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19篇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第1篇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1、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2、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1)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2)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19篇,供大家参考。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19篇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篇

教学过程:

一、 知识回顾

1、 用你自己的话说说什么样的图形是圆?

2、 按下列要求画圆:(在平面上固定一个点A)

(1) 以点A为圆心画一个圆;

(2) 画一个圆,使所画的圆经过这个点A;

(3) 画一个圆,使A点为圆心,半径为2厘米。

3、 举出生活中看到圆的例子。(从车轮是圆形的引入新课)

二、 新课探究

1、问题: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2、小组讨论探究策略(引导学生想做成圆形有什么好处,如果做成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又会是什么情况?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是研究几种图形中心点的运动轨迹的不同)

3、学生动手探究(用准备好的纸片试一试),把各种图形的中心点的运动轨迹想办法描出来。

4、小组内讨论交流,准备好发言,在全班交流

由于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圆心)的距离相等,所以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这样坐在车上的人或放在车内的物就很平稳;
而正方形、椭圆形等由于上面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不一样,这样在运动中,中心点运动的线路就不是一条直线,如果人坐在这样的车上会感觉到颠簸。

三、 观看动画,进一步体会车轮为什么做成圆形的。

本质:圆上的各点到中心点的距离都相等,而其它图形不具有这个特点。

四、 拓展应用

要重视让学生动手写的练习。可先让一些学生说,其他人补充。

五、 课后延伸

用心发现生活中的圆,尝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

进一步体会圆的特征

要使学生明白回答这样一个问题应从哪方面入手,最基本的一个方法就是探究车轮做成圆会是什么情况,做成其它形状又是什么情况,这两种情况进行比较就能得出结论了。

观看动画,进一步加深印象。

学以致用,体验成功。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2篇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56—58页

二、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使学生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探究圆的特征,理解在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3、学会使用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4、在观察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三、教学重难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明确圆心与圆的位置之间的关系,半径与直径、半径与圆的大小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具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直尺、圆片。

学具准备:圆规、直尺、圆片。

教学过程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激情导入

同学们喜欢骑自行车吗?(喜欢)那么你们一定知道自行车车轮是什么形状的?为什么车轮要设计成圆形?(出示图片)

为什么车轮设计成圆呢?这里面有什么奥妙呢?学了今天的内容大家就会明白的。这节课我们就走进圆的世界去探寻其中的奥妙。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生活中实际例子引入课题,一方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为学习新知识做了铺垫,从思想上吸引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活动。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联系生活,理解概念

(1)师:除了车轮是圆形的,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还看见过哪些物体是圆形的?

(2)学生举例。

(3)老师也收集了一些关于圆的图片:请大家看屏幕(课件演示)。

(4)师:同学们我们不仅用圆来装扮我们的生活,还将圆的一些特征巧妙的用于生活。

(三)操作探究,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及圆的特征。

1、折一折,认识圆心。

(1)让学生用老师准备好的圆形图片,对折后打开,换个方向后再对折打开,看有几条折痕,相交吗?再折几次,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所有的折痕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在圆的中心)

(2)教师揭示:这一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ο”表示。

(3)课件演示后,学生自己在圆上标出圆心。

2、连一连,认识半径、直径

(1)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圆的半径,用字母“γ”表示。

(2)课件演示。

(3)让学生找出定义中的关键词

(4)教师解释圆上、圆内、圆外

(5)学生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半径,并用字母标出。

(6)想一想:同一个圆里能画出多少条半径?这些半径的长度会有什么关系呢?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半径,所有的半径的长度都相等。

(7)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

(8)课件演示

(9)学生互相指一指直径,并在自己的圆里画出一条直径。

(10)想一想: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和实际测量认识到在同一个圆里有无数条直径,所有的直径的长度都相等。

3、比一比,掌握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1)刚才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以及半径、直径的特征,那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之间会有什么关系呢?

(2)学生自己先动手测量、比较,然后小组探讨交流。

(3)小组代表发言,小组一:我们通过测量发现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小组二:我们把直径对折过去发现刚好是两个半径的长度,所以认为直径是半径的2倍。

(4)教师归纳小结: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半径的长度是直径的一半。用字母表示是:d=2r或r=d/2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以动手操作为主线,通过折一折、量一量、指一指、比一比等活动,让学生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分组交流,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和展开探究活动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新知,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感知的过程,是体验的过程,是感悟的过程,学生在感知、体验、感悟中发现新知,掌握新知。]

(四)动手操作,掌握圆的画法

1、认识圆规,教师介绍圆规各部分的名称。

2、教师在黑板上示范画圆

3、学生用圆规画圆,指名学生演示画圆,并让学生边演示边归纳画圆的步骤和方法。

4、画一个半径是3厘米的圆,并用字母标出圆心、半径和直径。画完后同桌互相检验。

5、按要求画圆,并观察你发现了什么?(画3个同心圆,3个大小不等的非同心圆)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比较归纳: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设计意图:老师先示范画圆接着让学生试着用圆规画圆,画圆之后,让学生共同概括规律,是从感性到理性的一种提高。同时让学生反复画圆之后,结合画圆的过程体会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便于学生深化对圆心和半径的认识。]

六、实践应用,深化知识

(1)、辨一辨。(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在括号里打“×”)

1、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 )

2、画一个直径为4厘米的圆,圆规的两脚之间的距离应是4厘米。( )

3、半径2厘米的圆比半径1.5厘米的圆大。( )

4、圆的半径是射线。

( )

5、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2)、回放上课时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动画,谁能应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形?为什么车轴要装在圆心上?

(3)、下面投球比赛中,那种游戏方式最公平?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训练,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让学生亲眼看见圆的知识的应用,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就在身边。]

七、总结新知 畅谈收获

本节课你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师:其实生活中的很多现象都象圆一样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需要我们在不断的探索中来认识它,理解它,应用它。老师相信你们在今后的学习中,经过自己的实践,一定会探索出大自然中的更多奥妙。

板书设计:

圆的认识

圆 心 0 在同圆内:

半 径 r r=d/2 或

直 径 d d=2r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3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中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与感受圆的基本特征,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能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1.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2.感受圆的基本特征。

3.会用圆规画指定大小的圆。

教学难点:应用圆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准备:课件、各种不同的含有圆形的实物、剪刀、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教学例1。

(一)感知生活中的圆。听,一滴雨水滴在平静的水面上,荡起一层层涟漪,看,是什么形状?

出示图片,问:这些物体上也都有圆,谁来指一指。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到圆?

圆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扮演着重要角色。有必要进一步研究——圆

(二)自主画圆。先请你想办法画出一个圆,并在小组里交流你是用什么画的?

(三)交流感受。你觉得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二、圆规画圆,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例2。

(一)圆规画圆。

1.认识圆规。如果要画一个更大、更小或指定大小的圆,借助你手里物品上的圆还行吗?得有一个能调节大小的画圆工具——圆规。谁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它?

2.尝试画圆。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试试看。(师同步在黑板上画圆)

3.展示作品,归纳画法。

(1)展示完美作品。问:你是怎样用圆规画圆的?课件出示画圆步骤:

①把圆规的两脚分开,定好两脚间的距离;

②把有针尖的一脚固定在一点上;

③把装有笔尖的一只脚旋转一周。

(2)展示问题作品。强调画圆时的注意点。(定点,定长)

4.规范画圆。如果让你重新画一个圆,有信心画得更好吗?要让全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该怎么办呢?(脚距?厘米)

(二)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

1.圆心。师: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一点,在圆的什么位置?你猜这一点叫什么?(板书:圆心)通常用大写字母O表示。(生标O)

2.半径。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表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吗?试一试。(指名板演)

小组交流:你是从哪画到哪的?(辨别圆内、圆上、圆外)

其实,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是圆的半径,通常用小写字母r表示。板书:半径,r。(生标r)刚才画的圆半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半径5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应为多少?

