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及现状分析

[摘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要求,体现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农业综合实力,合理配置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资源要素,提高资源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学术界较为关注的一个问题。本文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出发,分析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发展思路。

[关键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兵团

中图分类号:F327.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81216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兵团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是新时期兵师团农业工作的主体,也是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物质基础。在兵团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促进职工增收,始终是兵团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如何在国际、国内以及兵团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仍然是一个需要长期关注、持续努力完成的重要任务。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属于社会生产力的范畴,是一个全新的农业经济学概念,它不仅包括种植业的综合生产能力,还包括产前和产后的科技投入、精深加工、产品销售、金融配套等诸多方面的完善。随着兵团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的不断深入推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主要体现在种植生产过程能力的提高,但对于产前和产后的关注度较低,仍是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的主要瓶颈[1]。

1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在不同的时期、农业发展阶段、政策条件、研究背景下有着不同的内涵。综合来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和经济社会生产条件下,由农业生产要素投入所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农业综合产出水平。

根据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内涵,结合兵团的实际,科学地界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构成要素,主要将影响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素分为3类:资源指标、支撑指标和效益指标。在这3类指标中既包含了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富有程度,又包括了农业生产的刚性投入和科技进步以及农业的综合产出能力。只有这3类指标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合理配置,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1.1 资源保障能力

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由于数据来源有限,本研究中的自然保障能力仅从自然资源的角度进行分析。自然资源主要指的是从自然界中直接获得,并用于生产生活的物质来源。自然资源又分为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可再生资源指的是短时间内可以再生并能循环利用的资源,主要包括土地、水资源、大气、生物、海洋等资源;不可再生资源指的是使用后不能再生的资源,主要包括煤炭、石油等资源。本研究中的自然资源主要指的是可再生资源[2]。

自然资源的富有程度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类对自然资源不断提取、加工,改造成人类必需的物质,提高人类物质生活水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下文简称兵团)是“党政军企”合一的特殊组织,农业是兵团的主导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多年来,以屯垦戍边、造福新疆各族人民为己任,朝着工农商学兵相结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交建商服综合经营的方向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兵团对加快新疆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巩固边防、维护祖国统一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兵团使命的特殊性决定了兵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许多特殊的方面,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人员情况等的发展趋势都与新疆、全国存在着诸多差异[3]。

兵团属于生态脆弱的干旱地区,土地面积7.43万平方千米,占新疆总面积的4.47%,约占全国农垦总面积的1/5,是全国农垦最大的垦区之一。2017年年底耕地面积为127.24万公顷,现有耕地因农业水资源短缺造成的土壤沙化、盐碱现象较为严重。而农业在兵团经济发展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发展比较缓慢。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前正是兵团深化改革时期,同时兵团现代农业已经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新阶段。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任务,必须牢牢把握创新体制机制这个主要着力点、形成市场导向这个关键切入点、提升质量效益这个根本着眼点、促进绿色发展这个重要关切点、增加团场职工收入这个基本立足点,正确处理好兵团特殊体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降低改革成本,防范改革风险,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确保团场职-持续增收、确保维稳戍边能力的持续增强[4]。

1.2 农业生产要素支撑能力

农业生产要素支撑能力包括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劳动力水平、生产工具水平、生产资料投入水平、科技投入水平、固定资产投入状况等。支撑指标是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支撑指标的不断完善代表着农业发展水平的不断进步。

(1)现代农业装备。现代农业装备包括农田水利设施、大中型农机具、拖拉机、采棉机、柴油机、收割机、拖拉机、房屋、道路等生产用的固定资产。现代农业装备的投入说明农业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劳动生产率提升,代表着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要素之一。

(2)生产资料的供给。生产资料的投入主要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地膜以及辅助农业生产用的电、煤等物质投入。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资料的刚性投入和改善劳动者的生产条件,提高农田灾害的防御能力,对提高劳动生产率、保障农业生产的正常运行是非常重要的。有一点要说明的是根据土地报酬递减规律,部分农业生产刚性投入如化肥、农药、地膜等并不会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持续增加农作物产出。

(3)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是随着历史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农业科技的概念也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根据对农业科技本質的综合理解,农业科技泛指人类在农业科学实验和生产活动过程中认识和改造自然所积累起来的知识、经验和技能的总和,主要包含三个层次:一是根据自然科学原理和农业生产实践经验而发展成的各种农艺流程、加工方法、劳动技能和诀窍等;二是将这些流程、方法、技能和诀窍等付诸实践的相应的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装备;三是适应现代农业劳动分工和生产规模等要求的对农业生产系统中所有资源(包括人、财、物)进行有效组织与管理的知识经验与方法。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非常稳固,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农业大国,人口多耕地少、资源相对匮乏,农业和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80%左右。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状况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是否稳定,而农业发展的根本出口在科技进步,21世纪,农业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我国农业发展的强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改革开放40年以来,兵团农业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水平处于全国领先水平,成为国家重要的粮食、棉花、油料、猪牛羊肉、水果生产基地,科学技术进步对兵团农业的贡献率已达到5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代农业技术广泛使用,如节水灌溉技术、地膜栽培技术、棉花高密度栽培技术、农药、化肥、农业机械化等技术的广泛使用是推动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发展的根本动力[5]。

