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企业伦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摘 要] 目前,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受到教育部门和会计职业界的重视,但其實施效果特别是在高校教育中的效果并不理想, 尚未形成一个为大多数学者公认的稳定成熟的教学系统。因此, 拟围绕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教材建设、课程目的、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优化在校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和企业伦理精神的培养建议,建立适应中国国情的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体系。

[关 键 词] 高校教育;企业伦理;会计职业道德;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01-0202-02

高等学校财会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的开展能够提高会计专业人才的业务技能,增强会计专业人才的职业风险防范意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优良的职业理念,保证会计行业的长远发展。目前,会计职业道德在校教育尚存在着一些问题:课程设置不规范、教学内容不新颖、教育手段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课程缺乏足够重视等。为了提升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我国高校会计职业道德课程需要学习吸收国外教学经验,更新教育理念,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学体系建设,不断拓展后续过程中的教育内涵。

一、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关系概述

企业伦理是企业在频繁的经营活动中显现的一个社会问题,是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产物。企业伦理包括的主体内容首先是职业道德,其次是行业规范、经营哲学、企业文化等。

会计职业道德是指在会计职业活动中体现会计行业特点并调整各项经济关系的职业行为规范。作为一门特殊职业,会计除具有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以外,还较多关注公众利益,具有一定的强制性的特征。

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内容和含义均不相同,但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会计职业道德的研究内容从属于企业伦理研究的内容

企业伦理研究的是企业道德,企业道德的内容比较广泛,包含企业内外关系中形成的各种伦理。而会计职业道德研究的是关于会计核算、管理等各方面的伦理关系,它包括在企业道德的内容中。

(二)企业伦理的一般规范可以指导会计职业道德

企业伦理形成的一般规范在会计领域的会计活动中也可以起到相应的作用,企业伦理需要完成的使命同样适应于会计职业道德。

企业伦理通过构建一座伦理道德的桥梁来保护和调节关系人的利益,控制和约束竞争行为,维护普遍公认的会计行为规范,调节利益冲突。会计职业道德行为的确定是会计人员内心伦理意识的体现,在善恶和不同的道德价值观之间进行相应取舍。因此,需要不断强化会计人员的伦理道德观念,保证其会计行为选择的正确性,以全面反映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特征。

会计制度的建设首先是会计职业道德的建设。这需要加强科学的企业伦理教育体系的构筑,创建全面统一的财务信息网,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层次和精神追求,不断夯实市场经济正常有序发展的基础。

二、基于企业伦理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思考

学生阶段是一个人的人生观建立及养成的关键阶段,在这期间进行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非常有利于日后这些未来会计人员良好职业道德品质的形成。但是,过去很长时间我国高校对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并没有充分重视,加上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学生职业道德意识严重不足,导致会计人员的执业水准与道德水平停滞不前甚至下滑。由此来看,现阶段加大在校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力度非常迫切。结合教学实践,加强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完善相关教材体系建设

国外历来强调会计学历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英国很早就制定并颁布了会计道德教育纲要,明确学校教育是传授人生观和道德观的“主战场”,道德教育是企业竞争的动力和发展的保障,道德价值观的灌输必须确保。美国教育界也一向把伦理问题研究摆到非常突出的位置。国外最新研究也表明,最基本的会计理论就是企业伦理,其对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重要性超越了法律、规章和制度。

当前,我国理论界对企业伦理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的设置效用没有达成一致看法,编写会计职业道德教材偏重理论表象,而忽视了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的内在机制与功能的分析研究。因此,会计学历教育急需设立一套全面融汇会计理论、实务和伦理为一体的实用型的教材体系。

(二)明确教学目的和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置目的应在于促使学生进行理性思考,提升会计人员的道德素养;强化会计人员的实务技能;帮助会计人员正确应对道德困境。

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本课程的教学体系,以保证会计工作者不断进步,在其整个职业生涯都能受到良好的道德教育。总体上,本课程应包含以下基本内容:(1)知识点的内涵;(2)法律和伦理道德之间的关系;(3)用正反案例说明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4)伦理道德的建设和组织实施。因此,本课程可以分为伦理道德理论概述、企业伦理判断与道德决策、企业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四个部分。此外,课程设计还应结合当前的诚信建设,在上级部门的监督下,共同促进会计职业道德良性教育。