3.直径。

你能在圆内画一条线段将这个圆平均分成两份吗?画画看。(指名板演)。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圆的直径,通常用小写字母d表示。板书:直径,d。(生标d)刚才画的圆直径是几厘米?如果要求画一个直径5厘米的圆,圆规脚距应定为多少?(2.5厘米)。

4.练一练第1题。(课件出示)(以毫米作单位,要精确。)

三、合作探究,揭示圆的特征。

教学例3。

我们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其实,关于半径和直径还有许多奥秘呢,一起来探索好吗?

(一)合作探究:出示例3

师:先任意画一个圆,把它剪下来。(2分钟够不够?)

示:画一画,量一量,折一折,在小组里讨论:

(1)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课件反馈)

(2)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3)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有什么关系?(课件反馈)

(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对折引伸)

(二)汇报。(略)根据学生汇报板书。无数条,都相等,d=2r,r=

(三)你还有什么发现?在小组里交流。(你觉得对折时的折痕就是圆的什么?直径所在的直线就是圆的对称轴。)

五、回顾总结,赏析提升。

(一)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二)视频欣赏。后问:圆在建筑物中,艺术品中被广泛运用,大自然中也随处可见圆的身影。圆美吗?板书:圆

圆心(O)

同圆中半径(r)——无数条,分别都相等,d=2rr=d

直径(d)

作业实践活动

(四)练习:1.判断。

2.练习十七第1题。(说说是怎样想、怎样算的)。

3.练习十七第2题。(提醒:要在圆中标出相关条件。)

四、拓展延伸,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请大家看动画片,高兴不?

为什么车轮要做成圆形?车轴要装在哪儿?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4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67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发现图上有5个工人在铺草坪。

生2:我发现花坛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

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游戏,大家说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涂完后,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男同学涂的圆大,女同学涂的圆小。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同学为什么涂得慢了吗?(引导学生说出男同学所涂的圆的面积大)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公式运用,巩固新知。

师:现在大家懂得计算圆的面积了吗?我们来试试看。

四、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67页的情境图)这是刚才课前发现的问题。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指名板演。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扩展提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刚家门前有一棵树,他很想知道这棵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锯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半径

S=πr×r

=πr2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5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教材简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然后讲圆的画法,进一步加深对圆的认识。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会画圆。

4、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圆规、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

点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通过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引入新的学习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

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点评:在学生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采取让学生举实例的方法,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圆的表象认识。既注意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注意了学生的思维特点,为进一步认识圆起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2、动手操作,认识圆心。

师:同学们把你所剪下来的圆片对折,打开,换一个方向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学生操作)

师: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些什么?

生:折痕相交一点,交点在圆的中心,每条折痕一样长,交点把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

师:你们有这么多的发现很好,这些折痕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O表示。(板书)

点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操作,自己发现,主动获取知识。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3、动手操作,认识半径。

师:你们发现圆心把每条折痕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这是凭眼睛估计的,是否真的相等,请同学们拿出尺子量一量,并记下你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生1:相等,都是2.3厘米。

生2:相等,都是2.4厘米。

生3:相等,都是2.5厘米。

生4:相等,都是2.8厘米。

师:你们的结论,教师不否定。请在你们的圆上任取一点,量一量圆心到这点的长度,多做几次,并记下所量的长度。(学生操作)

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你所量的数据。

生1: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2.3厘米

生2: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2.4厘米

生3: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2.5厘米

生4: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2.8厘米

师:观察你们所量的数据,从你们所量的数据中,有没有规律?若有,这个规律是什么?

生:有,相等。

师:相等说明了什么?

生: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点评:老师首先引导学生量数据,然后指导学生看数据,找规律,归纳出同一个圆内半径相等的结论,有效地培养了学生概括能力。

:师:你们所得出的结论是正确的。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我们把这条线段叫做圆的半径。半径用字母r表示。(老师板书)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在同一个圆内半径有多少条?它们都相等吗?

生:有无数条,都相等。

师:回答非常正确。(板书)

点评:让学生回味知识,强化结论,有助于学生对结论的掌握。

4、动手操作,认识直径。

师 :请同学们沿着对折的一条折痕画出一条线段来,观察后回答,画出的线段两端在什么地方?通过圆心吗?

生:两端在圆上,通过圆心。

师: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一般用字母d表示。(板书)

师: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直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吗?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回答,并说出道理。

生: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出无数条通过圆心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所以说,在同一个圆里直径有无数条。直径是由两条半径组成的,同一个圆的所有半径相等,所以,同一个圆的所有直径都相等。

师:很好。(板书)

点评:学生有了这种推理能力,难能可贵。

5、回顾讨论,理解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师: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直径与半径存在着什么关系?并说出你是怎样找到这种关系的?

生1: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一半,我们是通过量来的。

生2:同一个圆里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我们是这样想出来的:

圆心把直径分成了相等的两部分,每一部分是半径,所以说直径是半径的2倍,或者说半径是直径的1/2。

师:你们回答都对。(板书:d=2r或r= d/2)。但找到关系的路子不一样,同学们,哪一个同学回答的好一些?

生:后一位同学回答的好一些,后一位同学是推理出来的,能力高一些。

点评:老师这种指导性的提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

6、尝试练习:课本58页 做一做 :1题 、2题。

三、画圆。

1、尝试画圆。

师:你们会画圆了吗?请同学们在白纸上任意画一个圆(不凭借圆形物体)。(学生操作)

师:你们都画出来了吗?若画出来了,请回答是怎样画出来的?并说出画圆的依据。

生1:画出来了,是凭手圈出来的,没有什么依据。

生2:没有画出来。

生3:画出来了,我是先在白纸中间点一点,把棉线的一端固定在这一点上,把捆着铅笔头的另一端放在白纸上,拉直棉线转动一圈,铅笔头留下的痕迹就成了一个圆。根据是:圆心到圆上的距离都相等,固定的一端端点是圆心,棉线长是半径,铅笔头留下的痕迹便是圆。

师:后一个同学画得对,道理说得好,不会的同学不要紧,请注意看老师示范。

点评:让学生尝试画圆,并让学生说出画法和依据,不仅深化了学生对圆的特征的认识,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规范画圆的步骤。

老师以圆规画圆为例示范。(请同学们注意观察)

画法:1、定圆心;2、定半径;3、画圆。在画圆的同时标出圆心和半径。

3、学生练习画圆,画半径为2.5厘米、直径为4厘米的圆各一个,并说清画法和依据。

4、学生分组讨论:圆的位置、大小是根据什么来确定的?

四、课堂小结。

师:本节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各自发表自己的意见。

生答,(略)。

师: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怎样?请同学们课后讨论,回答这个问题。

点评:课堂小结,延伸课外。既注重了本节学习任务的落实,又注重了引发学生继续探索知识的欲望。

五、目标检测。(略)。

六、作业:课本60页:
1题、2题。

总评:

1、《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求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2、课堂教学目标明确,做到了教师心中有标,教学过程靠标,课堂结束达标。

3、教学的指导思想端正,教师始终处在指导的地位,学生始终处在主体地位,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学习。

4、教法独特。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初步认识圆),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具体形象——表象——抽象)和认知规律,采取动手操作的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己操作(折、量、画、观察、讨论)自己发现,自己总结。在探索中分别认识圆心、半径、直径,再让学生分析比较,总结出直径与半径的关系,从而完成对圆的整体认识。

5、在探求知识的过程中,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能力上。例如:在认识圆心时老师提出了“对折若干次后,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了⑴折痕一样长,⑵交点在圆的中心,⑶每条折痕一样长,⑷交点把折痕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学生的发现,无疑是一种创新。老师提出的这个开放性问题,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例如:在认识半径时,让学生观察数据组,通过观察、比较、概括出同圆的半径相等的结论。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老师让学生回答直径与半径的关系时,注重引导学生推理出来,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6、课堂教学结构严密,层次分明,并注意了课堂延伸,解决课内的余留问题。

7、基础知识落实的很好,重难点知识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得到很好的落实和巩固。

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的发展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较好地贯彻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理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教学中由于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发现。自己分析总结,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发展过程,促进了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形成。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与他人合作交流等方面的能力。

3、使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及作用,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圆的特征及画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喜羊羊和灰太狼一起参加动物王国里举办的汽车设计大赛,喜羊羊设计一个圆形车轮的汽车,灰太狼设计一个方形车轮的汽车。它们行驶起来会是什么感觉呢?