1.3 产出效益能力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产出效益能力,主要包括产出和效益,其中产出包括农作物产量和产值,效益包括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需要通过农业资源的合理配置,达到最佳产出,这个最佳产出可以通过农产品产量和产值来体现,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可以带来各种效益的提高,例如职工收入增加,在解决温饱的基础上,改善职工生活质量,提高经济效益,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从而提高整个社会效益。整个农业生产活动是通过不同的农业要素组合,最大化产出各种产品,但前提是必须注重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生态效益。

2 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现状

2.1 农业结构持续优化,提质增效明显

按照“稳粮、优棉、精果、强畜”的方针,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取得明显成效。兵团粮食和棉花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确定45个小麦主产团场、11个水稻主产团场和69个重点植棉团场。已争取国家将兵团小麦约13.3万公顷、玉米约10.7万公顷纳入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范围,棉花40万公顷纳入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划定范围予以支持。粮食面积和产量保持稳定,分别为28万公顷、240万吨,单产同比增加516.6公斤/公顷,达到8 576.4公斤/公顷。棉花呈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态势,分别为66.3万公顷、161.45万吨、2 436.3公斤/公顷。油料、甜菜等作物保持稳定。农业种养一体化取得新进展,饲草料种植面积达17.9万公顷,林果业面积增至23.2万公顷,预计产量378.5万吨。全年预计实现畜牧业、果蔬园艺业产值占农业产值比达60%。

围绕农业提质增效综合施策,一是推进棉花全程质量管理工程,棉花品质有较大提升。落实棉花纤维长度、断裂比强度“双30”指标,规范引种、用种管理,完善品种推荐制度。推行南、北疆两大棉区实现主栽品种2~3个。强化科学化管理,及时开展专家技术咨询活动,确保田管措施到位。大力推广机采棉全程配套栽培模式,机采面积达75%以上。制定实施籽棉采收、加工等技术标准。加强政策引导,配合发改部门完善兵团棉花目标价格政策,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带动棉花种植、加工、流通、纺织全产业链发展。据11月份公检数据,2018年兵团棉花平均长度29.45毫米、平均比强29.26cn\lex、马值(A+B级)达到83.5%,均高于2017年同期水平。二是做强高效养殖业。加快推进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新建规模养殖场112个,全兵团建成规模养殖场共5470个,多数采取龙头企业+基地(农户)模式或合作社经营,社会资金投入显著增加,呈现良好发展势头。规模养殖总体水平达到67%,较上年提升4%,新型经营主体牲畜饲养量占到存栏总量的70%以上。三是做精果蔬等优势特色产业,2018年新增特色林果面积1万公顷,高标准建园0.8万公顷,红枣密植网提于疏密改造面积3.8万公顷,葡萄“厂”字改造面积0.4万公顷,设施新增7000座大棚任务,特别是南疆垦区保持较快发展。围绕南疆垦区林果业政策性保险、红枣提质增效和产业发展开展专题调研和培训,提出实施方案和对策意见。四是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农药及农药使用、“瘦肉精”、生鲜乳违禁物质、兽用抗菌药经营使用、生猪屠宰、农资打假6个专项整治;开展兵团放心农资下团进连宣传周活动,参与人数达到15余万人次,全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扩大“三品一标”认证及证后监管,目前兵团农产品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的有126个,绿色食品130个,有机食品13个,农产品地理标志

2.2 绿色生产方式有效推行,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

一是持续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配合兵团国土局、财务局组织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五项”任务,拟定了兵团耕地评价指标体系。4个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20个兵团现代农业示范区团场以及高标准农田实现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覆盖。配合发改委实施盐碱地综合治理工程,治理面积0.46万公顷,新增高标准农田面积6.7万公顷以上。二是推进农业清洁生产。制定实施2017年农业“一控两减三基本”工作方案,着力开展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强化监督、评估和考核。重点对农膜生产、销售、使用、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等环节实行全程管控,棉花实现0.01毫米标准膜全覆盖,农田残膜回收新机具新技术研发推广取得新进展,地膜清洁生产试点示范推进顺利,已初步建立绿色防控、政策扶持、企业运作、行政监管农田残膜污染综合治理体系。三是生态卫士作用不断加强。配合水利局全力做好农业节水和退地减水工作,严禁非法开荒,严控地下水超采。实施重大生态工程,完成“三北”防护林任务0.25万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0.5万公顷,防沙治沙33.2万公顷。实施新一轮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原禁牧面积59万公顷,草畜平衡145公顷,政策惠及1.8万户牧工。

