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在纵隔淋巴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在纵隔淋巴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16层螺旋CT胸腹部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比较分析影像学检查数据。结果 80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分区为:2区40例,3区31例,4区50例,5区12例,6区17例,7区45例,10区11例。16层螺旋CT常规平扫表现为特征性密度不均匀、点状不规则性细小钙化,1.25mm层厚平扫淋巴结中心低密度坏死区及脂肪密度显示明显于10mm层厚平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强扫描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25mm层厚增强扫描在淋巴结分隔、淋巴结破溃方面显示明显优于10mm层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6层螺旋CT扫描具有分辨率高的优势,增强扫描能有效提高纵隔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值得推广使用。

关键词:16层螺旋CT;胸腹部增强扫描;纵隔淋巴结;诊断价值

CT技术在纵隔疾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近些年,CT技术的发展开始出现了多层螺旋CT,也为纵隔淋巴结核诊断迎来了新的里程碑[1]。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空间分辨率极高,能清晰显示纵隔病灶内部具体结构情况,提高临床纵隔淋巴结核诊断准确率[2]。现将我院收治的纵隔淋巴结核患者的CT扫描资料详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纵隔淋巴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46.8±1.2)岁;80例患者均经抗结核治疗显效证实或病理证实。

1.2 方法 选择16层螺旋CT设备对80例患者进行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参数设置:120kv、160mAs,准直宽度为16*1.25mm,螺距为1.375:1。开始使用常规层厚10mm、层间距10mm,之后采用层厚1.25mm、层距1.25mm。增强扫描选择静脉注射碘海醇溶液。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胸腹部。选择院内影像阅片经验丰富的2名医生共同阅片和记录,观察指标主要为肿大淋巴结大小、位置、密度、边缘特征等。淋巴结分区标准参照1996年美国AJCC-UICC制定的淋巴结分区标准[3]:最上纵隔组为1区,气管上部旁2区,血管前气管后为3区,气管下部旁为4区,主肺动脉窗5区,主动脉旁6区,气管隆突下为7区,食管旁为8区,肺韧带旁为9区,肺内组为10~14区。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计量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差异在P<0.05时差异显著。 2结果

2.1 纵隔淋巴结核发生位置 80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分区为:2区40例,3区31例,4区50例,5区12例,6区17例,7区45例,10区11例,另合并肺结核35例。

2.2 常规平扫结果 16层螺旋CT常规平扫纵隔淋巴结核的影像表现为特征性密度不均匀、点状不规则性细小钙化,1.25mm层厚平扫淋巴结中心低密度坏死区及脂肪密度显示明显优于10mm层厚平扫,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 增强扫描结果 16层螺旋CT增强扫描纵隔淋巴结核的影像表现为不均匀强化,1.25mm层厚与10mm层厚在薄壁及厚壁显示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1.25mm层厚增强扫描在淋巴结分隔、淋巴结破溃方面显示明显优于10mm层厚,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讨论

纵隔淋巴结核主要表现为纵隔淋巴结肿大,临床诊断中要与淋巴转移瘤、淋巴瘤、淋巴结节病以及淋巴结增生症等进行鉴别诊断[4]。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纵隔淋巴结核多发于青年及中年人群,老年人群及儿童比较少见[5]。纵隔淋巴结核最常累及4区、7区,本组数据中80例患者淋巴结肿大分区中4区50例,、7区45例,均明显多于其他分区,其中部分患者存在两个及以上淋巴结区结核侵犯。纵隔淋巴结核疾病的临床影像表现与病理变化直接相关[6],常规CT平扫淋巴结核表现为边缘清晰度、密度不等的淋巴结肿大,同时内部存在细小钙化病灶、中心坏死灶以及特征性脂肪密度[7]。本组CT影像资料可观察,能观察到细小钙化灶、淋巴结中心区滑丝病灶、特征性脂肪密度等标志性特征,同时1.25mm平扫显示能力更强。与常规层厚相比,16层螺旋CT薄层扫描图像信息更清晰,可观察到淋巴结肿大、密度不均、边缘清晰与否、低密度液化坏死区、细小钙化灶(点状、环形或不规则)[8,9]。两种层厚扫描结果有所不同,尤其是在密度不均、中心密度坏死区、钙化灶、脂肪密度等方面显示具有明显差异[10]。在CT增强扫描下纵隔淋巴结核还具有特征性薄壁、厚壁环状强化。可见坏死破溃部分淋巴结结构不完整性薄壁环状强化。增强扫描还可观察到纵隔脂肪间隙中条索状增强,这是结缔组织增生所导致的[11]。与常规平扫相比,增强扫描可观察到淋巴结核更多细节,不仅能显示常规平扫中所见的中心坏死、钙化点等,还能清晰显示淋巴结破溃、中心分隔坏死区等[12]。本组1.25mm增强扫描中可见60例淋巴结分隔及65例淋巴结破溃。现在,大家都知道16层螺旋CT是临床最为常用的CT技术,其具有扫描快速、分辨率极高、检查无创、扫描范围大、可重复性好等优势,尤其是其1.25mm增强扫描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扫描影像质量,能更加清晰的显示肿物内部结构。同时16层螺旋CT还能直接观察周边组织的病变转移情况,大大提高了纵隔淋巴结核的诊断准确率,还有利于医师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方案。总之,16层螺旋CT的应用将断层成像转为容积成像,在纵隔淋巴结核疾病诊断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郭小超,胡晓煜,王霄英,等.延迟期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肝脏占位病变的术前评估价值[J].放射学实践,2013,28(3) : 298-302.

[2] 张 虎,秦东京,曹新山,等.弥散加权成像与多层螺旋CT多期增强扫描对肝癌检测的比较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12,28(10) : 1720-1723.

[3] 罗明月,陈世林,赖丽莎,等.成人胸内淋巴结结核的多层CT表现及与病理临床的关系[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9,28(3) : 338-342.

[4] 李庆明.多层螺旋CT肝脏增强扫描技术的应用[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2) : 1217-1218.

[5] Lee SS,Kim AY,Yang SK,et al.Crohn disease of the small bowel: comparison of CT enterography, MR enterography,and small-Bowel follow-through as diagnostic techniques[J].Radiology,2009,251 (6):751-761.

[6] 邢卫红,邢 丽,崔书彦.小肝癌的CT三期增强扫描影像表现[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0) : 1257.

[7] E.Casciani,GMasselli,GDi Nardo,E.Polettini,L.Bertini,S.Oliva,et al.MR enterography versus capsule endoscopy in paediatric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rohn"s disease[J].Eur Radiol,2011,21 (4):823-831.

[8] 孫兴旺,陶 冉,崔进国,等.增强螺旋CT和肺动脉造影在肺动脉栓塞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6,31(3):256-257.

[9] 李 雯,李 辉,白洪忠,等.高分辨率CT在纵隔淋巴结核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河北医药,2010,32(12) : 1608-1609.

[10] Haschtmann D,Ferguson SJ,Stoyanov JV.Apoptosis and gene expression of collagenases but not gelatinases in rabbit disc fragment cultures[J]. J Neurosurg Spine,2008,8 (6): 552-560.

[11] 刘雄钦,杨相池,刘劲松,等.成人纵隔肺门淋巴结结核的多层螺旋CT特点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2009,7(3) : 175-178.

[12] BisdasS, Baghi M, Huebner F, et al.In vivo proton MR spectroscopy of primary tumours, nodal and recurrent disease of the extracranial head and neck[J].Eur Radiol,2007,17(1):251-257.

编辑/王海静

推荐访问:纵隔 胸腹 淋巴 结核 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