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80例临床观察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两组均采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六味地黄丸治疗,观察两者临床效果,比较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炎性因子水平、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变化。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CPIS评分显著下降(症状评分、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FN-r及IL-8水平均显著改善,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增加,观察组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可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临床症状,可推广使用。

【关键词】 慢性前列腺炎;六味地黄丸;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中西医结合

【中图分类号】R697+.33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7-8517(2018)14-0113-03

慢性前列腺炎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50%男性可受前列腺炎的影响[1],因此明确病理、病因,对症治疗尤为重要。西医治疗多以ɑ受体阻滞剂为主,然而其临床效果欠佳且药物安全性尚未明确[2]。近年来,随着中医学不断发展、完善,中药方剂、中成药等在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中逐渐推广使用。笔者采用六味地黃丸联合可多华片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2月收治的80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符合《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3]中关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辨证分型。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年龄38~69岁,平均年龄(45.36±4.44)岁;病程6~36个月;平均病程(19.69±5.40)个月,其中阳痿13例,性功能障碍早泄17例,性欲减退10例;观察组:年龄38~70岁,平均年龄(45.45±5.67)岁;病程6~35个月,平均病程(18.36±5.55)个月;其中阳痿12例,性功能障碍早泄18例,性欲减退10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病程≥6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症状指数(NIH-CPSI)评分≥10分[4];经血尿常规、性激素、PSA、CT、超声、阴茎勃起功能诊断等检查确诊;④知晓本次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结核性病变,肝、肾功能障碍,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周围神经血管及心脑血管等病变引起的器质性病变患者,治疗依从性差,终止研究患者。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可多华片,Pfizer Pharmaceuticals LLC,J20140130)4 mg,1次/d,晚上睡觉前服用。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六味地黄丸(江西汇仁药业有限公司,Z20033154),6g/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后进行效果评价。治疗期间严禁进食辛辣刺激食物,戒烟戒酒,禁止温水坐浴、房事。

1.4 观察指标 NIH-CPIS评分:主要包含疼痛症状评分、排尿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9分:轻度;10~18分:中度;19~31分:重度。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检测TNF-α、IFN-r水平;荧光PCR法检测IL-8水平。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德国F.M.WIEST尿动力学仪测定,依照ICS标准方法对压力-流速测定,并计算平均尿流率。

1.5 疗效判定 治愈:前列腺炎临床症状明显缓解,NIH-CPSI评分<6分;显效:前列腺炎症状显著改善,NIH-CPSI评分减少10~14分;有效:临床症状有所改善,NIH-CPSI评分减少8~10分;无效:临床症状未改善,NIH-CPSI评分减少<8分。治疗总有效为治愈、显效、有效总和[5]。

1.6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

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数及百分比表示,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NIH-CPIS评分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NIH-CP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NIH-CPI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两组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TNF-α、IFN-r及IL-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各因子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3。

2.4 两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比较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均显著增加(P<0.05),观察组增加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论

近年来,慢性前列腺炎发病率呈现出上升趋势,其中非细菌性前列腺炎占90%以上[6],虽然其病理机制尚未明确,但临床多认为与尿液返流、自身免疫反应、神经性炎症、基因易感性等有关。研究表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可出现不同程度尿路刺激、尿路梗阻症状,如排尿不畅、尿痛、尿频、尿急等症状,这是由于前列腺炎波及后尿道进而导致尿道阻力增加,尿道受刺激而引起[7]。本次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最大尿流率均小于20 m/s,支持这一理论。前列腺组织主要为腺体及基质,二者正常比例为1∶2,基质主要成分为平滑肌,肾上腺素能受体控制上述平滑肌张力,其中肾上腺素能受体主要分为ɑ、β两种,其中90%以上为ɑ-1a受体[8],因此在治疗时,主张通过选择性阻断ɑ-1a受体,以松弛膀胱颈、前列腺平滑肌,降低尿道阻力,增加尿流率,因此本次研究选用甲磺酸多沙唑嗪缓释片进行治疗。

中医学将前列腺炎归属于“淋证”、“精浊”范畴,认为本病由精气耗损、思虑过度、肾气亏虚、精室不能内藏,精离其位或湿热毒邪阻滞下焦、房劳过度、败精流注、相火不济、湿热不清等导致精道血瘀引起。本病涉及肝、肾、脾、膀胱等,湿热毒邪为标,瘀血阻滞为渐,脾肾亏虚为本,随着病情进展,往往虚实夹杂,因此主张针对病因对症治疗。中医将前列腺炎分为不同证型,肾虚、湿热、血瘀为主要本病病机,其中以肾虚为本[9],六味地黄丸主要由山茱萸、熟地黄、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等组成,功可滋阴补肾主治遗精盗汗,在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早泄、遗精、不育、早泄等肾阴不足者的治疗中具有显著效果。方中熟地黄可填精益髓、滋阴补肾,为君药,山茱萸可补养肝肾,山药具有补益脾阴效果,可固精,为臣药;泽泻具有泄浊利湿功效,牡丹皮可清泄相火,茯苓渗脾湿。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最大尿流率及平均尿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改善尿路梗阻等症状。观察组治疗后NIH-CPIS评分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TNF-α、IFN-r及IL-8水平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病情。

综上所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效果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杨永姣,刘莉,王尚任,等.泌尿外科医师对前列腺炎诊治行为的调查[J].中华男科学杂志,2014,20(7):657-659.

[2]朱勇, 孙红君, 刘正建,等. 难治性慢性前列腺炎的治疗进展[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16, 30(5):70-72.

[3]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4]戴繼灿. 介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积分指数(NIHCPSI)[J].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0, 14(1):62-62.

[5]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慢性前列腺炎中西医结合诊疗专家共识(2015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35(8):933-940

[6]孙铖, 刘成.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与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全科医学, 2012, 10(9):1450-1452.

[7]董梅, 张晋, 杜彦景. 河北某高校大学生慢性前列腺炎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2014, 35(4):632-633.

[8]林杰, 王俊杰, 曹蕾,等. 热应激改变大鼠血管平滑肌α肾上腺素受体的反应性[J].中华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2013, 19(4):274-278.

[9]李海松.慢性前列腺炎合并男性不育的论治难点与对策[J].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3, 33(9):1168-1169.

(收稿日期:2018-05-19 编辑:刘 斌)

推荐访问:前列腺炎 中西医结合 临床 观察 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