(2)对于圆,我们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吧?生活中你们在哪见过它们呢?

(3)(课件出示)欣赏有关圆的美丽的图片,如向日葵、光环等。

【设计意图】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需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与数学的运用。

二、自主探索,交流互动

1、感悟画圆法

师:好了,欣赏了那么多美丽的圆,大家想画这些圆吗?你们有什么办法把圆画出来呢?

……

2、尝试用圆规画圆

师:利用实物画圆这个方法大家都会了,我们就不研究了。你们想挑战用圆规画圆吗?

(生在纸上画圆,师巡视,仔细观察学生画圆时出现的问题)

师:老师发现大部分同学画的圆很漂亮,但有小部分同学画的圆不是很好喔!你猜猜,他们可能在什么地方出现了问题?大家愿不愿意帮帮他们呢?

……

师:其实大家所说到的就是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应注意的地方。谁说说?师根据生说相机归纳与板书,并示范画圆。

(1)确定圆规两脚间的距离

(2)把针尖固定在一个点上

(3)把另一只脚旋转一周

3、画定长为2厘米的圆

师:同学们学会画圆了吧?想再画一个吗?不过这次老师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喔,就是要使咱班同学画的圆一样大,怎么办?(圆规两脚间的距离定的一样长)

【设计意图】

把静态的图片变为动态的操作,从学生的真实点出发,以练习作为贯穿用圆规画圆的教学过程的始终,并以观察、讨论、谈话等教学方法加以辅助,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知识的过程中掌握画圆的方法及注意点。

4、剪一剪、折一折

(1)认识圆心。师:把这些折痕都相交于圆中心的一点,我们把它叫做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小结: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用字母“O”表示。请同学们用彩笔在圆上标出圆心。

(2)认识直径。师:我们任取一条折痕,观察它有什么特点?

小结:通过圆心,两端都在圆上,是一条线段。(揭示概念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圆的直径)用字母d表示,并在圆上标出。

(3)认识半径。师:画面中的线段有什么特点?

小结:一端在圆心上,另一端在圆上任意一点。揭示概念(连接圆心与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用字母“r”表示。

(4)半径与直径的关系。师:我们认识了圆心、直径与半径,想想它们的特征及其关系?

a在剪成的圆里你能画多少条半径?它们的关系有什么关系?

b在剪成的圆里你能画多少条直径?

c直径与半径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交流

小结、板书

【设计意图】

在这里先让学生掌握画圆的方法,再让他们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既优化了教材的编排,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

三、自练反馈,巩固练习

(1)填一填:

①同一圆里有( )条直径,有( )条半径。

②在同一圆里,直径与半径的比是( )。

③把一个圆规的两脚张开2厘米,画一个圆,它的直径是( )。

(2)判一判,对的打“√”错的打“×”。

①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圆的直径。

( )

②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 )

③直径是半径的2倍。

( )

(3)三题中选一题做:

①请你当裁判员:我们班举行迎“元旦”套圈比赛,参赛的同学应站成什么形状合理、又省时?请根据你的创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

②请你当设计师:绿岛公园计划在圆形人工湖里建一个观影亭,请你拟定一个选择建设位置的方案并简要说明理由。

③体育老师想在操场上画一个10厘米的圆圈做游戏,可圆规太小,你能帮她想一个办法吗?

【设计意图】

《课标》提倡: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强调数学知识的来源与应用。这一环节将枯燥的练习,融入到当设计师、裁判员中来,促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学习,又在活动中巩固所学的知识,在交流中开阔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而且练习的设计富有层次性,体现了实践性、应用性、开放性。

四、回顾总结

师:在这节课里,我们学到了什么?我们生活中有些东西为什么要做成圆形的呢?感兴趣的话课后我们可以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7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六数上第66页、67页

教学目标:

1.了解圆的面积的含义,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运用圆的面积公式计算圆的面积,并能运用圆面积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经历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践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思,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圆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会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教学准备:课件、圆面积演示器、分组实验材料(圆形纸片、胶水、剪刀)、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教学过程:

(课前游戏)

猜谜:前面有一片草地(打一植物)

草地上来了一群羊(打一水果)

草地上有一群羊,突然来了一群狼(打一水果)

师:我发觉大家刚才猜谜语时第一个猜得最困难,第二个第三个猜时脱口而出,这是为什么呢?有了解决一种问题的难舍难分,就可以用这种经验解决类似的问题。数学学习中也常是这样的。

一、导入:

师:请看屏幕,马总是被人们用一根缰绳拴在固定的地方,马就困惑了,它的活动范围有多大呢?它绕来绕去会在一个什么样的圈中?会形成什么样的形状?这个面有多大?面有多大,用数学上的语言或者词语描述就是指它的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认识圆的面积:

1.师:老师这有一个圆,请看这个圆,什么是这个圆的面积呢?谁愿意上来比划比划?(出示教具)一学生上台比划。

师:圆表面的大小就叫做圆的面积。

2.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个圆,请你将这两个圆比较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圆面积大,一个圆面积小。

师:那你发现圆的面积大小会与什么有关呢?结合这两个圆来好好观察观察。

生:半径或者直径越长,圆的面积就越大。

师:看来大家都知道了圆的面积大小与半径或者直径有关,但圆的面积究竟怎么样来计算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究下。

三、观察与尝试猜测:

1.(出示正方形与圆的课件)

师:我们先用一个简单的办法来猜想一下圆面积的公式。以圆的半径r为周长画一个正方形,再画这个的三个,你能计算出这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吗?在圆中再画一个小正方形,小正方形的面积又是多少呢?

生:大正方形的面积是4r,小正方形的面积是2r。

2.师:圆与大正方形的面积相比,你发现了什么?再与小正方形相比,你又发现了什么?

生:圆的面积比大正方形的面积小,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大。

师:那就是说圆的面积要比4r小,比2r大。那你猜一猜,圆的面积会是多少呢?

生:3r。

师:我们姑且先这样猜测圆的面积公式就是3r。大家究竟猜测的对与否,还需要验证。

四、小组合作、拼摆。

1.师:我们以前学习过平行四边形,你们还记得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

生:底*高。S=ah。

师: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吗?

是这样的吗?我们来看一看。(演示)我们把平行四边形的左边割了一部分,补到平行四边形的右边,这样就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那你们还能记得三角形的梯形的面积公式又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呢?生:三角形和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再推导的。

师:这三种图形的面积公式都是先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再推导的。那我们能不能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2.师:下面我们就来做一个实验,咱们把圆平均分成若干份,大家请看,每一份都像什么?

生:三角形或者等腰三角形。

师:对,它近似于一个等腰三角形。好的,同学生,我们可不可以用这些近似的等腰三角形拼成一个以前学过的图形呢?请你们拿出老师给你们准备好的工具开始吧!

