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要搞好功能定位与教法运用

[摘要]发挥《自然辩证法》课程的人文优势与综合优势,消除研究生对公共基础课的思想认识误区,提高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综合科技素质与综合人文素质是新世纪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为此,自然辩证法教学应该实施“范式转换”,综合运用多维教学方法。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 创新 科学 人文 教学法

自然辩证法是理工科研究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其宗旨是研究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自然辩证法课程由于其丰富开放的教学内容凸显着多重教育功能,它在培养素质全面、创造性强的高层次人才方面发挥着显著作用。现代科技的一体化与综合化发展为自然辩证法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素材,我们应该注意运用多维的教学方法,调动教与学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使自然辩证法蕴涵的潜在教育价值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一、《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多重教育功能

自然辩证法最初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其主要内容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与方法论。随着科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自然辩证法的内涵与外延已发生了很大变化,“在现代,自然辩证法已经成为一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思维科学相交叉的哲学性质的学科”,其丰富的内容不仅包括原先的自然观与科技方法论等,也包括科技哲学与科技社会学。但是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研究生教学体制中,自然辩证法往往被单纯看作政治理论课,单调的知识传授掩盖了其多重的教育功能。在全社会呼唤复合型人才,倡导科技自主创新的时代氛围中,我们有必要重新定位自然辩证法的多重教育功能。

⒈自然辩证法教学有助于研究生掌握辩证思维方式,从科技角度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真理性早已被历史实践与科学发展所证实。然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往往被人误解为单纯的政治理论,有些人甚至怀疑其科学性。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科技哲学,通过教学,有助于克服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误解,它使研究生看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对包括自然科学在内的人类以往一切知识的科学概括和总结,自然界的演化发展、科学技术的辩证发展图景是唯物辩证法的生动体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基本特征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它表明了掌握辩证思维方式的必要性。让研究生学会辩证的思维方式,清醒地认识当代科学发展的基本特征,自觉地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解决科研实践中的问题,正是自然辩证法课教学任务艰巨之所在。

⒉自然辩证法教学有助于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与科学研究能力。自然辩证法不提供固定的公式与结论,它致力于不断追问科技问题的形而上学根据,它既是科学的世界观,也是科学的方法论,掌握了自然辩证法可以使人们在正确的哲学观念的指导下,采用合理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从事科学技术创新,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理论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等素质具有重要的作用。自然辩证法在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层面上,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自然观,科技观和方法论,提高理论思维能力。自然辩证法是对已有知识的哲学反思,是对科研方法的归纳研究,其教学内容既有许多新问题的提出,又有大量的有助于研究生解放思想、打破思维定势的思想、理论与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如能结合经典科学案例的学习与研究生的专业学习实际,必能对研究生的科研选题与科研方法的创新有所帮助。

⒊自然辩证法教学有助于克服研究生教育高度专业化所带来的知识视野片面单一,丰富拓展研究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他们的综合科技素质。我国的研究生培养通常只着眼于根据学科专业范围来设计课程结构,与此相应,培养出的研究生也是高度专业化的,知识单面型的,统一规格而缺乏个性的。弥补上述缺陷,自然辩证法教学可以助上一臂之力。自然辩证法充分体现了学科间的交叉性、渗透性和综合性特点,它既从哲学的、社会的、历史的等多视角对科学技术进行探讨,也从科学技术的角度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探讨。同时,自然辩证法课在科技史的基础上对科学技术的整体反思,能提供横跨各学科门类的综合性知识,它打破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壁垒与界限,使不同专业研究生能突破自己的专业知识局限,学到自己专业之外的思想与方法,并关注其它专业科学技术的发展状况,使他们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在人类科学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拓展研究生的学术视野,使他们在思考问题时能排除“门户”之见,从事物间的普遍联系与发展中去分析和把握问题。

