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研究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急诊科室的护士针刺伤的原因,以降低针刺伤的发生率。方法:于2011年在岗的35名护士采取调查问卷的形式,就针刺伤的具体原因,发生的地点与时间等内容加以调查。结果:针刺伤的发生与护士自身对针刺伤的认识、操作规范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有一定的关系。结论: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度、规范操作性的流程以及注重加强管理等,能够有效地降低刺伤的发生率。

关键词:急诊护士 针刺伤 原因 对策【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218-02

针刺伤为一种皮肤深部的足以使得受伤者出血的意外伤害,被病原体污染的血液或者体液会由此接种至受伤者体内,经过针刺伤接种发生感染的病毒包括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以及乙型肝炎病毒、破伤风杆菌等方面的内容,这些病毒对受伤者的身体健康将造成巨大的威胁且可能会产生致命性的后果。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急诊护士接触最多的一种器械就是各种注射用的针头,一不小心护士的手就会被针刺伤[1]。目前,80%以上的护士刺伤的都是由于操作不小心而导致护士手部针刺伤。本文主要对急诊护士针刺伤的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基于所分析的原因提出相对应的防范对策。

1 急诊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原因分析

1.1 急诊护理人员防护意识薄弱。目前,在各种护理教育中强调更多的是患者在医院内出现感染的防范知识,但是护士自我保护意识方面的教育却十分匮乏,特别是对针刺伤之后的具体危害性以及实际的防范对策方面的教育则少之又少。通过本调查研究的曾经受到针刺伤的80名护士,结果表明:操作时不戴手套而针刺伤的护士有42名,占52.5%;针刺之后没有及时地向上级报告的护士有68名,占85.0%;针刺后没有及时地采取消毒以及预防感染等方面的措施的护士有16名,占20.0%。在调查中,有九成以上的护士认为是针刺伤的危害很大,尤其是会产生感染血源传播性疾病,虽然她们对此也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感染概率认识度不够,认为感染的概率非常之小,不需要过多地加以关注,在实际的操作之中,不注意防护,侥幸心理存在[2]

1.2 不正确的操作习惯。个人操作习惯是造成针刺伤出现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针头使用之后重新套上针帽是导致针刺伤出现的最为重要的因素,特别是在护士工作繁忙时,仓促地针帽回套更容易发生针刺伤。对我院1000次护士针刺伤的具体受伤环节进行调查,最终得出回套针帽时受伤占总数的28%。

1.3 标准预防知识意识匮乏。由美国疾病防控中心颁布的一项预防血液性传播疾病中指出,所谓标准预防指的就是预防经血液、体液以及传播疾病的重要手段,在这个概念之下患者的血液、体液以及分泌物均被视为传染性,护士对标准预防内容缺乏一定的依从性是发生针刺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有调查结果显示,有40%以上的护士对标准预防针刺伤不是非常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70%的受到针刺伤的护士在注射输液操作过程中,往往不会戴手套。对于医用锐器所造成的血液种植的定量研究结果表明:医用手套能够较为明显地减少缝合针上所带有的血液的量,如果套用两层手套,那么效果则更加地明显。

1.4 患者不配合操作。急诊患者由于疾病急而重,常常有恐惧以及焦虑等方面的负面心理,对疼痛侵入性护理操作不能很好地与医生及护士之间进行很好地配合。部分抢救患者由于病理方面的原因如脑外伤之后出现的烦躁等症状也会导致患者对护士的操作不能很好地配合。上述患者的不配合是导致针刺伤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相关研究报道表明:患者的突然运动行为能够导致29%以上的针刺伤的发生。

2 急诊护士针刺伤的防范对策

基于如上关于急诊护士针刺伤出现的原因,现提出如下几点具体的防范对策。

2.1 注重护理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注意养成正确的操作习惯。在将治疗器材配备齐全的条件之下,将规范性的护理操作应用于急诊患者治疗之前、之中以及之后。各种针头的针帽一旦打开之后,绝对不能回套,应该将其丢弃于锐器盒之内,以避免误伤自己或者他人。

2.2 合理配置。根据急诊科的实际特点,预检处启用高年资护士对患者做好相对应的就诊分流;设立绿色通道,配置专门的急救医护人员,在不耽搁普通患者就医的同时有充分的时间抢救急危重症患者;开设与绿色通道相对的独立抢救室,里面设快速生化检验等辅助性的科室,避免由于各种检查耽误有效急救的时间。在减轻急诊科护士心理压力的同时,配备高年资以及心理适应能力较强的护士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针刺伤情况的出现[3]

2.3 准确处理医用垃圾。当前,有很多医院在注射器以及输液器使用之后,要求先将针头取下,浸泡以及收集,再进一步地分类处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之中,势必要增加护士及其他工作人员被刺伤的机会。所以,应该简化注射器以及医用垃圾的处理程序,这样能够有效地减少医护工作人员被锐器刺伤的几率。注射器尽量一次性毁形成功,应该使用便于丢弃污染针头的锐器盒子,尽可能多地减少化学消毒剂的浸泡,而直接将针头等医用垃圾焚烧处理,减少二次性刺伤的根本机会,严格地管理医用垃圾,减少其他医务人员被针刺的机会,且严防医用垃圾流入至外界环境之中。锐器盒装满3/4时,应封口更换。

2.4 针对上半夜时间段护士容易出现疲劳的情况,注意力降低,护士长增派上半夜的护理工作人员,并对班次作出相应的调整,将输液班与加药班以及巡视班岗位2h轮换一次,这样就可以非常有效地缓解护士的疲劳。

2.5 加强护理人员的防范意识。

2.6 改善工具,如使用安全型留置针,密封正压接头。

3 结论

综上所述可以得知,提高对针刺伤的认识度、规范操作性的流程以及注重加强管理等,能够有效地降低刺伤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阳康丽.急诊护士针刺伤发生因素分析及防护对策[J].中国实用医药,2008,3(34):236-237

[2]周立群,陈钰瑶.急诊科护士针刺伤的原因分析及防范[J].健康必须,2012,11(2):138

[3]王勤,徐晓敏.急诊科护士针刺伤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全科护理,2012,10(2):455-456

推荐访问:针刺 急诊 护士 防范 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