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6年以来,国内食品安全事件频繁爆发,国外“中国食品威胁论”出笼并很快蔓延,使近几年国内外关注的食品安全问题再度成为舆论的热点。

何谓食品和食品安全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指明,“食品: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还规定:“食品应当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官性状。”这是我国法律对食品的基本要求。

食品的来源广泛,有些原料可以直接用作食物,有些需要经过加工,从农田到餐桌还要经过贮藏、包装、运输等很多环节,因而在这过程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食品的性质和品质,也就是影响到食品安全。

人们常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混为一谈,其实它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不同概念。按世界卫生组织(WHO)1996年的定义:“食品安全”是指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者)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保证;“食品卫生”则是指为了确保食品安全性和适用性在食物链的所有阶段必须采取的一切条件和措施。前者强调的是结果,后者强调的是为了达到结果而进行的过程控制。

食品安全还有“量”和“质”的区分。对于经济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而言,食物供应量不足,无法满足民众的温饱问题,这就是食品安全的量的问题;在解决了供应量的问题后,由于有毒、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的损害,规模上可能很大,会造成公共安全问题,这就是“质”方面的食品安全问题。目前我国正处于量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质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的阶段,也就是吃饱之后、吃好之前,人们正在追求的是吃得放心、吃得健康。

近年来国内外的重大食品安全事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食品供应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均得到空前提高。然而进入新世纪,我国食品安全仍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近年尤其是2006年我国不同地区先后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对我国传统的食品制造、流通及安全监管模式都提出了新的挑战。

食品安全事件多年来一直时有发生。近年发生的比较轰动的食品安全事件有很多,如2001年11月发生在广东河源的“瘦肉精”事件,2002年9月南京汤山的“毒鼠强”事件,2003年3月的海城豆奶事件,2004年3月底至4月初造成大头娃娃的阜阳奶粉事件,2004年5月的龙口粉丝事件,2004年5月的广州假酒案,2005年发生的“苏丹红1号”事件,等等。有媒体报道,仅2006年下半年,就爆发了福寿螺致病案、人造蜂蜜事件、毒猪油事件、“口水油”沸腾鱼事件、“瘦肉精”中毒、“苏丹红”鸭蛋、“嗑药”的多宝鱼和有毒的桂花鱼事件、毒烧烤和陈化粮事件等十大食品安全事件。进入2007年,媒体又不断有食品安全事件的报道,如3月8日肯德基“滤油粉”事件。这些食品安全问题,不断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

近些年,国外食品安全恶性事件也不断发生。20世纪90年代以来,先是英国爆发疯牛病和口蹄疫,迅速席卷欧洲,并传入拉丁美洲、海湾地区和亚洲;后有比利时二恶英污染畜禽产品。本世纪初,英国、泰国、越南等国又爆发口蹄疫、禽流感等。由于食品污染,“日本人不敢吃生鱼,比利时人不敢吃鸡、鸭、鹅,英国人不敢吃牛肉”。每年发展中国家因食品安全问题有300万人死亡,发达国家有30%的人口受到食源性疾病的困扰。

随着世界贸易、国际旅游的不断增加,食品、人口在各国之间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使得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国际化,往往在世界的一端发生了某类因食品而爆发的疾病,会很快蔓延到世界的另一端。例如,2003年爆发的非典型性肺炎和2004年的禽流感就是最好的例证。

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

从发生在世界各国的各类食品安全事件可以看出,食品安全问题已超越了国界,不仅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还涉及整个行业乃至一个国家的声誉。同时,这些事件引起的波澜还会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经济的发展以及国际间的纠纷。其造成的有形损失有数据可统计,而无形的损失则无法统计,并永远留在消费者心头。

食品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后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对于资源有限的国家甚至可能是灾难性的。在这些国家,食源性疾病会引发经济和社会问题,包括收入减少、人力资源损失以及医疗费用的支出等。据估计,仅一种普通食源性疾病——沙门氏杆菌病每年给美国造成的损失就高达16.13~50.53亿美元。

食品损失的影响也是惊人的。据估计,世界范围内谷物和豆类的损失至少有10%,而非谷类作物——蔬菜和水果的损失高达50%。这些损失中很大一部分都是由污染造成的。每年约有10亿吨农产品会受到真菌毒素的威胁。

食品污染会从两方面影响贸易。首先,如果食品的污染程度超过了进口国允许限度就会被拒收。其次,一个国家会因食品不安全而使声誉受损,致使贸易和旅游下降。1991年,始于秘鲁传遍拉丁美洲的霍乱就是因食品污染对国家经济造成影响的典型例证。一方面,秘鲁必须承担众多感染者的医疗费用,另一方面由于许多国家停止或限制从秘鲁进口食品,使秘鲁食品出口大幅度下降,当年的损失总计达7亿美元。这次霍乱爆发也影响了该国的旅游业。最早发生并流行于英国的疯牛病,在1987~1999年期间,约有17万头牛患有疯牛病,英国的养牛业、饲料业、屠宰业、牛肉加工业、奶制品工业、肉类零售业无不受到沉重打击,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均受到感染,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社会恐慌。据估计,英国因此而造成的损失约300亿美元。

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还会影响到消费者对政府的信任。比利时发生的二恶英污染事件不仅造成了比利时的动物性食品被禁止上市并大量销毁,而且导致世界各国禁止其动物性产品的进口,使执政长达40年之久的社会党政府内阁垮台。2001年德国爆发疯牛病,导致卫生部长和农业部长引咎辞职。

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工作的部署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加强食品、药品、餐饮卫生监管,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党中央、国务院把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到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2007年4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进行第41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实施农业标准化,实现从农田到餐桌全程质量控制,对保障食品安全至关重要。”“保障食品安全,必须树立全程监管理念,坚持预防为主、源头治理的工作思路。”

2007年5月9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这是我国在食品药品安全领域首次编制发布的国家专项规划,也是国家对食品药品安全领域未来五年发展的战略部署。与此同时,国务院办公厅公布了《2007全国食品安全专项整治方案》。据了解,《食品安全法》正在制订,一稿已经成形,目前正在加紧实施其他相关工作。加强食品监管的问题也在逐步解决。

推荐访问:食品安全 热点问题 国内外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