⒋自然辩证法教学有助于培育研究生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自然辩证法是符合当前倡导科学文化与人文文化相融合的教育发展大趋势的学科。自然辩证法课程从哲学、社会、历史的多角度反思科学与技术,能挖掘出科学内部所包含的人文意蕴,从而弥补理工科研究生的人文素养的匮乏状况,达到一种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当今的科技呈现出交叉、渗透、综合的发展趋势,许多科研工作单靠个人力量是无法进行的,需要个人的有限能力综合成集体的巨大智力,通过教学,可以使研究生认识到科技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是出成果必不可少的手段,从而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念与合作精神。通过讲解科技史上众多科学家为科技进步和人类幸福而开创献身的案例,可以引导研究生树立起科技工作者所应具有的精神气质与社会责任感。同时在科学方法论、科学划界等问题的教学中都可以培养研究生实事求是、怀疑批判、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自然辩证法教学中无论是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讨论,还是科学技术与社会互动问题的分析都向研究生展示了科技的这把“双刃剑”对人类的影响是利弊同存,功过同在。通过介绍和分析,使研究生形成强烈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摒弃片面的工具主义,确立科技的价值理性。通过进一步的探索性教学,使研究生能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发展与社会的政治、经济情况密切相关,从而激发他们关心国家的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增强他们对国家前途与个人命运的信心。

二、《自然辩证法》课程的多维教学方法

1.读书引导式教学法。研究生教育着眼于启发智慧,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因此,自然辩证法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概念与原理,教师要引导研究生阅读相关经典文献,这就是所谓“读书引导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主旨在于让研究生带着问题有选择地去查阅文献,从而最终掌握一种思想理论观点形成的前因后果或来龙去脉,它侧重于培养研究生独立获取知识、处理信息、科学地运用知识的能力,拓展他们的知识面。在具体讲解每一部分内容之前,教师引导研究生预先阅读一些学术大师的经典著作,并写出读书笔记,这种做法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读书构成课前预习的重要环节,研究生阅读一些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经典原著,可以使研究生带着新问题或新观点站在一个高度理性地参与课堂教学。因此,以课前的读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是读书引导式教学法的重要目的之一。

2.专题研讨式教学法。自然辩证法的丰富教学内容具有一定广度与深度,在实施教学时要切忌按部就班、面面俱到,必须有选择、分清主次地开展研究性教学,这就有必要倡导“专题研讨式教学”。专题研讨式教学法是对一些知识理论展开系统探索,既涉及到基础知识或共性话题,有致力于追踪前沿问题或学术热点,它可以分为学导式和导学式。学导式就是对有些容易的章节或研究生比较感兴趣的热门话题,采取研究生自学,然后提出问题,教师和研究生共同追踪探讨学术界的新观点,最后由教师总结、归纳的教学方法。导学式就是对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教学内容,采用教师先讲授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再由教师向研究生布置思考题,研究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有目的地进行探索性自学,查阅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撰写与此问题有关的学术研究综述,最终以创造性的学习态度,高水平地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教学方法。专题研讨式教学有助于调动研究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克服过去那种被动式学习方法,有助于研究生自学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⒊案例启发式教学法。自然辩证法内容具有理论性、抽象性与思辨性的特点,为了增强教学活动的生动性与感染力,我们有必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启发式教学法,这是一种“集知识、能力和素质教育为一体的启发式教学方法”,它旨在让研究生通过形象生动案例分析去寻找抽象问题的答案。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的案例应与教学内容有事实或逻辑上的关系,应特别注意从科学技术史与哲学史中寻找案例。案例启发式教学法,不同于简单的理论讲授之后的举例说明,而是把深奥的哲理融入到自由活泼的典型事例中,充分展现古今中外知识创新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人格的示范作用,创新观念和创新方法的启发作用,使整个教学成为“爱智慧”的艺术享受。案例分析式教学法将师生共同分析与学生自主分析协调了起来,将传授式教学法与体验式教学法协调了起来,应该说是一种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如果运用得当,可以有效改善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除了上述方法外,还有问题辩论式教学法等。

参考文献:

[1]国家教委社会科学与艺术教育司.自然辩证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4.

[2]杨国秀.面向21世纪自然辫证法教学内容、方法的改革探讨[J].自然辫证法研究,1999,(2):62.

[3]邓晓芒,赵林.西方哲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46.

推荐访问:教法 辩证法 教学改革 要搞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