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建平县梨树沟金矿矿化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梨树沟金矿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撰山子金矿区的南西部3km处,与撰山子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条件。文章在总结梨树沟金矿区成矿地质特征基础上,通过与撰山子大型金矿床成矿地质条件对比分析,认为梨树沟金矿区具有良好的金矿找矿前景,提出了梨树沟金矿区下一步找矿方向。

关键词:找矿方向;矿体地质特征;撰山子金矿;梨树沟

中图分类号:P6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11)15-0088-02

撰山子金矿是一个具有100余年采金史的金矿山,也是赤峰地区产于槽区的唯一成型的大型金矿床,目前已探明储量50吨以上。撰山子金矿区区域上位于张家口-赤峰金矿化集中区东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即以东西向赤峰-开原断裂为界,其南部为地台区,属华北合块之内蒙台背斜东部。其北部为地槽,属内蒙大兴安岭地槽之内蒙华力西地槽褶皱带。以张不兰沟-大西山近东西向断裂为界,北部为多伦复背斜,南部为敖汉复向斜,撰山子金矿即位于敖汉复向斜中,由80余条矿脉组成,划分为7个矿脉带,严格受NW向断裂带控制。综合分析前人工作,认为撰山子金矿区外围,尤其是梨树沟区具有较大的金矿找矿远景。

一、区域地质背景

梨树沟金矿区域大地构造位置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部,张家口-赤峰金矿化集中区东部两个大地构造单元的接壤地带,兴蒙褶皱系南缘,处于内蒙海西晚期褶皱系敖汉复向斜之烧锅营子隆起南部边缘,与撰山子金矿同处于敖汉复向斜中。南以赤峰~开源大断裂为界,与内蒙地轴相邻。区内火成岩分布广泛,断裂构造发育,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见图1)。

区域地层主要为上古生界海相火山岩建造及中生界酸性喷发熔岩、碎屑岩、新生界第三系玄武岩等。与成矿关系密切的为古生界二叠系青凤山组安山岩及凝灰质角砾岩,是主要的赋矿围岩。区域构造处于阴山东西复杂构造带东段,赤峰~开原大断裂在矿区南部通过。受区域构造的影响,该区的褶皱及断裂特别发育。区域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比较发育,以海西期和燕山期为主,分布范围较广,尤其以燕山期花岗岩最为发育,与成矿关系密切。

该区位于赤峰~开原大断裂的北侧,区域上构造及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且复杂,伴随主干断裂的活动,次级小断裂十分发育,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运移通道和储矿空间。区域金矿床矿点星罗棋布,距梨树沟区东6km有撰山子大型金矿床,南部有霍家地、孟家沟、乌克朝、烧锅营子等中小型金矿床、矿点。

二、矿区地质特征

梨树沟金矿区内出露的地层为古生界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中段和下段,岩性为火山碎屑岩、变质玄武岩、安山岩、含角砾安山岩。矿区岩浆活动主要有海西期和燕山期及少量的脉岩类,中酸性脉岩发育,多沿断裂构造、裂隙及层间破碎带浸入,区内断裂构造及裂隙发育。

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下段主要由角岩、凝灰质砂岩、变质砂岩组成,蚀变较强。岩石呈灰绿色~暗绿色,微粒状变晶结构,块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结晶细粒状石英、长石、黑云母、绢云母所组成,其内见有长英质脉注入。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中段主要由变质玄武岩夹凝灰岩、安山岩、含角砾安山岩组成。岩石呈灰黑色~暗黑色、灰黄色~暗绿色,细粒状变晶及凝灰结构,块状构造、层状构造,岩石主要由结晶细粒状透辉石、斜长石、绢云母所组成,是区内的赋矿围岩。

梨树沟金矿区位于兵朗沟~四德堂复背斜的北西部,区内构造以断裂为主,大体可分为东西向断裂、北东向断裂、北西向断裂三组,尤以北西向断裂最为发育,是矿区内赋存矿体、矿化体的主要构造,走向一般为290°~310°,倾向南西,倾角50°~80°,宽一般为0.50~2.30m,长200~800m,最长可达1180m。断层性质多为压扭性,内见有硅化、褐铁矿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碳酸盐化等。

区内岩浆活动强烈,岩浆岩发育,主要为海西期和燕山中晚期产物。海西期岩浆岩出露面积较大,岩性为花岗质混合岩和混合质花岗岩,具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磁铁矿等。燕山期侵入体主要有花岗岩、花岗闪长岩、闪长岩等。燕山期花岗岩呈粉灰色~肉红色,半自形中~粗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主要为钾长石、石英、斜长石、黑云母等。燕山期花岗闪长岩呈粉灰色,半自形细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主要为斜长石、钾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等。燕山期闪长岩呈粉灰色~灰色,半自形中粒状结构,块状构造,组成矿物主要为斜长石(中长石)、角闪石,次要矿物为石英。区内金矿化与燕山期侵入岩关系密切。

