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中国学派建立的可能与必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33-0-01

一、建立中国学派是比较文学的必然趋势

李达三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中提出了中国学派拟达成的五个目标。这五个目标是层层递进的关系,从最小级别的中国到非西方国家(如:日、韩)和“第三世界”,一直到比较文学真正的世界化。其目的并不是要让中国学派在比较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与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分庭抗礼,而是以比较文学“世界性”为出发点,使得东方或是亚洲文学从比较文学的边缘地带走向合理的、本该就有的位置。

古往今来,很多人试图将文学独立于经济政治之外,由此得到文学纯粹的美。但历史证明,不论国籍不论年代,文学势必与政治经济相联系,比较文学的发展自然也离不开政治经济的影响。如今,第三世界国家在国际政治舞台上迅速崛起,东方国家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政治地位也在稳步上升。在这个前提下,中西之间比较文学的研究也逐步展开,并对西方学者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中国学派的建立也指日可待。

二、当今比较文学待突破的瓶颈

当今的比较文学是“瘸腿”的一门学科,它以欧洲、美洲为主体而忽视了亚洲文学的参与,从而缺乏比较文学应该具有的客观和整体。这必然造成比较文学研究的局限,中国学派的建立也许会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口。

诺贝尔奖这个例子可以很好地证明世界文学对于亚洲文学的忽视。自1901年起,诺贝尔文学奖至今已经经历了117年,1901-2016年间,累计诺贝尔文学奖得主111人。按人数来统计,人数最多的前三个国家分别是法国(15人)、英国(10人)、美国(10人);属于欧洲的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共82人,占比73.87%,其中還不包括美国;而亚洲共有来自于印度、以色列、日本、土耳其、中国这5个国家和地区的6位得主,占据了全部诺奖得主的5.41%。从数据分析可见,西方与非西方的文学作品在世界上的地位并不是客观和平等的,非西方的文学作品总是会被抹上异样的色彩。在这样的国际趋势之下,比较文学对于各国各洲的文学作品也做不到公正客观。

一方面,以西方为核心的比较文学学者往往限于民族、地域、习惯的因素,在西方国家的相互影响之间形成了坚固庞大的相似群体,并群体性选择忽视东方文学。另一方面,中国是西方理论的积极接受者和学习者,这种“局外人”的身份使得我们更容易意识到异质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中国自古以来的中庸之道也使得观点不易偏颇而靠近客观;以及东西方思维的差异会使得比较文学这门研究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此外,由于理论滞后于西方并总是倾向于靠拢西方,东方各国、各民族之间的文学比较也是相当匮乏的,这就为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提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新领域。

三、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成就

中国自身就是一个历史悠久、光辉灿烂的文化文学聚集地,在近现代遇到了纯粹西方的理论的入侵,这就必然造成矛盾。当然,这也是个机会,一个创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入东方文化的比较文学学派。现今,中国在比较文学领域已经开始慢慢独树一帜,这也使得中国学派的建立更有基础和底气。

曹顺庆在《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中指出,许多人在运用西方理论来解读中国文学作品时,都只是理论的运用而没有真正的“阐发”。这种对理论生搬硬套的阐发将西方理论置于高处,使得在研究过程中中西是不平等的,这是“顺化阐发”或“奴化阐发”。而真正的阐发应该是跨文化意义上的对话和阐释,“跨文化”意识上的“阐发法”才是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独树一帜的比较文学方法论。陈淳、刘象愚在所著的《比较文学概论》中,首次提出了“双向阐发”的观点。杜卫也在《中西比较文学中阐发研究》一文中明确提出“阐发研究的核心是跨文化的文学理解”,这充分认识到了“阐发法”的基本特征及学术意义。由此,虽然“阐发法”具有一定的弊端,但也无疑为僵化的比较文学开辟了新的方法和思路。“阐发法”以外,中国学派也另有建树,提出了许多理论。面对中国现当代的文化文学,曹顺庆提出了“失语症”这一概念,他将“失语症”解释为“中国现当代文化基本上是借用西方的一整套话语,长期处于文化表达、沟通和解读的‘失语’状态”。

参考文献:

[1]曹顺庆、王蕾.比较文学中国学派三十年[J].外国文学研究.2009.

[2]李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M].人民文学出版社.1997.

[3]杨乃乔主编.比较文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4]曹顺庆.重建中国文论话语[J].中外文化与文论.

[5]段燕.比较文学的中国学派应当崛起[J].探索.1986.02.

[6]魏红珊.试谈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建立[J].西南民族学院 学报.1994.06.

[7]曹顺庆.中国学派:比较文学第三阶段学科理论建构[J].外国文学研究.2007.03.

[8]曹顺庆、张雨.比较文学变异学的学术背景和理论构想[J].外国文学研究2008.03.

[9]蒋寅.文学医学:“失语症”诊断[J].粤海风.1998.05.

[10]常芳.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现状与学科建设问题——曹顺庆教授访谈录[J].外国文学研究.2005.04

[11]曹顺庆、李卫涛.比较文学学科中的文学变异学研究[J].复旦学报.2006.01.

推荐访问:比较文学 学派 能与 中国 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