2.3 拓展农业产业链价值链,推进一、二、三产业产融合发展

一是坚持投资为本,开展“创新、精准、有效”促投资稳增长主题活动,截至2017年10月,完成农业固定资产投资近100亿元。强化招商引资,支持农产品精深加T和流通企业到兵团投资兴业,落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50个,到位资金110亿元,有力带动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发展和转型升级。围绕发展农业12个特色产业,重点扶持发展纺织、果业、粮食加工、肉类加工、乳品加工 5个优势产业。加快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拓展加工转化增值空间。国家级和兵团级龙头企业达到128家,兵团预计全年农产品加工产值完成1296.3亿元,同比增长26.1%,净增268亿元,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预计达到1.17:1以上。二是加快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产加销一体化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和财政金融扶持,围绕种植业、畜牧养殖业、果蔬园艺业、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和农机服务业等领域,鼓励基层干部职工群众发展农工专业合作社,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农工专业合作社规范化管理,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职工增收成效明显,“龙头企业+合作社+职工”经营模式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利益联结更加紧密。目前,农工合作社数量发展到2953家,较2016年的2406家增加了547家。三是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建设。配合商务局推动農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加强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冷链物流体系、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加大产销衔接力度,组织企业、合作社多次参加各类农产品交易会,牵头组织的展销活动签约及签订意向金额近达15亿元。四是推进产城融合特色团镇建设。以城镇为依托,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核心,加快建设一师阿拉尔市、八师石河子市等现代农业产业园,发挥技术集成、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核心辐射等功能作用。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建设突出“一团一品”,打造一批集农业、加工业、观光旅游业为一体的美丽团镇。兵团已有38个团连创建了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打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8个。

2.4 强化科技创新驱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加强科技创新。着力解决农业发展重大技术瓶颈问题,配合科技局实施南疆垦区典型区域盐碱地改良、机采棉提质增效、现代设施农业综合配套技术、苹果矮化省力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与示范等一批重大科技项目。依托阿拉尔、五家渠、石河子3个兵团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以农业机械制造、设施农业、特色林果为重点,培育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二是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配合工信委加快推进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改造,团场和连队光网覆盖率达94%,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围绕智能节水灌溉、测土配方施肥、农机无人定位耕种等精准化、物联网化作业,开展“智慧农业”试点。在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和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基地,运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饲料精准投放、疾病自动诊断、废弃物自动回收等应用。三是开发农业人力资源。依托农业科研院校、农业推广系统、企业及各类涉农培训机构,以提质增效为导向,以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品牌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冬春农业科技大培训活动,举办各类培训班2280期,培训82.9万人次,组织开展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1700余人,组织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10萬人。加大对农工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返乡创业者、种养大户培训力度;加大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多次选派师团经营管理干部参加国家和兵团组织的各类培训等。

2.5 发挥农业优势,促进共享发展

一是推进兵团向南发展,鼓励支持南疆垦区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安排标准化规模养殖扶持引导项目27个,南疆各师团新开工规模养殖建设项目45个。争取林业贷款中央财政贴息资金支持兵团林果业基地建设,其中南疆林业贴息贷款额度18.4亿元。二是促进兵地农业融合发展。按照“向南战略共举、产业发展共赢”要求,深化和巩固“五共同一促进”创建活动成果,继续实施农业示范共兴项目,推进融合发展常态化、长效化。向地方推广节水灌溉、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机采棉高产高效、规模化养殖、标准化果园等先进技术。2018年开展农机跨区机耕、机播面积约20万公顷,建立兵地人影联防、林业资源管理和有害生物联合防控机制,龙头企业和农工合作社跨兵地开展生产经营带动当地农T增收明显。三是要积极推进农业对外合作。

3 结论

兵团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兵团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质量不高,科技创新支撑不够,绿色生产方式推行缓慢,农业生产重产量轻质量的现象尚未改观;农业经济发展北重南轻的格局没有根本性改变,大产业大集团缺少,带动兵团产业集聚、人口聚集的发展态势没有形成;农业结构“短腿”“短板”“难点”等问题仍然突出;农业内部增收的潜力空间收窄,团场非农产业带动转移就业的能力有限,快速发展的城镇化吸纳人口、就业的能力还不强;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兵地融合的机制没有完全建立健全;边境和南疆少数民族团场脱贫攻坚任务仍然艰巨。亟待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团场.爱农工的“三农”工作队伍。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抓住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主线,以绿色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供给、提质增效、职工增收为目标,着力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业态、扶持新主体、拓宽新渠道,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优化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的质量效益和承载能力,持续增加农牧职工收入。

参考文献

[1]颜璐,李鹏.低碳约束下农户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五师为例[J]浙江农业学报,2015 (9):1670-1676.

[2]颜璐,张凯,新疆粮食安全生产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 (4):42-46.

[3]颜璐,马惠兰.塔里木河流域不同作物化肥施用时空变化及贡献率分析[J]干旱区地理,2014 (3):587-595.

[4]颜璐,马惠兰.棉农化肥施用技术效率及影响因子分析——基于莎车县农户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2014 (2):203-209.

[5]杨亚星,赵国强,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省域间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 (2):108-112.

推荐访问:兵团 生产能力 农业综合 现状分析 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