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创新实践研究

【摘 要】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一项群众组织,活跃在校园和一些社区、社会的活动中,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在新形势下,人们对它的认识和实践仍然存在许多不足,服务方式、服务内容和效果还有较大的研究空间。文章从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认识、目前存在的不足和实践创新等方面进行研究和探索,以促进其稳定、有序、高效开展。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学生;志愿服务;研究

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效果,同时党中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强调其重要性和紧迫性。作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高等学校,新形势下如何做好党的接班人的培养、教育工作,如何贴近高校实际,学习、落实这一要求,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课题。本文从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意义、现状和创新途径等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

一、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内涵及意义

志愿者服务是指公民基于某种公德、信念和责任,不为任何物质报酬情况下,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而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包括知识、时间及精神。志愿者服务的核心内涵包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并表现为自愿性、无偿性、公益性和组织性的四大特征。在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及一些西方国家,志愿者服务称为“义工”。中国青年志愿者协会(英文名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Associas ion简称CYVA)成立于1994年12月5日,是由志愿从事社会公益事业与社会保障事业的各界青年组成的全国性社会团体,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指导下的,依法成立的省、自治区、直辖市青年志愿者组织和全国性的专业、行业青年志愿者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近年来中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方式也多样化。

作为内涵的扩展,近年来在团中央的号召下,中国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活动蓬勃发展起来,活动内容越来越丰富,活动方式也多样化。如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在广州亚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上海世博会等重大事件与活动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促进社会进步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可见,志愿者服务的作用巨大,意义深远,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认识。

有利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推广和延伸.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新形势下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重大决策,是顺应群众期盼、加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重大部署,作为培养党的接班人的高校,如何充分利用这个机会,推广和创新我们的具体服务工作,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应让普通百姓感受到教育实践活动实在性和直接性。因此学生志愿者服务,切实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利用自身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服务大众,服务社会,这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的融合互助,增进各方面的了解,消除可能的隔阂和误解,缓解社会矛盾,对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普通群众中得到认可,感到实惠。

现阶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现阶段我国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作为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得更为重要。但我们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培育和践行这一价值观呢?我认为学生志愿者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途径之一。现阶段,由于有些社会机制尚未健全,社会利益的调整尚未合理,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人际关系,部分人的道德观、价值观出现偏差,假公济私、损人利己、尔虞我诈的现象时有发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学生志愿者不为利、不图名,实实在在地为社会、为他人服务,这是难能可贵的精神品质和时代精神。因此学生志愿者服务对弘扬社会正气,树立时代新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实践意义,也是行之有效的途径。

学生志愿服务者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要求。它作为一支传递爱心、传播文明、奉献社会的力量,展现了公民的青春风采,凸显了学生的责任义务意识。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讲到: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价值观念。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这个概括,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所以建立和完善学生志愿服务,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和学校的工方面服务中去,也是培养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的基本要求。

学生志愿服务者是评判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依据之一。现在高校培养出的一部分毕业生,往往存在“高分低能”的现象,不是专业技能的欠缺,就是社会能力欠缺。毕竟他们未能较好地理论用于实践中去,未能把学到的知识用于具体的服务中去,未能参与社会实践,从而认识社会、了解自我,提高自我。现在有些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把实践活动包括志愿者活动作为学生成长成才的评判标准和重要内容,这说明了高校对人才的认识有了新认识。所以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评判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内容和基本依据,也是教育认识的大势所趋。

二、目前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现状与不足

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一种群众性组织,与社会其它义工组织没有本质的区别,性质一样,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意义,但从目前实践上来看,与其本质要求、预期目标还有相当大的差距,存在不少提升和努力空间,主要表现以下几方面。

重视不够、宣传力度不足。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自发性群众组织,它是在上个世纪90年代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而应运而生,基本上与“学习雷锋月”活动沒有多大差别,具有临时性和短期性,基本上停留于表面的、形式性的层面,未能做到自觉性、常态化活动,这与高校相关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有关,如组织机构、管理模式、运行机制、经费保障等。同时如何把此项工作与人才培养目标结合起来,未有根本性的认识和实施,认识肤浅,宣传力度不够,以致有点边缘化。

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有限。目前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仍然存在“三月来,四月走”的状况,主要服务内容是:大型活动的协助,如奥运会、亚运会等;雷锋月的系列活动,如搞卫生、到敬老院的帮扶等,服务内容和方式过于单一,未能真正达到预期目的,发挥应有作用,满足社会更多更有针对性的服务要求。服务内容上未能做到随需要和特长而考虑,作为高校,除了外出进行社会性志愿服务之外,能否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紧紧联系,根据服务者的特长,围绕服务对象的具体需要,如学业、情感、心理、生活、就业、思想等方面给以服务,目前还是还是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激励机制欠缺。目前学生志愿者服务,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一个相对健全的激励机制。志愿者服务范围不够广,常态化程度不高,基本处于自发状态,当然已趋于自觉。虽然志愿者服务是奉献爱心,服务他人,是自愿的行为,不追求某种回报,但作为公益事业、公益活动,为了发挥其存在的意义,弘扬社会正气,体现党和政府对志愿者服务的支持和重视,应该考虑一定的褒扬和激励措施,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形式多样、津贴实际的方式。