(三)丰富教学手段与授课方式

要提升教学效率,会计职业道德课程必须进行改革,注入新内容,创新教学手段与授课方式,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本课程的讲授应着重以人为本,体现市场的“三公”原则,建立学习奖惩制度,保证诚信教育的持续性。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引入,当前高校的教学手段比较丰富,明显提高了教学质量。教师通过音像等形式革新教学方式,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在日常教学中穿插各种伦理和道德实例,保证授课方式的生动灵活,寓教于学,使学生领会企业伦理的重要性,尤其是让学生领会会计职业的道德困境及选择的重大意义。

为了提升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授课过程中还应注重多种方式相结合:教师理论授课,学生集体课堂实例调研报告,学生个人课外案例分析报告,学生小组课外专题调研报告,中外职业道德案例课外阅读资料等方式灵活运用。另外,道德观的灌输必须有持续性,注重案例的深层次分析,教学重点与相关实例无缝对接。在授课方式上,做好课前准备,教师在大量搜集文献进行理论阐述的基础上进行案例和情景模拟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为了更好地体现面向现实问题的特点以及更好地理解和運用伦理学概念和理论,引入案例教学对会计职业道德课程教学特别重要。有效应用案例教学,必须抓好两个关键点:(1)选择合适的案例;(2)抓好重点问题引导讨论。当然,除了案例讨论外,课堂教学还可以引入一些现实伦理问题进行集体讨论。

(四)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

教学必须务实,不能空谈。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校会计伦理教育的重要节点。通过对企业活动的实际调研,学生可以进一步认识会计职业的重要性,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且会深远影响到企业的运作和社会公众的利益,乃至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

实践教学环节具体教学方式的选择上,可以通过学生小组的形式,首先在实践环节选择一至两个热点企业伦理问题,并围绕问题完成小组报告,然后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课堂上进行陈述,其他学生提出问题,现场解答问题。这样做将更加贴近现实,举一反三,教学效果则必然提升。

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计原则是:(1)培养学生的职业风险判断力,形成职业风险防范习惯;(2)深入分析实际伦理案例,引导学生对各种企业行为进行反思;(3)实践环节要体现和突出会计道德责任与社会责任。

(五)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生活

在课堂学习以外,学校要鼓励和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会计知识竞赛和会计伦理意识辩论赛,针对伦理热点问题进行思想交锋和理论升华,激发和培养学生伦理和道德的自觉性。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中,最终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会计伦理意识。

三、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全社会的系统工程。要形成优良会计职业道德的行业和社会氛围,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的构建是前提条件。除了高校学习期间的各种伦理教育以外,全社会还需要通过媒体宣传、舆论监督、组织活动等方式展开全方位道德教育,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弘扬会计伦理道德理念。

个人良好品质的形成同样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个人品德素质的培养,也包括外在环境的和谐统一。因此,一方面要加强职业操守的宣传,另一方面也要使会计职业道德的内容具体化、人性化,对那些遵纪守法的优秀会计工作者要进行大力表彰和奖励,弘扬正能量,从而引导会计学生以这些富有感染力的现实道德楷模为榜样努力工作,于“润物细无声”中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修养。

总的来说,会计人员优秀道德品质的形成首先要通过各种途径提高自身的道德认识;其次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用道德理论规范会计人员的活动,使规范转化为会计人员的实际执行力。学校教育和工作实践对会计人员伦理意识的培养和道德行为的抉择都不可或缺,而会计伦理意识的提高和道德行为的规范对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传播和鉴证环境以及强化全社会道德理念发挥着决定性效用。因此,从基层做起,从学校开始,通过建设科学合理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确保会计信息质量,是我们全体会计工作者和准工作者必须要迈出的关键一步。

参考文献:

[1]王晔方.企业伦理视角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障碍与路径分析[J].化工管理,2017(10).

[2]叶珺蓉,刘建伟.应用型本科高校会计伦理与职业道德教育思考[J].现代商贸工业,2014(18).

[3]叶陈刚.企业伦理与会计道德[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6.

[4]张春艳.浅析高校会计道德教育[J].科技视界,2017(1).

[5]李守红.新形势下构建会计诚信保障体系初探[J].中国经贸,2015(3).

编辑 冯永霞

推荐访问:职业道德 伦理 教学实践 探索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