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艺术美育开放大格局,,努力提升学校美育水平

摘 要:美育在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但美育同时又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艺术美育是美育系统中重要且主要的要素。本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艺术美育开放对提高美育质量的必要性,探索艺术美育开放的途径。

关键词:艺术美育;开放

美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占据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的育人功能,随着人们对教育规律认识的深化,美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党和政府历来重视美育,2015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学校美育工作进行全面部署。特别是2018年9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育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形成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教育和教育工作者的崇高使命[1]。

美育培养是学生健康审美观的教育,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育工作者努力下,学校美育取得了很大成绩,美育育人功能进一步显现。但美育还存在一些问题,正如国务院办公厅《意见》所提出的,总体上看,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意见》同时要求:到2018年,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2018年即将逝去,但美育工作的进展与《意见》提出的目标要求仍有不小的距离。

美育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它包括艺术美育、自然美育、科学美育、社会美育、生活美育等要素,而这些要素自身又是一个个子系统。本文只对艺术美育的相关问题开展探讨。艺术美育在美育系统中占据重要且主要的地位,是美育的核心,它本身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主要包括音乐、戏剧、雕塑、舞蹈、书法、影视等。美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在艺术美育中也典型的存在着。究其根由,主要有以下原因所導致。

一、艺术美育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艺术美育理论长期落后于发展中的艺术美育实践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艺术美育实践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理论工作应该从纷繁复杂的事件中探索事物的本质,发现并掌握变化规律,认清事物的发展方向,提出相应对策,并在实践中加以印证。而艺术美育长期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由此产生的认识不可避免地产生偏差,不能正确地指导艺术美育实践。

(二)艺术美育系统中各要素之间缺乏有机联系

作为艺术美育主体的课程教育教学,长期处于孤立封闭状态,与第二课堂及其它美育资源缺乏相互衔接和渗透,课堂教学得不到优化。长期以来,作为艺术美育的课程教学主干课的音乐和艺术欣赏课,内容老化,教学手段落后,言之谆谆,听之藐藐,教学效果不佳。

(三)艺术美育缺乏对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深入认识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育人是学校教育的核心。一些学校对艺术美育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往往把知识的传授与育人割裂开来,认为学校仅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地方,艺术教育无关宏旨,轻视了育人这个根本,把艺术美育置于可有可无的尴尬境地,在师资配备、课程安排、资源配置上应付了事,轻视了艺术美育最终对人的全面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

(四)艺术美育机制设计的缺少

由于对艺术美育认识上出现的偏差,导致在工作机制的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形式存在的,系统之间的各要素相互联系,每个要素在整体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以一定的结构形式联络而具有集合性,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2]。亚里士多德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3]。在艺术美育机制设计中,经常犯的一个认识论的错误,即是认为要素好,整体就一定好,以局部性能替代整体的机械论观点。往往重视某个要素的资源配置,忽略了艺术美育的整体功能,从而削减了艺术美育的系统功效。机制设计的缺陷,具体表现为对艺术美育缺乏整体性安排,认为艺术美育就是安排几节音乐和艺术鉴赏课,使得艺术美育各要素处于孤立状态,缺乏有机联系,艺术美育的整体优势难以发挥。

二、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艺术美育育人功能的削减

对艺术美育认识的偏差不仅仅存在于一些学校的决策者身上,同时在部分艺术美育教师和接受艺术美育的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的存在着。教师认为艺术美育不是专业课,只是学校的辅助性课程,缺乏从事艺术美育的工作热情。学生认为艺术美育课是选修课、是副课,听课不认真不专注,使得艺术美育主渠道的课程教育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一)艺术美育课程缺乏优化内生力

现在高校艺术教育的主要课程是音乐和艺术鉴赏,由于教学内容陈旧固化,教学手段相对落后,教学效果不佳,没有注重学科之间的渗透和交叉,缺乏优化的内生力。

(二)缺乏认识致使育人功能削减

教学者关起门来搞课堂教学,缺乏对教育规律全面、正确的认识,片面孤立地认为教育就是传授专业知识,削减了艺术美育的育人功能。要达到《意见》所要求的艺术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必须破除学校艺术美育的封闭状态,建立开放系统,吸收其它学科的优秀成果,积极适应处于不断变化的客观环境,调整自己的结构,使艺术美育系统不断新陈代谢,促进系统的优化。反之,艺术美育如果闭目塞听,系统不断老化僵化,越来越不适应变化中的外部环境,终究被淘汰。我国历史上两段极为鲜明的例子,给这个原理以有力的佐证。清朝末年,西方经过工业革命的洗礼,社会生产力得到很大提高,科学革命方兴未艾,而腐朽的满清政府不思革新,闭关锁国,和西方的差距越来越大,最终在列强坚船利炮的轰击下,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条约。反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坚定不移地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努力吸收借鉴西方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综合国力增强,人民生活提高,社会不断进步,成为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东方大国。国家如此,学科也同样如此。

对艺术美育认识上的偏差,导致艺术美育出现诸多问题,艺术美育的功能受到削减,功效不尽如人意。正如《意见》尖锐指出的那样:美育仍是整个教育事业中的薄弱环节。这个结论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以前美育是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二是现在美育这个薄弱环节仍然没有得到加强。既然美育工作在教育事业中如此重要,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作用如此凸显,改变美育当前的状况就显得非常紧迫。在纠正对艺术美育认识偏差的前提下,关键是在实践中加强艺术美育工作,切实增强艺术美育的育人功能。