三、矿体地质特征

目前,区内共发现29条蚀变破碎带,均赋存于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下段、中段的北西向蚀变破碎带中,以含金石英脉形式产出,长200~1180m,宽0.50~2.30m,走向为290°~310°,倾向南西,倾角50°~80°,金品位一般为2.80~65.30×10-6,最高可达1360×10-6。其中,规模较大的有6条,即1号、2号3号、6号、7号、8号。 8号含金蚀变破碎带经ZK2-1号钻孔验证,见穿越厚度0.85m的金矿体,金品位7.80×10-6。金矿体严格受裂隙控制,多以脉状或透镜状存在,金与浸染状黄铁矿、方铅矿和闪锌矿的形成及硅化强弱关系密切,特别是硅化强烈地段,金品位往往较高。

矿石中金属矿物主要为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脉石矿物为石英、斜长石、角闪石、绿帘石等。矿石结构为半自形粒状结构、它形粒状结构和交代结构。矿石构造有块状、团块状、浸染状、角砾状、蜂窝状构造。矿石类型为含金石英脉型和含金多金属硫化物型两种。

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四、具有与大型金矿床相同的成地质背景、条件

梨树沟金矿区位于撰山子大型金矿床南西6km处,与撰山子金矿大型金矿床具有相同的成矿地质背景、条件。

1.二者同处于撰山子金矿即位于敖汉复向斜中,受区域构造活动影响,区内断裂构造极为发育,主要为NW、NW、NE向断裂,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导矿及储矿空间,二者金矿体同受北西向断裂束所控制,为同一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2.二区具有相同的成矿围岩、母岩,经野外实地调查证实,梨树沟金矿与撰山子大型金矿床均处于烧锅营子燕山期花岗岩体的周围,物质来源均为燕山期花岗岩浆热液。矿体围岩同为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火山岩,岩性均为凝灰岩安山岩,金矿体均产出于二叠系下统青凤山组地层内的蚀变破碎带内,二者成矿物质来源相同。

3.二具有相同的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1)成群成带出现的石英脉比单独出现的石英脉矿化好,储量大,远景大;(2)两组含矿断裂交叉处,常形成富矿柱;(3)含矿主脉与分支脉相交处易形成富矿柱;(4)含金石英脉或成矿裂隙的产状与幅宽有显著变化处常见有金的富集地段;(5)含金石英脉常出现两头贫(沿走向、倾向)中间富的趋势;(6)含金石英脉中夹有黑绿色绿泥石线者含金富;(7)多蚀变、多阶段的矿物组合的叠加部位含金富;(8)石英脉中黄铁矿破碎,并有复杂金属矿物交代地段有利于金的富集。

五、找矿方向及建议

1.梨树沟金矿同撰山子金矿相同,金矿体的产出严格受区内北西向断裂构造所控制,金矿富集部位具有一定的规律性。(1)舒缓波状断裂的走向转弯处;(2)延深断裂的产状由陡变缓处;(3)两组断裂的交汇部位(4)断裂的分枝复台部位等往往金矿体规模较大、矿化强度较高,这些部位应做为金矿勘查的重点部位。

2.撰山子金矿田位于烧锅营子花岗岩体东侧,梨树沟金矿位于烧锅营子花岗岩体的西侧,金矿与燕山期花岗岩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来源、热源与部分容矿空间,是找矿的可靠标志。

3.矿石类型不同,金的富集程度不同。矿石中自然金富集程度与矿石类型的关系极为密切,以细粒多金属型矿石含金最富。黄铁矿型的矿石含金性取决于矿石破碎程度和多金属叠加程度,一般矿石成分复杂,黄铁矿自形程度低,粒度细,含金富,单一粗粒黄铁矿组合的矿石含金性差。矿石结构、构造与金富集关系密切:(1)矿石呈细粒结构者含金富;(2)矿石呈条纹状或条带状构造者,矿脉规模大、含金稳定;(3)矿石呈浸染状、块状者,含金量变化大,矿体变化亦大。

上述特点亦可作为区内金矿找矿的一个重要标志。

参考文献

[1] 李秀琴,杨吉.内蒙撰山子金矿赋存规律及成矿预测[J].长春:长春科技大学学报,2000,(1).

[2] 朴寿成,李绪俊,等.赤峰—朝阳金矿化集中区元素分带特征及其应用[J].地质与勘探,2006,(1).

作者简介:王艳(1966-),女,辽宁省有色地质局一〇八队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地质科研及地质找矿。

(责任编辑:陈倩)

推荐访问:建平县 辽宁省 梨树 金矿 地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