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 要] 系统工程学科基础课对于理解和把握系统工程的科学体系,掌握系统工程相关理论、技术及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提出教学改革的思路,从课程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融合,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对学科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进行研究探讨,以提升教学质量和实践应用能力。

[关键词] 系统工程; 学科基础; 教学; 系统化; 过程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1. 062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1- 0108- 02

1 引 言

系统工程兴起于20世纪中期,是一门实现系统最优化的交叉学科,即从总体出发,合理开发、运行和革新一个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所需思想、程序、方法的体系[1],属于一门高度综合性的管理工程技术。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应用领域众多,涵盖了应用数学、经济学、物理学、工学、管理学、社会学等各种学科。

作为学习系统工程专业课的必要基础,学科基础课对学生建立系统工程科学的概念,掌握系统工程相关理论、技术、过程及方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围绕着系统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奠定了系统工程专业研究的基础,由系统科学概论、系统工程原理、系统仿真、系统动力学及运筹学等课程组成,构成了完善的学科基础体系。

由于系统工程学科自身的特殊性,以及学生专业背景的复杂性,不同的教学方式产生的教学效果会有较大的差异性,搞好学科基础课的教学应该从课程之间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融合,课堂教学和考核方式改革等方面入手,体现出课程和专业的特色。通过几年来对系统工程学科基础课程现实教学的实践,我们发现并总结了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并提出了改革实践[2]的具体措施。

2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自成体系,互相交叉,构成了整个学科的基础,具有以下特点。

系统性: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主要讲授开发、运行各类复杂系统所需要的思想方法、工作程序和分析手段,包括系统模型与模型化,系统仿真及系统动力学方法,系统评价与分析方法,计算机作战与建模等。每一门课程都不能孤立学习,应该前后联系,系统思考,坚持问题导向,采用系统化方法。

开放性: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延续与综合了很多学科领域,可以融合各种方法,同时它的应用面极广,是多学科融合的课程。

应用性: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属于应用科学层次,理论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

结合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以上特点,通过近年来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实践教学的实施,我们发现在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学生对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不够

根据对学生的调查发现,学生接触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第一感觉是抽象与深奥,距离自己的生活实际很远,对其在管理实践中应用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经济、军事、工业、农业、交通运输、能源、资源,以及行政管理、教育、科研、医疗等各个方面,学科发展也非常迅速。仅仅通过传统的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整个学科体系是非常困难的,难以全面提高学生对专业学科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因此在现实教学中,学生对学科基础课重视程度不够,影响了课程的学习。

2.2 教学方式无法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理论性非常强,如教师按照章节介绍概念、原理、方法等内容,按部就班地开展教学,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时间一长,学生难免缺乏积极性。加之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中的系统思想与哲学中的系统思想基本类似,平时上课时只有在讲解部分评价与决策、仿真模型等系统工程的方法时,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配合板书与作业学生亦可被动接受。但总体上来说,学生比较机械地完成学习任务,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传统的教学方式和理念难以完整展现系统工程学科的体系结构,同时存在课程之间内容重叠、方式重复的问题,导致系统工程学科教学缺乏系统性,学生学习时容易产生混乱。传统的课程教学方式单一,学科体系陈旧,局限于基本理论和技术方法,缺乏应有的实践性,导致教学内容和现实应用脱节。学生普遍感觉到课程内容抽象,理论与实际联系不够,无法将专业知识融合起来,通过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完成课程学习,不能将系统工程专业基础课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活学活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实践性非常强,学生只有在实践应用中分析问题和动手解决问题,才能充分体会其理论和方法的作用。但是以往的教学,侧重于理论和方法教学,往往容易忽视实践环节,直接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 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思路

针对上述存在的主要问题,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本文将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思路概括如下:

(1) 注重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之间的关联,展开系统科学体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具有涵盖广泛、方法众多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着重切入到专业培养体系,考虑课程之间的先后衔接,注重课程体系的协调,突出理论与方法的内在逻辑关系。

(2) 精选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注重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为了使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教学体现出创新性,教学内容必须不断更新,增加课程知识点在经济、管理等领域的最新应用。“教学生的过程也是研究学问的过程,教师一面研究一面教,学生一面学一面研究”[3]。学科基础课教学应该和系统工程学科的发展同步,这样才能将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培养落到实处。