提出要求:各组一定要认真整齐地拼摆。小组同学快速地合作完成,完成后坐好举手示意。

学生开始小组合作。

3.汇报合作结果。

师:你们都拼成了什么样的图形?上台来展示一下吧。

生分组上台展示。

要求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拼的,拼成了一个什么图形。

师:刚才我们把圆平均分成了16份、32份,那如果分得份数越多,你会发现什么?

生:分得越多,越接近长方形。

五、面积计算公式推导:

1.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是由这个大小一样的圆拼成的。这个圆的半径是r,那么这个近似的长方形的长和宽又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互相商量商量,开始吧!

2.师:找到答案了吗?

生:长是πr,宽是r。

师:长方形的面积呢?请同学们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那圆的面积呢?也写一写,读一读吧。

学生汇报。师板书。

3.师:这个公式与我们之前猜测的做一下比较,你发现了什么?

4.师:通过这个公式,我们可以看出,要求圆的面积必须先知道什么呢?

生:半径。

师:知道什么也可以求出圆的面积呢?

生:直径、周长。

师: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吧!

六、巩固练习。

1.平方的口算练习。

123456789102030222222222222

2.马的活动范围题:半径为2米,求周长。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3.圆形花坛的直径是20米,求圆形花坛的占地面积。

学生先汇报思路,再在练习本上完成。

4.树干的周长是125.6米,求树干的横截面积是多少?

学生先汇报思路,再在练习本上完成。

七、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圆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请看这是什么?课后你会自己用卡纸剪出这样一个风车,并计算出它的面积是多少吗?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8篇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 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9篇

教学理念: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境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

接着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在研究多边行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行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在这里也可以用转化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质疑、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圆的分解教具,学生准备圆纸片和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2、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电脑课件演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圆:

(1)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概念,并指出来。

(2)想一想:圆的面积指什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对比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摸一摸,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概括圆的面积,为开展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书本P67主题图,思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要求什么?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2)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先进行预测,引导学生大胆寻找求圆面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兴趣。]

(3)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小组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出来的图形近似于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引导发挥联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经验,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空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③当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

师:现在,老师把圆平均分成16份,可以拼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图。想象一下,如果平均分成64份、126份??又会是什么情形?

④小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认识和理解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演变过程。]

(4)以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为例,认真观看课件,师生共同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并且指出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何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所要研究的圆的面积公式?

③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2πr/2=πr,宽是圆的半径,即b=r。教师板书如下:

(5)小结: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

(6)学生打开书本P68补充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思考: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在推导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的演示,引导式提问、试写推导过程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最后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另外通过提出问题,强调学生计算圆面积时需要的条件。]

三、实践运用,巩固知识。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判断对错:已知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5×2=31、4(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共同修改。)

强调:半径的平方是指两个半径相乘。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教学例1)

①师:把第一题的“半径是5米”改成“直径是20米”,那么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又怎样算呢?(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②学生汇报计算方法,要强调首先算什么?

③打开书本P68补充例1。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书本P70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①引导提问:要求树干的横截面积,必须先求出树干的什么?你打算怎样求树干的半径呢?

②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师生间推导出求半径的计算方法。

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于适当的指导。另外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共同订正,并且指出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4、一个圆形溜冰场,半径30米。

(1)这个溜冰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沿着溜冰场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提问:知道圆的半径用什么方法求圆的面积?第(2)个问题求栏杆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圆形溜冰场的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上的四道题的作用是巩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使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练习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同桌间合作探讨,经过学生多次尝试解答,使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3题通过周长求面积的计算和第4题知道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圆的周长和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使新旧知识有更好的连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计算的灵活性。]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一起闭上眼睛回忆我们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感受啊?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

2、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圆面积的知识,老师出一个题目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有一个圆形花坛,中间建了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其他地方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0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相应课件;
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67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发现图上有5个工人在铺草坪。

生2:我发现花坛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

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游戏,大家说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涂完后,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男同学涂的圆大,女同学涂的圆小。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同学为什么涂得慢了吗?(引导学生说出男同学所涂的圆的面积大)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公式运用,巩固新知。

师:现在大家懂得计算圆的面积了吗?我们来试试看。

四、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67页的情境图)这是刚才课前发现的问题。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指名板演。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扩展提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刚家门前有一棵树,他很想知道这棵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锯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半径

S=πr×r

=πr2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1篇

学习目标:

1、认识圆,知道圆各部分的名称;
掌握圆的特征,理解直径和半径的相互关系;
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

2、通过小组学习,动手操作等活动,体验小组合作学习、分享学习成果的乐趣。

3、感受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重点:探索出圆各部分的名称、特征及关系,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学习难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圆的特征及画法。

学具准备:圆形纸片、圆形物体、直尺、圆规、线、剪刀等。

学习过程:

【纵横生活设疑激趣】

图图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今天他坐车去上学,他发现汽车的轮子都是圆形的,他想为什么轮子都要做成圆形,而不做成正方形、长方形或三角形呢?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是圆形的?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

活动一: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与特征

1、画一画: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说一说你是怎么画的?

2、剪一剪:把你画的圆剪下来?

圆与我们过去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有什么不一样?(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3、折一折:先把圆对折打开,换个方向,再对折,再打开……这样反复折几次。

仔细观察:折过若干次后,你发现了什么?(结合书理解)

在动手实验与合作交流中得出圆心、半径、直径的概念:在圆内出现了许多折痕,它们都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就是( ),圆心一般用字母( )表示。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 ),半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 )。直径一般用字母( )表示。

4、找一找:在同一个圆里,有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 )条,直径有( )。

5、量一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同一个圆里的几条半径和几条直径,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 )条,所有的半径都( ),直径有( )条,所有的直径都( ),半径是直径的( ),直径是半径的( )。

活动二:探究圆的画法

1、想一想,画一画:怎样才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圆的位置和大小和谁有关?

看看书上的理解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试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2CM的圆。

2、思考:图图想在操场上画一个圆做游戏,没有那么大的圆规怎么办?

【巩固提高内化新知】

1、用圆规画一个半径是3cm的圆,并用字母O、r、d标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2、用圆规画圆,如果半径是4cm,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 )cm,如果要画直径是10cm的圆,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取( )cm。

【解惑释疑应用拓展】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车轴应装在什么位置?

板书设计:圆

圆心:o

直径:d

半径:r

达标测评

一、填空

1.圆中心的一点叫做( ),用字母( )表示。

2.通过( ),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 ),叫做圆的直径。用字母( )表示。

3.从( )到( )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用字母( )表示。

4.圆是平面上的一种( )图形。将一张圆形纸片至少对折( )次可以得到这个圆的圆心。

5.在同一圆所有的线段中,( )最长。

6.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 ),所有的( )也都相等,直径等于半径的( )。

7.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是5厘米,直径是( )厘米。

8.画圆时,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圆的( )。

9.( )确定圆的位置,( )确定圆的大小。

10.在一个直径是8分米的圆里,半径是( )厘米。

11.用圆规画一个直径20厘米的圆,圆规两脚步间的距离是( )厘米。

二、判断

1.所有的半径长度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长度都相等。( )

2.直径是半径长度的2倍。( )

3.两个圆的直径相等,它们的半径也一定相等。( )

4.半径是射线,直径是线段。( )

5.经过一个点可以画无数个圆。( )

6.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就是直径。( )

7.画一个直径是4厘米的圆,圆规两脚应叉开4厘米。( )

8.在画圆时,把圆规的两脚张开6厘米,这个圆的直径是12厘米。( )

9.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 )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2篇

教学理念:

本课时是在学生掌握了直线图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是对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进行推导,正确计算圆的面积。教学圆的面积时,教材首先通过圆形草坪的实际情境提出圆面积的概念,使学生在以前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理解“圆的面积就是它所占平面的大小”。

