业的市场知名度。

辽宁省目前正处在大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阶段,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就是辽宁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创新来源比较缺乏,创新效率不高,从而导致企业创新能力较差。因此,对于中小企业的外部资源的利用应该充分加以重视,满足中小企业对于创新资源的需求,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辽宁省整体区域创新能力。

推荐访问:开放式 技术创新 中小企业 模式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