三、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途径探索

志愿者服务在现实中所起的有效作用,上面已提到。但据前文所述,它的发展确实令人担忧,还不够成熟和完善,发展有限。当然我们相信它的发展空间也较大,并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理念,立足学校,面向社会,在新形势下,如何创新实践,充分发挥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的有效作用。这里从以下几方面加以研究和探索。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力度,提高认识。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要从过去的自发性发展到自觉性,从阶段性发展到常态性,这种实质性的变化,是需要一定的客观环境和主观条件来保障的,即领导的重视和民众的认识和支持。作为高校,作为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培养单位,培养一个怎样的学生,怎样培养学生,除了教会学生成才(学会专业知识)之外,如何成长成人,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才,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发展,必须让学生在实践中完成,积极参加志愿者服务,接触和参与社会。所以学校领导应给予足够重视,给以扶持和鼓励。其一可以建立组织和队伍,作为学校的一项专项职能来要求和开展;其二给予经费,扶持和支持此项活动和工作的开展;其三是把志愿者服务和其它实践活动融入人才培养要求中;四是加强监督,促进开展。做到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

要建立和完善志愿者服务的激励机制。任何一项工作的推进和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它的内在动力机制。学生志愿者服务发展至今,仍然有这样那样的困难,这与内部的动力机制不无关系。学生志愿者服务虽然是奉献爱心,服务他人,是自发自愿的行为,布追求什么回报,但作为一种长期性、稳定性的活动或工作而言,特别是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对志愿者服务进行一定的褒扬和激励也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要建立和完善长期的、多层次、多形式的激励表彰机制,其一在精神上对参加志愿者服务的发放相关证书或奖章,在一定的阶段和正式场合举行表彰仪式;其二对服务学生一定的物质奖励,如纪念品;其三可以结合人才培养实际和学校工作实际,与之挂钩。通过这些让学生志愿者感受到关怀和鼓舞,觉得自己付出后的成绩,真正地感受到社会的认可,这种动力不可替代。

改革学分制度和人才评价标准,把志愿服务与学生学分、评奖评优等有机结合。学生成才成长的标准是什么,学校怎样促进学生成才成长,这是摆在高校面前的一个重要难题。学生就像一个产品,顾客认可和接受,这是产品市场就有空间;作为大多数高校,把就业作為培养目标,社会认可、用人单位接纳,这是学生的成才成长的主要依据和人才培养质量的评判标准。所以在高校的实际教学服务等工作中,特别是人才培养标准方面,把志愿者服务作为重要内容,这是十分必要的。其一把学生的具体志愿服务与学分挂钩,给以替换或认可;二是在国家和学校相关奖励、升学等方面,予以挂钩或倾斜;三是把学生志愿者服务作为学生必修项目,合格人才的标准之一。通过这些措施,让学生有意识地参与志愿服务,提高社会责任意识,体现学生的价值,营造群众路线教育活动的氛围,促进此项活动的长期、稳定发展。

拓宽志愿服务的渠道,丰富和扩大服务内容,转变服务方式。当前学生志愿这服务主要以满足少数受服务者的生活需求和某项活动需要为主体的志愿服务模式,着眼于党和国家、社会、学校的发展大局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却未有突破。所以作为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其活动的内容、方式应有所创新,特别是在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时期,如何结合实际开展活动,这是摆在学生志愿者服务面前的课题。采取立足学校,面向社会,以点带面、以面促点、点面结合的灵活多样方式来开展。其一立足学校,根据学校的具体需要和人才培养的要求,组织和开展志愿者服务包括宣讲活动,这是面上的考虑;对有需要的学生和教师个体如就业、情感、经济、学业、心理等进行点对点帮扶,让师生实现“共同富裕”。其二面向社会,根据学校的办学特点和学生的专业、兴趣特长,走向社会,为社区、社会服务,如义务维修、义务帮教、义务宣讲、帮扶孤寡老人等。

总之,高校学生志愿者服务必须体现精神宗旨,结合服务的主客体实际,根据形势,采取切合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蔡宜旦,汪慧.试论青年志愿者参与动机的引导和激励[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1(4).

[2] 安国启,曹凯.论青年志愿服务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J].中国青年研究,2002(1).

[3] 李卫东.青年志愿者行动是高校开展“三观”教育的新平台[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0(9)

[4] 肖震.浅析志愿者活动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世纪桥,2011(5).

作者简介:陈前明(1973.10- ),男,汉族,广东雷州人,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

推荐访问:新形势下 高校学生 实践 创新 志愿者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