接着教材启发学生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回忆以前在研究多边行的面积时,主要采用了割补、拼组等方法,将多边行的面积转化成更熟悉和更简单的图形来解决,那么,在这里也可以用转化方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以前曾多次采用过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把圆的面积转化为熟悉的直线图形的面积来计算,引导学生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再一次让学生熟悉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较复杂的问题的策略。教学时,还要让学生认识到转化是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解决日常问题以及在科学研究中,人们常常就是把复杂转化为简单,未知转化为已知、抽象转化为具体等方式来处理的。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认真观察,让学生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理解掌握圆面积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2、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有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利用已有知识迁移,类推,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质疑、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学生小组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提高动手实际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

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把圆转化为长方形推导出计算公式的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及圆的分解教具,学生准备圆纸片和圆形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请同学们指出这些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并说说它们的区别。

2、你会计算它们的面积吗?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它们面积的计算公式的?(电脑课件演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1、出示圆:

(1)让学生说出圆周长的概念,并指出来。

(2)想一想:圆的面积指什么?让学生动手摸一摸。

(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3)对比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感受他们的区别。

同时引出课题——圆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动手摸一摸,使学生能够大胆地概括圆的面积,为开展学生想象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另外,让学生比较圆的周长和面积,让学生充分感知圆面积的含义,为概括圆面积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1)学生观察书本P67主题图,思考: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也就是要求什么?怎样计算一个圆的面积呢?

(2)刚才我们已经回顾了利用平移、割、补等方法推导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方法,那能不能把圆也转化成学过的图形来计算?猜一猜,圆可以转化成什么图形来推导面积公式呢?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转化?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让学生对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先进行预测,引导学生大胆寻找求圆面积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望与探究兴趣。]

(3)请各小组先商量一下,你们想拼成什么图形,打算怎么剪拼,然后动手操作。

①分小组动手操作,把圆平均分成若干(偶数)等份,剪开后,拼成其他图形,看谁拼得又快又好?

②展示交流并介绍:小组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拼出来的图形近似于什么?是用什么方法剪拼的?为什么只能说是“近似”?能不能把拼出的图形的边变直一点?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动手操作,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把圆剪拼成各种图形,鼓励不同拼法,引导发挥联想,让学生通过比较得出沿半径剪拼的方法是较为科学的。教学中注重对学生进行思维方法的指导,给学生提供了自行探究,创造性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获取经验,这一过程为学生提供了个体发展的空间,每个人有着不同的收获和体验。]

③当圆转化成近似长方形时,你们发现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课件演示:

师:现在,老师把圆平均分成16份,可以拼出这个近似长方形的图。想象一下,如果平均分成64份、126份??又会是什么情形?

④小结: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

[设计意图:通过电脑课件演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剪拼过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认识和理解圆转化成长方形的演变过程。]

(4)以拼成的近似长方形为例,认真观看课件,师生共同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

①引导:当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后,圆的面积与长方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并且指出拼出来的长方形的长和宽。

②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圆的周长、半径有什么关系?如果圆的半径是r,这个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如何根据已经学过的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所要研究的圆的面积公式?

③学生讨论交流:长方形的长是圆周长的一半,即a=C/2=2πr/2=πr,宽是圆的半径,即b=r。教师板书如下:

(5)小结: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r表示圆的半径,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同学们通过大胆猜想和动手验证,终于得到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老师祝贺大家取得成功!

(6)学生打开书本P68补充圆面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思考:计算圆的面积需要什么条件?

[设计意图:在推导过程中给学生创设讨论交流的学习机会,通过观看电脑课件的演示,引导式提问、试写推导过程等不同形式,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了学生操作、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最后进行小结,巩固学生对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认识。另外通过提出问题,强调学生计算圆面积时需要的条件。]

三、实践运用,巩固知识。

1、已知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

判断对错:已知一个圆形花坛的半径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14×5×2=31.4(米)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汇报交流,共同修改。)

强调:半径的平方是指两个半径相乘。

2、已知圆的直径,求圆的面积。(教学例1)

①师:把第一题的“半径是5米”改成“直径是20米”,那么这个圆形花坛的面积又怎样算呢?(小组合作交流,探讨计算方法。)

②学生汇报计算方法,要强调首先算什么?

③打开书本P68补充例1。

3、已知圆的周长,求圆的面积。(书本P70练习十六第3题)

小刚量得一棵树干的周长是125.6cm。这棵树干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

①引导提问:要求树干的横截面积,必须先求出树干的什么?你打算怎样求树干的半径呢?

②根据圆的周长公式,师生间推导出求半径的计算方法。

③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查给于适当的指导。另外请两位学生上台板演,共同订正,并且指出计算中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

4、一个圆形溜冰场,半径30米。

(1)这个溜冰场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沿着溜冰场的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米?

提问:知道圆的半径用什么方法求圆的面积?第(2)个问题求栏杆的长度也就是求这个圆形溜冰场的什么?用什么方法求圆的周长?

[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以上的四道题的作用是巩固圆面积计算公式的运用,使学生对圆面积的计算方法有更深刻的理解。在练习时,大胆放手让学生进行计算,同桌间合作探讨,经过学生多次尝试解答,使他们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都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中第3题通过周长求面积的计算和第4题知道圆的`半径求圆的面积和周长,让学生体会到圆的周长和面积有着紧密的联系和根本的区别,使新旧知识有更好的连接,并且让学生感受到几何图形计算的灵活性。]

四、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了什么知识?一起闭上眼睛回忆我们整节课的学习过程,你有什么感受啊?在计算圆的面积时有什么地方值得注意的?

2、在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圆面积的知识,老师出一个题目给同学们课后进行思考:有一个圆形花坛,中间建了一个圆形的喷水池,其他地方是草坪,求草坪的面积是多少?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3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115~118页。

目标预设

知识技能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领悟画圆的方法,会正确使用圆规画圆,能结合自学、交流、探索等活动,准确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

数学思考引导学生经历探索、发现、创造、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深刻把握圆的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数学交流能力。

问题解决使学生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认识世界、解释生活,逐步形成“数学地思维”的习惯。

情感态度使学生初步体会圆的神奇及其所包蕴的美学价值。

教学过程

一、现象激趣,引入探究

1.交流:生活中,你在哪儿见到过圆?通过交流,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圆无所不在。

2.结合波纹、向日葵等事物,进一步带领学生领略圆的神奇,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分层探究,体悟特征

1.画圆剪圆──首次感知。

(1)学生尝试画圆。通过交流,在师生互动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圆规画圆的方法,并将“画指定半径的圆”这一要求巧妙地孕伏其中。

(2)剪圆。既帮助学生感知圆的特征,又为下面的探究活动准备素材。

2.认识概念──初尝成功。

结合学生的原有经验和教师提供的“学习材料”,引导学生通过自学、交流、操作等活动。自主建构起对圆心、半径、直径等概念的理解。为探究活动做好认知层面的铺垫。

1.开放探究──体验特征。

先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初步明确探究方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手中的圆片和教师提供的相关支持性材料,共同研究圆的特征,并将研究过程中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以合作者、组织者的身份介入学生的研究活动。对有困难的研究小组提供支持。并收集学生中有价值的发现,以备交流。

2.交流展示──共享发现。

将学生探索过程中生成的具有代表性的发现汇集成“我们的发现”,并引导全班学生相互交流。共同分享,深化理解,直至建构起对于圆的完整、系统的认识。

二、实践拓展,文化渗透

1.基本练习。

(1)判断:图中的哪一条线段是圆的半径或直径?

