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特征研究

摘 要:我国的油田产业的发展已经随着科技水平的增长而有了本质性的进展,在对油田的油气勘探工作中,上组合油层组的关注度明显会高于下组合油层组,因此对于下组合油层组的研究也不是十分成熟。对比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的沉积特征来看,下组合油层组的研究可以有突破性的进展,通过多种专业技术的鉴定,如薄片鉴定、扫描电镜资料等,对下组合油层内的砂岩特征,岩石的孔隙类型等进行了具体的研究。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的整体性质不是十分稳定,孔隙范围较低,渗透率也较低。

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特征

在专家学者多年实践探究的基础之上,在鄂尔多斯盆地范围内,延长油田技术已经逐渐成熟,形成了与地形相匹配的低渗透油藏勘探技术以及开发技术等,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低渗透油田的高效开发。随着时间的成熟,勘探开发技术的逐渐深入,下组合储层相对于以往的油田开发量在呈现递增趋势,但是在延长油田探测、预估以及储量控制技术中,针对储层石油资源丰富的地势来说,还没有十分成熟的勘探水准。因此实现低渗储层开发的技术成熟,已经成为了当下的重点研究内容,本文在根据现有研究人员的成果基础之上,结合多元化的儲层物性研究方式,对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为这类油田的下一阶段开发提供了有效的地质资料。

1 区域地质

下寺湾油田的基本位置处于鄂尔多斯盆地斜坡南部,分布在陕西省延安市南部甘泉县地势内,下寺湾油田的北部有安塞油田,南部与直罗油田相连接,东部与南泥湾油田相对,地势比较具有开采优势,当前对于下寺湾油田的开发主要是以西部为主,面积大约为1400平方千米左右。鄂尔多斯盆地是华北地区内一个新生代的大型内陆盆地,具有独立的盆地沉积形式,演化阶段主要存在于中新生代。中新生代的构建最终决定了鄂尔多斯盆地的多样化,西缘冲断带(Ⅰ)、西部坳陷带(Ⅱ)、东部斜坡带(Ⅲ)、晋西挠褶带(Ⅳ)、伊蒙隆起(Ⅴ)和渭北隆起(Ⅵ)几种形式。下寺湾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二级构造单元陕北斜坡上,这一斜坡的主要特征就是自东向西的平缓单斜,不同的压实作用导致了盆地成鼻状构造。根据岩性、电性等十个不同的条件划分,可以自上而下分为十个油层组,这里就不进行一一介绍。

2 储层特征

2.1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

下寺湾油田在长7-长10范围内的油层组的储层岩石特征没有过多的出入,主要的形式就是长石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这两种。关于这一范围的油层组资料不是非常丰厚,因此,再研究过程中可以对之前的研究成果进行参考。长7-长10油层组岩性主要特征是浅灰色的细粒长石砂岩为主要岩石,石英含量进地狱长石砂岩,岩屑长石砂岩的含量比较少,在碎屑含量中,长石含量高达52%~55.4%,石英含量大约为27.1%~31.3%,岩屑含量较低,约为13.3%~20.9%,还会产生变质岩岩屑。胶结物的主要成分为绿泥石、方解石、伊利石等加大矿物,颗粒间的主要胶结方式为孔隙-薄膜试胶结,颗粒的形状主要以次圆-次棱角装为主要形式,总体来说,岩石的矿物成熟度不是很高,但是结构成熟度较高。在长7-长9油层中,绿泥石的含量高达50%~60%,其他黏土矿物次之。

2.2 储层成岩作用

通过对下寺湾油田下组合中大量样品的研究和鉴定,并通过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射线分析等方式进行研究后,研究人员发现下组合成岩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破坏性成岩作用,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建设性成岩作用,溶蚀作用和交代作用,在这几种类型中,建设性成岩作用不是十分明显。下面就对这几种作用进行简单介绍。第一种,压实作用,通过对长7-长10这一区域的岩石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压实,岩石中碎屑颗粒的变形程度受到了明显的变化,矿物颗粒所表现出了镶嵌结构和压溶作用。绿泥石则是以薄膜的形式在颗粒表面形成沉淀,导致了渗透率的降低和孔隙体积的降低。第二种,胶结作用和交代作用,这一作用下主要是由于黏土矿物产生胶结物,碳酸盐岩胶结物和硅质胶结物,这些胶结物的填充方式主要以孔隙填充为主,使原生粒间的孔隙降低,降低储层物性。第三种,溶蚀作用,溶蚀作用在研究范围内不是十分明显,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了储层物性,这里就不多做介绍。第四种,破裂作用,这一作用在研究区内没有发育的现象,裂缝是油气运移和流体渗透的主要通道之一,对于油气的聚集有正向作用,同时可以改善储层的孔渗条件。

3 结论

综上所述,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的特征有了明显的概括,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点,下寺湾油田下组合储层中,砂体主要以长石砂岩为岩屑尝试砂岩为主,孔隙类型主要是粒间孔隙和粒内孔隙两种,孔隙结构类型主要为细小孔微细喉型,在进行压实、胶结、溶解等成岩作用后,处于成岩的晚期阶段。第二点,通过调查发现,下组合储层物性比较差,孔隙度的分布主要在6%~10%之间,渗透率大部分较小,其中东西部的渗透率相差还比较大,东南部的蒲家沟渗透率则远小于西侧的雨岔地区的渗透率。第三点,对下组合储层进行敏感性分析,可以发现,下组合主要为中强酸敏,而对于压敏、速敏等不敏感,润湿性主要为中性~弱亲油性。

参考文献:

[1]张庆,朱玉双,郭兵,等.杏北区长6储层非均质性对含油性分布的影响[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丁超,陈刚,郭顺,等.永宁油田双805井区长6储层特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

推荐访问:鄂尔多斯 组合 盆地 油田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