三、提高艺术美育质量,增强育人功能

(一)艺术美育应实现向美育系统的其他要素开放

艺术教育课程在艺术美育系统中具于核心地位,充分发挥其育人功效,必须衔接好课堂教育和课外艺术实践,使课堂教学(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形成合力。较好地解决课堂的理论教学与第二课堂艺术实践的结合,增强艺术美育的功能。

1.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有效衔接

艺术美育教学活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多数受教者在中小学阶段因各种原因缺少对艺术的熏陶,到大学后才接受艺术教育,逐渐引发对艺术的兴趣,因课堂时间有限,暂时产生的兴趣是不稳定的,加深对艺术的感受,提高他们对艺术的兴趣,第二课堂是艺术美育的另一个渠道。第二课堂泛指课堂教学以外对学生进行教育和训练的各种活动,包括社会实践、社团活动、艺术展演等。学生通过第二课堂的艺术实践,增强对课堂教学的理解和吸收,从而达到提高艺术素养和审美能力的目的。

2.加强第二课堂实践的课堂化管理

从目前高校情况看,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多处于自发状态,学生参加活动完全凭兴趣,除部分有专长的学生外,多数或绝大多数只是旁观者。为增强艺术实践效果,应加强第二课堂实践的课堂化管理,规定相应学分,制度相应的考查办法,用制度规范第二课堂,保证学生实践活动。

3.加強第二课堂辅导力量

辅导老师的能力直接影响第二课堂的效果,因此应选派工作责任心强的老师担任学生社团及相关活动的指导老师,以提高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水平,指导教师的工作应计算工作量,和课堂教学同等对待,并作为职称评聘的依据。学校要出台相关规定使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及专业教师指导制度化规范化,要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组织领导,及时解决出现的问题,使第二课堂实践水平稳步提高。

(二)课堂教学实现对其他学科的开放

音乐和艺术产生于人类的社会活动和生产劳动,通过不断与其他艺术形式的交叉渗透融合,使自身不断优化,形成目前的形态。可以肯定,这种优化过程并未结束,它会随着环境发展产生新的形态,历史的发展充分证明了这一点。我们从音乐的开放发展说明这一点。其一是歌剧的产生。歌剧是将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诞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当时有一群才华横溢的作家、艺术家、音乐家组成的社会团体“卡梅拉塔”,如卡契尼、作曲家佩里、文深佐·伽利略,诗人里努契尼,他们经常相聚,讨论艺术理论问题,他们之间的交流促成了这一融合诗歌、戏剧与音乐紧密结合的生动艺术形式——歌剧的诞生。

艺术美育课程应向自然美育、生活美育、科学美育等系统开放,在开放过程中,艺术美育不断地吸收综合其他对关联学科的信息、能量、从而使艺术美育课程从内容到形式持续得到优化。在学科交叉渗透过程中,要舍弃传统艺术美育课程中的陈旧内容,逐渐形成新的课程框架。要坚持艺术美育的自身特性,避免借学科开放融合之名,把缺乏外延联系和内涵不相容的学科生拉硬扯拢到一起的拉郎配行为,同时也要反对思想僵化,借保持艺术美育特性之名,拒绝开放和学科渗透。只要有利于艺术美育的发展,就要敞开大门,大胆开放。

(三)理性应对科技挑战积极向信息科技开放

教育部副部长林惠青在《中国教育报》发文指出:“要加快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和虚拟仿真实验建设,以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应用为着力点,制定出台有效的教学激励和管理办法,加快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提高教学水平。”[4]

网络信息化以前所未有的方式使教育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传统封闭的校园学习环境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学生不在囿于传统的学习方式,他们可以随时随地地借助信息网络和设备获取知识。信息科学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正驱动新的教育变革,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组织形式,教学与学习方式、教学管理体制正在悄然发生改变,多媒体教学,在线课堂、翻转课堂、微课、Mooc被大量运用于教育教学。面对信息化时代的滚滚浪潮,艺术美育应理性应对科技挑战,在不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和育人目标的基础上,解放思想,善于学习,勇于开放,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课堂教学与网络辅导相结合的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

(四)建立有开放意识的艺术美育教师队伍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体,艺术美育的开放依靠他们去实施,这就要求从事艺术美育教师必须树立开放意识,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改革,落实课程开放方案,在教学实践中善于总结归纳课程开放成果,并在此后的教学中加以推广验证,找出开放的规律性,抽象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指导艺术美育不断取得新进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学校艺术美育工作成败得失,关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要从艺术美育系统的完整性和开放性把握艺术美育,构建艺术美育开放包容大格局,全面提升学校美育工作水平,彻底补强学校美育这个薄弱环节。■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2018,9.

[2] 魏宏森.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5,12.

[3] 谭好哲.美学意义[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 林惠青.努力实现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新作为[J].中国教育报,2018, 10.

作者简介:袁冬梅(1972-),女,河南南阳人,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艺术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音乐学、音乐教育。

推荐访问:美育 格局 构建 提升 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