(2)口答:根据半径求出直径。根据直径求出半径。

(说明:本项练习没有单独设置。而是结合上面的“交流展示”环节,在师生互动的过程中自然穿插。)

2.史料链接。

介绍我国数学史上关于圆的研究记载,比如“圆,一中同长也”(《墨经》)、“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周髀算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周髀算经》),拓宽学生的数学视野。此外,教师结合相应史料的介绍,比如“圆出于方,方出于矩”,将一些联想题、开放题自然穿插其中,既渗透了数学历史、文化,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想像能力。

3.解释应用。

引导学生运用圆的特征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比如“水纹为什么是圆形的”,“盛开的向日葵为什么是圆形的”等,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圆的特征的认识。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观察和理解生活。

4.圆与人文。

借助多媒体,直观地为学生展示圆在人类历史、生活、文化、审美等各个层面的广泛应用,比如“圆与桥梁设计”、“圆与中国剪纸”、“圆与中国结”、“圆与中外建筑”、“圆与著名标志设计”等,引导学生感受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联,体会圆的美学与人文价值。

教学反思

数学也是一种文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前言中明确指出:“数学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践行并彰显数学的文化本性,让文化成为数学课堂的一种自然本色,我们着眼“过程”与“凝聚”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1.数学发展到今天,人们对于她的认识己经历了巨大的变化。如今,与其说数学是一些结论的组合,毋宁说她更是一种过程,一种不断经历尝试、反思、解释、重构的再创造过程。因而对于圆的特征的认识,我并没有沿袭传统的小步子教学,即在亦步亦趋的“师生问答”中展开,而是将诸多细小的认知活动统整在一个综合性、探究性的数学研究活动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共同分享等,引领学生经历了一次“研究与发现”的完整过程。整堂课,“发现与分享”成为真正的主旋律,而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恰恰在创造与分享的过程中得以自然建构与生成。

2.承认“数学是一种过程”的同时,我们也应清晰地意识到,作为人类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数学,在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后,“凝聚”并积淀下了一代代人创造和智慧的结晶,我们有理由向学生展现数学所凝聚的这一切,引领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数学的博大与精深,领略人类的智慧与文明。基于此,教学伊始,我们选择从最常见的自然现象引人,引发学生感受圆的神奇魅力;
探究结束,我们介绍了中国古代关于圆的记载,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最后,我们更是借助“解释自然的圆”和“欣赏人文的圆”等活动,帮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数学学习中不断积累感受、提升认识,努力使圆所具有的文化特性浸润于学生的心间,成为学生数学成长的不竭动力源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4篇

一、教材说明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一册《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会用字母表示圆心、半径、直径;
理解并掌握在同圆(或等圆)中直径与半径的关系。

3、能正确熟练地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操作步骤。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主动探究、自主发现、交流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流程

1、导入新课

(1)学生活动(边玩边观察)。

①球、球相碰玩具表演。

②线系小球旋转玩具表演。

[教师要求学生将观察到的形状告诉大家,学生异口同声回答:圆形。这里,教师采用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表演活动,既直观形象,又易于发现,进而抽象出“圆”。学生从“玩”入手,不知不觉进入学习状态。学习兴趣浓厚,乐于参与,利于学习。]

(2)师生对话(学生可相互讨论后回答)。

教师:日常生活中或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

学生:在钟面、圆桌、人民币硬币上……都有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体会一下有什么感觉?

学生用眼看一看、用手摸一摸,感觉:……闭封的、弯曲的。

教师(多媒体演示:圆形物体→圆):这(指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学生:以前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共同特征,都是由线段围成的直线图形。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指圆)这种图形是由曲线围成的图形。

教师(鼓励表扬学生):对,这个图形就是圆,你能说说什么是圆吗?

学生讨论后回答: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这时,教师请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在脑子里想圆的形状,睁开眼睛再看一看,再闭上眼睛想一想,能否记住它。)

教师在此基础上揭示课题,并请学生回答:你还想认识圆的什么?学生说:还想认识圆的圆心、直径、半径……

[这里通过生生交流、师生互动,形象感知、抽象概括,帮助学生正确建立“圆”的概念。]

2、探索新知。

(1)探究——圆心

①徒手画圆。

教师请两个学生一同在黑板上徒手画圆,然后请同学们评一评(3个人)谁画的圆好呢?师生认为用工具画圆才能画得好。[师生共同表演、平等相待、大家评说、其乐融融。]

②用工具画圆。

教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画圆。学生画圆:a、用圆规画圆;
b、用圆形物体画圆。[画圆方法任学生自选,既体现因人而宜、因材施教,又体现尊重学生(个性)、教学民主。]

③找圆心。

学生动手剪一剪、折一折,再议一议、找一找……自我探索发现圆的“圆心”。[教师放手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新知,培养探究能力。]

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结:圆中心的一点叫做圆心,圆心用字母“O”表示。(学生在圆形纸片上点出圆心,标出字母。)

④游戏趣味题。

在操场上,体育老师在地上画了一个大圆,给同学们做游戏。老师说,不管你站在什么位置,都会派上用场。你喜欢站在什么位置呢?请你点出来。

[教师请学生边点边说明这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同时给予评说。如学生点到“圆心”,师评说:“你很有雄心,喜欢别人围着你转,将来必成大器。”如学生点到“圆内”,师评说:“你比较守规矩,喜欢在一定的范围内活动,将来不容易犯错误。”如学生点到“圆上”,师评说:“你做事很有规律,能够遵循原则,同时与‘上司’相处喜欢保持一定距离。”如学生点到“圆外”,师评说:“你很了不起,思维活跃,思路开阔,做事不愿受条条框框的束缚,喜欢创新,有开拓精神,将来定会大有作为。”这样教学,生动有趣,其乐无穷,激励性强,学生乐学,学得轻松愉快、积极主动。学生对圆、圆心、圆内、圆上、圆外等基本概念能够有深刻的理解。]

(2)探究——圆的直径、半径及其关系。

教师:你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还想知道圆的直径、半径,直径与半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5篇

目标预设:

1、使学生经历操作、观察、估算、验证、讨论和归纳等数学活动的过程,探索并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面积,并能应用公式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方法的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合情推理的能力,培养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思想。

教学过程:

一、引导估计,初步感知。

1、出示圆形电脑硬盘。引导学生思考:要求这个硬盘的面积就是要求什么?圆面积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2、估计圆面积大小与半径的关系。

师先画一个正方形,再以正方形的边长为半径画一个圆,估计圆的面积大约是正方形面积的多少倍,在这里正方形边长是r,用字母表示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圆的面积与它的半径有什么关系?

二、动手操作,共同探索。

1、引发转化,形成方案。

(1)我们如何推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的面积公式的?

(2)准备如何去推导圆的面积?

2、动手操作,共同探究

(1)把一个圆平均分成了8份,每一份的图形是什么形状?能把这些近似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学过的图形吗?

(2)动手操作。同桌为一组,把课前准备的16份拼一拼,能否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3)比较:与刚才老师拼成的图形有何不同?

(4)想象:如果我们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64份……拼成的图形有何变化呢?

如果一直这样分下去,拼成的图形会怎么样?

3、引导比较,推导公式。

圆与拼成的长方形之间有何联系?

引导学生从长方形的面积,长宽三个角度去思考。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

圆的面积=∏rr

=∏r2

追问:课始我们的估算正确吗?

求圆的面积一般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三、应用公式,解决问题

1、基本训练,练练应用公式,求圆的面积。

2、解决问题

(1)出示例9,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要求喷水器旋转一周喷灌的面积就是求什么?喷水距离5米是指什么?

(2)学生计算

(3)交流,突出5平方的计算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十九1求课始出示的光盘的面积

2、在一块长方形的草地上,一只羊被3米长的绳子拴在草地正中央的桩上(接头不计)这只羊最多能吃到多大面积的草?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认为重点的

地方有哪些?