(3) 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和考核方式的优化,注重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教书又育人,教书育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其中重要的一环,将其引入专业教学中,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4 教学的系统化创新

4.1 加强课程系统的研究,重视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要形成体系,以内容的先进性和面向应用为思路,组织各门课程。在课程设置中对于先修课程、后续课程的顺序要调整得更为科学,而且对于先修课程中后续课程需要用到的重要知识点要重点讲解,为后续课程打下良好基础,并让学生多做练习巩固。通过加强课程体系的研究,重视课程之间的关联,使得教学的脉络清晰,更容易理解和把握整个学科的体系结构。

4.2 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

如何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掌握课程的理念,重视各门学科基础课程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严格依照专业培养目标,建立起真正体系化的可持续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立足研究型大学的办学定位[4]。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内容的设置要改变过于注重知识的倾向,改变书本知识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运用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想象洞察能力、运用数学工具的能力和通过实践验证数学模型的能力。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鼓励学生上讲台用自己的话将相关的概念进行解释和说明,对于不完全的地方,教师加以补充,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拘泥于文字,侧重于算法的思想和推导;启发他们是否还需要补充新的内容,使得学生自发地注重知识点的关联。这样做,一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二是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4.3 加强课堂教学的改革,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融合

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引入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根据教学进度合理安排实践教学的时间,通过实际的可视化案例演示来开拓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尽可能给予学生课堂演示和实验的机会。为加深对系统工程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在教学准备中搜集大量的贴近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相关案例和资料。授课教师还注意将科研论文和项目成果融入教学。本专业多数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项目开发经验与科研经历,教学中应将这些资源作为理论教学案例和实验教学内容,将研究成果融入课堂现实教学,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开阔学生的视野,重视知识和能力的融合。

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具有系统性,因此衔接各门课程内容使之成为一个整体是学科基础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结合课程体系和讲授内容,提前设定了若干特定主题,引导学生从其感兴趣的实际问题中选题,进行课题研究,并最终以综合性研究报告的形式完成。综合性研究报告通常涉及多门课程的知识点,因此,要求教师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意识地贯穿前后内容,但更为重要的是促使学生自行完成课程前后和课程之间的衔接。这种综合性研究的模式借鉴了研究性学习的思路,倡导学生主动地获取和综合知识,并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去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强调综合性研究与讲授内容的契合,强调以课题的模式运行,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计划。

系统工程专业的跨学科性,使得学科基础课程应用领域广,实践性强,要求学生进行课题研究时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特别是数学建模能力。综合性研究课题的设置综合考虑了上述因素,将综合性课题合理地分配到各门专业基础课课程中,成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能力、科学研究作风及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手段,是专业基础课教学中综合性最强的教学实践环节。

4.4 加强考核方式的优化,重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的结合

在传统的本科教学中,几乎都将笔试作为考核和评价学生课程学习情况的主要手段,通过开卷或闭卷考试,将学生的试卷作答情况与标准答案进行比对,应用统一的标准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方法,难以真正考察和衡量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能对于真正有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学生造成打击。尤其是系统工程的学科基础课,问题的答案往往并不唯一,考核应更多考虑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在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教学实践中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考核模式,不以单一的卷面成绩决定学生的课程成绩,增加了对学生创新能力考察的比重,重视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采取综合性课题、开卷考试、面试和标准化闭卷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学生对这种考核方式普遍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5 结束语

在系统工程专业的改革与实践中,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实践环节都进行了积极的改革和实践,建立了与学科基础课教学改革与实践相适应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科基础课程之间的联系,注重知识和能力的融合,革新教学理念,精选教学内容,重视知识点之间的关联,进行教学方核和考试方式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将继续总结和改进,进一步提升学生系统工程的实践应用能力,全面提高系统工程专业学科基础课的教学质量。

主要参考文献

[1] 汪应洛. 系统工程[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王春潮. 基于研究型大学创建背景下的实践教学改革[J]. 高等理科教育,2010(4):117-119.

[3] 谭跃进,覃炳庆. 钱学森的系统工程学科专业教育思想——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学科专业建设的体会[J]. 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07,30(2):2-4.

[4] 赵莉. 高校研究性学习的价值取向及定位分析[J]. 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9,26(2):30-32,36.

推荐访问:基础课 教学改革 系统工程 学科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