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能否治肿瘤

很早以前,人们就认识到,当一个人从一个传染病瘟疫中恢复过来之后,极少会再罹患这种疾病。我国人民于明代(公元15世纪)发明了吸入天花痂屑以及用天花病人身上的痘痂皮接种的办法,造成人工的轻度感染,以达到预防天花的目的。这一“引痘”、“种痘”的过程,实际上是用少量天花病毒激发人体本身对天花的免疫功能,如再次感染天花病毒,就有了抵抗力,也称免疫力。人体对病毒所发生的反应过程叫做“免疫反应”或“免疫应答”。在医疗实践中人们发现,不仅是微生物(感染因子)可引起人体的免疫反应,只要是异于本身的物质(因子),人体都可发生免疫反应。医学上将那些可被免疫系统识别并排除的异物性物质称为“抗原”,而将体内血清中对外来因子做出反应的那些成分称为“抗体”。除了抗体之外,体内某些细胞也参与这种免疫过程,如白细胞可吞噬微生物等,它们参与免疫反应的过程叫“细胞免疫”,而以抗体方式参与的过程便叫“体液免疫”。

如果将侵入的因子(如病毒、细菌等)比作敌人,那么抗体、免疫细胞等就是抗敌战士,而骨髓、胸腺、脾脏、淋巴结等就是战士的兵营。

人体的免疫系统能够精确地识别什么是体内的正常成分、什么是外界侵入的异常成分,这种区别“己”和“非己”的功能,是有效地清除外界侵入的有害微生物的前提。肿瘤细胞虽然是由体内正常细胞转变而来,由于它发生了遗传物质改变,具备了许多不同于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因此,有些也可以被识别为“非己”成分并对它产生免疫反应。但毕竟肿瘤细胞还是由正常细胞转化来的,正所谓“家贼难防”,所以免疫系统识别肿瘤细胞要比识别细菌、病毒等困难得多,自然,这种抵御肿瘤细胞的免疫反应也就远没有抗感染免疫那样有效。

人类肿瘤中偶有肿瘤自发消退的现象,也曾见大的原发瘤切除后小的转移瘤自动消退的例子,这些虽是个别现象,但也间接支持了肿瘤免疫的存在。另外,一些长期服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如器官移植后患者,他们的肿瘤发病率比普通人群高许多倍。还有,在艾滋病患者人群中,由于免疫功能受到了严重破坏,他们不仅感染性疾病普遍存在,而且,患卡氏肉瘤、恶性淋巴瘤的也特别多。

那么,是否可以用接种肿瘤细胞的办法来预防或治疗恶性肿瘤呢?经近百年的临床试验表明,按现有的技术条件来看我们尚无法达到这个目的,只有极少数病例能见到肿瘤生长减慢或消退。因此人们怀疑是否存在肿瘤特异的抗原。1943年,Gross用小鼠做实验证实了肿瘤细胞存在肿瘤特异的抗原。世界各地实验室在以后50年内接着作了多种实验支持Gross的试验结果并有所发展。1990年,比利时某肿瘤研究所的Boom T专家分离确定了第一个人类肿瘤抗原MAGE及其基因结构,随后许多科学家相继找到了不同的肿瘤抗原基因。

考虑到恶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太弱,医学专家们研究了将恶性肿瘤细胞或其成分作某种化学的、物理的或生物的处理,以期加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抗原性)从而提高免疫效果。

现在,在国内开展的以新城鸡瘟病毒(DNV)修饰自体肿瘤细胞做成瘤苗给手术切除后,或放化疗后的患者接种,已成为实体瘤(包括肺癌、胃癌、肝癌、食管癌、肠癌、乳腺癌、子宫颈癌、泌尿道癌等)患者在常规治疗后有价值的辅助治疗手段。

国内还开展了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疗法。树突状细胞是抗原呈递细胞,促使免疫细胞活化,调节免疫反应,促使免疫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它来源于骨髓细胞。该种细胞在体外经过本人的肿瘤抗原刺激后,做成疫苗,既可皮下接种,也可以静脉回输。这种免疫治疗,不仅适用于实体瘤患者,也适用于血液病患者。以上两种免疫治疗,也可同时进行,提高对病人的疗效。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免疫治疗只是常规治疗的辅助手段,用它消灭那些残存的和已播散到远处的肿瘤细胞,可以减少或推迟肿瘤复发,或达到治愈目的。免疫治疗应置于综合治疗之中发挥作用,即必须先采用常规治疗手段,消灭肿瘤的绝大部分,然后再施行免疫治疗。

推荐访问:疫苗 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