引导学生回顾圆面积的推导过程,知道圆周长如何求面积?总结圆面积计算的方法)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51页2、3、4题

拓展右图中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已知圆的直径如何求面积,已知圆的周长如何求面积。

圆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反思:

1、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材通过例7,用数方格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具体过程是这样的:先让学生用数方格的方法数出1/4圆的面积,再推出圆的面积,然后填写表格,通过观察数据,发现圆面积与它的半径的关系,整个过程费时又费力,教学时出示例7的图形,在教师的引领下,让学生估算圆的面积,从而发现圆的面积与半径的关系,省时又省力,为本课重难点的掌握,赢得了时间。在推导出计算公式后,不急于进行例9的教学而让学生做练一练中的题目,在学生掌握了圆面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例9,解决实际问题,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2、重视动手操作,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当学生探究思维的火花被点燃时,教师巧妙地引导示范、演示,一步步深入挖掘学生的创造性,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认为: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因此在关键的“化圆为方”环节中,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促使学生的思维由量变到质变,同时操作活动中又巧妙地利用学生的想象把分割过程无限细化,渗透极限思想。

3、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喷水器喷水、光盘、羊吃草问题都是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通过把生活中的问题数学化,学生既体验到活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快乐,也感受到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羊吃草问题,引发了学生对视而不见的生活现象的“数学思考”。同时羊吃草范围的圆,看不见摸不着,需要学生想象力的参与,在练习层次上加深了一步。过早地解决实际问题,不利于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6篇

教学内容:圆的认识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

2、使学生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知道半径、直径的概念及其特征。

3、使学生初步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技能。

教学重难点:

通过探索,引导学生认识圆的基本特征,知道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初步学会画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圆规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认识圆是一种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1、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2、在图形的比较中,得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

3、列举日常生活中所见的圆,知道圆是一种平面图形。

(课的一开始,安排了一个猜谜活动,带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比较自然地让学生走进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主题:认识圆。接着从两方面来认识圆,首先是让学生把圆和以往学过的平面图形进行比较,产生认知冲突,知道了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其次让学生寻找日常生活中的圆,明白我们所说的圆是指物体的某一面,圆是一个平面图形。)

二、学习画圆的方法。

1、学生尝试用圆规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

2、谈谈画圆的体会。

3、教师示范画圆。

4、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独立画圆。

5、同桌比较所画圆的不同。

(圆的画法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因此整堂课我安排了两个层次的画圆,这个环节是第一层次,学会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在这里我以学生的操作为主,让学生在自己动手画圆中发现问题,并发挥同伴的力量,让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小结这一基本思路进行教学的。)

三、动手探究,认识圆心、半径、直径的特点。

1、给固定点取名字。

2、学生动手操作,证明这个固定点就是圆的中心

3、半径、直径概念的教学。

4、半径、直径特点及关系的探究。

(在给固定点取名字时大部分学生的意思都在说这个点是圆的中心,因此在这里让学生动手操作,用自己的方法来证明这个点就是圆的中心,学生会通过圆心画一些线段,用尺量一量他们到圆心的距离等等的一些操作,那么在这些操作中,其实就蕴涵了学生在画圆的半径、直径;
学生量的过程、比较的过程其实也蕴涵着半径、直径的一些特点及两者之间关系的探究。)

四、理解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所决定的。

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圆的位置和大小分别是由圆心和半径所决定的。

2、画一个固定大小的圆。

(在认识了圆心、半径、直径后,再来理解为什么羊吃草最后形成的图形是圆就比较的简单了,然后在这样一个情境中,通过两个问题羊吃草的范围再大点,该怎么办?想要换个地方吃草又该怎么办?使学生理解圆心能决定圆的位置,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知道了半径能决定圆的大小后,接下来就进行画圆的第二层次教学:画一个定圆。)

五、深化练习,运用圆。

(设计这组练习的目的是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并把所学知识延伸到课外,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运用意识和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六、全课总结。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7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7—69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面积的含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概括圆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圆纸片、剪刀、胶棒,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演示:(牛吃草)看到这个画面,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那牛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你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回顾旧知,孕优新知

在研究圆面积前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圆的知识。请同学们拿出圆纸片,找到你了解的知识,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名称。(课件演示)

以前我们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都用到一种数学方法———转化法,就是让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研究新知识。

三、研究新知,加深理解

1、课本上就用这种转化法来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看看你们小组能学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呢?(强调分成偶数等份)

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书上是怎样推导圆面积的?

(3)为什么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学具开始探究。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有相同想法的同学自由合作。研究的过程可能会有困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遇到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指生读)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的?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你能不能转化成其它图形推导圆面积公式?

(你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大家关注同学们的发言,从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或发现问题。

小组汇报:

①分成4份。

②分成8份

③分成16份(学生叙述拼的过程,教师板书推导公式)

4、我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生叙述)

如果给你一个圆,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举起一个圆)谁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那如果给你具体数据,你们想要什么具体数呀?都要几个?(你的贪心还不小呢!幸好没要面积,那样就不用计算了。如果让你随便挑,你要哪个数据?)能说说要半径的理由吗?(你还真会找捷径)那如果老师只给你周长怎么办啊?(根据周长公式求半径)看来,求圆面积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半径)那我们再来读一遍公式好吗?

好,同学们还记得课前那头正在吃草的小牛吗?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它最多能吃多少草好吗?(课件演示)

(2)如果给出直径你会算吗?出示例1。(指生读题)

四、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不错,那老师要看看谁的反映最灵活计算能力最强(口答:给半径、直径求面积)。

(2)非常好,谁来给大家读读这道题(应用题:给周长求面积)

(3)拿出课前折叠的圆形纸片,自己动手测量所需的数据后计算圆的面积。互相说说计算圆面积的依据是什么?

(4)智力冲浪:假如这块地真的送给你,你打算怎样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

五、发散思维,拓展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吧?好,哪个小组拼出了和大家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近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将学生的研究结论贴在黑板上)真不错,拼成的这些图形同样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数学活动课再去进一步探讨好吗?

六、总结反思,课外延伸

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课堂上你高兴吗?这么高兴的一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啊?

圆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后的探究。学生有了应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面积公式的经验。所以教学设计时,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

自主探究创造条件。

1、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通过拼摆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推导圆的面积作好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拼摆,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边操作边思考找出新图形与拼摆成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得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当得出结论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字母怎么表示圆的面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逐步完善公式。在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想象被激活,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利用一张丢失了圆形井盖的图片引入,创设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当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后,我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推导出的公式解决刚才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这个情景组织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整个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一个发现学习、创造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的,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研究,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落实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8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十一册P67-68。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使学生理解圆面积的含义;
掌握圆的面积公式,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体验实验操作,逻辑推理的学习方法。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数学思想,初步了解极限思想;
体验发现新知识的快乐,增强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圆的面积的计算公式,能够正确地计算圆的面积。教学难点:理解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学具准备:

相应课件;圆的面积演示教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67页的情境图。

师:同学们,请看上面的这幅图,从图中你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1:我发现图上有5个工人在铺草坪。

生2:我发现花坛是个圆形。

师:哦,是个圆形。还有没有?请仔细观察。

生:我发现一个工人叔叔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这个问题是什么?

生:这个工人叔叔说“这个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师:你们能帮他解决这个问题吗?

师:求圆形草坪的占地面积也就是求圆的什么?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圆的面积)

二、游戏激趣,理解圆面积的概念

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玩个小小游戏,大家说好不好?游戏规则是这样的:选出一名男同学和一名女同学,给圆涂上颜色,比一比,谁涂得快。(涂完后,师:同学们,你们有什么话要说吗?)

生:这个游戏不公平?男同学涂的圆大,女同学涂的圆小。师: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板书: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师:现在大家知道男同学为什么涂得慢了吗?(引导学生说出男同学所涂的圆的面积大)

三、探究合作,推导圆面积公式

1、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师:圆的面积怎样计算呢?计算公式又是什么?你们想知道吗?我们先来回忆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

生: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切割成两部分,把这两部分拼成长方形师:哦,请看是这样吗?(教师演示)。

生:是的,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因为长方形的面积等于长乘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底乘高。

师:同学们对原来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刚才我们是把一个图形先切,然后拼,就转化成别的图形。这样有什么好处呢?

生:这样就把一个不懂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可以解决的问题。师:对,这是我们在学习数学的过程当中的一种很好的方法。今天,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把圆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

师:那圆能转化成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你们想知道吗?(想)

2、演示揭疑。

师:(边说明边演示)把这个圆平均分成16份,沿着直径来切,变成两个半圆,拼成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师:如果老师把这个圆平均分成32份,那又会拼成一个什么图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师课件演示)。

师:大家想象一下,如果老师再继续分下去,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小,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什么图形?(长方形)

3、学生合作探究,推导公式。

(1)讨论探究,出示提示语。

师:下面请同学们看老师给的三个问题,请你们四人一组,拿出课前准备的学具拼一拼,观察、讨论完成这三个问题:

①转化的过程中它们的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不变?

②转化后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的,宽相当于圆的?③你能从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推导出计算圆的面积的公式吗?尝试用“因为??所以??”类似的关联词语。

师:你们明白要求了吗?(明白)好,开始吧。

学生汇报结果,师随机板书。

同学们经过观察,讨论,寻找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真了不起。

(2)师:如果圆的半径用r表示,那么圆周长的一半用字母怎么表示?

(3)揭示字母公式。

师:如果用S表示圆的面积,那么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就是:S=πr2

(4)齐读公式,强调r2=r×r(表示两个r相乘)。

从公式上看,计算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在计算过程中应先算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使学生进一步明确拼成的长方形与圆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效地突破了本课的难点。]

4、公式运用,巩固新知。

师:现在大家懂得计算圆的面积了吗?我们来试试看。

四、应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接下来我们运用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教材第67页的情境图)这是刚才课前发现的问题。师:这道题你们能自己解决吗?(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并指名板演。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然后教师小结:求圆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设计意图:学生已经掌握了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可大胆放手让学生尝试解答,从而促进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了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练习反馈,扩展提高

1、一个圆形茶几桌面的直径是1m,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小刚家门前有一棵树,他很想知道这棵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多少,但是他又不想锯掉,你们有什么办法帮他吗?

六、全课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七、板书设计

圆的面积

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叫做圆的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宽

=半径

S=πr×r

=πr2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 第19篇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67—69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圆面积的含义,让学生经历和体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过程,通过操作、观察、、引导学生推导并掌握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类比、推理和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渗透极限、转化,化曲为直等数学思想方法。

情感目标: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动手实践和数学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探究的乐趣和成功。

教学重点:掌握并理解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推导概括圆面积公式。

教学准备:圆纸片、剪刀、胶棒,实物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课件演示:(牛吃草)看到这个画面,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那牛吃到草的面积是多少你知道吗?这节课我们大家就一起来探讨圆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回顾旧知,孕优新知

在研究圆面积前我们先来做个思维训练,回顾以前学过的关于圆的知识。请同学们拿出圆纸片,找到你了解的知识,并用字母表示它们的名称。(课件演示)

以前我们推导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时都用到一种数学方法---转化法,就是让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研究新知识。

三、研究新知,加深理解

1、课本上就用这种转化法来推导圆面积公式的。大家仔细阅读一下课文,看看你们小组能学到什么,还有什么问题需要大家一起来帮你解决呢?(强调分成偶数等份)

出示自学提纲:

(1)什么叫圆的面积?

(2)书上是怎样推导圆面积的?

(3)为什么是近似的平行四边形?

2、小组合作学习:同学们已经有了自己的研究方法,可以利用一些学具开始探究。可以独立研究,也可以和有相同想法的同学自由合作。研究的过程可能会有困难,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怕困难勇于探索,遇到问题也可以向老师寻求帮助。

出示小组合作学习提纲:(指生读)

(1)你摆的是什么图形?

(2)你摆的图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3)所摆图形的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

(4)你是如何推导出圆的面积的?圆的面积公式是什么?

(5)你能不能转化成其它图形推导圆面积公式?

(你想把圆转化成什么图形)

3、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的研究成果给大家展示一下?

请大家关注同学们的发言,从中你一定会受到启发或发现问题。

小组汇报:①分成4份。②分成8份③分成16份(学生叙述拼的过程,教师板书推导公式)

4、我们回忆一下圆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指生叙述)

如果给你一个圆,你能求出它的面积吗?(举起一个圆)谁能求出这个圆的面积?那如果给你具体数据,你们想要什么具体数呀?都要几个?(你的贪心还不小呢!幸好没要面积,那样就不用计算了。如果让你随便挑,你要哪个数据?)能说说要半径的理由吗?(你还真会找捷径)那如果老师只给你周长怎么办啊?(根据周长公式求半径)看来,求圆面积的关键条件是什么?(半径)那我们再来读一遍公式好吗?

好,同学们还记得课前那头正在吃草的小牛吗?让我们一起来算一算它最多能吃多少草好吗?(课件演示)

(2)如果给出直径你会算吗?出示例1。(指生读题)

四、巩固深化,实际应用

(1)不错,那老师要看看谁的反映最灵活计算能力最强(口答:给半径、直径求面积)。

(2)非常好,谁来给大家读读这道题(应用题:给周长求面积)

(3)拿出课前折叠的圆形纸片,自己动手测量所需的数据后计算圆的面积。互相说说计算圆面积的依据是什么?

(4)智力冲浪:假如这块地真的送给你,你打算怎样为自己设计一个美丽的家园?

五、发散思维,拓展知识

小组合作学习中还有一个问题是吧?好,哪个小组拼出了和大家不同的图形?(可以拼出近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将学生的研究结论贴在黑板上)真不错,拼成的这些图形同样可以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这个问题我们留到数学活动课再去进一步探讨好吗?

六、总结反思,课外延伸

好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到这里,你觉得自己今天表现怎么样?你觉得同学们的表现怎么样?你觉得老师表现怎么样?课堂上你高兴吗?这么高兴的一堂课你都有什么收获啊?

圆面积教学反思:

圆的面积公式推导是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推导后的探究。学生有了应用转化的思想来推导面积公式的经验。所以教学设计时,我注意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重视从学生已有知识出发进行教学设计,为学生的

自主探究创造条件。

1.让学生回忆一下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直观再现推导过程,学生在回顾旧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这些平面图形面积的推导都是通过拼摆的方法,把要学的图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推导的,从而渗透转化的思想,并为后面自主探究推导圆的面积作好铺垫。

2.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合作拼摆,把圆转化成学过的图形,并且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要边操作边思考找出新图形与拼摆成图形之间的联系,然后得出:圆的面积=圆周长的一半×半径,当得出结论后,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用字母怎么表示圆的面积公式,而是引导学生自己逐步完善公式。在整个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学生始终参与到如何把圆转化成其它图形的探索活动中来,学生的思维空间被打开,想象被激活,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都得到了充分自由的发展,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

3.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我利用一张丢失了圆形井盖的图片引入,创设情景,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
当推导出圆面积的公式后,我又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推导出的公式解决刚才的问题。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以这个情景组织教学。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整个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主动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猜想——验证”的过程,一个发现学习、创造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观察、猜测、操作、验证、归纳的过程中理解了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的,一个结论是怎样猜测和探索的,学生学会的不仅仅是一个数学公式,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合作、交流,学会了像科学家一样进行思考、研究,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得到了落实

推荐访问: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19篇 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精选19篇) 小学数学《圆》教学设计